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智慧農業發展的實施意見

吉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智慧農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是吉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於2022年10月08日發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吉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智慧農業發展的實施意見
  • 頒布時間:2022年10月8日
全文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著力推進農業全方位、全形度、全鏈條數位化改造,培育新產業、開闢新業態、探索新模式,充分釋放數字要素對農業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推動農業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經省政府同意,現就智慧農業發展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面落實省第十二次黨代會著力發展“六新產業”、建設“四新設施”總體部署,開展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三大體系數位化改造,大力發展農業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的協調套用,推動產業數位化、數字產業化,加快智慧農業建設,引領農業高質量發展和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二)基本原則。
——堅持政府主導,企業主角。充分發揮政府在智慧農業建設中的組織引導和調控作用,開拓多元化協同共建渠道,以“企業主投建平台,政府少投購服務,主體套用享便利”的建設運行模式,創新智慧農業建設運行機制,堅持市場化運作,注重發揮企業在智慧農業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吸引整合更多社會力量投身智慧農業建設。
——堅持聚焦短周期,蓄力長周期。聚焦糧食安全、黑土地保護、高標準農田、種業資源等重點領域,布局周期短、見效快的智慧農業項目,儘快形成新的增長點。同時兼顧延伸產業鏈、完善供應鏈、提升價值鏈,積蓄農業長周期高質量發展後勁。
——堅持試點先行,擇優推進。本著目標牽引、循序漸進的要求,先行試點,探索路徑,示範帶動,逐步推開,推進農業全鏈條數位化改造,形成由點成線、由面及域、全環節覆蓋、全過程提升的智慧農業發展格局。
——堅持原創開發,系統協同。著眼培育智慧農業發展新動能,鼓勵支持硬體研發和原創性軟體開發,加速技術融合、產業融合、業態融合、模式融合,推動數位化、智慧型化協同套用和系統性提升,為農業轉型升級提質賦能。
(三)總體目標。“十四五”期間,智慧農業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建設“數字吉林”提供有力支撐。完成省市縣鄉村五級數字農業農村雲平台(簡稱“吉農雲”)搭建,“吉農碼”全面註冊套用,“數字村”套用全省覆蓋,基本建成黑土地保護“一張圖”、高標準農田“一張網”、耕地後備資源“一張圖”,初步實現種業資源管理數位化、農業機械智慧型化等八個場景套用。加快實施“十百千”工程,實現涉農數據互聯互通,數位技術與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服務體系加快融合,智慧農業主體架構基本形成。
2022年底,全省各級農業農村、鄉村振興、畜牧管理部門“吉農雲”套用率達到100%;認定10個“智慧農業示範基地”;制定“智慧農業示範縣”認定標準;“數字村”試點套用覆蓋涉農縣(市、區),結合全省“千村示範”工程,全面開展“數字村”建設。
2025年底,省市縣鄉村五級數字農業農村雲平台搭建完成;建成一批“智慧農業示範基地”和“智慧農業示範縣”;“數字村”套用全省覆蓋。
二、重點任務
(一)實施“五個一”工程,夯實智慧農業發展基礎。
1.完善一個“吉農雲”省級雲平台。不斷強化頂層數據匯聚和系統套用集成等功能,制定建設標準,實現數據、服務、套用、標準“四統一”。加快“吉農雲”各級平台搭建和部署,加大“吉農碼”註冊推廣套用力度,實現生產、經營、管理、服務四大領域全鏈條協同套用。(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省政務服務和數位化局)
2.建設一個省級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以“吉農雲”為基礎,構建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不斷提升數據匯集、分析與套用能力;建設完善資料庫群,重點構建基礎資源資料庫、生產過程資料庫、生產主體資料庫等,為數據疊加、分析、共享、套用提供支撐。(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省政務服務和數位化局)
3.建設黑土地保護“一張圖”。建立健全數位化檔案,編制數位化土壤類型、養分分布圖、耕地地力等級圖等,對土地實行數位化動態管理,利用數位化檔案建設成果指導黑土地保護精準度。集成黑土地分布、質量狀況、保護措施等重要信息數據,形成“一張圖”,實現數據共享、協同聯動、精準管理、動態監測,進一步提升黑土地保護管理水平。(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省自然資源廳、省政務服務和數位化局)
4.建立高標準農田“一張網”。依託農業農村部“全國農田建設綜合監測監管信息平台”,對全省近年來建設實施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及時上圖入庫,從項目立項、實施、驗收等各階段進行精準管理,形成全省高標準農田建設“一張網”,實現高標準農田建設有據可查、過程監控、動態監管。(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省自然資源廳、省政務服務和數位化局)
5.建設耕地後備資源“一張圖”。結合耕地後備資源調查評價,將鹽鹼地等耕地後備資源的分布、地理坐標、面積、生態條件、地形坡度、土壤質地、土壤鹽漬化程度等指標,以及土地權屬、開發利用、承包經營和水資源匹配情況,統一納入信息平台,形成全省鹽鹼地等耕地後備資源“一張圖”,切實提升耕地後備資源管理水平,為科學開展鹽鹼地等耕地後備資源綜合利用工作提供有力支撐。(責任單位:省自然資源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政務服務和數位化局)
(二)實施“十百千”工程,加快農業轉型升級。
1.建設十個“智慧農業示範縣”。按照“明確重點、突出亮點”的原則,重點圍繞糧食綠色優質高產、畜牧業綠色發展,以“數字村”全覆蓋套用和“智慧農業示範基地”認定數量為評價標準,突出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數位化轉型升級、農機作業智慧型化改造、“網際網路+”現代農業、特色產業數位化升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數位化套用等不同主題,引導各地開展“智慧農業示範縣”建設,探索智慧農業可複製、可推廣的縣域整體推進建設模式。(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省畜牧局)
2.建設一百個“智慧農業示範基地”。支持具有一定農業生產規模的種植業、園藝特產、水產、農機、休閒農業等農業生產經營主體開展智慧農業建設。主要方向是生產主體開展農機裝備的智慧型化改造,套用數位化生產經營管理系統,對接“吉農雲”或社會化專業服務平台,開展智慧農業建設,採用物聯網、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信息技術,實現套用主體管理數位化、生產智慧型化、指導精準化。(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省政務服務和數位化局)
3.建設一千個示範型“數字村”。進一步強化智慧農業基礎,結合全省“千村示範”建設,按照“鐵東模式”,圍繞農業生產、農村經營、農民生活、社會治理等四大領域,提高軟硬體配置標準,突出套用服務的高度數位化、智慧型化,全面助推產業發展、增強鄉村治理能力、提升村民幸福指數、提高基層組織凝聚力和戰鬥力。(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
(三)拓展八個數位化套用場景,創新智慧農業實施路徑。
1.種業資源管理數位化套用場景。對接全國種業大數據平台,推動種業企業、生產經營、品種審定、品種保護、品種登記、品種推廣等數據互聯互通,實現種質資源普查登記、保存保管等信息數位化、智慧型化管理;依託“吉牛雲”平台,加快推進肉牛大數據良種繁育體系建設,打造國家級畜牧種源基因庫。(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省政務服務和數位化局、省畜牧局)
2.農業機械智慧型化套用場景。重點在保護性耕作、農機智慧型作業、農機試驗鑑定、農機安全監理、農機社會化服務和作業數據分析等方面,開展保護性耕作作業面積、質量監測監管,為農機作業補貼工作提供數據支撐與決策依據,促進農業機械智慧型化生產、數位化管理,加快新型農業機械化主體高效發展和轉型升級。(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政務服務和數位化局)
3.特色產業數位化套用場景。以白山、通化、延邊等人參主產地為核心,開展人參產業數位化改造,提供良種繁育、科學種植、線上線下銷售等關鍵環節數位化套用;實施梅花鹿繁育、飼養、防疫、加工、銷售等環節智慧型化改造,提升產業數位化套用水平,推動梅花鹿產業擴能升級;以黑木耳產業數位化為重點,示範推廣食用菌大數據套用模式,加快設施農業智慧型化改造,助力特色產業發展。(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省政務服務和數位化局、省畜牧局)
4.肉牛產業數位化套用場景。依託“吉牛雲”為養殖戶提供數位化繁改服務,藉助大數據分析,結合性控技術,為養殖戶推薦最優凍精產品,保證犢牛性別、品質,提供健康防疫服務。利用智慧型設備採集牛隻健康數據,建立實時監測的疾病預警及智慧型診斷系統,構建疾病快速診斷體系。用數據輔助活體抵押、擔保、保險、風險補償等手段,促進試點場(戶)活牛貸款抵押業務開展。提供完整的牛隻溯源數據,支持活牛、飼草飼料、獸藥等產品線上交易,加快推進肉牛線上交易體系建設。依託“吉牛雲”為省、市、縣畜牧主管部門提供信息化平台工具,幫助政府更有效進行行業管理。(責任單位:省畜牧局、省政務服務和數位化局)
5.農產品質量安全數位化套用場景。對全省重要農產品、特色農產品和優勢農產品進行數位化管理。一是建立市、縣、鄉、村農產品監管“格線化”電子監管名錄和主要農產品生產主體電子化監管檔案。二是引導食用農產品規模化生產主體開具電子承諾達標合格證,實現農產品產地準出與市場準入有效銜接。三是完善吉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信息平台功能,將綠色、有機、地理標誌農產品納入平台追溯管理,鼓勵其他農產品納入平台開展追溯管理,將農業標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農產品認證(登記)等信息全部納入監測信息平台管理,提升農產品信息化監管水平。(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
6.“三產”融合數位化套用場景。緊緊圍繞發展現代農業,構建數位化農業農村產業體系,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一是鼓勵農業生產主體開展生產基地、加工轉化、倉儲物流、市場行銷等全鏈條數位化建設。二是依託區域特色產業,引導農業企業利用數位化手段,開展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三是充分調動鄉村旅遊主體積極參與,開展必看攻略、農事體驗、住宿美食、特色農產品等雲上服務,為新農業、新旅遊注入新動能。(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畜牧局)
7.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數位化套用場景。加大農業生產主體管理系統推廣套用力度,加快村集體的數字合作社打造,加強農業生產專業合作社“智慧農場”改造;開展生產規劃、投入品集採集銷、氣象墒情、測土配方、農機作業線上調度、田間管理、收穫貯藏、大宗農產品交易、財務管理等全鏈條數位化套用;提供金融保險、品牌創建、農業技術諮詢與培訓、休閒農業等方面配套服務。促進各類農業生產主體生產效率與管理效能雙提升。(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省畜牧局、省政務服務和數位化局)
8.“龍頭企業+”數位化套用場景。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在農業全產業鏈中的突出優勢,支持現代農業技術服務平台(MAP)建設,構建“龍頭企業+”農業生產性服務體系,創新農業全產業鏈數位化管理模式,提升標準化生產、規範化管理、社會化服務等農業綜合智慧化能力。帶動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在生產規劃、投入品採購、作業管理、倉儲保鮮、生產加工和線上行銷等環節加大數位化、智慧型化改造,快速提升生產、經營和管理能力,進而加速龍頭企業產業鏈重構,促進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和綜合效益提升,充分發揮其在現代農業發展中的引領作用。(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省畜牧局)
(四)培育三個增長點,打造智慧農業新業態。
1.加快發展智慧型裝備產業。加強域外協作和聯合攻關,推進農業物聯網相關軟體系統和相關產品研發,全面提升我省物聯網科研、智慧型裝備套用能力,努力創建我省農業物聯網產業新優勢。推動智慧型採集裝備、智慧型控制系統、大數據處理集成套用服務新模式。推進我省智慧型導航、定位跟蹤、自動駕駛相關軟體系統和智慧型裝備製造及推廣套用,培育壯大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智慧農機裝備產業。(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政務服務和數位化局)
2.加快發展農村線上交易。升級完善吉林省農產品產銷對接平台,充實我省優質特色農產品數據倉,為生產者、採購者提供農業生產資料集中採購、大宗農產品線上交易、金融、保險等數位化配套服務,實現產銷對接精準化;充分利用“吉農碼”對接各類社會化服務,農資下鄉、農產品出村進城等線上交易。(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省政務服務和數位化局)
3.加快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在新市場、新模式、新需求結合上尋找突破,聚焦生產性服務業,加快各產業環節在“雲”上數位化套用服務的銜接配套,促進相關服務行業、服務人才的孵化培養,重點開展土地託管、財務託管、農機及智慧型裝備租賃、農村數據網貸與保險等新業態套用服務。(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吉林省智慧農業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省農業農村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自然資源廳、省政務服務和數位化局、省畜牧局等相關部門為成員單位,研究制定全省智慧農業發展的總體戰略和年度目標。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省農業農村廳,牽頭組織研究智慧農業發展的具體發展策略和重點工程安排,指導督促各項任務落實。建立例會制度,調度督導各地建設任務完成情況,根據建設進度與存在問題,及時調整建設方案、校正實施路徑;成員單位從各自職能特點出發,主動站位,協同配合,合力推進智慧農業建設。建立智慧農業發展激勵約束機制,開展定期督查和績效評估,獎優罰劣。
(二)強化政策支持。瞄準智慧農業建設目標,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最大限度地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整合社會資源協同推進智慧農業建設;發展改革、財政、政務服務和數位化、農業農村、鄉村振興等部門充分利用現有項目和資金,支持智慧農業配套建設,積極培育和壯大智慧農業產業化主體;鼓勵各地加大智慧農業建設投入,積極探索政府融資、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等方式,引導工商資本、金融資本投入智慧農業建設。
(三)加強技術人才支撐。加快構建多層次智慧農業人才體系,支持科研機構、高校、企業等,充分發揮各自優勢促進人才聚合,鼓勵大專院校、科研院所與本土相關企業機構開展人才培養、聯合孵化,培養造就一批智慧農業領軍人才、工程師和職業經理人團隊;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訓計畫,打造一支具有網際網路思維和掌握現代信息技術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加強智慧農業幹部隊伍培訓,結合縣、鄉、村幹部培訓,普及智慧農業相關知識,提高“三農”幹部隊伍數位技術套用能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