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義務教育三大提升工程實施方案

《合肥市義務教育三大提升工程實施方案》,時間為2013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合肥市義務教育三大提升工程實施方案
  • 時間:2013
  • 目的:薄弱學校提升工程
  • 地點:合肥市
合肥市義務教育三大提升工程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合肥市人民政府關於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實施意見》(合政〔2013〕206號)精神,著力打造全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升級版,特制定薄弱學校提升工程、師資隊伍提升工程及素質教育提升工程(以下簡稱“三大提升工程”)實施方案。
一、薄弱學校提升工程
(一)工作目標。
嚴格按照省教育廳《關於印發安徽省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驗收辦法及細則的通知》(皖教基〔2011〕24號)要求,全力推進全市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到2014年底,全市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完成率達到88%以上,瑤海區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達標認定,肥西縣、肥東縣、長豐縣和巢湖市達到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認定標準,廬江縣通過安徽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達標督導評估。到2015年底,全面完成全市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任務,全部完成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達標認定。創新機制,傾斜政策,將一批薄弱學校培育為新優質學校,有效提升特殊教育學校辦學條件和教學質量。
(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發改委、市教育局、市財政局)
(二)工作措施。
1、落實中國小布局規劃。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嚴格落實《合肥城市中國小布局規劃(2011-2020)》,用地指標向中國小建設傾斜,加快新布點學校和改建擴建學校建設。結合新農村建設和美好鄉村建設,按照《農村中國小義務教育布局專項規劃(2011-2015)》,進一步最佳化學校布局,實行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驗收。
(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發改委、市城鄉建委、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市國土局、市規劃局)
2、健全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以獎代補資金政策。設立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標準化建設獎補專項資金,併合理向薄弱區域和薄弱學校傾斜。在確保全市義務教育標準化建設全面達標的基礎上,加強和完善學校校舍、宿舍、食堂、道路、功能室、運動場地、文化設施等基礎設施建設。
(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發改委、市城鄉建委、市教育局、市財政局)
3、推廣學校發展聯盟。各縣(市)區要採取名校辦分校、名校託管、集團辦學等方式,進一步推進名校與薄弱學校的發展聯盟。聯盟學校每年互派管理人員和教師掛職、任職、任教和支教。各縣(市)區要按一定標準給予到聯盟學校掛任、支教人員及農村偏遠學校教師發放交通和誤餐補貼。市財政對城鄉教育結對工作給予獎補。擴大城鄉學校合作比例,2014年達到260所以上,2015年達到300所以上,2016年達到350所以上,2017年達到400所以上。
(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市人社局)
4、啟動新優質學校創建項目。按照內涵發展、一校一品的總體要求,開展全市薄弱學校提升為新優質學校創建活動。活動分縣(市)區申報,遴選90-120所中國小參與創建,共分3批實施,每批次以3年為一個創建周期。2014年、2015年、2016年每年啟動30-40所學校進行創建。各縣(市)區要加大財政投入,採取多種方式,培育新優質學校。
(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發改委、市教育局、市財政局)
5、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大力推進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最佳化校園信息化網路環境,到2015年底,基本實現“寬頻網路校校通”和“優質資源班班通”,師機比達到1∶1,生機比達到9∶1,網路接入頻寬不低於10M。推進教育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普遍套用,深入推進信息技術和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
(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經信委、市教育局、市國資委)
6、加快推進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科學規劃,按照全市寄宿制學校建設的總體任務,將寄宿制學校建設與學校布局調整有機結合。各縣(市)區政府要設立專項資金,確保完成寄宿制學校建設任務。制定《合肥市農村寄宿制學校管理辦法》,強化內部管理,促進寄宿制學校健康發展。
(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發改委、市城鄉建委、市教育局、市國土局、市規劃局)
7、提升特殊教育辦學水平。有效實施特殊教育提升計畫,全面推進全納教育,使每一個殘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適的教育。支持承擔隨班就讀殘疾學生較多的普通學校設立特殊教育資源教室(中心),配備基本的教育教學和康復設備,為殘疾學生提供個別化教育和康復訓練。改善現有特殊教育學校辦學條件,加強殘疾學生學習和生活無障礙設施建設,支持其擴大招生規模、增加招生類別。探索在兒童福利機構內設立特教班。提高特殊教育學校(含隨班就讀、特教班和送教上門)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標準。進一步發揮合肥特殊教育中心的示範輻射作用。
(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發改委、市城鄉建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國土局、市規劃局、市殘聯)
二、師資隊伍提升工程
(一)工作目標。
結合《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皖政〔2013〕67號)精神,到2018年,全市國小專任教師取得專科及以上學歷比例達95%及以上,國中專任教師取得本科及以上學歷比例達90%及以上。按照此目標任務,2014年至2016年全市完成目標任務的60%,2017年完成目標任務的80%,2018年完成98%以上的目標任務。引進取得教師資格的綜合類大學畢業生來我市從事教師職業比例逐年提高。
(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編辦)(二)工作措施。
1、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強化教師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弘揚“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理念,進一步健全教育、宣傳、考核、監督與獎懲相結合的師德師風建設工作機制。每2年開展一次全市師德師風示範學校、師德先進個人評比表彰活動。
(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公務員局)
2、提高教師學歷。嚴把入口關,新招聘國小教師學歷原則上須達專科及以上,國中教師學歷須達到本科及以上。加大引進優秀免費師範畢業生工作力度,積極引進取得教師資格證的綜合性大學畢業生從事教師職業。實施學歷提升計畫,堅持在崗研修,採取定向委培的方式,委託高校開辦學歷提升班,分批次選派教師到高校集中學習,全面提高教師學歷層次。2014年國小教師安排1500人、國中教師安排900人進行學歷提升;2015年、2016年國小教師分別安排500人進行學歷提升,國中教師分別安排300人進行學歷提升。
(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編辦)
3、加強教師培訓。加強新任教師培訓,制定新任教師培訓標準,促進新任教師掌握基本專業素養和專業技能。
加強農村中國小教師培訓,特別是音體美、英語等緊缺學科教師培訓。通過政策傾斜、項目引領、送培送教等多種措施,為農村中國小教師提供更加便捷的學習機會。採取集中培訓和遠程培訓相結合的方式,逐級開展特殊教育教師全員培訓和校長骨幹教師培訓,加強普通學校隨班就讀、資源指導、送教上門等特殊教育教師培訓。
強化在職教師全員培訓,提高全市中國小教師分析、診斷、研究和指導學習的能力。每年遴選500名教育管理幹部、1000名優秀班主任、6000名骨幹教師參加“國培計畫”、“省培計畫”和市級專項培訓。通過“教育家培養工程”等多種形式,開展高端研修,開拓全市中國小教師教育視野。每年開展一次全市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套用大練兵。
加強教師培訓基地建設。推廣學科教師培訓基地典型經驗,建立10所學科教師培訓基地。繼續加強與國內外高等院校的合作,夯實培訓、研討、實踐三位一體的培訓平台。拓展國(境)外高端研修渠道。
(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外辦、市殘聯)
4、加強教育科學研究。每位教師要積極參加基於課程教學的課程研究,全市每年公布一定數量的重點課題進行公開招標,形成“校校有課題、人人搞研究”的工作局面。建立教師研修網,促進教師合作互助、協作式學習。加大支持力度,重點在薄弱學校設立名師工作室,給予一定的工作經費,形成市級、縣(市)區級、校級三級名師工作室工作網路。
(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市人社局)
5、成立分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以加強學科課程建設、提高課程實施水平為目的,結合國家、省課程改革要求,分學科聘請相關專家、學者組成全市各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各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要定期開展學科課程建設、教學研究、課堂教學觀摩等學術交流和教學研討活動,引領學科發展。給予各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一定的資金支持。各縣(市)區要成立相應的分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
(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教育局、市編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