基本介紹
傳奇生平,苦尋電影,慧眼伯樂,
傳奇生平
雅各布於1930年出生在一個法國猶太人家庭,從孩童時代就愛上了電影。在巴黎著名的路易勒格朗中學學習期間,雅各布與一幫愛好電影的夥伴為伍,其中包括後來成為法國電影大師級人物的克勞德·夏布洛。他們日常最大的愛好就是去電影院,尤其是法國電影資料館。在法國高等師範學院文科預備班學習時,年僅18歲的雅各布與預備班的同學一同創辦了一本電影雜誌《連線》。
在結束文科預備班的學習後,20歲的雅各布不得不放棄自己研究文學和哲學的計畫,進入巴黎郊區庫布瓦的家族工廠工作。此後的20年間,雅各布一直在這家工廠工作。但雅各布從未遠離自己鐘愛的電影和文學世界。在工廠工作期間,每天看電影是他雷打不動的主要業務,有時為了看一部電影,他寧願錯過一些訂單。
此外,雅各布常年筆耕不輟,從事電影批評和寫作。在一次去美國旅行時,雅各布結識了當時的一些電影導演,並於1964年發表了第一部著作《現代電影史》。憑藉這部作品,雅各布獲邀參加當年的坎城電影節。這是雅各布與坎城電影節之間的第一次親密接觸。1964年到1968年之間,雅各布為《電影64》雜誌撰寫電影評論。1968年到1971年之間,轉戰《新文學》,繼續從事電影評論寫作。1972年,雅各布受到當時的法國《快報》總編的邀請,開始《快報》電影評論專欄的寫作。
苦尋電影
1976年,雅各布的工廠被美國公司收購。他得以完全從中抽身,並專注於電影和創作。不久,雅各布與人合作主持法國電視3台的“面具與羽毛”節目,並漸為人知。隨著雅各布在圈裡名氣日盛,越來越多的機會找上門。同年,當時的坎城電影節主席羅伯特·布雷向雅各布拋出橄欖枝,邀請他擔任電影節總代表的助手。次年,在時任法國文化部長的提名下,雅各布當選坎城電影節的總代表。他的任務就是從數以千計的電影中遴選“金棕櫚”獎的候選影片。
此後的25年時間裡,雅各布始終致力於讓坎城向全世界的電影工作者開放。出身新聞評論界的雅各布深知媒體的力量。他在選片、宣傳等策略上作了一系列改變,以對藝術的注重和對新人的鼓勵,把創作者對電影的激情燃燒起來,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坎城電影節逐漸成為享譽全球的電影界盛會。法國導演熱羅姆-德尚說,“他(雅各布)與其他人之間有種教皇式的距離。坎城,有點像梵蒂岡。他(雅各布)建造了教堂,並制定了禮拜儀式。所有人都想沾點他的聖體。”此外,電影節也為坎城這座海濱小城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國際聲譽。
慧眼伯樂
雅各布曾說過:“坎城電影節就好像一位伯樂,一個對時尚、學派和人物了如指掌的前衛哨兵,靈敏的嗅覺讓它能夠發掘一些新秀。”
此外,坎城電影節一直致力於幫助年輕的電影工作者。雅各布擔任坎城電影節總代表後不久,就創立了“金攝影機獎”,隨後開設了“一種關注單元”,鼓勵年輕導演的創作。後來,雅各布又創辦了“電影基金獎”,每年挑選出來自世界各地優秀學生的作品。
從與坎城結緣到成為坎城電影節主席,雅各布把自己半生的時間都獻給了坎城電影節。對於是否會選擇功成身退,這位耄耋老人的回答是:“退休?我從沒想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