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人民政府2010年1月26日下發的關於吉林省中小企業成長計畫的政府行政檔案,該檔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做大總量、做優結構、做強龍頭、提升層次為目標,抓住企業生成、成長、集聚和配套等關鍵環節,堅持市場導向和政府推動相結合,進一步強化地位,創造環境,加大服務,推進吉林省中小企業快速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吉林省中小企業成長計畫(2010-2012年)
- 地區:吉林省
- 時間:二○一○年一月二十六日
- 下發單位:吉林省人民政府
吉政發 〔2010〕3號,吉林省中小企業成長計畫,必要性和緊迫性,指導思想、目標和任務,主要措施,
吉政發 〔2010〕3號
吉林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吉林省中小企業成長計畫的通知
各市 (州)人民政府,長白山管委會,各縣 (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廳委辦、各直屬機構:
現將 《吉林省中小企業成長計畫 (2010—2012年)》印發給你們,請組織實施。
二○一○年一月二十六日
吉林省中小企業成長計畫
(2010-2012年)
中小企業在我省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企業數量占99.5%,經濟總量占47%以上,上交稅金占全口徑財政收入的比重接近1/3,就業人數占全省職工和城鎮個體勞動者總數的70%以上,中小企業是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推動中小企業加快發展是實現富民強省的重大舉措。為全面落實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 (國發 〔2009〕36號),推動全省中小企業跨越式發展,省政府決定,從2010年開始,在全省組織實施中小企業成長計畫,為期三年。
必要性和緊迫性
自省委、省政府實施民營經濟三年騰飛計畫以來,我省中小企業得到了快速發展。截至2009年底,全省民營經濟主營業務收入突破1萬億元,上交稅金達到319億元,從業人員443萬人,企業戶數達到10萬戶,個體工商戶達到108.7萬戶,三年騰飛計畫指標全部完成。
雖然我省中小企業暨民營經濟發展態勢良好,但基礎還較為薄弱。由於起步晚、底子薄、資本積累時間短,同發達省份和全國平均水平比,還有較大差距。突出問題是總量小、質量不高、配套性差、企業人才素質低;同時,思想觀念滯後,體制機制存在障礙、要素服務較為薄弱、創業氛圍不濃等問題還未完全解決。
我省中小企業對地區生產總值的貢獻和對就業的貢獻均低於全國10個百分點,對稅收的貢獻低於全國15個百分點。尤其在國際金融危機衝擊考驗下,我省中小企業自身也暴露出產品層次低、市場開拓能力弱、自主創新能力差、企業管理水平低等諸多問題。全省規模以上民營工業新產品產值率僅為5.8%,低於全國4個百分點;民營科技企業5200戶,僅占全省企業戶數的5.4%。
當前,我省正處在全力加速發展階段,中小企業是推動全省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把中小企業這塊短板做大做強,是加快全省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加快中小企業發展,有利於做大總量,加快結構調整,推動產業升級;有利於繁榮城鄉經濟,吸納社會就業,增加財政收入;有利於實現百姓富裕,保持社會穩定;有利於引導中小企業做強,為培育大量 “小巨人”企業和新生大企業打下基礎。在未來幾年,迫切需要舉全省之力推動中小企業做大做強,適應全省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
指導思想、目標和任務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做大總量、做優結構、做強龍頭、提升層次為目標,抓住企業生成、成長、集聚和配套等關鍵環節,堅持市場導向和政府推動相結合,進一步強化地位,創造環境,加大服務,推進我省中小企業快速發展。
從2010年起,經過三年努力,到2012年,全省中小企業暨
民營經濟主營業務收入實現1.6萬億元,三年增長60%;增加值在地區生產總值中所占比重達到55%,提高8個百分點;上交稅金占全口徑財政收入的比重達到38%,提高5個百分點;從業人員占全省職工和城鎮個體勞動者總數的比重達到75%,增長5個百分點;中小企業戶數達到12萬戶,規模以上企業戶數達到1萬戶,年度主營業務收入超億元企業達到2000戶,科技型民營企業發展到6000戶,個體工商業戶達到130萬戶。
突出抓好企業生成。大力推進全民創業,繼續在全社會營造百姓創家業、能人創企業、幹部幹事業的濃厚創業氛圍,全面落實推進創業的各項政策措施,切實幫助初期創業者解決創業技能和創業 “本錢”,提高創業成功率。推進孵化基地建設,完善孵化功能,省級孵化基地達到100個,孵化總規模達到5000戶。力爭全省每年生成小企業1萬戶。
重點抓好企業成長。省、市 (州)、縣 (市、區)實行三級聯動,打造企業成長梯隊。省里重點培育1000戶年銷售收入超億元成長型企業,制定各種支持計畫,扶優扶強,為成長為大集團打下基礎。各市 (州)重點扶持超千萬元企業成長為億元企業,培育成為區域支柱和龍頭企業;縣 (市、區)重點培育規模以下企業逐步成長為規模企業,使其成長為有特色的小巨人企業。力爭全省每年規模以上中小企業戶數增加1000戶。
培育壯大產業集群。依託現有特色園區,推行差異化戰略,形成產業互動,提高中小企業與大企業配套發展能力。圍繞全省支柱產業、特色產業打造上下游產業鏈;積極引導和鼓勵中小企業涉入新興產業,衍生、延長產業鏈條,推動產業鏈經濟發展。三年力爭打造50個產業集群,2/3的支柱特色產業形成產業鏈條,重點行業本地配套率達到40%以上。
提升企業發展質量。引導廣大中小企業轉型成長,走 “專、精、特、新”發展之路,努力推動中小企業由粗放型、資源型、環境污染和低附加值向科技型、創新型、循環型方向轉變,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加快中小企業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提高對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的統籌利用能力,推進企業技術進步和管理創新,增強產品研發、市場行銷、內部管理及資金融通能力,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增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和品牌發展意識,培育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專有技術的企業品牌、服務品牌和產品品牌,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全省每年挖掘和申報地理標誌保護品種2-3個,三年總數力爭達到35個;每年培育70-80個吉林省名牌產品,三年力爭達到250個。
主要措施
(一)大力推動全民創業。
繼續抓好全民創業各項政策落實,省政府每年對各項政策落實情況專門檢查、通報;加快孵化基地建設,擴大孵化基地規模。各級政府要積極推動企業孵化基地、創業基地、大學生創業園、專業孵化器建設。創新管理體制、機制,推行政府引導、多元投資、市場運作、專業團隊管理模式,繼續實行財政稅收扶持政策,引導孵化基地發揮最大效能。搭建公共服務平台,為創業者提供項目開發、技術指導、產品檢驗、融資、信息、人才、事務代理等全方位服務,幫助初創期小企業降低創業成本,提高創業成功率;
開展創業諮詢服務,建立省、市、縣三級創業諮詢服務平台,設立創業諮詢服務熱線,為創業者提供快捷高效的諮詢服務。積極開展代理服務,各級中小企業服務中心要幫助企業辦理各類涉政、涉法、涉事事務。整合社會服務資源,各級政府要通過購買服務項目方式,引導社會中介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便捷優質服務。省政府每年從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中安排一定額度,支持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圍繞創業者需求,開展 “訂單式”培訓,提高創業者技能和管理能力。繼續實施國家銀河培訓工程和 “萬名創業者、萬名小老闆”培訓工程,在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中安排 “雙萬”培訓補貼專項。依託省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服務中心,加大初創企業小額貸款支持力度,建立小額貸款風險補償金,力爭每年為創業者提供小額貸款10-20億元。
(二)推動產業配套和集群發展。
加強大、中、小企業間產業協作配套,成立行業配套協作中心,組織企業開展配套協作項目對接,鼓勵大型企業通過專業分工、服務外包、訂單生產等方式,加強協作配套,建立長效穩定的配套機制。加快汽車、石化、鋼鐵、農產品加工等配套型中小企業發展,圍繞大企業的產品結構調整,及時進行技術改造,更新產品,保障質量,提高產品本地配套率。同時,鼓勵中小企業進入現代物流、信息服務、工業設計等新興生產型服務領域,拓展延伸產業鏈條,增強產業集群競爭能力。促進生產服務要素有效集聚,大力扶持集群內為主導產業服務的科技研發、標準檢驗、融資擔保、技術支持、產品展示等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政府財政每年要對公共服務平台給予適當支持,逐步完善功能,發揮服務效能。加大品牌推介和培育力度,鼓勵產業集群申請註冊集體商標、打造集體品牌和區域品牌,擴大集群知名度,使集群內企業同享收益。
(三)推動中小企業做大作強。
加快企業規模擴張,推動有條件的企業實施兼併重組,以資本、技術、產品為紐帶,實現低成本擴張,打造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大公司、大集團。加大固定資產投入,推進中小企業技術改造,加大財政對技改項目的扶持力度,不斷提升裝備水平和產品質量,逐步最佳化產業結構,增強發展後勁。推進企業技術進步,積極鼓勵組建中小企業技術聯盟,鼓勵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分離科研成果,開放科研基礎設施,與企業共享技術、信息、市場等資源,加快新技術推廣和科研成果產業化步伐。發揮政府專項資金作用,通過購買服務和補貼等方式,建立中小企業技術需求市場和公共技術服務平台為企業服務。完善中小企業法人治理結構,促進企業實現管理創新。提高中小企業信息化發展水平,聯合知名信息化服務商,開展成長型企業健康成長普查行動,為企業發展提供信息化解決方案。鼓勵啟明公司等信息技術企業開發和搭建行業套用平台,為廣大中小企業信息化提供軟硬體工具、項目外包、工業設計等社會化服務,深入推進中小企業電子商務,提升企業綜合競爭能力。
(四)努力破解融資難題。
完善以省中小企業發展服務中心為龍頭的融資擔保服務體系,形成政府、銀行、擔保機構、再擔保機構和企業 “五位一體”的中小企業融資服務平台,加強銀企保對接,確保每年新增中小企業貸款額度高於上年。繼續實施 “百戶重點企業”、“千戶成長企業”融資支持項目和 “萬民創業小額擔保貸款項目”。各級政府要建立擔保機構資本金持續注入機制,風險補償機制和獎勵補助機制,籌資用於注入本級擔保機構,擴大資本金規模,增強擔保能力;省財政在每年安排的中小企業貸款風險補償資金中,列支一部分,用於對擔保機構的風險補償;每年在金融發展專項資金中,列支一部分,用於對擔保機構實施業績獎勵。加強對擔保機構的監督管理,通過專項審計、資信評級、備案管理等方式,規範行業發展。擴大擔保機構覆蓋面,三年內力爭擔保機構達到縣域和百個重點鎮全覆蓋。
拓展直接融資渠道。通過吉林省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和風險投資基金,吸納域內外資本,引進先進管理模式,培育科技含量高、市場潛力大的初創企業及高成長性企業進行股權融資,推動企業向成熟期發展。完善中小企業上市培育體系,建立上市儲備資源庫,開展多層次的上市融資培訓服務,完善扶持上市政策體系,推進中小企業上市。加快區域資本市場建設步伐,探索建立吉林省股權交易所和高技術企業三板交易平台。鼓勵企業通過發行集合債券、短期融資債券及信託投資等方式實現直接融資。
(五)加強綜合服務機構建設。
健全省、市、縣三級中小企業綜合服務機構,實現市 (州)、縣 (市、區)全覆蓋。重點加強融資擔保、企業人才培養、代理服務等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同時繼續堅持 “政府扶持中介、中介服務企業”,積極發揮中介機構的專業服務功能,逐步完善各類服務機構的諮詢信息、技術服務、創業諮詢、市場開拓等服務設施和服務網路。依託中國中小企業吉林信息網和吉林省中小企業數據中心,大力宣傳國家和我省相關政策信息,及時發布最新科技成果、產權交易和合作項目、市場需求、產品推介、人才供求等狀況,並實現網上業務諮詢和受理,提升綜合服務能力。
(六)加快培養企業人才。
實施千戶成長企業經營管理團隊培訓工程,通過舉辦清華大學高級管理研修班、行業標桿企業考察班,圍繞企業發展戰略、經營管理、市場行銷、自主創新等開展培訓,系統提升我省中小企業經營管理者素質和能力,每年培訓2000人,三年培訓6000人。實施萬名緊缺高級技能人才培訓工程,未來三年,省中小企業專項列支2000萬元,圍繞企業緊缺技能人才需求,同大專院校、實訓基地合作,加大培養力度。加快職業經理人隊伍建設,完善建設吉林省職業經理人人才市場和信息網路,制定職業經理人引進與培育政策,形成企業人才引進和交流的平台。繼續完善機關事業單位幹部到中小企業任職政策,打開通道,釋放機關人才,為企業注入人力資本。積極鼓勵企業自身加強人才培養,對培訓需求較大的企業,政府可提供相應教育資源或給予專項補助。
(七)加大市場開拓服務。
每年定期開展吉林產品走全國活動,組織廣大中小企業到目標市場開展各類展洽活動。利用好中博會、東博會、APEC會等各種市場平台,帶領中小企業 “走出去”,加強與外埠的商貿往來。積極鼓勵各類商會、協會等服務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展覽展銷、進出口代理、招商引資等服務。建立以阿里巴巴和啟明電子信息為主的電子商務服務平台,吸納更多中小企業加入 “阿里巴巴吉林省分站”,獲取低成本市場開拓服務。同時,鼓勵支持中小企業提高自身市場開拓能力。提升和改造商貿流通業,推廣連鎖經營、特許經營等現代經營方式和新型業態,創新經營服務方式,擴大產品市場占有率。
(八)加大法律維權服務力度。
建立以各級軟環境辦公室為主,法律事務機構為輔的維權服務平台,開通服務熱線,接待受理或協助受理侵犯中小企業合法權益事件。各級政府督查室、工信部門及軟環境辦公室,每年要定期開展相關法律法規特別是金融、財稅政策的貫徹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清理和整頓收費項目,嚴肅查處亂收費、亂罰款及亂攤派行為,及時查處破壞軟環境問題。充分發揮新聞輿論和社會監督作用,徹底減輕企業社會負擔,合力維護中小企業的合法權益。同時,加強對中小企業勞動關係處理、工資支付、勞動保護、社會保險的檢查,依法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九)進一步最佳化發展環境。
完善政策法規保障體系。全面貫徹落實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 〔2009〕36號),研究制訂 《吉林省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條例》和 《吉林省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若干政策》。加大各級財政扶持力度,逐步增加省級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堅持對創業企業、成長型企業、擔保機構、服務體系以及金融部門給予扶持或獎勵,並進一步擴大資金扶持覆蓋面和扶持力度,發揮財政專項資金公共效益。各市 (州)和縣 (市)財政都要逐步設立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主要用於擔保機構的資本注入和服務機構建設,有條件的地區還可通過無償資助或貸款貼息方式對成長型企業的技術創新、結構調整、節能減排、開拓市場、擴大就業等給予資金支持。同時,要全面落實有關稅收優惠扶持政策,讓企業輕裝上陣,加快發展。
(十)加強組織領導。
省政府將成立中小企業發展領導小組,制定中小企業發展政策、規劃及重大措施,組織實施中小企業成長計畫。同時,把中小企業三年成長目標任務分解到市 (州)、省直有關部門,納入領導班子年度政績考核體系。對中小企業成長計畫完成情況實行定期通報和公示制度,開展年度競賽考核評比活動,對落實得力,發展較好的市 (州)、縣 (市、區)、省直相關部門給予年度表彰獎勵。各市 (州)政府要按照省里分解落實的指標任務,進一步分解至縣 (市),形成層層有任務,層層抓落實的格局。有關部門要結合工作職能,按照任務分工,積極完成工作項目。
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提高認識,統一思想,結合實際,把全面落實中小企業成長計畫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來抓,要以促進發展、服務發展為己任,盡最大努力為企業提供服務,放開手腳、放膽發展,加快形成促進中小企業成長的工作合力。各地、各部門要制定和完善促進發展的具體措施,並認真貫徹落實,確保中小企業成長計畫目標任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