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6日省十一屆人大常委會議第二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吉林省第二個十年綠化美化吉林大地規劃
- 頒布單位:吉林省人大常委會
- 頒布時間:2010.11.26
- 實施時間:2010.11.26
(2010年11月26日省十一屆人大常委會議第二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
《吉林省第二個十年綠化美化吉林大地規劃》經吉林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於2010年11月26日通過,現予公布。
2010年11月26日
為進一步鞏固和發展生態建設成果,全面提升我省城鄉綠化美化水平和生態環境質量,充分發揮造林綠化美化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決定在完成十年綠化美化吉林大地規劃任務的基礎上,從2011年至2020年,在全省開展第二個十年綠化美化吉林大地活動。為此,制定《吉林省第二個十年綠化美化吉林大地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一、實施《規劃》的必要性
吉林省是國家重點林業省份。東部長白山區素有“長白林海”之稱,是天然的森林資源寶庫,在我國東北乃至東北亞地區生態系統中占有重要位置,是國家重要的木材生產基地和天然林資源保護重點區域。中部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是農田防護林建設的重點區域。西部位於科爾沁沙地東部邊緣,是典型的農牧交錯地帶,風沙、乾旱、鹽鹼化嚴重,是我省生態脆弱地區,是國家防沙治沙和三北防護林建設的重點區域。
十年綠化美化吉林大地活動取得了顯著成績。幾十年來,我省一直致力於生態的保護和建設,特別是2001年開展十年綠化美化吉林大地活動以來,開創了造林規模最大、綠化美化活動蓬勃開展的新時期,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其主要標誌,一是造林總量實現歷史性跨越。十年共完成造林、封山育林(草)面積227萬公頃,有林地面積達到823.8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由2001年的42.4%提高到現在的43.5%。二是造林綠化的生態作用日益明顯。東部地區坡耕地退耕還林9.7萬公頃,水土流失面積大量減少。中西部地區更新改造農田防護林1.3萬公頃,使19.7萬公頃農田得到有效保護。西部地區建設生態草43萬公頃,大面積荒漠化土地恢復了植被。三是城鄉綠化美化水平不斷提高。城市新增綠地6624公頃,縣城新增綠地2951公頃,綠化村屯10512個,城鄉人居環境得到改善。四是部門綠化取得豐碩成果。建設、交通、水利、教育等部門,駐吉部隊和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大力開展豐富多彩的綠化美化活動,湧現出一大批園林式企業、綠色軍營、生態學校和綠化先進單位。綠化公路、鐵路和江河18597公里,許多綠色通道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五是全社會綠化美化意識明顯增強。各地把綠化美化列入重要工作日程,落實領導責任,建立激勵機制,有力地促進了造林綠化美化活動的開展,各種社會團體參與造林、企業投資林業、社會捐資綠化的氛圍日益濃厚。
推進全省綠化美化面臨的任務仍十分艱巨。儘管我省在生態建設上具有明顯優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與全省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人們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一是全面提高全省城鄉綠化美化水平的任務十分艱巨。與大中城市相比,一些縣城和鄉鎮、村屯綠化美化水平較低。二是綠色通道網路亟待完善。與國、省主要幹線公路相比,部分縣級公路和鄉路綠化美化標準不高,還有一部分“村村通”公路綠化沒有啟動。三是由部門綠化向全民參與綠化的轉變動力不足。與林業重點工程相比,社會造林綠化發動不充分,義務植樹盡責率低。四是提升森林經營水平的任務依然很重。與造林更新相比,森林經營工作起步晚,林分質量不高,生態和產出功能低。五是保護綠化美化成果壓力大。與造林育林相比,管護工作不到位,特別是蠶食林地、復耕等林地流失現象比較嚴重。六是綠化美化的綜合效益沒有充分發揮。與生態和社會效益相比,造林綠化的經濟效益體現不明顯,與農民增收和產業發展結合不夠緊密,沒有充分調動方方面面的積極性。加快推進造林綠化美化進程,仍然是我省未來一個時期生態建設緊迫而艱巨的任務。
實施《規劃》是促進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黨和國家一直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黨的十七大把建設生態文明作為一項戰略任務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特別是當前林業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的特殊作用更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這就為新時期的造林綠化美化提出了更高要求。與此同時,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廣大城鄉居民對人居環境質量的需要越來越高,社會各界對生態建設高度關注,充滿期待。我省作為國家重點林區和防沙治沙(鹼)重點區,大力開展造林綠化美化活動,對於維護我省生態安全,提高城鄉人居環境質量,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構建和諧社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為此,制定並實施《第二個十年綠化美化吉林大地規劃》,繼續在全省開展大規模的民眾性綠化美化活動,加快推進造林綠化美化進程,充分發揮造林綠化美化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是完全必要的。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奮鬥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擴大城鄉綠化總量、提升城鄉綠化美化水平、建設生態文明為總目標,以創建全國綠化模範城(市、縣)和省級綠化(美化)標準縣(市、區)為重點,堅持不懈地加強對綠化美化工作的組織領導,促進綠化美化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相結合,轉變綠化美化發展方式,促進綠化美化城鄉統籌、以城帶鄉、協調發展,為城鄉居民提供良好的人居生態環境,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的資源支撐和生態保障。
(二)基本原則
1.堅持政府推動,全民參與。以政府為主導,依靠政府的行政推動力和投資主體作用,採取政策支持、輿論宣傳、獎勵激勵等措施,引導和鼓勵社會方方面面積極參與綠化美化活動。
2.堅持科學規劃,突出重點。實行以城帶鄉,以綠促美,集約經營,打造精品,確保建設成效。
3.堅持遵循自然和經濟規律,提高質量。因地制宜,綜合治理,宜林則林,宜草則草;把綠化美化與城鎮建設、農民增收和發展產業相結合,增強綠化美化的內在動力。
4.堅持建設與管護並重,鞏固成果。把林地綠地管護擺在重要位置,綜合運用法律和行政手段,依靠建章立制,強化管護,鞏固綠化美化成果。
5.堅持深化林業體制改革,構建綠化美化新機制。通過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啟動國有林場改革和林業配套改革,調動廣大農民和社會各方面參與綠化美化的積極性。
(三)奮鬥目標
總體規劃任務是:按照建設生態文明的總體要求,增大綠量,突出美化,打造精品,進一步改善城鄉生態環境,提升城鄉居民生活質量,為建設生態文明、構建和諧社會奠定基礎。總體目標是,從2011年起到2020年,全省造林總量174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45%;城市和縣城新增、完善提高綠地面積10497公頃,創建全國綠化模範市和全國綠化模範縣(市、區)10個以上,創建省級綠化(美化)標準縣(市、區)30個以上;90%以上的村屯綠化覆蓋率達到30%以上,縣級以上公路、鐵路和60%以上的鄉級公路達到綠化美化標準;農林牧漁場、廠礦、城鎮機關、企事業單位、部隊駐地70%以上實現綠化美化。具體目標是:
1、大幅度增加綠化美化面積。堅持以大工程帶動大綠化,實行區域重點突破,全面推進綠化美化進程。力爭十年完成人工造林43萬公頃,林冠下造林34萬公頃,更新造林21萬公頃,封山育林76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由現在的43.5%提高到45%。
2、全面提升城鎮綠化美化水平。以創建綠化(美化)標準縣(市、區)和國家、省園林城市(縣城、城鎮)為載體,大力推進市(州)所在地城市及各縣(市、區)城鎮綠化美化。全省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2%,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由現在的10.7平方米增加到12.5平方米。縣城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8%,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由現在的9平方米增加到11平方米。逐步實現城鎮園林化、街路林蔭化、居民小區和單位花園化,城區綠地結構合理,分布均衡,景觀優美,生態良好的目標。
3、顯著改變農村環境面貌。以實施“綠化美化村屯、創建綠色家園”行動為載體,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全面推進農村以村屯為重點的“四旁”綠化美化,不斷增加村屯綠化(美化)覆蓋率,提高村屯綠化美化水平。十年綠化美化村屯14744個,90%以上的村屯綠化覆蓋率達到30%以上。
4、大力推進綠色通道建設。進一步提高省內鐵路、公路幹線和江河的綠化美化標準,積極推進鄉鎮、村屯道路綠化美化。江河綠化美化要從保持水土、涵養水源、防禦洪澇災害、改善人居環境出發,大力增加綠地面積。把綠色通道建設與沿線經濟發展結合起來,建成風景線、致富線。十年綠化美化公路12624公里、鐵路525公里、江河2779公里,90%以上的硬化道路實現綠化,縣級以上公路、鐵路和60%以上的鄉路要達到綠化美化標準,建設一批綠化美化樣板路和綠色示範通道。
5、深入開展義務植樹活動。完善義務植樹管理制度,豐富義務植樹形式,進一步把義務植樹活動引向深入。通過冠名植樹、委託植樹、認種認養、保護古樹名木、捐資綠化、參與綠化宣傳等多種形式,拓寬適齡公民義務植樹渠道,提高全民義務植樹盡責率。十年完成義務植樹2.56億株,建立義務植樹基地2022個,面積8974公頃。創建一批集綠化美化、生態旅遊和產業開發為一體的義務植樹基地。
6、加大荒漠化土地治理力度。採取人工造林和封山(沙)育林育草,喬、灌、草相結合的方式,大力營造防風固沙林、水土保持林、農田防護林和牧防林,完善現有三北防護林體系。十年完成荒漠化治理面積10.9萬公頃,使全省大部分沙化、鹽鹼化土地得到治理,沙(鹼)區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7、搞好工礦區植被恢復。按照生態優先、綜合治理的要求,主要採用創面修復措施,對所有未綠化的新老礦山、礦場、採石場等進行植被恢復,十年恢復礦山植被1542公頃。
8、持續提高森林質量。通過實施森林撫育和低質低效林改造,最佳化森林結構,提高森林質量和林地生產力,全面提升森林的生態和產出功能。十年完成森林撫育和低質低效林改造120萬公頃,幼齡林平均生長率達到10%,中齡林平均生長率達到4%。
經過十年努力,全省的生態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城鄉綠化美化取得明顯成效,大部分地區實現城區園林化、村屯林圍化、道路林蔭化、農田林網化、庭院花園化的綠化美化目標。東部長白山區林分結構更加合理,生態和產出功能更強,中西部農牧區防護林體系更加完善,生態功能更加完備,局部生態惡化的趨勢得到有效遏制。全省將初步形成整體覆蓋、結構最佳化、功能完備的生態環境體系。
三、總體布局和建設重點
(一)總體布局
根據全省立地條件,從總體布局上,將全省劃分為三個區域,實行分類指導,分區突破,實現全省綠化美化的整體推進。
1、東部長白山天然林區
本區包括通化市、白山市、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遼源市、長白山管委會及吉林市所屬的磐石市、樺甸市、蛟河市。地貌類型為長白山腹地及其餘脈的中低山、丘陵。森林類型主要以用材林、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為主的原始林、過伐林、次生林等天然林。本區域系長白山林區及其過渡地帶,森林資源約占全省的80%,既是國家重要木材生產基地,又是松花江、圖們江、鴨綠江等大江大河的發源地和松遼平原乃至東北國家商品糧基地的綠色天然屏障。
本區域綠化美化主攻方向和戰略重點是建設高功能的森林生態體系和長白山區人文生態景觀。藉助國家實施森林撫育試點補貼項目的有利契機,加快森林資源培育,最佳化林分結構,恢復長白山地帶性森林植被,不斷增強森林生態屏障功能。同時,發揮立體資源優勢,注重造林綠化美化與產業發展的結合,調整林種樹種結構,有計畫地發展紅松果林等經濟林,構建以培育和利用森林資源為重點的生態效益林建設體系。按照增加綠量、突出美化的總體要求,該區綠化美化的重點是城鎮、村屯、道路的綠化美化,環城、環鎮、環村屯周邊荒山的綠化美化,礦區植被恢復,陡坡耕地、“掛畫地”的退耕還林等,見縫插綠,綠美同步,打造綠美長白。
2、中部農田防護林區
本區包括長春市所屬的九台市、德惠市、榆樹市,四平市所屬的公主嶺市、伊通縣和吉林市所屬的永吉縣、舒蘭市,地貌類型主要是平原、台地和丘陵。森林資源類型主要是以農田防護林為主的人工林和用於水土保持的次生林。本區域既是國家的重要商品糧基地,又是全省科學教育文化及高新技術產業主要分布區域。
本區域綠化美化的主要任務是建立功能完備的農田防護林體系和以長春市、吉林市、四平市為主體的城鄉綠美一體化的區域中心,以點帶面,利用本區域土壤條件較好的優勢,實行集約經營,把農田防護林建設與發展農田景觀、建設速生豐產林結合起來。本區域位於全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吉林省對外重要視窗,必須把國土綠化美化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突出搞好城市和鄉鎮、村屯以及公路、鐵路、河流、工礦企業的綠化美化,全方位提升綠化檔次,打造綠化美化精品,從根本上改善城鄉生態環境,大幅度提高城鄉居民的生活質量。
3、西部荒漠化治理區
本區包括白城市、松原市及四平市所屬的梨樹縣、雙遼市和長春市所屬的農安縣,地貌類型為沖積平原,有科爾沁草原及向海、莫莫格、查乾湖、月亮湖等濕地。森林類型主要是以人工林為主的防風固沙林、農田防護林,原生地帶性森林植被為疏林草地。本區域是半乾旱農牧交錯區,氣候條件較差,降水量少,蒸發量大,土壤瘠薄,土地沙化、鹽鹼化、退化嚴重,乾旱少雨和風沙等自然災害頻繁,生態環境脆弱。
該區既是我省生態環境的脆弱區,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落後地區,特別是廣大農村缺林少樹,草原“三化”嚴重,農民生產條件和居住環境相對較差,是我省造林綠化的重點區域,必須集中投入,採取超常措施,儘快實現這一區域生態環境、生產生活條件的根本性改變。本區綠化美化的主攻方向是以修復生態保護功能、保障農牧業增產增收為目的,以荒漠化治理和濕地保護為重點,努力建設森林、草地、濕地有機結合的生態體系,要切實鞏固生態草建設成果,大幅度恢復沙區林草植被,特別要抓好草原生態保護和西部土地整理區的防護林建設,提高植被覆蓋率。
(二)建設重點
重點實施以下八大工程:
1、城鎮綠化美化工程。以提高城鎮綠化美化水平為目標,形成以城帶鎮,以鎮促城,城鎮聯動,整體推進的城鎮綠化美化一體化格局。以創建綠化(美化)標準縣(市、區)為載體,圍繞建設生態園林城、綠色森林城,科學規劃,分步實施,全面提升城市綠化美化品位和檔次。要進一步擴大城市建成區綠地規模,積極創造條件,在建成區或城市郊區建設森林公園、濕地公園,擴大城市綠量。要因地制宜,科學選擇綠化樹種。要提高美化標準,合理規劃點、線、面、環綠化美化,做到以美為主,喬、灌、花、草合理配置,突出植物造景,建成一批集生態功能和景觀效益為一體的精品工程。十年城市新增綠地面積4111公頃,完善提高2737公頃,縣城新增綠地面積1929公頃,完善提高1720公頃。
2、村屯綠化美化工程。以開展“綠化美化村屯、創建綠色家園”行動為載體,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加快園林式村莊建設步伐。要以農村“四旁”綠化為主攻方向,大力營造環屯林、宅旁林,引綠進院。要堅持適地適樹,注重植物配置和季節變化,突出地方特色,展現田園風光,體現郊野自然,基本達到窗前有花、院內有果、屯邊有樹、路邊有蔭的綠美標準。要把村屯綠化與村屯整治相結合,與調整種植結構、發展庭院經濟相結合,既綠化美化農村環境,又增加農民收入。十年完成村屯綠化美化面積28156公頃。
3、綠色通道工程。以公路、鐵路、江河堤防和庫區綠化美化為主線,統一規劃,同步實施。高速公路、鐵路、國道、省道綠色通道建設,以美化環境為主要功能。縣、鄉道路沿線綠化,在突出美化的同時,兼顧防風固土,改善環境。在條件適宜的地區合理配置主副林帶,實行針闊混交,形成立體復層的綠化帶。在乾旱、半乾旱地區,要宜灌則灌、宜草則草,形成喬、灌、草結合的綠化帶。河渠、堤壩、水庫沿線綠化美化,以保持水土、護坡護岸、涵養水源為主要功能。綠色通道建設要統籌規劃,同步推進沿線的城鎮、鄉村綠化美化。十年完成綠色通道造林面積15406公頃,其中公路綠化8833公頃,鐵路綠化1300公頃,江河庫區綠化5273公頃。
4、退耕還林工程(人工造林)。對被蠶食的林地、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坡耕地和沙化耕地進行退耕還林。東部地區以坡耕地停作退耕為重點,特別要抓好長白山區沿線的景觀帶建設,努力把沿線公路、鐵路兩側的“掛畫地”都退下來。西部生態脆弱區要不斷改進廣種薄收的農業傳統經營方式,引導農民走適度規模、精種高產,集約經營之路,把宜林宜草地退耕還林(草)。中部地區以農田防護林建設為重點,對原規劃尚未營造和缺林少帶的區域,營造新的防護林帶,十年完成退耕還林(人工造林)34萬公頃,封山育林70萬公頃。
5、荒漠化治理工程。根據土地沙化、鹽鹼化形成的原因和類型,堅持預防為主、分類施策,科學治理、合理開發利用的指導思想,以國家重點工程為依託,採取新建、保護和改造相結合的方式,狠抓典型示範區建設,大力開展人工造林種草、封山育林、封原育草,顯著改善西部生態環境。十年完成荒漠化區人工造林5.2萬公頃,封山(沙)育林(草)5.7萬公頃。
6、農田防護林更新改造工程。對農田防護林中的過熟林進行科學合理的採伐更新,對枯死樹、殘次林實施全面改造,形成完善的農田防護體系,發揮其保田增產的作用。十年完成農防林更新改造人工造林4.7萬公頃。
7、工礦區植被恢復工程。按照“誰建設誰負責、誰破壞誰治理”的原則,進一步明確和落實責任主體,建立礦山環境治理和生態恢復責任制。礦山企業要搞好治理規劃,加快對礦區廢棄地和尾礦壩的整理,恢復林草植被。十年完成工礦區人工造林460公頃,封山育林806公頃。
8、森林培育工程。對現有森林採取補植、封育、撫育、更替、復壯等綜合措施進行培育,進一步最佳化林分結構,改善林木生長環境,促進林木生長發育,開發林地生產潛力,提高林分質量和效益。十年完成森林撫育112萬公頃,低質低效林改造8萬公頃,林冠下造林34萬公頃,跡地更新16萬公頃。
四、保障措施
全面實現第二個十年綠化美化吉林大地的各項目標,任務十分艱巨,必須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採取各種有力措施,確保取得實效。
(一)落實領導責任,加大各級政府工作力度
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把造林綠化美化納入今後一個時期國民經濟發展規劃和年度實施計畫。綠化美化工作要著重推進“三個轉變”,即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由綠化向以綠促美轉變,由部門辦林業向全社會搞綠化美化轉變。建立綠化美化工作政府責任制,政府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為第一責任人。把造林綠化美化工作納入省、市、縣三級政府年度工作考核重要內容,年初由省政府下達任務目標,年內由省政府進行督查,年終由省政府進行檢查驗收並通報驗收結果。繼續堅持各級主要領導辦綠化點制度,推動造林綠化美化工作全面開展。建立人大、政協監督綠化美化工作制度,定期對綠化美化工作完成情況進行視察檢查。建立獎懲激勵機制,按照行政獎勵政策規定開展綠化美化吉林大地表彰獎勵活動。大力開展綠化標準縣(市、區)創建活動,對達到建設標準的縣(市、區),由省政府命名表彰。各級綠化委員會要認真履行職責,做好組織協調、宣傳發動、檢查監督等工作。
(二)廣泛宣傳發動,促進全社會造林綠化美化工作全面開展
充分利用各種宣傳媒體,採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加強對國土綠化重要性和緊迫性的宣傳教育,提高全社會造林綠化美化的責任意識、參與意識和法律意識。每年植樹季節開展綠化美化宣傳月活動,努力營造人人關心和參與造林綠化美化的良好氛圍。繼續推進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創新義務植樹的內容和形式,依法落實適齡公民植樹造林的義務,提高全民義務植樹的盡責率。進一步加強部門綠化工作,建設、交通、水利、鐵路、教育、畜牧等部門和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駐吉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都要制定和完善綠化美化規劃,發揮各自特點和優勢,推動造林綠化美化活動的蓬勃開展。
(三)拓寬籌資渠道,建立和完善推動綠化美化的政策機制
創新機制,逐步構建政府、企業、社會“三位一體”的造林綠化投融資機制。在積極爭取國家支持的同時,各級政府要加大造林綠化資金的投入力度,財政投入資金應主要用於公益性較強的生態建設工程項目的以投代獎。通過深化林權制度改革,落實採伐政策,最佳化服務,調動農民和其他社會主體參與造林綠化的積極性,加快非公有制林業的發展。要用好用足育林基金,各級徵收的育林基金,要加大用於造林綠化的比重。強化對造林綠化工程項目監管和資金管理,嚴禁侵占、挪用,保證專款專用。
(四)用足用活政策,創造造林綠化美化的良好環境
貫徹中央和省一系列扶持造林綠化事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積極為綠化美化創造寬鬆的環境。特別是在綠化美化用地、扶持非公有製造林綠化、非林業用地林木採伐審批等方面,要積極探索一些更加有效的措施,為各種社會主體參與造林綠化美化提供政策支持。有關部門要認真研究生態建設的新形勢,適應生態建設的新要求,制定出台新的政策措施。
(五)堅持依靠科技,努力提高造林綠化質量
要廣泛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對影響綠化美化發展的重點難點問題進行科技攻關。特別要在良種選育、植被恢復、鹽鹼地造林、抗旱造林、農防林更新、森林經營、有害生物防治技術等方面取得突破。要積極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科技培訓,提高廣大幹部民眾的科學造林綠化美化水平。要把依靠科技貫穿於綠化美化全過程,力求做到科學規劃、科學設計、科學施工。要採用良種壯苗,有計畫地建設一批種苗基地,以滿足綠化美化的需要。
(六)加強綠地管護,切實鞏固綠化美化成果
要樹立保護就是發展的意識,依法鞏固綠化美化成果。要堅持不懈地嚴厲打擊各種蠶食侵占林地綠地、濫砍濫伐林木的非法行為,建立和完善各種法律規章,不斷加大對造林綠化美化成果的保護力度。認真落實國家退耕還林政策,確保退得下,穩得住,不反彈。認真研究農村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後集體林地的管護問題,防止“一管就死,一放就砍”的現象發生。加大森林有害生物防治力度,堅持“預防為主、科學防控、依法治理、促進健康”的方針,建立“誰經營,誰防治”的責任制度,大力提倡生物防治等無公害防治措施。切實加強森林防火、濕地和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採取綜合措施,鞏固綠化美化成果。
實施《第二個十年綠化美化吉林大地規劃》是一項功在當代、造福子孫的宏大工程,必須持之以恆,紮實推進,把我們的家園建設得更加美好。
地方性法規(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