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趾猿

合趾猿

合趾猿(學名:Symphalangus syndactylus):是體形最大的長臂猿,身高最高達1米,體長為70-90厘米,雙臂展開達180厘米,體重為10-16千克。體毛長軟蓬鬆,均為黑色,面部裸露,嘴的附近略有一些白毛,眼眉為紅棕色。日行性動物,在樹上跳躍的時候雙臂張開,成一個十字。喜歡單獨或者小群一起生活,主要的食物是水果。妊娠期普230天,通常只產下一個。

是樹棲性猿類,其特點是第二和第三個腳趾連在一起,喉部有無毛會膨脹的氣囊,作用是產生聲音共鳴,發出響亮的聲音。生活在蘇門答臘和馬來半島的森林中。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合趾猿是體形最大的長臂猿,身高最高達1米,體長為70-90厘米,雙臂展開達180厘米,體重為10-16千克。體毛長軟蓬鬆,均為黑色,面部裸露,嘴的附近略有一些白毛,眼眉為紅棕色。耳朵較小,鼻子扁平,鼻孔較大。雄獸的頭部有一撮直立的毛,還有明顯的黑色陰莖毛簇,毛的長度達15厘米左右。
合趾猿區別於其他猿類的明顯特徵還有兩個:一是喉部的聲囊裸露,又圓又大,呈灰色或粉紅色,鳴叫的時候象皮球一樣鼓起;二是第二、第三趾之間呈狀,使這兩個足趾永久性地聯接在一起,甚至聯至末端的關節。

棲息環境

合趾猿棲息於熱帶雨林和亞熱帶季雨林,樹棲。主要棲息於初級和次級熱帶雨林,生活的垂直海拔高度在305-1220米之間,活動地區擁有豐富的無花果樹,這是提供給它們的主要食物來源之一。

生活習性

合趾猿是日行性動物,喜歡以家庭為單位組成小群一起生活。是一夫一妻制的靈長類動物,一般由5隻組成一群,其中有一隻成年雄猿和一隻成年雌猿,其餘都是半成年和幼小的長臂猿,最多有3個後代。由成年雄猿擔任首領。長臂猿成熟期比較長,家庭關係不僅穩定,而且和諧友善,家族中的成員之間一般都很和睦,互相愛護,共同防衛。一個家族群領地區域在15至35公頃。
棲息於森林的樹冠層,在樹冠的上方休息和睡眠。白天活動,開始在黎明和黃昏結束前一到兩個小時,善於利用雙臂交替擺動,手指彎曲呈鉤,輕握樹枝將身體拋出,騰空悠蕩前進,一躍可達10餘米,速度極快,能在空中只手抓住飛鳥。在地面或藤蔓上行走時,雙臂上舉以保持平衡。在樹上跳躍的時候雙臂張開,成一個十字。
主要的食物是水果和葉子,也吃昆蟲和花朵。在合趾猿的飲食中,水果占20%至50%,特別是無花果;嫩葉占大約40%至65%。實際比例根據不同的年份有所變化。

分布範圍

分布於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

繁殖方式

合趾猿繁殖的速度很慢,每隔兩年才生一胎,雄獸和雌獸主要在冬季和春季交配,首先互相接近,叫聲變得更為響亮,聲音較長而有曲調。經多次試情接觸,達成配偶,進行交配。雌獸懷孕期約為230天,交配受孕後依然同群體一起活動,3-4個月後腹部微有隆起,隨著胎兒增長,腹部逐漸增大,日常行動也變得更謹慎小心,但直至分娩依然隨同群體在一起。分娩一般在秋季和初冬,每胎僅產一仔,剛出生時體重為300克左右,大多是灰黃色,4-5月齡後逐漸變成黑色或棕黑色,半年後全身變為黑色。幼仔2歲時就能自己生活了,但仍不離開群體,直到6歲左右,接近性成熟時才慢慢脫離群體,在8-9歲時達到性成熟。獨立生活,尋覓配偶。

亞種分化

單一物種,無亞種。

種群現狀

合趾猿的主要威脅是寵物貿易、棲息地喪失、森林碎片化、伐木、道路發展、農田開墾和水電建設,這些都破壞了合趾猿居住的森林。在合趾猿的蘇門答臘島棲息地,大約40%已經被銷毀;在馬來西亞半島,低地森林估計每年以2500平方公里的速度正在消失。剩下的森林現在也極其分散。
為保護合趾猿,已經建有九個保護區,包括印尼的Leuser火山國家公園,馬來西亞的Krau野生動物保護區,泰國的哈拉巴拉野生動物保護區。合趾猿已被列入國際貿易公約瀕危物種(CITES)附錄一,這意味著該物被禁止進行國際貿易。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瀕危(EN)。
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 附錄Ⅰ級保護動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