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十四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

經合肥市政府同意,現將《合肥市“十四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合肥市教育局 合肥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021年12月21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合肥市“十四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
  • 頒布時間:2021年12月21日
  • 發布單位:合肥市教育局 合肥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全文,政策解讀,

全文

為推進我市教育強市建設、打造“學在合肥”品牌,根據《安徽省“十四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合肥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規劃。
一、發展基礎與發展形勢
(一)發展基礎
“十三五”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和省教育廳的關心支持下,合肥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持續加大教育投入,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教育事業發展實現了整體性躍升、發生了格局性變化。合肥市先後被確定為國家首批產教融合型城市試點市、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國家示範區、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改革試驗區等。合肥學院獲批建設國家中德教育合作示範基地,合肥職業技術學院、合肥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獲批建設國家優質專科高等職業院校。
——從嚴治黨呈現新氣象健全黨的領導機制,成立市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召開全市教育大會,制定《加快推進合肥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20—2022年)》,完善了合肥教育改革發展的頂層設計。先後開展“兩學一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學黨史、鑄師魂、育新人”和黨史學習教育等系列主題教育活動,以及基層黨建質量提升行動、“寬鬆軟”基層黨組織專項整治。建立1043所學校黨組織,其中745所學校單獨組建、298所學校聯合組建,實現了各級各類學校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
——立德樹人譜寫新篇章以學生核心素養和關鍵能力培養為重點,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體系。出台《關於加強新形勢下市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實施意見》,加強大中小思政課程一體化建設,成立12個合肥市“思政名師工作室”、20個縣(市)區級思政名師工作室。設立5個合肥市課程德育實驗區、37所實驗學校。編印《中小學生人文與科學素養讀本》等合肥地方特色教材,開發“傳承紅色基因”“激盪愛國情懷”“引導社會擔當”“生命在於運動”“藝術源於生活”“科技創新未來”等六大類172個項目的活動課程。圍繞“美麗環境、美麗課堂、美麗班級、美麗教師、美麗學生、美麗家長”開展“六美校園”創建活動,評定首批96所“美麗校園”先進單位、200個“美麗班級”、198名“美麗家長”。規範中國小辦學行為,出台《合肥市中國小辦學行為“十不得”》,全面落實“五項管理”,全面構建“五育並舉”育人體系,注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全市註冊3578箇中小學生社團,建成49箇中小學生校外素質教育基地、7個青少年活動中心、222個學校少年宮,開展家校共育工作先行先試,確定3個家校共育創新實驗區、27所家校共育實驗學校。舉辦17期親職教育專兼職師資隊伍培訓班,培訓3000餘名親職教育骨幹教師,建立35個親職教育指導站。
——教育公平邁上新台階。“十三五”期間全市教育經費總投入1138.38億元,年均增長12%。教育空間布局進一步最佳化,修編《合肥市城市學前教育、中國小布局規劃(2016-2025年)》,市級財政轉移支付用於中國小、幼稚園項目建設資金達73.28億元,分別新建改擴建中國小、幼稚園346所、243所,新增學位28萬個、9萬個。“最美的建築是學校,最靚的風景是校園”正逐步成為合肥人民的共識。中央、省、市各級財政共投入40.32億元用於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項目,受益學生369.33萬人次。關愛留守兒童,建設1381個留守兒童之家,實現了市域全覆蓋。投入6000多萬元建成83個鄉村學校少年宮,實現了“一鎮一宮”。全市176所鄉村小規模學校和71所鄉鎮寄宿制學校標準化建設均達標。出台《合肥市教育信息化發展規劃(2015-2020年)》,大力推進智慧學校建設,建設785所智慧學校、5391個智慧課堂。
——基礎教育取得新成績出台《關於加快推進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推動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在園幼兒公辦率和普惠率分別達51.3%和84.2%,較2015年分別提高32%和33.9%。深入實施第三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畫,實行“名園+”辦園模式,175所幼稚園通過了市特一類、市一類幼稚園評估驗收。推動義務教育城鄉一體發展,提升新建學校、薄弱學校辦學質量和水平。出台《合肥市高質量推進基礎教育集團化辦學實施意見》,採取名校辦分校、名校託管、名校弱校捆綁、學區聯盟、名校集團化等辦學方式,發揮品牌增值擴容效應。開展6批203所新優質學校創建工作,新優質學校占全市義務教育學校總數26.6%。組建159個義務教育集團,覆蓋680所學校,占義務教育公辦學校93.3%。推動普通高中教育特色多樣發展,組建5個普通高中教育集團,持續改善學校辦學條件,先後啟動建設合肥十中、合肥四中、合肥六中、合肥九中、巢湖二中、合肥一中等新校區建設,出台《合肥市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新高考實施指導意見》,大力改革我市普通高中育人方式。全面完成《合肥市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畫(2018-2020年)》各項任務,成立市特殊教育指導委員會,擴大特殊教育辦學規模。合肥三十五中探索漢藏學生融合教育,合肥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大力辦好新疆班,民族教育特色彰顯。
——教育獲得感實現新提升。推進“就近高考”,設定家長等候區,實行合肥一、六、八聯招選擇意向學校,讓人民民眾感受教育的溫度。落實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零障礙入學政策,全市隨遷子女人數占在校生數8.26%。推進午餐服務工程,城區午餐服務工程提供率為99.7%,四縣一市午餐服務工程提供率達58.8%,約35萬中小學生在校午餐。全面開展課後服務,實現義務教育學校課後服務全覆蓋,參與學生數達68.9萬人,占應參加學生數的94.65%;參與課後服務教師數達42966人,占義務教育專任教師數的92.49%。實施教育精準扶貧,關愛睏難群體子女。“十三五”期間發放高中階段國家助學金10.59億元88.84萬人次、高中階段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助學金6200萬元3.43萬人次、免學費5896萬元4.68萬人次。全面推進依法治教,完善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的權力及責任清單,推廣中國小法律顧問制度。實現市、縣(市)區兩級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全覆蓋和全市中國小校、幼稚園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全覆蓋。落實教育安全穩定責任,構建覆蓋校園、校車、考試、食品等安全網路體系。
——服務發展得到新突破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初步構建,職業教育培養側與產業需求側實現良性互動,開啟政府主導、校企深度融入的區域性現代職業教育集團“合肥探索”。新增物聯網、無人機、光伏等35個職教專業,中職學生本地就業率超過90%。支持高校與地方合作發展,協調推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大學建設,推動合肥學院創建合肥大學,指導合肥職業技術學院、合肥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創建省技能型高水平大學,完成安徽大學江淮學院轉設階段性任務。建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園區、清華公共安全研究院二期等重大項目,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天津大學等共建28家創新研究平台。
——師資建設激發新活力出台《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大力構建新時代“1+3+1”師德師風建設制度體系,組織開展師德師風主題教育系列活動。實施“教育家培養工程”,評選認定正高級教師專業技術職稱72人、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147人、市學科帶頭人1016人、市骨幹教師8012人、“雙師型”教師1806人。建立36個教師培訓基地、31個教科研基地、105個“名師工作室”、15個“名班主任工作室”、16個“名校(園)長工作室”、6個“特級教師工作站”。完成新一輪中國小編制崗位設定調整,積極落實中國小教職工編制“周轉池”制度,促進義務教育教師“縣管校聘”和校長“職級制”改革。印發《合肥市鄉村教師支持計畫實施辦法》,激發鄉村教師紮根鄉村教育的內生動力,“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問題得到顯著解決。
——交流合作開創新格局。教育國際交流合作規模不斷擴大、內涵不斷豐富、線上交流互動活動不斷深化。“十三五”組建教育國際交流團125個,總計2128人次;接待來訪團98個,總計1542人次。2017年設立“留學合肥”政府獎學金,2017-2020年為133名留學生髮放獎學金1112萬元。全市43所學校與國外79所學校結成友好結對學校,涵蓋國小、國中、高中各學段。開展長三角校(園)長、骨幹教師相互交流學習、掛職鍛鍊,建設14個長三角名校長、未來教師實踐基地和8個後備幹部掛職基地。每年選派骨幹教師赴新疆皮山縣、西藏山南地區以及皖北地區支教,全面深化合肥都市圈、皖江城市帶和合六經濟走廊的教育合作。
與此同時,要清醒看到,合肥教育發展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科學的教育理念尚未牢固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育人模式與環境有待完善;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優質教育資源總量不足、布局不優;產教融合、科教融合的協同培養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有待加強,人才培養的類型、層次和學科專業結構與社會發展需求不夠契合;教師隊伍素質和結構不能適應新時代教育的新要求,師德師風建設和教師教書育人能力素質有待進一步提升;學校辦學活力不強,多方參與教育治理和評價的體制機制還不健全,家校社三方協同育人機制尚未健全;教育開放合作水平不高,民辦教育發展有待進一步規範,教育評價改革有待進一步深化。
合肥教育五年的發展成績來之不易,根本在於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努力推動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在我市落地生根,形成生動實踐。五年來,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持續提升教育保障能力,教育發展得到了全社會的關心、理解和支持,匯聚起辦好合肥教育的強大合力;始終堅持把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作為合肥教育的職責使命,努力為打造“五高地一示範”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始終堅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發展素質教育,讓孩子們眼中有光、心中有夢,給每個孩子都有更多人生出彩的機會;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努力破解人民民眾關心的教育熱點難點問題,持續提高人民民眾的教育獲得感和滿意度;始終堅持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持續改革教育體制機制,努力推進我市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促進合肥教育深刻轉型,為“十四五”時期開啟我市教育現代化建設新征程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發展形勢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
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提出今後五年的奮鬥目標是:勇當“兩個開路先鋒”,加快實現“五高”,聚力建設“七城”,努力爭當全球科技創新的“開拓者”、全國戰新產業發展的“排頭兵”、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優等生”、全省“三地一區”建設的“領頭雁”。《合肥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也明確提出建設教育強市的目標任務。合肥教育面臨多重難得機遇,處於向更加注重優質均衡發展和全面提高育人質量的新階段。
合肥新一線城市特點迫切要求加快促進教育公平隨著合肥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城鎮化進程快速推進,人口的集聚效應明顯,加上國家三孩生育政策的出台,學齡人口規模將持續增長並逐年向高學段轉移,合肥教育迫切需要統籌各級各類教育之間以及教育與人口規模結構之間的協調發展,最佳化教育布局規劃和資源配置,著力解決好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讓不同人群都能接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打造“幸福之城”迫切要求加快教育改革發展人民的嚮往就是我們的追求目標。教育關係人民民眾的切身利益、長遠利益,廣大人民民眾對接受更高質量教育、選擇更具個性化服務的需求日益強烈。合肥教育迫切需要以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為統領,提高各級各類教育辦學質量和辦學水平,激發多元辦學活力,創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改革教育教學方式和手段,建立健全多層次、多類型人才培養體系,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服務國家發展戰略迫切要求加快教育開放合作我國正深入實施“一帶一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合肥作為多節點城市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在全國區域發展格局中的戰略地位進一步提升、城市地位更加凸顯。合肥教育迫切需要順應國家新戰略和發展新趨勢,加快推進區域協同聯動發展,加快國際教育合作交流步伐,以開放促改革、以合作促發展,在不斷擴大對外開放中培育發展新優勢,提升合肥教育的區域輻射帶動力和國際競爭力。
新時代教育使命迫切要求加快提高教育治理能力教育現代化關鍵是加快教育法治化、建設法治政府,促進教育治理體系現代化,依法保障公眾對教育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合肥教育迫切需要依法保障學校自主辦學,激發學校辦學活力,依法履行教育教學和管理職責,構建家校社三方協同育人機制,切實保障師生合法權益,進一步增強師生法治素養和學校治理法治化水平,營造全社會尊師重教、依法治教的良好氛圍,形成師生才智充分涌流、學校活力競相迸發的生動局面。
二、指導思想、基本思路與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考察安徽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定不移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為目標,以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為載體,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促進教育公平、補齊短板弱項,加快推進教育強市建設,打造“學在合肥”品牌,奮力譜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合肥教育新篇章。
(二)基本思路
——堅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推進教育系統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牢牢掌握教育領域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不斷增強意識形態領域主導權和話語權,使全市教育系統成為堅持黨全面領導的堅強陣地。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圍繞合肥打造“幸福之城”的目標任務,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把滿足人民民眾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教育熱點難點問題,推動教育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發展,培養堪當民族大任的時代新人,增強學生愛國情懷、社會責任感和創新精神,讓每一位學生都擁有出彩機會、享有品質生活、成就幸福人生。
——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全面把握髮展新階段、新理念、新格局的內涵和要求,把教育高質量發展貫穿教育改革發展全過程、各領域,堅定不移推進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擴大教育對外開放、推動長三角教育一體化發展、深化教育“放管服”改革、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以改革精神和創新辦法破除制約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
——堅持以服務為己任激發教育發展新動能統籌協調城鄉、區域和各級各類教育發展,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抓重點、強弱項、補短板,促進教育與經濟社會聯動發展,強化教育服務合肥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保障作用。
(三)發展目標
到2025年“五育並舉”的培養體系、管理體系和科學評價體系進一步完善,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育人體系基本形成,創建6個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市)區,完成全國縣域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創建全覆蓋及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國家級示範區建設三年規劃任務,推動全國產教融合試點市建設取得實質進展,全面建立合肥教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促進教育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取得明顯實效,全市教育總體發展水平位居全國省會城市前列,為建成教育強市奠定堅實基礎。到2035年全市立德樹人系統化落實機制更加健全,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高質量教育體系更加完善,科學的教育觀、成才觀全面樹立,人才培養質量全面提高,教育生態更加優良,人民民眾教育滿意率獲得感顯著增強,全面建成教育強市。
——教育公平更加彰顯。學前教育基本公共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保教服務質量明顯提升,為幼兒提供更加充裕、更加普惠、更加優質的學前教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區域間、城鄉間、校際間辦學水平差距進一步縮小。高中階段教育實現特色多樣化發展。高等教育競爭力與服務水平顯著提升。
——教育體系更加完善。逐步實現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和繼續教育協調發展,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有機結合,線上學習與線下學習相互融合,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親職教育密切配合,基本建成方式靈活、資源豐富、學習便捷的終身學習體系,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接受更加適合的教育。
——智慧教育更加最佳化。以信息化推動教育現代化進程,加強合肥市線上課程資源平台建設與套用,創建線上“名師工作室”,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融合創新發展,基本形成覆蓋全市、溝通全國、互聯互通的智慧型服務體系,實現教育的網路化、數位化、個性化、智慧型化。
——教育治理更加高效教育管理體制機制更加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政府依法行政、教育發展的能力顯著增強,教育管理信息化和決策施政科學化、民主化、精細化水平顯著提高,現代學校治理制度建設更加完善,形成政府、學校、社會依法共同參與教育治理的制度保障體系,學生過重作業負擔、校外培訓負擔、親職教育支出和家長相應精力負擔明顯減輕。
——教育開放更具規模。深度融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國家發展戰略,全面加強教育領域對外交流合作,形成全方位、多角度、寬領域、高層次的交流合作體系,構建教育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新格局,合肥教育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顯著增強。
——教育服務更加優質現代職業教育適應性明顯增強,“雙師型”教師比例達到70%以上,國內的職業院校和特色高水平專業建設取得明顯進展,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供給能力顯著提升,基本建成現代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
三、發展任務與重點工程
(一)實施全面立德樹人行動
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把思想政治工作作為學校各項工作的生命線。把立德樹人貫穿全學段、各領域,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實施德智體美勞“五大行動”,強化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體系,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
1.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鑄魂育人。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做到學懂弄通、融會貫通、真信篤行。發揮思政課主渠道作用,深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師生頭腦工作,組建大中國小思政課一體化同城聯盟,常態化推進大中國小“三進”工作集體備課、交流研修、示範課巡講、優秀教研成果巡禮等活動。建強“三進”師資隊伍,打造專兼結合、優勢互補的“三進”工作教師和教研員隊伍,遴選建設一批市級名師工作室。強化“三進”多元支撐,注重校園文化浸潤,突出實踐教學體驗,教育引導廣大師生不斷增強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政治認同、思想認同、情感認同。
2.強化學校思想政治工作開展符合中小學生身心特點和認知水平的德育教育活動。開齊開足上好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課,組織開發覆蓋中國小各年級的優質教學資源,將德育內容有機融入到各門課程教學。將思想政治工作體系貫穿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等人才培養體系,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加強中國歷史特別是中國近現代史、中國革命史、中國共產黨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史、改革開放史等教育,大力弘揚建黨精神、長征精神、抗美援朝精神、抗疫精神等黨和人民在各個歷史時期奮鬥中形成的偉大精神,充分利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革命博物館、紀念館、陳列館、革命舊址等革命場館,開展研學實踐、參觀學習、志願服務等實踐體驗活動,幫助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教育引導學生追尋紅色記憶、傳承紅色基因,增強愛國意識和愛國情感,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立志肩負起民族復興的時代重任。
3.提升學生體育健康素養與水平嚴格按照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開齊開足上好體育課,構建和完善體育課程體系。學前教育階段開展適合幼兒身心特點的遊戲活動;鼓勵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每天開設1節體育課,幫助學生掌握1至2項運動技能;高中階段進一步發展學生運動專長;職業教育推進體育課程與職業技能培養相結合;高等教育階段推進體育課程與創新人才培養相結合。大力發展校園足球、校園籃球,鼓勵特色化體育項目進校園。配齊建好學校體育場館設施,統籌好學校和社會資源,完善學校和公共體育場館開放互促共進機制。因地制宜開展傳統體育教學訓練,保障學生每天校內、校外各1個小時體育活動時間。配齊中國小體育教師,探索引進優秀教練員、運動員等進校園承擔體育教學任務。建立學生日常參與、體質監測和專項運動技能測試相結合的考查機制。落實視力健康監測,建立青少年近視防控制度體系和運行機制,切實降低青少年近視率。
4.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和藝術素養進一步強化學校美育育人功能,把美育納入各級各類學校人才培養全過程。嚴格落實學校美育課程開設剛性要求,有機整合相關學科的美育內容,推進課程教學、社會實踐和校園文化建設深度融合。配齊建好滿足課程教學和實踐活動需求的場地設施、專用教室。加強美育的社會資源供給,推進社會藝術場館、專業院團與學校藝術教育的有效結合。構建美育課程體系,學前教育階段開展適合幼兒身心特點的藝術遊戲活動,義務教育階段逐步豐富舞蹈、戲劇、影視等藝術課程,高中階段開設多樣化藝術課程。職業教育開設體現職業教育特點的拓展性藝術課程。加大中國小美育教師補充力度,利用社會文化藝術資源開展學生美術藝術教育,引進優秀文藝工作者進校園。探索建立學生藝術素養評價機制,培養學生綜合審美能力。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弘揚以語言文字為載體的中華優秀文化。
5.強化學生勞動實踐教育。充分發揮勞動育人功能,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國小勞動教育的實施意見》,積極探索具有合肥特色的勞動教育模式,構建目標明確、課程完善、資源豐富、模式多樣的勞動教育體系。針對不同學段、類型學生特點,以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為主要內容開展勞動教育,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各中國小勞動教育課每周不少於1課時,對學生每天課外校外勞動時間作出規定。各職業院校要以實習實訓課為主要載體廣泛開展勞動教育。各高等院校要明確勞動教育主要依託課程。加快建設校內勞動教育場所和校外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統籌發揮勞動教育中家庭的基礎作用、學校的主導作用和社會的支持作用,完善學科教學與校園文化相融合、家庭與社會相銜接的綜合勞動和實踐育人機制。組織以勞動教育為主題的班(團、隊)會、公益勞動、志願服務、職業體驗等,培養學生社會實踐能力。
6.提高學生科技創新素養利用全國科教基地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優勢,整合青少年科技教育資源,搭建各類科技教育創新平台,建立和完善青少年科普工作機制,培養青少年學生科學意識和科學精神。打造一批科技教育特色學校。鼓勵新建學校建設創新實驗室,支持學校開設科技創新類校本課程。大力開展“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最美小創客”等評選活動,舉行青少年科技節系列活動,引導學生參與各類科技創新實踐活動。支持職業院校建設“創客工坊”、專業創新實驗室和創業指導服務機構,完善創新創業公共服務體系。支持在肥高校結合地方需求最佳化學科(課程)設定,建設創業網路大學和創業學院。
7.強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創建一批市級心理健康特色學校,建設市、縣(區)市、校三級兒童青少年心理諮詢服務熱線系統。各級各類學校普遍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構建和完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諮詢服務、預防干預“四位一體”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務機制。配齊配強大中國小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加強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班主任、輔導員等團隊建設,提高全體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和水平。完善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體系,構建預防和懲治“校園欺凌”有效機制。發揮心理輔導室的諮詢、服務和干預作用,實現各級各類學校心理輔導室全覆蓋。加大校醫政府購買服務力度,建立教育部門與衛健部門協同建設專業化校醫隊伍的管理機制,完善學生心理危機預防快速處理反應機制。
(二)實施基本公共服務行動
按照合肥市作為首批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試點市有關要求,建成布局合理、覆蓋城鄉的合肥市公共教育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形成具有合肥特色的“標準化+公共教育”工作模式,保障基本公共教育服務供給更加完善,促進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基礎進一步夯實。
8.加快中國小、幼稚園建設擴展學校活動空間,充分挖掘利用現有教育資源,對有條件的校舍進行改擴建。建成中國小102所、幼稚園210所、新增學位22萬個、8.5萬個,完成合肥一中東校區、合肥六中新校區、合肥一中淝河校區、合肥六中新橋校區、合肥八中運河新城校區等普通高中教育項目建設。實施老城區教育“留根”工程,做好對校園內富有校園記憶元素的保護和利用,保留歷史記憶,確保教育文脈傳承。
9.完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加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提高學位緊缺地區幼稚園配建千人指標,最佳化學前教育管理體制、辦園體制、投入體制。加大學前教育財政投入,健全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配置、師資隊伍建設、經費投入與成本分擔等保障機制。健全學前教育資助政策體系,保障特殊群體子女接受學前教育服務。嚴格落實城鎮小區配套幼稚園與新建住宅“五同步”政策,多種途徑新建、改建、擴建公辦幼稚園,加快發展普惠性民辦幼稚園,全面消除無證幼稚園,確保到2025年學前教育公辦率、普惠率分別達到60%、88%。
10.提升義務教育均等化水平。統籌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整體推進城鄉一體化學校建設,全面落實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學校建設、教師編制和收入、生均經費、裝備配置、信息化建設等標準“五統一”。嚴格義務教育學校建設標準,合理擴大城鎮學校學位供給。完善市域內義務教育控輟保學制度,健全監控信息網路,落實控輟保學目標責任制、聯控聯保工作機制,不讓一個孩子失學輟學。
11.實現困難群體幫扶精準化。健全學生資助工作體系,完善幼稚園和高中階段教育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對貧困家庭子女接受教育進行重點幫助,優先保障特殊困難群體。將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全面納入生活補助範圍。全面貫徹落實以流入地管理為主,以公辦學校為主的“兩為主”原則,切實保障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學權利。加強對留守兒童的關愛,實行更加人性化、精細化的服務政策。推動城區學校校長、教師對口幫扶鄉村留守兒童,讓每一個鄉村留守兒童都有對口幫扶人。
12.構建更加完善特殊教育體系。積極發展學前特殊教育。加大對孤獨症兒童的教育關愛,更好為殘疾兒童提供適宜的保育、教育、康復、干預等服務。提高義務教育階段特殊學校辦學水平,大力發展高中階段特殊教育,探索適合殘障學生特點的多樣化中等職業教育,逐步增加殘障學生接受高等教育機會,為各類殘障學生提供職業技能培訓,拓寬殘障學生終身教育渠道。提高特殊教育質量,探索推進特殊教育學校與普通學校、職業學校的融合教育,推進醫教、康教、科教融合,不斷豐富融合教育的內涵與形式。探索市、縣(市)區兩級特殊教育學校集團化辦學。健全殘疾兒童教育聯動工作機制,切實發揮殘疾人教育專家委員會作用,暢通殘疾人終身學習通道。
13.提升民族教育發展水平逐年增加民族教育專項經費,提高民族班教學、管理人員相關待遇,擴大民族教育學校的績效工資總量,激發民族教育教師工作積極性。辦好合肥三十五中西藏班、合肥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新疆班,加強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融合教育,建立健全民族融合教育的評價、督導檢查和支持保障機制,積極舉辦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民族團結教育活動,促進各民族學生交往交流交融。
14.促進民辦教育規範發展。深化非營利性和營利性民辦教育分類管理改革,建立健全民辦學校分類管理制度體系和檢查評估辦法。切實做好規範民辦義務教育專項工作,按照把方向、控增量、減存量、調結構、促規範的工作要求,嚴格控制增量、逐步消化存量,推動民辦義務教育結構最佳化和布局調整,確保2022年10月底前民辦義務教育在校生規模占比市域內控制在5%以內。全面規範民辦教育辦學行為,實施民辦學校清單式管理,改善民辦學校辦學條件,切實提高民辦學校教育質量。建立民辦學校教育教學常態化監督機制,做到與公辦學校同部署、同要求、同考核。改進政府資金對民辦學校的支持方式,探索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機制。支持培育新型教育業態,鼓勵發展網際網路形態新型學校,推進辦學主體和發展模式多樣化。
15.發展更加靈活便利的終身教育推動政府、社會、市場多方協同,形成以需求為導向、共建共享的終身教育供給機制。鼓勵學校教育資源向社區教育延伸,推進終身教育機構的轉型發展和內涵建設,健全社區教育辦學網路體系。運用信息化手段,創新學習模式,加快公共數位化教育資源庫建設,大力開展線上教育,實現大規模智慧學習平台對所有學習者的全覆蓋,提供多層次、高質量、寬領域的優質終身教育服務。探索建立各類非學歷教育的資格標準,完善各種學習成果認定和轉換制度。建立市民終身學習監測評價體系,構建基於大數據的終身教育決策服務體系。
(三)實施優質均衡引領行動
以充分滿足人民民眾“幼有優育”“學有優教”為目標,促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辦好每一所學校、教好每一個學生,讓學生從“好上學”到“上好學”,為每個學生髮展創造更加優越的成長成才環境,實現全市基礎教育辦學體系化、規範化和品質化。
16.推進學前教育普惠優質發展適應人民民眾多樣化入園需求,制定並實施《合肥市“十四五”學前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畫》。最佳化學前教育管理方式,完善學前教育信息化管理體系,強化幼稚園年檢及備案公示制度,健全幼稚園動態監管機制。推廣公辦幼稚園集團化、幼教發展聯盟、區域結對合作等模式帶動全市幼稚園辦園水平整體提升。強化幼稚園質量評估,充分發揮質量評估的科學導向作用,積極開展全市幼稚園等級認定評估,確保優質園比例市區達到40%以上、四縣一市達到20%以上。深化幼稚園教學改革,堅持以遊戲為基本活動,防止幼稚園“國小化”傾向,堅決糾正超前學習、拔苗助長等違反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的行為,加快實現幼稚園與國小科學有效銜接,繼續推動安吉遊戲開展。推進學前教育教研改革,強化教研為教師專業成長和幼稚園保育教育實踐服務。
17.統籌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認真做好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創建工作,完善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機制,大力推動中國小集團化辦學發展,進一步最佳化義務教育集團化辦學布局,完善集團治理結構,激發集團內生動力。精心安排鄉鎮中心校—村小—教學點集團化管理、縣城學校—鄉鎮中心校高位對接、市區教育集團—縣城學校—鄉鎮中心校常態交流等工作。實施新優質學校鞏固提升和集群發展行動,促進優質教育資源豐富供給、高效配置、集約利用、輻射帶動,加速擴大優質義務教育資源覆蓋面。
18.推動普通高中多樣化特色化發展積極推進普通高中教育集團化辦學,加大經費投入、最佳化激勵機制、完善評價方式,深化一個法人一體化、多個法人聯合體等集團治理體系,促進教育集團資源共建共享、教師柔性流動、品牌內涵提升。實施縣域普通高中發展提升行動計畫,健全縣中發展提升保障機制,加快改善縣中辦學條件,著力補齊縣中條件短板,加快縮小市域內普通高中辦學差距。全面落實新課程新教材國家級示範區建設任務,完善合肥市整體推進普通高中課程建設機制,積極創新課程資源開發與使用,全面構建新課程體系,開發全市選課走班信息管理系統、排課系統、學分管理與認定系統,規範選課走班運行機制及管理體系、評價體系,探索選課走班背景下的班級自主、合作管理有效路徑,健全選課走班指導機制、學生髮展指導制度,促進學生髮展學科興趣與個性特長。
(四)實施綜合改革助力行動
圍繞制約教育長遠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以重點領域為突破口,聚焦關鍵環節,破解瓶頸問題,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激發學校辦學活力,為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和促進教育治理體系現代化注入強大動力。
19.推進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完善市級統籌機制,以規劃為引領統籌安排全市教育投入、高效配置教育資源、科學實施績效評價。加強政府各部門政策銜接和統籌協同機制,最佳化市、縣(市)區兩級政府教育管理職責。推進教育“放管服”改革,梳理和完善教育權責清單,提升教育治理現代化水平。健全教育決策機制,組建教育綜合改革、教育投入、課程改革等評估督導諮詢組織,提高教育決策科學化水平。建立健全教育重大事項公示與聽證制度,擴大人民民眾對教育決策的參與權。培育第三方專業教育服務機構,探索建立向高資質、高信譽的專業教育服務機構購買學校管理、監測評價、課程資源供給等服務的機制。
20.激發學校辦學活力保障學校辦學自主權,健全辦學管理機制,大力精簡和嚴格規範各類“進校園”活動和評比創建活動,有效排除對學校正常教育教學秩序的干擾。各學校在嚴格落實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遵循各學科教學基本要求基礎上,自主安排教學計畫、運用教學方式、組織研訓活動、實施教學評價、統籌實施跨學科綜合性主題教學。鼓勵支持學校結合本地本校實際辦出特色、辦出水平。最佳化教育評價,強化校內激勵,充分發揮績效工資的激勵功能。完善學校公用經費使用管理辦法,加大學校經費使用自主權。
21.改革教科研工作。緊盯全市教育改革發展重點任務,圍繞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和教育熱點難點問題,加強基礎性、前瞻性、針對性、儲備性研究,創新決策諮詢服務方式,提高服務教育決策能力。最佳化教研機構職能,加強市、縣(市)區、校三級教研隊伍建設,建立專兼結合、區域協同、高校聯合、城鄉聯動的教研工作機制,完善教研員包片區、蹲學校、進課堂制度,深入開展教學技術融合創新、素養教育、數字教材套用、跨學科學習、實踐性教學等新領域研究,強化校本作業、課程育人、學業質量、教學評價、減負增效等重點領域研究,推進校本教研特色化建設,建設線上教研新模式,提高一線教師實踐反思和教學改進能力。
22.加快人事制度改革。創新高層次人才引進機制,建立快速引進一流師資的具體政策。推行中國小教師招聘“面試前置”,開展教師退出機制改革試點。鼓勵幼稚園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補足補齊幼稚園教職工隊伍。完善中國小校長負責制和任期制,全面推行中國小校長職級制改革,遴選部分公辦學校試點取消校級領導的行政級別,推進校長職業化建設和向教育家的轉型。全面實施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縣管校聘”改革,進一步完善教師“周轉池”制度。探索特級校長、特級教師全職支教制度,完善吸引優秀教師赴鄉村學校、薄弱學校任教政策。
23.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健全幼稚園招生管理機制,穩步推進就近入園改革。堅持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鞏固“擇校熱”治理成果;全面推行房產入學服務期制度,最佳化和推廣義務教育入學招生報名系統。建立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教育管理動態監測機制和與城市發展需求相適應的入學制度。探索與普通高中集團化相適應的招生模式,落實普通高中招生自主權,擴大強基實驗班招生人數。按照全省統一部署和要求,統籌推進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新高考綜合改革。調整最佳化高中階段教育結構,落實好職普比大體相當要求,讓各類人才“適銷對路”。健全考試招生保障制度,完善考試招生誠信和安全管理制度,營造誠信考試、公平考試、平安考試的良好環境。
24.系統推進評價體系改革。強化縣(市)區黨政領導幹部履行教育職責督導考核和市政府對縣(市)區教育發展目標管理績效考核,引領黨委政府始終堅持正確的教育政績觀。系統推進教育評價改革,完善幼稚園評價,最佳化中國小校評價,健全職業學校評價,落實打造良好教育生態的評價機制,形成合肥獨具特色、科學有效的教育評價體系。完善教師評價,突出加強師德師風、教學質量、學生工作和專業發展等方面的綜合評價,推進教師踐行教書育人初心使命。改革用人評價,推進機關、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嚴禁宣傳中、高考狀元和升學率,嚴禁任何學校、教師公布學生成績和排名,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
(五)實施減負增效提質行動
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持續做好“治亂、減負、防風險”,創新推進“改革、轉型、促提升”,有效減輕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25.紮實做好義務教育“雙減”工作推進基礎教育綜合改革,整體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和服務水平,擴大優質資源覆蓋面。規範教育教學秩序,提高課後服務質量,在“全覆蓋、廣參與”基礎上,注重“強保障、上水平”,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等多種方式,統籌利用科普、文化、體育等方面社會資源,進一步增強課後服務有效性、吸引力,從根本上滿足學生多樣化教育需求,減少學生參加校外培訓的需求,確保學生在校內學會、學足、學好。堅持校外培訓公益屬性,深化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全面規範培訓秩序,完善全市校外培訓機構學員預繳費管理辦法,全面推行預繳費平台使用,加強校外培訓機構資金全流程監管,堅決防止侵害民眾利益行為。
26.推進教學模式創新發展強化學校課程實施主體責任,堅持發揮課堂積極作用,通過深化課堂教學改革,開展互動式、啟發式、探究式、體驗式等課堂教學的創新發展,建立師生學習共同體,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保護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和培育學生的學習潛能和特長,發展學生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學會學習。注重發揮教學促進作用,加強跨學科綜合性教學、驗證性實驗和探究性實驗教學。開展基於雲計算和大數據的精準教學與因材施教,制定符合學生髮展需求的個性化培養方案,建設創新型學習環境,基於大數據進行精準診斷、評價分析,開設人工智慧教育、教育等課程。推動課堂學習與課外學習、真實環境與虛擬環境、線下學習與線上學習有機結合。
27.構建多層級育人共同體建立以政府為主導、學校為主體,社會、家庭積極參與的協同育人體系。樹立正確的親職教育理念,把親職教育納入政府公共服務體系。舉辦“合肥親職教育大講堂”“家長大講堂”,持續推進家校共育,健全家校合作機制,建設家長學校信息化平台。強化家庭育人基本責任,建立和完善親職教育指導網路,健全市、縣(市)區兩級親職教育研究與指導中心建設,街鎮、社區建立親職教育指導機制。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探索實施入學親職教育積分制度。強化社會實踐育人,制定《未成年人校外教育實施意見》,利用紅色教育資源和重要的節慶日開展大中小幼主題教育活動。
(六)實施創新創業孵化行動
貫徹城教融合、產教融合發展理念,面向高精尖產業結構、高質量經濟發展、高品質民生需求,推進“技能合肥”建設,深化高水平技能型大學建設,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
28.培養現代職業教育新特色。最佳化類型教育基本定位,推進市級統籌發展,夯實中等職業教育基礎,擴大專科層次高等職業教育,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推進中職學校辦學條件達標整改工作,全面提升基礎能力建設水平。整合職業教育資源,試點舉辦五年一貫制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探索中職—套用型本科—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相銜接的人才一體化培養體系。重點創建1所以上高水平套用型本科院校,著力打造2所高水平高等職業院校、10所左右高水平中等職業學校和一批骨幹特色專業(群),爭取3—5所職業院校進入全國重點建設行列。支持合肥職業技術學院、合肥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與普通高校實施高職本科專業聯合培養,探索建立高職“專本連讀”“本碩連讀”的人才培養機制,創建全國高職院校。重點建設2個省級“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和10個左右省級教師教學創新團隊,“雙師型”教師占專業課教師總數超過50%;推動建設1個國家級和10個左右省級高水平專業化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建成3-5個省級示範職業教育集團。
29.深入推進國家級產教融合試點市建設。堅持服務發展、促進就業,以提質培優、增值賦能為主線,加強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突出教材改革、教法創新重點,聚焦人才培養、辦學體制、考核評價、保障機制,加快構建縱向貫通、橫向融通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深入推進產教融合體制機制改革,更加明晰政府、企業、院校責權利,實現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促進職業院校辦學水平、人才培養質量和就業質量整體提升,職業教育的吸引力和社會認可度大幅提高,職業院校畢業生地方就業率持續提升。建成政府、行業企業與職業院校共享的職業教育公共信息服務雲平台,推進職業院校與行業企業或行業組織試點共建特色產業學院。
30.服務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支持中國科技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和安徽大學等“雙一流”高校面向國家及省市科技、產業和社會重大需求發揮核心競爭力。最佳化市屬高校空間布局和發展定位,完成合肥學院創建合肥大學目標,建成國內領先、國際有影響的高水平套用型大學;支持合肥職業技術學院申報本科層次職業院校;支持合肥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以創建合肥幼兒師範學院為目標,深化學校內涵建設。支持和推動市域內獨立學院轉設,將安徽大學江淮學院轉設為合肥理工學院,打造成地方套用型、科技創新型市屬公辦本科高校。支持在肥高校圍繞合肥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布局,建立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和產學研結合體系,形成城市能級提升與高等教育內涵發展良性互動的格局。
(七)實施良師培養成長行動
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我市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重中之重,引導教師爭當“四有”好老師,做學生錘鍊品格、學習知識、創新思維、奉獻祖國的引路人,不斷提高教師教書育人的本領,承擔塑造時代新人重任,用優秀人才培養更優秀的未來人才,努力讓教師成為最受社會尊敬和令人羨慕的職業。
31.健全師風師德建設長效機制始終把師德師風作為教師素質評價的第一標準,推動師德建設常態化、長效化。樹立師道尊嚴,按照《新時代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規範教師教育教學行為,落實監督舉報、誠信承諾和失信懲戒制度。探索建立師德評價核心指標體系,將師德師風作為教師入職、績效考核、職稱(職務)評聘、崗位聘用和評優獎勵的首要條件,對違反師德師風行為“零容忍”。廣泛開展“我與家長共育人”“我為學生解心結”等活動,強化中國小教師家訪工作,將家校聯繫情況納入教師年度考核、評優獎勵等。
32.提升教師教書育人能力素質。實施校長能力提升計畫,促進校長專業發展,造就一支高素質、專業化校長隊伍。加大教師培訓力度,建立標準化師資培訓體系,完善新任教師規範化培訓、校本培訓示範性試點項目、中國小教師培訓基地建設,科學制定培訓標準,建立梯級發展平台,健全分層、分類的培訓課程體系和培訓方式。建立數據化、信息化培訓管理平台,制定培訓要求和管理標準,完善培訓考核評價機制,發揮第三方評價的評價導向作用,實現培訓管理的科學化。培養一批全市優秀教師、優秀校長和有影響力的教育名家,加強市級中國小教師培訓基地建設,持續實施市級“名師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名校(園)長工作室”“特級教師工作站”等項目,建立開放、多元、接地氣的培訓項目專家庫。建立中國小思政課教師全員培訓制度,每3年對中國小思政課教師至少進行一次不少於48學時的集中脫產培訓。加強中國小思政課教師專項培訓,5年內培養思政課“種子”教師1000名。推進鄉村教育質量提升項目,拓寬鄉村教師培訓機會。
33.完善師資隊伍管理方式深化教師分類考核評價制度改革,聚焦教書育人核心使命,突出師德、能力、業績和貢獻等要素。完善教師職務(職稱)評聘制度,逐步擴大學校在教師職稱評審中的自主權,提高中國小中級、高級教師崗位比例,暢通教師職業發展通道。在職稱評聘、評優評先和提拔任用等方面,加大對交流到鄉村學校、薄弱學校教師的傾斜力度。健全教師管理機制,多措並舉推進中國小教師、校長交流輪崗,促進區域內師資均衡配置。鼓勵正高級教師、特級教師和退休優秀教師到鄉村學校支教講學。豐富和完善職業院校兼職教師庫,支持技術技能大師到職業院校擔任兼職教師或設立“大師工作室”。培育建設一批高水平、結構化的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完善職業院校教師全員輪訓和專業課教師到企業實踐制度。建立教研員專業標準、準入條件和遴選辦法,建立教研員定期到中國小任教制度。
34.進一步提高教師地位待遇提升教師待遇水平,確保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完善教師薪酬待遇和工資收入制度,績效工資分配堅持多勞多得、優績優酬,並體現對優秀教師、中國小班主任、一線骨幹教師和民族教育、特殊教育教師等特定崗位教師的激勵。提高公辦非在編幼兒教師工資待遇,逐步實現幼兒教師同工同酬。擴大市屬高校收入分配自主權,支持市屬高校對高層次人才實行年薪制。加大教師住房保障力度。完善教師住房保障政策,多途徑為教師提供住房,完善教師人才安家補貼、購(租)房補貼政策。建立教師榮譽表彰制度,定期開展教師評選表揚活動,選樹優秀教師典型。維護教師職業尊嚴,關心教師身心健康,合理安排療養、休養活動,營造尊師重教的社會氛圍,讓教師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
(八)實施智慧教育支撐行動
圍繞教育信息化頂層設計,以教育雲平台為依託、智慧學校建設為核心、智慧課堂套用為抓手,建立“覆蓋全市、統一標準、上下聯動、資源共享”的“雲網端”教育信息化生態體系。
35.深化智慧學校建設及套用。圍繞智慧學校建設相關標準及要求,主動服務和融入新基建戰略,完善中國小校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信息網路、平台體系、數字資源、智慧校園、創新套用、可信安全等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教育數字轉型、智慧型升級、融合創新。
36.推進“網際網路+教育”平台建設以合肥市教育雲平台為依託,建立基於“網際網路+教育”資源共享、數據互通、系統互聯、套用協同的綜合服務體系,著力扭轉以往普遍存在的教師單打獨鬥應對線上教學的不利局面,為信息化教學活動提供有力支撐。與合肥教育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教育信息化體系,進一步縮小區域、城鄉、校際差距。建立健全學校信息化套用和運維長效機制,推動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和管理過程中的常態化套用,形成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智慧學校套用體系,促進教與學的深刻變革。
37.提升師生信息化素養構建以校為本、基於課堂、套用驅動、注重創新、精準測評的教師信息素養發展新機制,促進校長信息化領導力、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訓團隊信息化指導能力顯著提升,全面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發展。完善教師信息素養測評指標體系,推進“網際網路+教育”套用精準培訓,全面提升教師信息素養與套用能力。開展基於大數據的精準教學與因材施教,制定符合學生髮展需求的個性化培養方案,提升學生信息素養、數位化學習實踐能力、信息安全意識和風險防範能力,探索信息化時代下“五育並舉”人才培養模式。
(九)實施對外交流合作行動
積極融入“長三角教育一體化”建設,提升教育交流合作層級,擴大和深化教育人文交流,不斷豐富教育開放內涵,發揮合肥教育輻射作用,提升合肥教育對外開放水平和國際影響力。
38.推動跨區域教育共建共享以共享合肥都市圈優質教育資源為抓手,著力解決制約教育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在都市圈內開展集團化辦學、合作辦學模式、產教融合模式等方面實施探索。著力打造皖江城市帶教育合作平台。大力推進皖江城市帶教育合作,尤其是職業教育的優勢互補,最佳化教育發展布局,打造教育合作新平台,推進與承接產業相配套的教育人才培訓基地和公共實訓基地建設,促進產教深度融合、校企協同育人。
39.打造長三角教育一體化示範市。參與研究長三角統一的教育現代化指標體系,協同開展評估監測。聯合制定幼稚園建設標準和設備基本配置標準,推動合肥幼兒師範專科學校牽頭構建長三角地區學前教育發展聯盟。深化基礎教育合作,積極引進滬寧杭優質教育資源提升辦學水平。推進長三角思政課一體化聯盟建設,改革創新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參與搭建職業教育一體化協同發展平台,形成職業技能人才的錯位培養機制。推動合肥職業技術學院、合肥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與滬寧杭優質高等職業學校全面合作。建設高校協同創新聯盟,鼓勵在肥高校加入“長三角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協同中心”。大力引進滬寧杭大學、科研院所在肥設立分支機構,積極促進與滬寧杭高校共建優質學科。建立教育行政部門管理幹部和學校骨幹教師雙向交流掛職機制,共建中國小校長及教師培訓聯動平台,構建“影子校長、影子教師”的後備人才聯合培養機制,合作建設長三角智慧學校中心管理平台。
40.促進國際教育交流合作深入開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教育合作交流。完善中國小與國外優秀中國小結成友好學校,鼓勵師生出訪交流。建立完善校長、教師、科研人員國外研修、學術交流批准、管理機制。鼓勵各級各類學校引進有資質的外籍教師參與教學,積極引進國外的教學理念、方法、人才培育模式和管理經驗。發揮“留學合肥”政府獎學金作用,支持國際青少年文化交流,支持優秀留學生畢業後在肥工作實習。支持有條件的學校開展對外漢語教學。推動普通高中、職業教育機構與國外知名教育機構開展合作辦學,支持高校與國外高水平大學、科研機構在我市產業發展急需的領域開展合作,共建人才培育、科技創新和人文交流基地。鼓勵和支持建設一批具有國際化辦學特徵的學校。
(十)實施依法治教提升行動
深化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完善教育立法、執法和監督機制,加強教育綜合治理和聯合執法,構建“黨委全面領導、部門依法管理、學校自主辦學、社會廣泛參與、各方共同推進”的現代教育治理體系,為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法治保障。
41.開展教育系統“八五”普法。強化青少年法治教育,全面落實《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充分發揮青少年法治教育課堂主渠道作用,教育引導青少年從小養成尊法守法習慣。持續舉辦學生“學憲法講憲法”、國家憲法日“憲法晨讀”、青少年網上學法用法等活動。豐富青少年法治教育教學途徑,建立完善青少年法治教育部門協同推進機制,整合利用各部門和社會的法治教育資源,發揮好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基地作用,用好法治課教師、法治副校長、法律顧問、法學專家“四支隊伍”,推廣法治實踐教學和案例教學,形成政府、學校、社會和家庭共同參與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新格局。
42.提升依法行政水平。構建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教育治理體系。健全教育行政決策機制,將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和集體討論決定的程式要求,全面、嚴格落實到重大教育行政決策的全過程。圍繞管辦評分離推行“放管服”改革,形成政事分開、權責明確、統籌協調、規範有序的教育管理體制,大幅度減少對學校的各類檢查、評估、評價,最大限度把資源配置、經費使用、考評管理等許可權交給學校。推進教育政務服務“網上辦、馬上辦、一次辦、掌上辦”,嚴格依法實施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法全過程記錄製度和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完善師生權益保護救濟制度,健全多元化的糾紛解決機制。完善教育信息公開制度,依法保障人民民眾參與權、知情權。
43.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推動落實中國小幼稚園的安全監管責任,健全校園安全日常教育機制和風險預防、管控、化解及事故處置等機制。同步做好依法處置、輿情引導和線下管控工作,切實防範各類“黑天鵝”“灰犀牛”事件。健全完善意識形態和安全穩定工作責任體系,進一步壓實學校主體責任、縣(市)區屬地責任和領導幹部“一崗雙責”。加強平安校園建設,加強安全管理信息化、智慧型化建設,提升校園安全防範及周邊環境綜合治理能力,保障學生安全、校園安寧。全面加強教育系統網路和信息安全體系建設,落實網路安全工作責任,加強個人信息和重要數據保護,不斷提升網路安全保障能力。
44.健全依法治校機制。完善中國特色現代學校制度,完善各項規章制度,用法治化推動學校治理現代化。建立學校章程實施監督機制,推動各級各類學校章程實施。提高學校制度建設質量,推動形成規範統一、分類科學、層次清晰、運行高效的規章制度體系。完善治理結構,加強教職工代表大會、理事會、監事會等制度建設,推動完善中國小家長委員會制度,健全教師、學生申訴處理制度和學校法律顧問制度。建立社會公眾參與學校治理機制,鼓勵學校開放辦學,完善公眾參與學校議事、監督和意見反饋的制度,鼓勵各級各類學校與社區建立互助互利、共同發展的良性合作關係。逐步形成依法辦學、自主管理、民主監督、社會參與的現代學校治理制度。
45.精準落實疫情防控。嚴格落實中央及省、市關於疫情防控的各項部署要求,發揮聯防聯控、風險研判、信息發布、督查問責作用,毫不放鬆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完成幼稚園、中國小學生疫苗接種任務。加強疫情應急教育培訓和演習,保障防控設施、物資儲備,構築堅強有力的教育系統公共衛生應急防控體系。高度關注疫情之下的師生心理健康教育,積極應對“疫后綜合症”。加強師生公共衛生教育,提高師生個人防護意識和能力。
四、組織實施與保障
本規劃是指導全市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綱領性檔案,各級黨委、政府要把落實教育優先發展作為重要職責,建立健全規劃實施和監督評估機制,各有關部門要周密部署、精心組織、落實責任、強化監督,確保本規劃制定的目標任務有效落地、全面落實。
(一)落實黨的全面領導。加強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是落實本規劃的根本前提和保證。各級各類學校黨組織要堅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不斷提高全市教育系統黨的建設質量,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切實履行好管黨治黨主體責任。按照黨組織“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落實”的要求,全面實施基層黨建質量提升攻堅行動,推行中國小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以落實責任、最佳化組織、理順機制、完善制度、強化管理為重點,以創建先進基層黨組織、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為抓手,切實加強和改進全市教育系統黨組織建設。強化學校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嚴格執行中國小校黨建工作有關標準,健全和完善中國小校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促進中國小校黨建工作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強化黨建帶團建、隊建。著力提升中國小校、民辦學校、中外合作辦學機構等各級各類學校黨建工作質量。建立完善民辦學校黨建考評機制,把黨建作為民辦學校年檢重要內容。推動全市各級各類學校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
(二)統籌推進規劃落實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單位要抓好規劃的貫徹實施,形成有利於教育優先發展的良好環境,共同促進合肥教育綜合實力提升。組織部門要把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推進教育綜合改革作為領導班子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和領導幹部提拔晉升的重要依據,最佳化教育管理幹部使用機制。財政和教育部門要建立教育經費安排、使用會商機制。編制、財政、發展改革、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等部門要積極支持和推動教育事業發展,完善相應的配套政策和制度。新聞出版、文化旅遊等部門要大力提供有益於兒童青少年身心發展、豐富多彩的精神產品。衛健、民政等部門和群團組織要為推進教育改革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各有關部門要做好協同配合,強化信息共享,加強工作指導。要完善監督檢查機制,加強對本規劃實施情況的跟蹤監測和督導,切實保證各項目標任務落到實處。
(三)加大財政投入力度鞏固完善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集教育經費的體制。調整最佳化財政支出結構,優先落實教育投入,確保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減,確保按在校學生人數平均的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減。制定各級學校生均經費基本標準和生均財政撥款基本標準,建立與地方財力狀況、辦學需求和物價水平合理聯動的各級各類學校生均財政撥款穩定增長機制。合理劃分教育領域市級、縣(市)區級財政事權與支出責任,健全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和財力困難縣(市)區教育經費傾斜機制。最佳化教育經費投入結構。健全教育投入重點領域的調整機制。健全政府購買教育服務機制,更好地發揮專業中介機構在教育服務中的作用。推進學校後勤管理改革,加快學校後勤社會化、專業化進程。完善教育經費監管制度。健全教育支出項目申報、評審、立項論證制度。強化財政教育經費監督管理,完善教育重大投入政策的評估諮詢機制。建立覆蓋教育經費投入使用管理全過程的績效管理機制,注重結果導向,強調成本效益,硬化責任約束,管好用好教育經費。
(四)鼓勵教育改革創新針對制約我市教育現代化全局的重大問題,集中力量實施重大項目和改革試點攻堅。聚焦合肥教育現代化建設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分批分類開展教育改革試點。鼓勵各縣(市)區、各學校大膽探索、改革創新,及時總結提煉基層的有效做法和實招,推廣經過實踐檢驗且行之有效的創新經驗,將成功做法上升為制度和政策。加強教育科研隊伍建設,發揮教育智庫作用,深入開展教育熱點難點問題研究,為破解教育難題、促進教育健康發展提供科學決策依據。
(五)加強規劃督導考核。各級黨委和政府要認真落實本規劃要求,強化優先發展教育責任,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市委、市政府關於建設教育強市、打造“學在合肥”品牌的重大決策部署上來。強化教育督導,貫徹落實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關於深化新時代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建立健全“全面覆蓋、運轉高效、問責有力”的教育督導體制機制。健全市、縣級政府優先發展教育執行情況評價機制,開展市、縣級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推進全國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開展全國縣域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導評估,加強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強化監測結果運用。發揮市第三屆督學作用,深入推進中、國小校和幼稚園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工作,落實兼職督學工作補助制度。建立中國小校管理評價制度,完善中國小校素質教育督導評估制度。創新職業教育督導評估。積極回應社會關切,健全教育專項督導制度,有效推動教育熱點難點問題解決,不斷提高人民民眾教育滿意度、獲得感。對本規劃實施情況開展跟蹤監測和考核評價,定期開展督促檢查,接受市人大、市政協監督。做好本規劃及相關信息公開,接受市民和社會監督。
(六)加強教育宣傳引導加大宣傳力度,利用“合肥市教育局發布”官方微信公眾號、《合肥教育》、“合肥市教育局”官方網站等多種平台,加強合肥教育融媒體建設,強化輿論引導,及時宣傳合肥教育事業發展重大舉措和工作成就,廣泛傳播科學的教育理念與方式方法,大力推廣先進經驗,宣傳典型,弘揚正能量,凝聚社會合力推進教育事業發展,搭建社會各界關心教育、建言教育、支持教育的平台,進一步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引導和鼓勵社會各界支持合肥教育改革發展。充分發揮社會機構、社會團體的積極作用,加強對社情輿情的分析研判,將民意及時反映到教育決策管理中,引導和鼓勵企事業單位、社區、家庭和社會公眾,多形式多途徑支持教育事業發展,為本規劃實施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輿論氛圍。

政策解讀

現將《合肥市“十四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主要內容解讀如下:
一、出台背景和依據
2019年9月,合肥市政府印發了《合肥市“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方案》,《合肥市“十四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被納入《合肥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綱要》49個一般專項規劃之中。為推進我市教育強市建設、打造“學在合肥”品牌,根據《安徽省“十四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合肥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結合我市實際,制定《合肥市“十四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二、制定意義和總體考慮
《規劃》編制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的重要指示及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大力實施科教興市戰略、教育強市戰略,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主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聚力打造“五高地一示範”,讓教育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民。
《規劃》明確提出了“十四五”時期教育改革的發展目標、重點任務、保障措施等。堅持以改革促發展,系統謀划行動計畫和重大工程,系統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等多項改革。
三、研判和起草過程
為認真做好教育領域重大工程“十三五”總結評估和“十四五”謀劃設定有關工作。2020年4月,市教育局啟動了《規劃》編制工作,成立了規劃編制工作領導小組。2020年8月中旬,完成了《規劃》初稿起草工作。2020年8月23日,在全市教育系統工作會議上徵求各縣(市)區教育主管部門意見。通過市教育局網站、“合肥市教育局發布”官方微信公眾號、深入基層調研等多種途徑廣泛徵求社會各界意見建議。2020年12月16 日經市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 2020 年第二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
四、工作目標
到2025年,創建6個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市)區,完成全國縣域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創建全覆蓋及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國家級示範區建設三年規劃任務,推動全國產教融合試點市建設取得實質進展,全面建立合肥教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促進教育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取得明顯實效,全市教育總體發展水平位居全國省會城市前列。
五、主要內容
《規劃》分發展基礎與面臨形勢、總體思路與發展目標、發展任務與重點工程、組織實施與重點保障等四個部分。在“發展基礎與面臨形勢”部分,全面總結了“十三五”發展成就,客觀分析了“十四五”所面臨的形勢與挑戰。在“總體思路與發展目標”部分,提出了“十四五”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在“發展任務與重點工程”部分,提出實施“十大”行動計畫,涉及45項重點工作、25項重點工程。在“組織實施與重點保障”部分,提出加強教育系統黨的全面領導等5項保障措施。
六、保障措施和下一步工作
一是落實黨的全面領導。二是統籌推進規劃落實。三是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四是鼓勵教育改革創新。五是加強規劃督導考核。六是加強教育宣傳引導。
七、創新舉措
一是圍繞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市、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總體目標要求,聚焦“公平”與“質量”兩大主題,重點優先保障現行標準下教育基本公共服務全部達標,突出學前教育補短板、基礎教育抓均衡、職業教育強弱項、高等教育創特色。二是做好與全市“十四五”規劃綱要工程項目工作相銜接,提出實施“十大”行動計畫,以“十大”行動計畫落實規劃任務,以25項重大工程支撐行動計畫,使全市當前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得到有效解決,讓教育改革發展成果更好惠及人民民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