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霸一方

各霸一方

形容憑藉勢力、實力各占據一個地區或領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各霸一方
  • 【詞目】:各霸一方
  • 【拼音】: (gè bà yī fāng)
  • 解釋:指憑藉勢力各自稱霸一個地方
基本信息,成語典故,相關人物,

基本信息

【解釋】各:各自;霸:強橫占據。指憑藉勢力各自稱霸一個地方。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73回:“方今天下分崩,英雄並起,各霸一方。”
【示例】他們~,形成‘國中之國’,省政府無權過問。 ★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43章

成語典故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七月,劉備(161-223年)平定漢中後,諸葛亮(181-234年)等眾將領勸劉備進位漢中王,劉備不肯,眾將公推諸葛亮勸劉備說:“方今天下分崩,英雄並起,各霸一方,四海才德之士,舍死亡生而事其上者,皆‘欲攀龍附鳳,建立功名也。今主公避嫌守義,恐失眾人之望,願主公深思之。”於是,劉備在沔陽設壇場(今陝西勉縣城東2公里舊州鋪),群臣陪位,遂立為漢中王。

相關人物

各霸一方
劉備(161—223) , 即蜀漢昭烈帝。三國時蜀漢的建立者。公元 221—223 年在位。字玄德, 涿( zhu ō ) 郡涿縣( 今河北涿州) 人。漢遠支皇族。小時候家裡貧窮, 與母販鞋織席為業。東漢末起兵, 參加鎮壓黃巾起義軍的戰爭。在軍閥混戰中, 曾先後依附公孫瓚、 陶謙、 曹操、 袁紹、 劉表。後採用諸葛亮聯孫權拒曹操之策, 於建安 13 年( 208 年) 聯合孫權, 大敗曹操於赤壁, 占領荊州, 力量逐漸壯大。不久又奪取益州和漢中。公元 221 年稱帝, 定都成都。國號漢, 建元章武, 次年在吳蜀 “ 彝( y í ) 陵之戰” 中大敗, 不久病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