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格莊

吉格莊

明萬曆年間(1573-1619年),曲姓來此建村定居。因建村於荊棘叢生之處,故命村名為棘格莊。明崇禎年間(1628-1635年),演變為吉格莊。 吉格莊位於海陽市西北部,發城鎮南部,地處東經120°59′,北緯36°55′。東與南埠後村接壤,南與鐵口村、北樓底村相望,西與北臥龍村相鄰,北與珠旺村、北槐樹底村山泊相交。隸屬發城鎮。北距鎮政府駐地9公里,南距市政府駐地30公里。 全村轄區面積約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69.6公頃。適宜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花生、芋頭、蘋果、蔬菜等。 2002年,全村480戶,1427人。有曲、張、唐等3姓,均為漢族,曲姓人口居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吉格莊
  • 行政區類別:村
  • 地理位置:地處東經120°59′,北緯36°55′
  • 人口:1427人
大事記,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組織建設,

大事記

1941年4月八路軍進駐,本村解放。
1942年11月22日(農曆十月十五日)日軍膠東拉網大掃蕩,實行“三光”政策,本村村民被打死7人,傷1人。
1954年第一個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成立。
1979年冬投資3萬元,建起大銀奔局恥連夼小(二)型水庫。
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1989年冬投資4萬元,建起4道攔河閘。
1991年投資9萬元,建起村西河大橋。

經濟發展

第一產業1955年,糧食畝產123公斤,總產15萬公斤。1978年,糧食畝產290公斤。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糧食畝產提高到395公斤,比1978年增長了105公斤。2002年,糧食畝產達到519公斤,總產59.15萬公斤。 1991年以來,村黨支部發動民眾,大力栽植優質紅富士蘋果。2000年,全村果園面積33.3公頃,產量達60萬公斤,收入120萬元。 2002年,第一產業收入1089萬元,其中農業896萬元,畜牧養殖業181萬元,林業12萬元。
第二產業建國前,本村僅有織襪、彈棉花等小手工業,從業人員10多人,收入自給。1958年,辦起了豆腐坊、粉坊,規模都不大,收入很低。1985年後,相繼建起黑白鐵加工鋪、麵粉廠、芋頭加工廠、藤編場、羊毛衫廠、油坊等。2002年,第二產業從業人員103人,工業收入310萬元。
第三產業1958年,本村辦起供銷社代銷店。改革開放後,村黨支部發動民眾發展第三產業,先後發展起電氣焊、農機維修、摩托維修、汽車運輸和商店、飲食店等。2002年,第三產業從業人數25人,收入49萬元,其中運輸業20萬元,商飲業18萬元,服務業11萬元。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1941年,成立初級國小。1947年,改為完小,雄多諒時有學生130人。1997年,新潤姜體雅建幼稚園,成為煙臺市級幼稚園。自建國至2002年,由原籍考入大中專院校的學生62人。 本村的秧歌、戲劇,在周圍村小有名氣。1981年,購買16mm電影放映機1台,活躍了民眾的文化生活。 村重視科技教育,多次聘請煙臺市和本市專家、專業技術人才到村講課、辦學習班,或派人外出學習。至2000年,村民有1人獲助理農藝師職稱,12人獲技術員職稱。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糧食不足100公斤。建國後,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57年,全村人均糧食230公斤。1978年,人均糧食360公斤,全村收入31萬元。2002年,人均存款餘額2300元,全村有各種運輸車輛350輛、機車96輛、電話170部、彩電470台、電冰櫃65台、洗衣機2台。 村莊建設建國前,村內街道不整,破爛不堪,村民住房以草房為主,人均居住面積不足6平方米。建國後,居住條件不斷改善,新建房均為瓦房,舊房翻新,街道進行了綠化。2002年,艱愉府人均住房面積達到19平方米。 集體福利隨著集體經濟的不斷發展壯大,村民的福利逐步提高。1980年,村投資3萬元自行發電,用上電燈。1982年,投資5萬元,全村用上電網供電。1993年,投資20萬元安裝自來水。1996年,投資13萬元安裝閉路電視。1997年開始,對考入大中專院校的學生,每人獎勵200元。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42年,曲常合在夏澤村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本村第一名黨員。同年成立黨支部。在黨支部的領導下,村里成立了互助組,並先後開展了反奸、反特、反惡霸、鬥地主鬥爭,組織20多人支前隊,隨愉碑陵軍參加萊陽萬第戰鬥、淮海戰役。拳多1949年10月,黨員身份公開,全村有黨員13名。2002年,有黨小組5個,黨員45名。曾任村黨支部書記的有曲常合、曲復新、曲占漢、曲兆喜、曲京芳、曲占茂、曲占洪、曲瑞鳳、曲紹平、曲京平。 1992年,村黨支部被評為海陽縣先進基層黨支部。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2年,設村公所。1943年,改稱村政府。良拳記1958年9月,改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68年6月,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12月,復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5月,始設村民委員會,下設民政、調解、民兵、治安、婦女、青年等組織。曾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的有曲兆喜、曲桂秋、曲占茂、曲占國、曲占洪、曲孟學、曲瑞鳳、曲京國、曲振達、曲常濤。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42年,曲常合在夏澤村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本村第一名黨員。同年成立黨支部。在黨支部的領導下,村里成立了互助組,並先後開展了反奸、反特、反惡霸、鬥地主鬥爭,組織20多人支前隊,隨軍參加萊陽萬第戰鬥、淮海戰役。1949年10月,黨員身份公開,全村有黨員13名。2002年,有黨小組5個,黨員45名。曾任村黨支部書記的有曲常合、曲復新、曲占漢、曲兆喜、曲京芳、曲占茂、曲占洪、曲瑞鳳、曲紹平、曲京平。 1992年,村黨支部被評為海陽縣先進基層黨支部。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2年,設村公所。1943年,改稱村政府。1958年9月,改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68年6月,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12月,復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5月,始設村民委員會,下設民政、調解、民兵、治安、婦女、青年等組織。曾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的有曲兆喜、曲桂秋、曲占茂、曲占國、曲占洪、曲孟學、曲瑞鳳、曲京國、曲振達、曲常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