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康

司馬康(1050~1090),字公休,陝州夏縣(今屬山西)人。程伯休父後裔,司馬光大哥司馬旦之子,在他的兩個兒子童、唐夭折後,康過繼給司馬光為子(詳見蘇軾《西樓貼·與堂兄三首》,轉引自顏中其《司馬康為司馬光兄親子》,《古籍整理研究學刊》1988年第3期)。

宋神宗熙寧三年(1070)進士。熙寧五年,監西京糧料院。光修《資治通鑑》,為檢閱文字。授簽書山南東道節度判官公事。元豐八年(1085),擢秘書省正字。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為校書郎。元祐四年,為修神宗實錄檢討官。五年,提舉西山崇福宮,元祐五年(1090)卒,享年四十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司馬康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陝州夏縣(今山西夏縣
  • 出生日期:1050
  • 逝世日期:1090
  • 職業:右諫議大夫
  • 代表作品:《資治通鑑》
  • :公休
  • 父親:司馬旦(生父);司馬光(養父)
人物生平,主要成就,人物評價,史籍記載,個人作品,

人物生平

司馬康,司馬光繼子(詳見蘇軾《西樓貼.與堂兄三首》,轉引自顏中其《司馬康為司馬光兄親子》,《古籍整理研究學刊》1988年第3期)。元祐五年(1090)卒,年四十一。
事見《范太史集》卷四一《直集賢院提舉西京嵩山崇福官司馬君墓志銘》,《宋史》卷三三六、《東都事略》卷八七有傳。
資治通鑑》是我國古代著名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和他的助手劉攽劉恕范祖禹、司馬康等人歷時十九年編纂的一部規模空前的編年體通史巨著。
康字公休,幼端謹,不妄言笑,事父母至孝。敏學過人,博通群書,以明經上第。光修資治通鑑,奏檢閱文字。丁母憂勺飲不入口三日,毀幾滅性。光居洛,士之從學者退與康語,未嘗不有得。塗之人見其容止,雖不識,皆知其為司馬氏子也。以韓絳薦,為秘書,由正字遷校書郎。光薨,治喪皆用禮經家法,不為世俗事。得遺恩,悉以與族人。服除,召為著作佐郎兼侍講
上疏言:“比年以來,旱暵為虐,民多艱食。若復一不稔,則公私困竭,盜賊可乘。自古聖賢之君,非無水旱,惟有以待之,則不為甚害。願及今秋熟,令州縣廣糴,民食所余,悉歸於官。今冬來春,令流民就食,候鄉里豐穰,乃還本土。凡為國者,一絲一毫皆當愛惜,惟於濟民則不宜吝。誠能損數十萬金帛,以為天下大本,則天下幸甚。”拜右正言,以親嫌未就職。
為哲宗言前世治少亂多,祖宗創業之艱難,積累之勤勞,勸帝及時向學,守天下大器,且勸太皇太后每于禁中訓迪,其言切至。邇英進講,又言:“孟子於書最醇正,陳王道尤明白,所宜觀覽。”帝曰:“方讀其書。”尋詔講官節以進。
康自居父喪,居廬疏食,寢於地,遂得腹疾,至是不能朝謁。賜優告。疾且殆,猶具疏所當言者以待,曰:“得一見天子及言而死無恨。”使召醫李積於兗。積老矣,鄉民聞之,往告曰:“百姓受司馬公恩深,今其子病,願速往也。”來者日夜不絕,積遂行;至,則不可為矣。年四十一而卒。公卿嗟痛於朝,士大夫相吊於家,市井之人,無不哀之。詔贈右諫議大夫
康為人廉潔,口不言財。初,光立神道碑,帝遣使賜白金二千兩,康以費皆官給,辭不受。不聽。遣家吏如京師納之,乃止。

主要成就

司馬光助手參與編輯《資治通鑑》。

人物評價

論曰:......嗚呼悲夫!康濟美象賢,不幸短命而死,世尤惜之。然康不死,亦將不免於紹聖之禍矣。——《宋史》

史籍記載

《宋史·卷三百三十六 列傳第九十五》

個人作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