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溪草堂圖軸

合溪草堂圖軸

合溪草堂圖軸為元代趙原所畫的一幅山水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合溪草堂圖軸
  • 尺寸:縱84.3cm,橫40.8cm
  • 作者:趙原
  • 年代:元代
基本信息,作者簡介,

基本信息

元 趙原,紙本 設色,縱84.3cm,橫40.8cm。趙原,字善長,號丹林,活躍於元末明初。擅長山水,師承董源、巨然,也參用李成、郭熙畫風,明初一度為宮廷畫家.
合溪草堂圖軸

作者簡介

趙原,趙原,生卒年不詳,元末畫家。一作元,字善長,號丹林,莒城(今山東莒縣)人,一作東平(今屬山東)人,寓吳(今江蘇蘇州)。明太祖洪武(1 368—1 398)間征至中書令,因應對不合朱元璋意,被殺。工山水,遠師董源,近法王蒙,善用枯筆濃墨,風貌郁蒼雄麗,得奮深窮邃之致。兼能竹石, 當時在平江一帶負盛譽。
畫面右上方,趙原自題:“富城趙元為玉山主人作《合溪草堂圖》。”他所指的“玉山主人”即顧阿瑛。趙原的題跋旁有顧阿瑛的題記:“草堂卡築合溪溥,竹樹蕭森十畝陰。地勢北來分野色,水聲南去是潮音。門無膏更催租至,座有詩人對酒吟。往返還能具舟槽,按圖索景倍幽尋……”由此可知,《合溪草堂圖》描繪的是顧阿瑛的私宅合溪草堂的景色。顧阿瑛為江蘇崑山人,喜交友,以飲酒賦詩為樂,過著“不學乾祿,謝塵事,投老林泉”的生活。張士誠占據吳地後,顧阿瑛避隱嘉興合溪,建立了合溪草堂。《玉山逸稿》卷四載:“至正二十三年(1363),玉山中亭館折毀殆盡,僅留一草堂耳。今於嘉興合溪營一別業,頗幽絕。”往來於草堂的文人雅客眾多,如張雨、楊維幀、鄭元福、倪攢、王逢等。他們多即景題詩、作畫,為後世留下了一段段堪與蘭亭雅集聚會比肩的千載佳話。趙原雖為畫師,卻常被顧阿瑛引為上賓,浸染了周圍文人的雅逸之氣。正因為他將逸氣與古法、造化融為一體,所以才繪出了《合溪草堂圖》這樣的佳作。
趙原的《合溪草堂圖》以溫潤疏岩的筆墨繪出,不同於他自己一貫以乾淡筆墨所繪的山水面,別有一番韻味。此圖還採用了“疏可走馬”的簡潔構圖方式,這是表現文人隱逸生活題材的絕妙構圖方式。方士庶在《天庸庵隨筆》中寫道:“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實境也;因心造境,以手運心,此虛境也。虛而為實,是在筆黑有無間。故古人草墨具此山蒼樹秀、水活石潤,於天地之外別構一種靈奇,或率意露面;示皆鍊金成液,棄津存精,曲盡蹈虛揭影之妙。”此語是中國繪畫理論的住樣,趙原可謂通曉其中真諦。“以形媚道”、“蹈虛揭影”是他因追求的最高境界。縱觀《合溪草堂圖》,以景寫實,構圖簡潔,筆墨蕭散簡逸,設色淡雅,毫不拖泥帶水,達到了“以形媚道”、“蹈虛揖影”的境界。
趙原,本名趙元。入明後,因避朱元璋諱,故改名為趙原。字善長,號丹林,宮城(今山東省吉縣)人,寓居吳地(今江蘇省蘇州市),以繪畫享譽吳中。擅畫山水,時人對其評價很高。王逢稱“畫師今趙元,東吳諒無雙”,倪攢也稱其“真得刑、關遺意,非王蒙所夢見也,四海名公宜寶之”。洪武年間,朝廷聞其畫名,召入宮,命其繪製《歷代功臣圖像》,因應對不稱旨而被殺。傳世作品有《晴川送客圖》、《溪亭送客圖》、《陸羽烹茶圖》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