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地理位置
位置境域
吉林白山原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吉林省白山市東南部,自然保護區範圍橫跨白山市三道溝鎮和臨江市(縣級市)葦沙河鎮行政區域。自然保護區西與白山市三道溝林場相鄰,北面和東面為臨江市葦沙河林場施業區,南隔鴨綠江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相望。
保護區地理坐標為東經126° 29′ 50″ -126° 45′ 27″,北緯41° 36′ 43″ -41° 49′ 54″,總面積21995公頃。
在保護區內劃分出三個區,即核心區、緩衝區和實驗區,其中核心區面積7653公頃,緩衝區面積6449公頃,實驗區面積7893公頃。
地貌
原麝保護區為切割中山地區,屬老嶺山脈東段。海拔多在500—900米之間,最高山峰為雙書峰,海拔為1201 米,最低海拔為葫蘆套278 米。
植被
白山原麝自然保護區的地帶性植被為闊葉紅松林,又因為立地條件的差異,還發育有大面積的闊葉混交林、闊葉林等,形成了本區森林植被類型多樣的特點。根據植物組成、結構、外貌等特徵,可劃分3個植被亞型,即:針葉林、針闊葉混交林、闊葉林。
土壤
自然保護區土壤中鹽基物質少,土壤普遍偏酸性。自然保護區土壤分為8個土類系:灰棕壤土類、白漿土類、草甸土類、沖積土類、沼澤土類、泥炭土土類、石質土土類、水稻土類。
水文
自然保護區水系發達,水資源非常豐富。主要水係為鴨綠江,流經自然保護區長度為35km。在自然保護區內的主要支流有:錯草溝河、白馬浪河和下三道溝河等。其次還有一些小的支流如:小長川溝、仙人洞、天橋溝、乾溝、冰溝、二馬駒溝等。構成較為密集的河流網,水系十分發達。
氣候
自然保護區為溫帶大陸性東亞季風氣候區,是吉林省最寒冷地區。氣候特點是春季時間短,且溫度變化劇烈,晝夜溫差大,多西南風;夏季濕熱多雨;秋季涼爽,多晴朗天氣;冬季漫長,寒冷、乾燥,多偏北風。由於受寒潮的影響,初霜來得早。年平均氣溫為5.07℃,1月平均氣溫為-15.6℃,8月平均氣溫為21.3℃,極端最高氣溫為36.5℃,冬季最低氣溫歷史極值-35.1℃。無霜期:140-150天,年平均積溫2584.4℃;日照時數2232.6h,年平均降水量793.1mm。封凍期在10月下旬,一般在4月上旬開始解凍。最大凍層深度為1.36m,水面結冰厚度0.8~1.0m,正常年份積雪最大厚度為44cm。
保護對象
植物
野生植物194科918種(包括真菌共1120種)。其中苔蘚類40科59屬126種;分別占保護區植物總科數的26.14%、占總屬數的13.44%、總種數的13.73%;蕨類20科33屬62種;分別占保護區植物總科數的13.07%、占總屬數的7.52%、總種數的6.75%;種子植物93科347屬730種(裸子植物有2科10種;被子植物有91科720種。);分別占保護區植物總科數的60.78%、占總屬數的79.04%、總種數的79.52%(表3-1)。真菌類有41科202種。自然保護區分布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18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1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9種。
動物
野生脊椎動物6綱33目86科355種。其中魚類13科51種;兩棲爬行類9科17種;鳥類46科246種;哺乳類(獸類)18科41種。有國家I級重點保護動物7種,其中獸類有原麝、紫貂等2種,鳥類中有東方白鸛、黑鸛、金雕、白尾海雕和中華秋沙鴨等5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34種,其中獸類有黑熊、猞猁、青鼬、水獺、馬鹿等5種,鳥類有鳳頭蜂鷹、黑鳶、大鵟、灰臉鵟鷹、鶚、游隼、雕鴞、長尾林鴞、花尾榛雞、鴛鴦等29種。
重點保護
吉林爪鯢
保護情況
自申報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後,完成大量系統保護工作:共設立保護區3座界碑,核心區、緩衝區、實驗區165個界樁,10個宣傳牌、7個警示標牌,125副條幅,印發宣傳單2萬餘張。完成鐵蒺藜網圍欄5.7公里;設立瞭望塔1座;新建白馬浪馴養基地輸電線路1.1公里;修巡護路11公里;在原麝保護區的主要分布區分設了5個監測點,突出對原麝的監測和保護。根據冬季可能會造成野生動物的食物短缺情況,在原麝的重點分布區搭起了遮雪棚,定期投放一些多汁飼料,使其補充營養,確保擴大
原麝種群數量。
保護區風光
吉林白山原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區內群峰聳立,谷嶺交錯,溝壑縱橫,雙書山、刀尖砬子、白馬浪、東崗、四道陽岔東山等主峰櫛比鱗次,巍峨屹立在東北面的中朝國界線上。
山上林木蒼翠、奇峰怪岩、亭亭玉立,林木野花盛開,湖光山色,層林盡染。浮青澆碧、煙雨濛濛,構成一幅自然、和諧的美麗畫卷。夏日初晴,登上山峰,中朝邊境風光盡收眼底。秋日拾級登上山峰,頓覺神清氣爽,仿佛置身仙境。
自然保護區有許多鴨綠江支流伸向山谷常年不竭,形成網狀水脈,似一條銀鏈給大自然注入無限生機,孕育著萬物,是生命之源穿梭於大地,流淌于山川之間,自然之美,沁人心脾,在西南山麓溪澗,泉眼眾多,百餘條溪流山泉甘冽清澈,或迴旋於深山密林,或跌盪於懸崖斷壁,澗中游魚細石,藤結樹橫,充滿著大自然的原始風情。
遙望遠山,層林盡染,萬山紅遍。山得樹而妍,林因水而翠。由於地處邊境,所以自古人煙稀少,密林廣布。現存為次生林和人工林。林木繁盛,植被良好。分布有:紅松、落葉松、柞樹、胡桃楸、水曲柳、紫椴等珍稀樹種。整片山川看上去林海深邃,鬱鬱蔥蔥。澄清的山溪,浩瀚的江水,清新的空氣形成一幅天然美麗的畫卷。保護區內有許多野生花卉,春、夏、秋三季五顏六色的野花令人目不暇接。山、林、花構成一幅和諧的自然風景畫。
金銀峽生態旅遊區已初具規模,行走在“金銀峽”徒步旅遊線上近看小河潺潺,清澈見底,亭榭小橋點綴其上,玲瓏雅致,景色絕佳。遠可觀奇峰突起,危崖壁立,山色如黛,林木蔥鬱。沿著盤旋曲折山間石階,聽著溪水的歡唱,一路上可以欣賞到天聖瀑布、藥王谷、古棧道、一線天、五乳峰、臥熊石、神龍洞、點將台、高峽湖等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