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川肉片傳統製作技藝,中國重慶市合川區傳統技藝,重慶市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基本介紹
- 項目名稱:合川肉片傳統製作技藝
- 認證級別:省級
- 項目分類:傳統技藝
- 認證時間:2014年
- 認證批次:第四批
- 申報地區或單位:中國重慶市合川區
- 所屬國家:中國
簡介,歷史淵源,基本內容,基本特徵,瀕危狀況,
簡介
合川肉片是重慶合川區的漢族傳統名菜,屬於川菜系。合川肉片以辣椒為製作主料,烹飪技巧是葷菜素做,顏色金黃,口味鹹鮮,外酥里嫩,回味甘甜。其主要味型是椒鹽味,很有四川風味,漸漸地成為合川以至四川菜系中的風味菜餚,並在全國廣泛流傳,頗有影響。
歷史淵源
合川自古是物資集散之處,商貿雲屯之所,飲食行業興旺發達,各種名菜名小吃,在渝合一帶,名噪一時。“合川肉片”就是在這樣的水碼頭飲食行業中應運而生。民間有三個故事版本,述說“合川肉片”的歷史淵源。
一說:有一天,飯店下班後,廚師將賣剩的肉片邊角料,拿雞蛋、澱粉包裹後,油煎至兩面金黃,再加多種輔料和調料烹炒出來,供自己下飯。沒想到非常鮮美可口,從此他就持續做這樣的合川肉片,漸漸地成為風味菜餚。
二說:在南宋抗蒙之際,知州王堅來到合江(合川古稱合江)護城門一家小酒館進食。照看店鋪的小徒弟見知州大人前來,慌亂將豆粉、雞蛋、湯圓面和肉下入油鍋,肉片炸得焦黃時他驚慌端上桌。誰知知州大人嘗了後,竟說:“妙!妙!這道菜叫什麼名字啊?”小徒弟隨口說“合州肉片”。
三說:清朝年間,四川省城一官員乘船來到合川,上岸走進河街一家飯店。河街飲食界名人“袁大炮”師傅正當廚,見有外地客官來店就餐,便將自己剛琢磨出來的一道油酥肉片端上桌去,吃客指著袁師傅說道:“合川肉片,一道佳肴!”合川肉片製作技藝從此流傳。
基本內容
“合川肉片”製作的過程中,起火後要兩三次炙鍋,用清油、中火全面炙鍋,甚至達到炸油或噴油的程度。裹好雞蛋、作料的肉片,下鍋之後要適時地攤開、攤薄、攤均勻,像一個大的肉餅。
一、備料
1.主料:前夾肉或三線肉。
2.輔料:雞蛋一個、澱粉適量、木耳十餘朵、玉蘭七八片、蔥白三兩根,以及薑片、蒜片、郫縣豆瓣、食鹽、食醋、白糖、清水等。
二、案頭
1.刀工:肉切成片,長方塊狀,薄如紙殼;輔料蔥白切成馬耳朵狀;玉蘭、姜、蒜等,切成薄片。
2.其他處置:木耳去蒂,手撕成塊;豆粉發水,乾濕有度。
3.原料調和:主料肉片與多種輔料,適量放入小碗或小盆,手工反覆攪勻。
三、灶頭
1.起火炙鍋:起火後兩三次炙鍋,運用清油、中火全面炙鍋,達到炸油或噴油的程度。
2.材料入鍋:調好了的材料,入鍋烹飪,適時地攤開、攤薄、攤均勻。
3.爛香火候:火候適度,油爛肉香,需要師傅精準把握。
4.攤開切片:切成塊片,酥爛入味;然後去掉余油,翻轉成色。
5.添料調味:添加一點糖、醋等作料細微調味。
四、裝盤
1.起鍋裝盤:合川肉片製作完結,即時起鍋,裝盤成型。
2.捻點花椒麵:師傅巧手捻散少許的花椒麵,以點綴起味,周全品相。
基本特徵
做合川肉片時,切肉是個技術活,因為要把肉片切得很均勻,薄如紙殼一般,只有一毫米多。放入鍋里,不僅熟得快、脆得快,還能鎖住肉汁,保持肉質的軟嫩。在準備的輔料中,有雞蛋、木耳、萵筍尖、大蔥、姜、蒜。雞蛋、澱粉是用來裹肉片的,讓合川肉片更香更嫩。做合川肉片最難的地方,就是要注意油鍋的火候,火候過猛就容易炸糊。色澤金黃、外酥內嫩、鹹鮮溢香,是合川肉片的三大特點,但還要趁熱吃,否則肉汁浸出來,表皮就會變不脆了。
注意事項:
1、豬肉選用肥瘦相連的料,不可用全瘦的料,以免影響口感。
2、肉片與漿的比例要恰當,肉片上的漿應呈半流體狀;煎制時應達到外酥內嫩的效果。
3、調味汁中不加鮮湯,水澱粉;味汁下鍋後不宜久烹,應迅速起鍋。
瀕危狀況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之後,各種菜系的衝擊使合川肉片漸漸失去了光環。加上合川肉片製作過程精細、繁複,做這樣一道菜的時間,可以做好幾樣其他的菜了,因此越來越少的酒店、飯店願意做合川肉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