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慶民俗街

吉慶民俗街

吉慶民俗街展現老漢口風貌,詮釋新生活格調,過去與未來的空間對沖,歷史與發展的藝術融合,古典與現代的文化碰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吉慶民俗街
  • 地區武漢市
  • 人均價格:49
街道背景,發展狀況,主要景點,歷史沿革,旅遊信息,

街道背景

“吉雲照影觥樽盡顯生活秀,慶雨映燈弦歌舒展歲月稠”。30年,短短170米,吉慶街用排擋和民間藝人,演繹了一段武漢的民俗傳奇,經由大作家池莉的小說《生活秀》藝術加工,遊客們的口口相傳,吉慶街一度成為武漢民間文化的一個符號。
自20世紀90年代初,個體餐飲攤位自發集結在武漢市江岸區大智路街區吉慶街以來,吉慶街逐步發展為武漢特色餐飲小吃,漢味民俗特色表演的代表,成為了展現武漢特色文化的大舞台。每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吉慶街燈火輝煌,人聲鼎沸,各類美味佳肴應有盡有,漢味民間表演各具韻味,美食文化和民俗文化在這裡交匯,中外來賓和八方遊客在這裡歡聚。
然而,與許多具有武漢市民特色的地方一樣,吉慶街的原始、喧鬧與髒亂終究與現代化大都市的發展相矛盾。2008年,過江隧道的建設、原老通城建築的拆除,截斷了吉慶街西側原有入口,使得吉慶街生存發展空間受到極大威脅。
在聆聽各方聲音,歷時一年的調研之後,江岸區政府的辦法是:易地重建,並按照現代商業和文化的要求重新設計規劃吉慶街的建築形態和商業布局,並稱之為“吉慶民俗街”,由區國有資產責任有限公司投資建設,並將其定位為“漢派風情街、藝術創意社區、文化旅遊目的地”,同時委託同豐公司負責整個項目的後期招商運營和物業管理工作

發展狀況

吉慶民俗街項目以吉慶街為中心,北至銘新街,東臨大智路,西至黃石路,南臨中山大道,一、二、三期用地面積8.39公頃,總建築面積約10萬㎡,總投資約13.2億元。
一期項目改造老通城、東山里地塊,用地0.98公頃,地上2.08萬㎡、地下1.7萬㎡,項目由西區、東區構成,總投資約6億元,其中西區占地面積4718㎡,地上建築面積8618㎡;美食生活區西區,包括29家商戶,其中6家國際連鎖品牌,5家國內連鎖企業。擁有鄂湘川粵徽五大菜系,更有台灣、香港、上海、貴州以及本土風味小館、精緻甜品店、傳統茶餐廳,以及精品紅酒莊、奇石收藏店、數碼禮品店。
二期由雲清里南區(吉慶街與江漢二路之間)組成。將復原改造漢口老里分,以參與性、場景性形式展現老漢口的民間工藝。地上1.07萬㎡、地下1.17萬㎡,總投資約2.6億元;民俗創意區,引進武漢的珠寶、手工藝、筆墨書畫、古玩奇石等文化創意店,以及藝術設計工作室、攝影工作室、畫廊、影視製作基地等。
三期由雲清里北區(吉慶街與銘新街之間)組成,以榮光堂為城市景觀標識,完整保留原有里分建築形態,以街道為主題典藏老漢口歷史。並將大光明電影院改建為吉慶大劇院,為民間藝術表演提供展示舞台。地上3.07萬㎡、地下1.43萬㎡, 總投資約4.6億元;文化館藏區,設定小型博物館、文化展示中心、藝術品陳列館,集中展示各主題藏品。
四期黃石路片,規劃淨用地1.58萬㎡,擬建7.8萬㎡,地下1.9萬㎡。一期美食生活區已竣工,西區11月28日試營業;12月23日正式開街,屆時將舉行盛大的開街活動。二、三期正在積極建設之中,預計明年竣工。
新建成的吉慶民俗街將以漢派風情街、藝術創意社區、文化旅遊目的地為發展目標,突顯民俗文化內涵。整個項目建成後將成為最具漢味風情的集歷史風貌、美食娛樂、宗教旅遊、紅色經典、文化創意等活動為一體的綜合文化特色的城市名片。吉慶民俗街五大特點:老漢口歷史街區、風土美食薈萃、消夜休閒首選、民間演藝互動、現代產業聚集

主要景點

中共1927年宣傳部舊址,位於江岸區吉慶街110-126號(原輔義里27號),是吉慶街二期建設項目中的保留修繕建築,占地面積400.93㎡,建築面積約943.3㎡,是一幢兩層樓民房。該房產屬於房管公房,拆遷居民40戶,共使用拆遷資金1653萬元。本著“整舊如舊”的原則,儘可能使建築從內到外,從建築細節到內部陳列的家私……充分還原舊址原貌,修繕工程總投資251.62萬元。現已確認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紅色旅遊景點。
1927年,中共早期領導人瞿秋白,曾來到這裡居住辦公。在這裡,瞿秋白指導了武昌農民講習所的工作,為毛澤東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作序,接待過各界人士。瞿秋白夫婦在這裡一直住到1927年7月。
榮光堂是武漢市現存最大的基督教禮拜堂,1931年由中國基督徒集資興建,當初名叫格非堂,是為紀念基督教英國倫敦會傳教士楊格非而命名。1951年12月23日,該堂採用聖經中“在天上有和平、在至高之處有榮光”的名句正式改名為榮光堂。該堂系哥德式建築風格,紅磚清水牆為三層磚木結構,底層為中廊式辦公用房,二層是禮拜大廳,設有大祭壇一座,可同時容納1000多人做禮拜,三層則為開放式的小型觀禮台。榮光堂正立面鐘樓高聳,紅瓦兩坡以十字架為中分,整個建築顯得樸實大方。
光明電影院總建築面積約3000㎡。現已改造成吉慶民俗文化中心,作為旅遊接待中心、劇場、物質和非物質文化展示廳及名家工作室等的場所。該中心共有四層:
一層為遊客接待中心,這裡有最新的吉慶街及其周邊旅遊信息查詢系統,可以通過觸控螢幕便捷的查詢到吉慶街及期周邊的食、住、行、游、購、娛等相關旅遊住處還可以看到集聲光電於一體的目前全國最新式的電子沙盤。
二層是中式小劇場,這裡保留了清末民初小劇場的風格,可以欣賞到小型話劇傳統戲曲的表演。
三層是夢想劇場。
四層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室,名家工作室。

歷史沿革

吉慶街的來源與“挖地佬殼”和“靠杯酒”的典故有關。二十世紀的八、九十年代,一些勤快的嫂子、夫婦、父子從家裡抬出竹床放在路邊,竹床上放著涼麵、米粉、米飯、雞蛋、冷盤、自己滷好的牛肉、牛肚、牛筋、肥腸、雞鴨等,旁邊生個小煤爐,炒點家常菜,支一、兩個小桌小凳,人們就地而坐,吃著喝著,“挖地佬殼”的每天都有鈔票進賬。再後來,又一拔人來了,他們乾脆租下門面,十幾個,二十幾個平方都能開店,幾張桌面擺到街上,小酒小菜的,號稱“靠杯酒”就這樣做成了生意。到了九十年代初期,生意逐漸做大,吉慶街的餐飲開始初具規模。
真正使吉慶街出名的是池莉的小說《生活秀》,以及由它改編而成的電影、電視劇、話劇等藝術作品。成名之後的吉慶街成為了武漢人近三十年來吃宵夜的首選,很多外地人都慕名前來。在吉慶街的最高峰時期,形成了以吉慶街為中心,包括鄰近的交易街、瑞祥路、大智路在內的大排檔市場。當時的吉慶街曾被新華社譽為“城市文化名片”,宵夜和民間藝人兩大特色蜚聲海外。

旅遊信息

具體地址:武漢市江岸區中山大道大智路吉慶民俗街
營業時間:每天早上8:00-凌晨02:00
門票價格:免費
餐飲場所:一期共有24家餐飲商戶,其中中型餐飲店有12家,擁有鄂、湘、川、粵、徽五大菜系,其他含蓋台灣、香港、上海、貴州以及本土風味小館、蛋糕甜點,以及本地土特產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