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透王陽明/夢山書系

吃透王陽明/夢山書系

向愚編著的《吃透王陽明/夢山書系》是“吃透”系列的第二本,《吃透王陽明/夢山書系》以王陽明心學大綱為出發點,以王陽明人生經歷為輔助材料,細描出一個心靈大師的心靈成長路線圖,從而了解他所創立的心學,以及指導我們的人生該如何修行,成為內心強大的人。

基本介紹

  • 書名:吃透王陽明/夢山書系
  •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 頁數:200頁
  • 開本:16
  • 作者:向愚
  • 出版日期:2014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向愚編著的《吃透王陽明/夢山書系》是夢山書系系列之一,《吃透王陽明/夢山書系》並不是一本王陽明的傳記,它是一個王陽明的心路歷程,也許向愚也沒有真正的吃透王陽明,但它絕不是像許多關於王陽明的書籍那樣蜻蜓點水般地舔來舔去,而是扎紮實實地咬了一口!

作者簡介

向愚,湖南人,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喜愛國學,學生時代就熱衷於'四書五經'等傳統文化經典,對王陽明情有獨鐘,並以其知行合一、致良知等思想作為自己的修身養性之本,現供職於首都某機關研究機構。

圖書目錄

認識篇
我思故我在
保持好自己的本性
生活要不慌不忙
怨恨之氣不可凝聚在心中
人人都可以做聖人
關鍵在於調查
知行合一
下的功夫越多了解得越清楚
要聽從“良知”的召喚
要致力於加強道德修養
以德服人
為人篇
真誠最能打動人
不欺不詐,信守承諾
有事無事一個樣
活出自己的本色
率性而為,活得自在
做人要講誠信
百善孝為先
我們為什麼要盡孝
孝順要發自內心
孝順不是靠說而是靠行動
對父母是盡孝而不是養老
處世篇
不要直言,但要講真話
說好話也要有一定度
對自己親近的人也要謹慎說話
誹謗他人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傲字是懸在頭上的一把刀
進退都是修煉的好機會
忍別人所不能忍必是大勇者
與朋友相處也需要一點藝術
逆境最能鍛鍊人
寬容不僅僅是一種心胸
我們為什麼要與人為善
與人為善要發自內心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大智若愚才能減少危險
做人要低姿態,這樣才能安身
讓誹謗和侮辱見鬼去吧
急流勇退要及時
修為篇
人要有點阿Q精神
人生的大道理就這么簡單
不做沽名釣譽之徒
邪不勝正,做一名真漢子
改造世界之前先改造我們自己
人的認識沒有統一的標準
您想追求什麼
讀書真的很累嗎
修身養性要常常做
糾纏於個人的私慾怎么能幸福呢
身外之物不可眷念
人要有克己之心
人生也要善於做減法
常快活的確太不容易了
不願白頭搔更短
隨遇而安才是瀟灑人生
保持一顆平常心,不被世上的因緣所困
酸、甜、苦、辣都是人生的重要組成部分
不當歷史的罪人
心靜身才靜
極靜才能看得更遠
成功篇
要穩住人心、更要得民心
做事情要順勢而為
根據形勢的變化而做出相應調整
準備得越充分越能成功
攻心才是上上策
重在行動
不要怕吃苦
做人做事要走正道
要敢於去嘗試
問題越多了解得越細
認真過好當下這一刻
做事情最怕認真二字
有問題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不能僅停留在悔悟階段
知錯還不夠,更重要的是改
成功之道在於嚴於律己
玉不琢不成器,好鐵百鍊才成鋼
立志是取得成功的根本
尊重權威但不迷信權威
心無旁騖做一件事肯定能成功
培養德行更重要
要善於博採眾長,不存門戶觀念
踏踏實實才能成就偉業
咬定目標始終不放鬆
重形式更要重內容
要經常省察自己
主要參考書目

文摘

王陽明認為,一切事物的本原就在於人心,除了人心以外,世界上再也不存在其他任何事物和本原。
稍微懂點哲學知識的人都知道,唯物論和唯心論最核心的爭論是存在與意識誰是第一性。如果單從學術層面來講,這種爭論意義重大。但對廣大民眾或者說普通老百姓來說,就如同爭論到底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一樣,意義不是太大。鄧小平同志說: “不管是白貓、黑貓,只要是能抓住老鼠就是好貓。”對普通老百姓來說,無論是存在決定意識,還是意識決定存在,只要能幫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都可以借來用。王陽明“心即理也”的觀點,應該也以這種態度來看待。
乍看起來,王陽明“心外無物”的看法與唯物主義觀點相悖——事物的客觀性不因人的主觀而改變,比如花、草的存在決不會因人情緒的變化而發生任何改變。但王陽明的本意並不是爭論事物的客觀性和主觀性的問題,他把目光聚焦在人的內心世界。在他看來,以一種什麼樣的態度去和人物、事件打交道,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古人云: “相由心生”,說的是“心”可以左右外界的一切,不同的心態會直接影響了我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如果以一種狹隘的、自私的、灰暗的心態去看待這個世界,那么世界上的一切人和事,都會變得狹隘、自私而灰暗;同樣,如果以一種寬闊的、無私的、光明的心態去看待,世界上的一切人和事也同樣變得寬闊、無私和光明。
眾所周知,《列子》中有一篇“疑人竊斧”的故事:一個人丟了把斧頭,他懷疑隔壁鄰居家的兒子偷了他的斧頭,於是就認真觀察鄰居家的兒子,發現他的面部表情,說話的神態,走路的姿態,越看越像個偷了斧頭的人。過了幾天,他從自己的地里找到了那把斧頭,再見到鄰居家的兒子,怎么看也不像是個偷斧頭的人。此人先後不同的感受,變的不是鄰居的兒子,而是自己的心態。
我們再來看看英國著名網球明星吉姆·吉爾伯特之死。 吉姆·吉爾伯特有一天被牙病折磨得實在忍受不了,被迫把牙醫請到了家裡,意外的事情發生了:正當牙醫在一旁整理手術器械的時候,一回頭,她已經死去。後來人們才知道,原來她小時候經歷過一次意外:一天,她跟著媽媽去看牙醫,這本來是個很小的事情,她以為很快就可以跟媽媽回家了。但她後來卻看到了驚人的一幕:因牙病引發心臟病,她媽媽竟然死在了牙科的手術椅子上!這一經歷在她心中留下了嚴重的陰影,直到她成為著名的球星,過上了富足的生活,也沒有消除。在評論她的死因時,當時倫敦的報紙是這樣的:吉姆·吉爾伯特是被四十年來的一個念頭殺死的。人內心的力量是多么強大,一個念頭可以使許多人幸福,同樣的一個念頭也可能毀掉一個人、一個家庭或者許多家庭。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應該從你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王陽明認為,聖人的本心沒有善惡之分,也不存在喜歡什麼、厭惡什麼,他們的心態也不會依據世情的變化而發生改變。
為了說明上述觀念,王陽明舉花草為例進行解釋:當人們想賞花時,認為花好看而覺得周圍雜草礙眼,那是因為雜草影響了賞花的效果;同樣當人們要用到那些雜草時,反而會覺得這個地方為什麼長花而不多長點雜草呢?這兩種看法都很正常,每個人的著眼點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同樣的東西,在不同人眼裡,反應當然不同,這就好比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關鍵是人的心理在起作用。人的善惡念頭也是如此,都是由於人好惡之心產生的,並不是人的本心。
生活在物慾橫流的年代,要想保持好自己的本性,不因外界的打擊和誘惑而搖擺不定,不過於狂熱地追求心外之物,做到這一點挺不容易。我們普通人不能像聖人那樣,能夠放得下七情六慾,能夠放得下那些他應該享受的東西,而且是通過自己努力獲得的東西,尤其是通過刻骨銘心的痛而獲得的東西,如何捨得放下?王陽明的說法不能說沒有擊中要害。人世間的事不外乎情、欲兩個字,可又有多少人看得透呢?壞人受醜陋之心牽引而做壞事,普通人可能因執著心、愧疚感等而使自己陷入痛苦,無法自拔。究其原因是我們對外界事情有所牽掛,使自己的本心失去了原來的面目。
一個小和尚跟一個老和尚下山化緣,來到河邊,見一個姑娘正發愁沒法過河。老和尚對姑娘說,我把你背過去吧。於是就把姑娘背過河了。小和尚驚得瞠目結舌,又不敢問。這樣又走了二十多里路,實在忍不住了,就問老和尚,師傅啊,我們是出家人,怎么能背著個姑娘過河呢?老和尚淡淡地告訴他,你看我把她背過河就放下了,你怎么背了二十里地還沒有放下?
我們當然要問,小和尚為什麼會背了二十里地還沒有放下呢?道理很……

序言

每個人寫書都有一定的目的,我也不例外。但與許多人不一樣的是,我這個人還是喜歡趕潮流,因為這樣才能實現自己的願望。我寫此書的目的不是為了賺錢,而是要盡一個文化人的責任,也可以說盡一個中國人的責任。 作為從事文化工作的人,我一直很猶豫這樣做是否值得,因為對於傳統文化,我既不是專家,研究談不上很深刻,做傳統文化普及也算不上很合適的人選,但出版社朋友說服了我:既然了解,何不說說,盡一個文化人的責任,也許對傳播傳統價值還有點作用。
說到傳統價值,一百多年來,在經歷與西方文化對比之後,目前越來越多的國人主張重拾它,這與人們對現代化幻想的破滅直接相關。現代化並非想像的那樣美好,它也帶來了如麻的問題。比如,現代生活方式過分被消費主義所左右,尤其是被物慾的無限追求所左右,文化變得越來越過於娛樂化,越來越遠離人真實的精神生活。 另一方面,現代性帶來的暴力傾向,同樣值得高度重視。今天的技術發展實際上給毀滅性戰爭提供了條件,而現代文明的約束力量又不足以規範、制約、馴化人的暴力衝突。“9·11”及其帶來的衝突就是一例。 同樣的,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社會不公的加劇、社會矛盾的激化以及生態環境惡化,這既與現代化本身有關,但很大程度上又歸因於傳統的缺失和斷裂。著名學者李書磊認為,“中國經由劇烈而深刻的社會革命與文化革命而出現的某種文化真空即文化功能系統的失效,正成為社會整體性腐敗的直接原因。我們由於對傳統的徹底摧毀而喪失了對一切文化及其秩序的敬畏,人人變成了無所不為的動物性存在。這種以人慾泛濫為特徵的官腐民敗乍一看好似與現代社會普遍的世俗化趨勢相因果,但仔細對比就會發現那些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了神聖化傳統的民族即使在世俗化浪潮下也傾向於建立起良性的世俗秩序,而我們即使依靠嚴刑峻法也難以為繼。 你可以說這乃是由於制度不善,但制度與文化生態又何嘗沒有深刻的關聯。”
重拾傳統價值可謂是正當時,但任務極其艱巨。一方面,社會對傳統價值的誤會已深。許多人把傳統價值與封建禮教等同起來,尤其是經過新文化運動以後,這種觀感更加強烈,而實際上新文化運動鬥士們並不是否定傳統價值,而是要揭露那些假衛道士們利用傳統價值來維護那個吃人的時代。他們在斬斷封建統治者禁錮人民頭上的精神枷鎖的同時,對傳統價值的傷害也極為嚴重,仁、信、忠、孝這些觀念在當今變得好像越來越稀缺。 偉大的傳統凝結著人類的經驗、情感與智慧,從來就是人類生存的佑護力量。毒生薑、毒奶粉、我爸是李剛等醜惡現象的發生,無一不是告誡我們:缺乏傳統價值的調節,我們社會秩序永遠不會良性發展。另一方面,傳統價值的內涵極為深刻,沒有多年的煎熬無法參透,這一特性對傳統價值的普及是一大難點。如何通過新的文化創造來延續過去的傳統,用比較流行的方式展示經典及其精神的魅力,讓傳統在當代的人群中復活,已經成為當代知識分子一項重要責任。
履行這項職責難度很大,因為不僅要了解傳統經典,還要懂得如何來展示經典。傳統經典內容博大精深,許多內容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這就是為什麼許多國學素養深厚的人,其為人極為謙遜低調,不願張揚。他們的言論與傳統經典一樣博大精深,讓人難懂。讓他們承擔普及傳統價值可能有點難度,而稍微懂一些的人未必能夠真正有些真知灼見。如果當前我們再主張去重讀經典,或者是從小開始先背經典,許多人可能都不願意這樣做,一是沒有那么多閒工夫,二是把大量時間耗費在這裡對他們就業沒有什麼太大幫助。如何快速讓大家了解掌握傳統價值,並付諸於實際行動中,這已經成為了一個重要課題。
開頭我已經說過,我對傳統價值的了解可能是一知半解,但我比許多人還是幸運點,因為在鑽研經典過程中我耗費的時間可能比別人多,加上我目前所從事的職業,更能接觸傳統文化,所以我想盡一點文化人的責任,想把自己對明代儒學大家王陽明的言論解讀一下。 選擇這樣的視角,在我看來,它既可以讓我們理解經典,又可以解決我們當前心中的困惑。這個人物確實值得我們這樣做。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是宋代大學者張載提出的儒家最高道德理想,以此來形容王陽明的一生亦不為過,不僅張居正、曾國藩、章太炎、康有為等人都從中受益,連蔣介石也對他極為推崇。他是我國歷史上在立德、立功、立言三方面都有顯著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