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吉安中秋燒塔習俗)(吉安中秋燒塔習俗)

中秋節(吉安中秋燒塔習俗)

吉安中秋燒塔習俗一般指本詞條

中秋節(吉安中秋燒塔習俗),流行於江西省安福縣的地方傳統民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每年中秋農曆八月十四,禾市各村均會指派人員砌塔,塔高一般1.5米不等,村莊大則塔大.塔底要用磚塊砌成,塔身大多用碎瓦片砌成約占塔高的3/4,然後再用瓦片園疊砌封頂,塔底須前後各留一個塔門,前門用於投放燃料用,後門用於拔出火灰。晚上便點火燃燒(大村莊可連續燒三晚,小村莊至少會燒中秋夜),燃料為稻草及穀殼等,主要由年青人敲著鑼鼓到各家收集。火旺時潑松香粉,引焰助威,場面壯觀。

2014年11月11日,江西省安福縣申報的中秋節(吉安中秋燒塔習俗)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Ⅹ-5。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秋節(吉安中秋燒塔習俗)
  • 批准時間:2014年11月11日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別:民俗
  • 申報地區:江西省安福縣
  • 遺產編號:Ⅹ-5
歷史淵源,主要活動,文化特徵,傳承保護,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關於吉安中秋燒塔習俗的起源,主要有兩種傳說,第一種傳說是:“推翻元朝”。
中秋節(吉安中秋燒塔習俗)
吉安中秋燒塔
據傳知,元朝統治中國後,採取各種歧視政策,剝奪人民的許多權利,並採用監控措施,對百姓活動進行監視。元朝統治者把五戶人家編成一甲,由元朝政府派一名蒙古貴族當甲長。元朝貴族在各鄉村作威作福,勒索百姓錢財。元朝末年,黃河連年水災,物價上漲,人民流離失所。一些愛國志士便紛紛奮起反抗,並事前密約:於八月十五這一天,在空曠地方用瓦片砌塔,燃燒猛火,作為行動信號,一起行動,推翻甲長。從此,燒塔便成為中秋習俗而流傳下來了。
第二種傳說:燒塔是為紀念民族英雄文天祥。
據史書記載,南宋未景炎元年(1276)正月,文天祥被元兵所扣留並將他押解北方,行至鎮江時,文天祥冒險出逃。經過許多艱難險阻,在南劍州(治今福建南平)開府,指揮抗元。不久,又先後轉移到汀州(治今福建長汀)、漳州龍巖、梅州等地,聯絡各地的抗元義軍,堅持鬥爭。
中秋節(吉安中秋燒塔習俗)
吉安中秋燒塔
景炎二年(1277)夏,文天祥率軍由廣東出兵,進攻江西,在雩都(今江西於都)獲得大捷後,又以重兵進攻贛州、吉州(今江西吉安,文天祥家鄉),陸續收復了許多州縣。元朝江西宣慰使李恆在吉州及興國縣發動反攻,文天祥兵敗。祥興元年(1278)秋,文天祥在吉州、興國等地收容殘部近萬兵力準備再次反攻,於農曆八月十五曰匯合在早禾市(今江西泰和縣禾市鎮)的牛吼河邊上的一個小山村(後被明朝庭命名為“國渡村)。中秋節當天,禾市老百姓在牛吼河上用自家門板、茅草架設了一浮橋,供文天祥率軍過橋抗元。(後被朝庭命名為“國渡”的渡口遺址)。每年中秋夜,老百姓都會在渡口邊上砌起了燈塔,得通火。以紀念這位家鄉的愛國民族英雄。

主要活動

1、砌塔。農曆八月十三,少年兒童們就開始忙碌起來,四處撿尋瓦片、枯樹枝、乾柴木片,為中秋燒塔收集燃料和搭建“寶塔”的材料。在節日來臨的前夜,即八月十四,成人們也開始忙活,開始搭建石塔,全塔由石塊、磚塊做基底,瓦片做塔身,瓦片之間無任何介質銜接,僅呈“品”字形向上疊加,使塔的直徑約1米,高約2米。此時,在塔頂留中空,使其成為形似灶台的圓形鏤空寶塔似建築。一般來說,小的寶塔會由成人指導少兒進行搭建,而大型“寶塔”則由成人合力砌建,塔的大小一般可由村莊大小決定,村莊大則塔大,大村莊的塔火可連續燒三晚,而小村莊只燒中秋之夜。搭建“寶塔”的關鍵在於基底,瓦塔的基底是用土磚或紅磚鋪砌的一個六邊形底座,留有兩個灶門,一個用於添加燃料,一個用於運出火灰。而塔的堆砌選擇也比較講究,首先尋一片空曠平整的地面,大部分村莊選擇放在宗祠的門口,一是地面開闊平坦,適合容納多人進行節慶活動;另一方面,“燒寶塔”作為慶祝中秋佳節如此重要的儀式接近於全村人宗族信仰,這種選擇可以說更接近於巫術的性質,將這樣一種集體祭拜月神的節日民俗與祖宗祠堂相接近,同時祈祝月神、塔神和祖宗的庇佑。
中秋節(吉安中秋燒塔習俗)
吉安中秋燒塔
2、燒塔。農曆八月十五的清晨,村民們家家戶戶早早起床,準備好過節所需的雞、鴨、豬、牛等一應肉類,包括月餅、米果、水果等一應物品。等到明月當空的時候,老老少少就紛紛出門,同時帶上一捆稻草或柴火,主燒人還要備上一壺老酸酒或米湯,用於潑向即將點燃的“寶塔”。此外,在燒塔開始前,村民們還會用稻草燒瓦罐,直至燒紅,倒入米醋,使醋香味飄溢在村子的空氣中,營造喜慶豐收的氣氛,表達祈願豐收的願望。醋由米釀製而成,以巫術的形式,將醋轉化為米,用以象徵糧食的大豐收。先民們通過種種方式,使生活中的種種物像,向存在的價值體系靠攏,譬如以醋香替代米香,表現糧食大豐收的風貌。村民們準備好大量燃燒用的稻稈,由村中有威望的長者開始祭拜儀式。祭拜儀式開始後,村民會在壘砌好的塔前搭設一個簡易的祭台,擺上柚子、月餅、豬肉等,點上香燭,鳴放鞭炮祭月,祭完塔神後,伴隨三聲鑼鼓敲響,燒塔正式開始。點燃香燭、鳴放鞭炮開始祭月、祭塔神儀式。村民在塔前擺放好盛滿一應貢品的簡易祭台,祭祀儀式結束後點火開始燒塔。燒塔開始,村民們合力將稻稈引入塔內,加入松香、白酒等引火燃料,力圖使火勢達到高潮,以祈願生活紅火,事業興旺。
此外,有些村莊會安排四個青年打著清朝保留下來的黃龍旗,六個少年撐起由竹篾編織的宮燈,唱著山歌小調,耍龍燈。而主燒人也開始給“寶塔”添火加料,整座寶塔隨火勢的蔓延開來也緩緩吐出高高的火舌,在火焰正旺時潑入松香粉或者白酒引炎助威,場面壯觀,火勢愈旺盛氣氛愈好。此時,村民們會用小調、山歌慶賀,有時大人也會帶著孩子唱上幾段。
中秋節(吉安中秋燒塔習俗)(吉安中秋燒塔習俗)
吉安中秋燒塔
3、燒塔的競賽形式。在同一場地中,並不只是堆砌一座“寶塔”,有時也會砌上好幾座塔,人們分成若干小組,每組人數相等,使用同等數量的材料,自己搭建塔,這也是中秋節中最喜慶與熱鬧的“賽燒塔”。而這時的主持人(村中有威望的長者)根據各組燒塔情況決定勝負,而決勝的標準有很多,以兩條為準,一是看誰堆的寶塔高,且燒的塔火最大;二是看誰燒的塔磚最紅,“以紅為度”,並在紅火的條件下,以搭建的寶塔堅持的時間越長為勝,持續時間越長越好。

文化特徵

現在燒塔除紀念民族英雄文天祥外,還有使全村興旺發達的祈求。塔燒得越旺表明種養會順利,全村更加興旺發達。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中秋節(吉安中秋燒塔習俗)(吉安中秋燒塔習俗)
吉安中秋燒塔
中秋節(吉安中秋燒塔習俗)綜合了藝術、語言、舞蹈、民俗等多方面的文化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其覆蓋面廣、娛樂性強,從中可以管窺古代火崇拜、月崇拜、造浮屠等文化現象,集中地展示了吉安地區中秋佳節民俗風情與人們生活狀態的變化。
傳承狀況
中秋節(吉安中秋燒塔習俗)由鄉村逐漸轉向城市,但是這種活動並未因為地域限制而銷聲匿跡,反而在豐衣足食的今天演化為節日性的全民狂歡。“寶塔”形制也不斷擴張,原來鄉村的土磚青瓦搭建的簡陋寶塔也變化為嶄新的塔式建築,參與人群也不再是由血緣關係紐結在一起的宗族,而是包容更多人參與到佳節活動中。
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安福縣文化館獲得“中秋節(吉安中秋燒塔習俗)”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該項目保護單位安福縣文化館評估合格。

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2013年9月,吉安劉家坡和陽明花園舉行燒塔儀式,高三層的磚塔靜靜地矗立在明月的清輝之下,塔身的彩旗隨風微揚。一年一度的拜月燒塔儀式就開始了。
2019年8月,中秋節(吉安中秋燒塔習俗)此次活動以“月是故鄉明·天涯共此時”為主題,隨著月上中天,鞭炮響起,燒塔活動正式開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