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箭石泥灰岩(Belemnite-bearing Marlstone)是採集於日喀則地區定日縣的岩石標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合箭石泥灰岩
- 外文名:Belemnite-bearing Marlstone
- 產地:日喀則地區定日縣
- 保存單位: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逸夫博物館
合箭石泥灰岩(Belemnite-bearing Marlstone)是採集於日喀則地區定日縣的岩石標本。
合箭石泥灰岩(Belemnite-bearing Marlstone)是採集於日喀則地區定日縣的岩石標本。特徵描述褐黃色,微細粒結構,塊狀構造,主要成分:粘土質,箭石隸屬於軟體動物門頭足綱、內殼亞綱,十腕目,因有一個箭頭...
以灰黑色頁岩、泥灰岩為主,夾砂岩、燧石團塊、凝灰質砂岩。特徵 含菊石:Prodactylioceras enodem,Hantkeniceras cf. hantkeni,Oxynoticeras sp.,Juraphyllites spp.,Lytoceras cf. fimbriatum,Galaticeras cf. Harpoceratoides等及雙殼類、箭石、腹足類等化石。未見底,與下伏涅如群關係不清;與上覆下熱...
波林組,中下部為黑色頁岩夾泥質砂岩、黃灰色泥灰岩、鈣質砂岩;上部為黃灰色中厚層灰岩及含鐵鮞綠泥石砂岩、磷灰岩;底部以黃灰色泥灰岩為主。特徵 含菊石:Choffatia sp.,Macrocephalites sp.,Xenocephalites sp.,Oxycerites cf. oppeli等;箭石:Belemnopsis sp.,B. Mackayi,B. Lalonglaensis,...
1961年手稿命名;廣西壯族自治區岩石地層清理組殷保全等,1997年介紹。特徵 下部以泥岩為主夾少量粉砂岩或細砂岩;上部為泥岩局部夾灰岩(或凸鏡體)。含菊石和雙殼類、腕足類、介形蟲、腹足類、箭石、牙形蟲及遺蹟化石等。整合覆於南洪組之上、伏於蘭木組之下。層型剖面厚278米;區域厚238-1000米以上。
甲不拉組 甲不拉組是西藏地質局煤田地質隊1957年命名的岩石地層。特徵 以黑色頁岩、矽質泥頁岩為主夾灰岩、砂岩。具滑塌堆積和濁流沉積特點。產菊石、箭石、雙殼類、腹足類及腕足類等。下與維美組、上與宗卓組均為整合接觸。厚1197-4110米以上。同物異名 東茅(矛)隴組(群)、加指拉組。
蘭成曲群,下部由黃色結晶灰岩或紫紅色“紅菊石灰岩”組成;中部以黑色、黑綠色板岩為主夾薄層泥質灰岩或泥灰岩,局部地段夾有矽質板岩;上組由灰白色石英砂岩,灰綠色、灰紫色長石石英砂岩、硬砂岩及粉砂岩夾放射蟲矽質岩、基性火山岩組成。名稱 蘭成曲群 時代 T1-3 命名 梁定益、郭鐵鷹等,1991年命名。特徵...
命名剖面位於西藏浪卡子縣張達區張達村東至遮拉山;參考剖面在西藏浪卡子縣張達區夏西村北。特徵 下部為灰、灰綠色矽質頁岩、鈣質頁岩夾多層灰色灰岩、矽質灰岩及細砂岩凸鏡體,並含鐵、矽質結核;上部為灰色中薄層灰岩、泥灰岩夾頁岩。含箭石化石Belemnopsis sp.。與下伏濱湖組呈整合接觸。厚90-150米。
日莫瓦組是1983年王乃文、劉桂芳、陳國銘命名的岩石地層名稱。中文名 日莫瓦組 時代 K1 命名者 王乃文、劉桂芳、陳國銘 命名時間 1983年 特徵 該組分為上下段∶下段為灰色或灰黃色或灰綠色砂岩、砂礫岩、礫狀矽質灰岩、生物灰岩、泥灰岩、鈣質頁岩;上段為淺灰色或灰色或灰綠色粉砂質頁岩、粉砂岩夾灰色鈣質頁...
垮洪洞組深灰-灰黑色泥岩為主,夾同色泥灰岩。富含雙殼類Burmesia lirata,Halobia的 多個種;菊石類:Dionites sp.,Trachyceras sp.和 Sirenites sp.等及腕足類、有孔蟲、海百合類、介形蟲、箭石類及孢粉等。屬海相碳酸鹽岩與碎屑岩混合型沉積。下與雷口坡組、上與須家河組均為平行不整合接觸。厚6-40米。
侏羅紀是海生無脊椎動物大發展時期,在三疊紀原有生物的基礎上,侏羅紀的雙殼類、菊石類、箭石類、層孔蟲和腕足類空前大發展,相應的生物群在保羅系廣泛出現。同時,生物的大量繁盛以及環境適宜為生物礁的建造創造了良好條件,形成了具有侏羅紀特色的生物礁。簡介 侏羅紀是海生無脊椎動物大發展時期,在三疊紀原有生物的...
海生的菊石、雙殼類、箭石仍為重要成員,六射珊瑚從三疊紀到侏羅紀的變化很小。棘皮動物的海膽自侏羅紀開始占據了重要地位。侏羅紀(Jurassic)是一個地質時代,界於三疊紀和白堊紀之間,約BC1億9960萬年前(誤差值為60萬年)到1億4550萬年前(誤差值為400萬年),侏羅紀是中生代的第二個紀,開始於三疊紀-侏羅紀滅絕...
岩、鮞狀灰岩、燧石灰岩及瀝青質灰岩。產植物:Cladophlebis cf. Haiburensis,Ptilophyllum cutchense,Phoenicopsis speciosa,P. latior,Pityophyllum nordenskioldi,Klukia tibetica等;箭石:Belemnites sp.;雙殼類:Pecten sp.;苔蘚蟲:Bryozoa sp.等及山蝦等化石。不整合於中泥盆統落石溝組或...
在歐洲西北部,常發現上白堊紀的白堊沉積層,包含:英格蘭南岸的多佛白色峭壁、法國諾曼第海岸、以及低地國家、德國北部、丹麥沿岸。白堊的質地並不堅固,因此這些沉積層的質地鬆散。這些地層還包含石灰岩、砂質岩。這些地層可發現海膽、箭石、菊石、以及海生爬行動物(例如滄龍)的化石。歐洲南部的白堊紀地層多為海相地層...
無脊椎動物的更替 中生代無脊椎動物中的軟體動物迅速發展,並居於主導地位,尤其是菊石、箭石和雙殼類最為重要。此外,有孔蟲、海膽、六射珊瑚、腕足類等也很繁盛。淡水陸生無脊椎動物以葉肢介、介形蟲、雙殼類、腹足類最為繁盛。早、中三疊世時植物的氣候分區不甚明顯,晚三疊世大致以崑崙—秦嶺—大別山為界可...
顯生宙的第二個代。分為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約開始於2.5億年前,結束於6500萬年前。這時期的主要動物是爬行動物,恐龍繁盛,哺乳類和鳥類開始出現。無脊椎動物主要是菊石類和箭石類。植物主要是銀杏、蘇鐵和松柏。三疊系 中生界的第一個系。三疊紀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三疊紀 中生代的第一個紀,約開始於2.52億...
維美組 維美組是1980年王義剛等命名的岩石地層名稱。地層名稱:維美組 地層時代:J3 地層特徵:岩性為板岩、頁岩與石英砂岩互層,夾有泥質粉砂岩、粉砂質頁岩及灰岩凸鏡體。含菊石、箭石、雙殼類、腹足類及蟲跡化石等。未見底,與上覆甲不拉組整合接觸。出露厚330-3574米。
厚465米。自下而上包含三個菊石帶:①Indojuvavites angulatus帶,②Cyrtopleurites socius帶,③Pinacoceras mitternichi帶;同時還含一個魚龍化石帶西藏 喜馬拉雅魚龍(Himalayasaurus tibetensis)帶;一個雙殼類化石帶Indopecten Burmesia帶;此外,還含箭石。本組與下伏達沙隆組呈整合接觸。
沙堆群 該群原劃分的兩個組(扎旺子組、多久組),是以生物地層劃分的,現只採用沙堆群一名。岩性為深灰、灰黑、灰黃色鈣質矽質頁岩夾泥灰岩。產菊石、雙殼類、小型箭石等化石。與下伏魚浪白加群呈整合接觸;上與羊卓雍群不整合接觸。厚1100米。同物異名 扎旺子組、多久組。
魚浪白加群 魚浪白加群,1983年由王乃文、劉桂芳等命名。命名 1983年。特徵 岩性為灰黃、灰、藍灰、灰綠、灰黃、淺灰色砂岩,頁岩夾砂礫岩,礫狀矽灰岩,灰岩,安山岩及泥灰岩。產菊石、雙殼類、腹足類、箭石類等化石。未見底;與上覆層沙堆群整合接觸。出露厚度大於600米。
東部沿海環太平洋活動帶,以紅色及雜色岩層夾火山碎屑岩和熔岩為主;西北內陸盆地以雜色沉積岩層為主;西南和華中主要是紅色岩層;東北下白堊統下部是含煤岩層,上部是湖相沉積,上白堊統是著名的含油岩系。中生代許多盛行和占優勢的門類,如裸子植物、爬行動物、菊石和箭石等,後期相繼衰落或絕滅,新興的被子植物、鳥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