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乃鐘

司徒乃鐘

1950年12月生。加拿大籍華人,美術學院畢業。畢業於加拿大E而ly cas:美術學院油畫系。中國畫方面繼承 嶺南派五老:司徒奇(父親)、關山月黎雄才趙少昂、楊養深曾在加、 美、瑞士、法國、英國、日本、台灣、中國、香港、澳門舉行個展無數。現為 杭州西湖畫院副院長,香港/加拿大蓉城畫院院長。 主要成就司徒乃鐘先生是一位極負盛名的華人畫家,他在全世 界各地舉行個人畫展,極受讚賞,為發揚祖國文化不遺餘力;曾任香港 藝術館顧問;廣州海日書畫會名譽顧問;中國潭江書畫會永遠名譽會長;加拿大藝術家聯盟會基本會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司徒乃鐘
  • 出生地:中國廣東省開平市
  • 出生日期:1950年12月
  • 性別:男
個人簡介,人物訪談,人物評論,

個人簡介

司徒乃鐘,生於中國廣東省開平市,一歲時隨家人定居澳門。祖父是著名詩人司徒,父親是國畫大師司徒奇。伯父是著名畫家司徒喬,而堂兄是著名雕塑家司徒兆光
司徒乃鐘
自幼就讀澳門嶺南中國小,髫齡在澳門跟從父親學習中西畫,其後遷居香港,並於香港廣州兩地拜師於趙少昂關山月黎雄才楊善深陳荊鴻陳學書等當代大師。中學時多次獲香港青年書畫公開賽西洋畫
冠軍。後負笈加拿大,主修油畫,以全甲最佳成績畢業於Capilano College 及Emily Carr美術學院。1972年移民加拿大高校主修油畫。
曾先後於美國、加拿大、瑞士、英國、香港、澳門、新加坡、日本、台灣、中國廣州、北京、南京博物院等舉行數十次個展,作品被加拿大渥太華國立人文博物館、香港藝術館、香港文化博物館、台北國立國父紀念館、台灣屏東省議會大樓、中國開平美術館及中國南京博物院等購藏。
司徒乃鐘作品司徒乃鐘作品
台灣屏東縣文化基金會及屏東文化中心於1996年出版司徒乃鐘畫集(屏東縣文化資產叢書)。1998年入選香港當代藝術雙年展。1999年北京畫院及北京美協聯合主辦司徒乃鐘畫展於北京中國美術館。1999年廣州嶺南畫派紀念館主辦司徒乃鐘畫展。2004年,作品《綠綺嬌紅》入選中國第十屆全國美術展覽會。2005年開始,於南京博物院、台北國立國父紀念館及江門美術館等舉行司徒乃鐘藝術創作巡迴展。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於2007年出版大型《司徒乃鐘畫集》(中國名家翰墨叢書系列)。
司徒乃鐘現任加拿大蒼城畫會創會會長﹐香港蒼城畫院院長,中國浙江省博物館西湖畫院副院長,中國廣州海日書畫會名譽會長,中國潭江書畫會永遠名譽顧問,加拿大藝術家協會基本會員,美國印弟安那波里斯大學亞洲研究院名譽顧問,世界和平書畫展組委會員兼藝術顧問,香港藝術館推廣香港藝術顧問團名譽顧問(1999-2001)香港國際書畫家協會名譽顧問,香港油尖區文化藝術協會副主席,國際獅子總會中國港澳303區香港半島獅子會會長(2005-2006),國際獅子總會中國港澳303區第二分域主席(2006-2007)。廣州大學嶺南畫派研究室主任/教授,碩士生導師,國際五邑書畫家協會創會會長。廣東省文化學會書畫藝術研究專業委員會常務副會長。
2016年11月,當選廣東省美術家協會第九屆副主席。

人物訪談

引子:
畫家司徒乃鐘這樣評價自己:“我是最幸福的人,我的父親是名畫家,我一出生就有最好的老師,最好的畫筆。”的確,他的祖父是前清著名詩人司徒枚,父親是嶺南畫派傑出代表司徒奇,伯父是著名畫家司徒喬,而堂兄是著名雕塑家司徒兆光
然而,顯赫的家庭背景,不只是幸運,還有壓力。為了躲開父親這棵大樹的庇護,司徒乃鐘去加拿大學習西洋畫。25年後,司徒乃鐘最終選擇回國,因為“那裡的土壤已經不夠肥沃”。
現在,司徒乃鐘已經成為嶺南畫派的佼佼者。今年9月底,司徒乃鐘帶著自己多年創作的作品首次回鄉舉辦畫展。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他侃侃而談,談嶺南畫派一代傳人、二代傳人,談嶺南畫派的精神,談自己50多年一路走來最大的感慨——“學習嶺南畫派的精神比學習嶺南畫派的畫更重要!”
談學畫:
先後拜“嶺南五老”為師
記者(以下簡稱記):您很幸運,首先您是嶺南畫派二代傳人司徒奇之子,又先後拜嶺南畫派二代傳人楊善深關山月黎雄才趙少昂為師,您從那么多大師身上學到了什麼?
司徒乃鐘(以下簡稱司徒):我從8歲開始就當我父親的書童,像個小跟班似的整天跟在父親左右。我父親和趙少昂黎雄才關山月楊善深等並稱“嶺南五老”,他們以年齡大小結拜兄弟,交情很深,我從小就是聽嶺南畫派的人物故事長大的。
因為父親和嶺南畫派有非常親密的關係,我先後在上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拜“嶺南五老”為師。通過老師們,我又與嶺南畫派的其他弟子結識,應該說,全球嶺南畫派的人我都認識。
嶺南畫派的大師身上能學到什麼?我應該算是最有資格說話的人。我覺得學畫是其次,嶺南畫派的創作態度和精神是我從老師們身上所學到的精華。
嶺南畫派領袖高劍父是我父親的老師,從我父親那裡,我就聽說了關於高劍父的一些事情。高劍父畫畫必定用木炭起稿,而且起稿不止一張,經常畫8張、10張草稿。畫完,再選其中最好的一張簽名。這就是說,高劍父對自己的作品質量要求很高。我父親畫畫也是這樣,我現在畫畫也是這樣。為什麼高劍父能成為大師,首先是因為他的創作態度和普通畫師不一樣。我認為,我學高劍父這個態度比學他的畫更重要。
所有的大師是終身藝術家,他們沒有因為經濟窘迫而放棄藝術,我的每一個老師都是年輕時代立志要做終身藝術家,儘管他們都經歷過抗戰、革命、逃難,但是他們一直都沒有放棄過畫畫,直到年老了還在畫畫。關山月老年時還畫了800幅畫送給一家美術館。當前,很多藝術家為了市場而畫畫,他們是不會受到大家尊重的。當年,關山月畫畫,絕對賺不到什麼錢,高劍父更窮,可是他們的畫流傳千古。藝術大師們的志向,這是我最應該要學習的。
還有趙少昂,我是看著他老去的。有一次,我去他家中探望。當時他已經70多歲了,身體不是很好,於是,一陣寒暄之後,我就向老師告別要走了。趙少昂立即用顫巍巍的手,使勁撐起身子,要起身送我。老師要送徒弟出門,這是非常難得的。又過了一段時間,趙少昂已經躺在病榻上,我和幾個徒弟一起去看望他。在病房裡,問候過老師後,看著老師對我們沒有話說了,我們幾個人便在病房的角落裡小聲說話。這時,我發現,趙老師在一邊不停地睜大朦朧的睡眼,用手撐起身子望著我們,我連忙上前去問老師有什麼需要。結果老師說了一句:“我是想告訴你們,我很困,我先睡覺了,你們慢慢聊。”原來,病中的趙老師犯困了,但是他還在強顏歡笑地招呼我們。這樣的大師,沒有架子,待人平和、親切、有禮貌,這些,不值得我學習嗎?
此外,高劍父沒有錢,還想辦法籌錢讓黎雄才去日本留學。我父親和關山月嶺南畫派的人,在抗戰年代拿筆墨當武器,畫畫籌款救國,畫標語到處貼。這些,我要不要學?
登泰山而小天下,黃山歸來不看山。我登過5座“高山”,和5位大師直接對話,我覺得我的胸懷已經和別人不一樣了。現在的我,不爭名利。我認為,畫畫不是純粹為了賺錢,它是一種很高的修養,修養自己。我為什麼要跟大師學畫?因為,我和他們學畫,我學到的不僅僅是畫畫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我學到了終身受用的東西——做人和做事。
談父親:
我們約好來生還做父子
記:很多人提起您,就會首先想起司徒奇,在名人父親的光環下,您在藝術創作中壓力大不大?
司徒:因為我父親是嶺南畫派的傑出代表,以前,經常有人拿我的畫來和他對比,因此,我的壓力非常大。
壓力越大,反彈也越高。當我意識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就和父親提出要去加拿大學習西洋畫。開始父親堅決不同意,我花了3年時間用一句話勸服父親:“大樹之下沒有大樹!”我19歲去加拿大留學,主修西洋畫,同時和父親學習中國畫。
經過多年紮實的學習,我現在已經沒有壓力了,因為我已經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在藝術創作方面,我有很多方面甚至超過父親,我創作的題材比父親多,有些題材比父親的好。抗戰的時候,父親的玫瑰花畫得非常出色,因此有個雅號,叫司徒玫瑰,但是在1982年的一次畫展上,父親對自己的學生說,這個雅號已經讓給他的兒子司徒乃鐘了,因為司徒乃鐘的玫瑰花畫得更漂亮。
儘管如此,我一直認為我父親是一位大師,是一個有魅力的畫家,沒有父親就沒有今天的我。父親是一個重情誼的人,他一直熱情地為開平的文藝事業獻計獻策,他建立司徒奇文藝基金,每年頒獎一次,獎勵為繁榮僑鄉文藝作出突出貢獻的文藝工作者。受父親的影響,現在,我毫無保留地將我所學傳給下一代,我還參加一些公益活動支持家鄉的文化建設。
我父親還有很多感人的故事,目前,我在給我父親寫一本書,《吾父吾師》,25萬字。才寫了9000字,我已經哭了5次。雖然父親已經去世,但是我們約好了來生還做父子。
談自己:
是個人藝術語言的“鄉音”
記:您在加拿大生活了25年,並主修西洋畫,然而您卻最終選擇回國,並成為嶺南畫派的佼佼者之一,您在創作上如何處理好西洋畫和中國傳統藝術的關係,並形成自己的鮮明個性?
司徒:我一輩子只做一件事,畫畫。1972年,19歲的我去加拿大讀書,那裡幾乎沒有人學中國畫。我在那裡同時學習西洋畫和中國畫。在外國學中國藝術是逆水划船,我看不到前途。那裡的毛筆很罕見,一般只有兩個用途:一是西餐店的夥計用來寫價格提示牌,一個是燒烤的時候用來塗蜜糖。為了學中國畫,我自己做毛筆,去皮革廠撿剩的毛料做。沒有宣紙,我去醫院裡撿鋪床用的一次性鋪床紙。為了畫花鳥,我在自家的院子裡種花,牡丹、玫瑰、桃花、迎春花,每年根據季節變化,畫不同的花。
我在加拿大生活了25年,也成了加拿大中國畫創作的開荒牛。44歲的時候選擇了離開,我覺得我像是一棵樹,加拿大的土壤已經不夠肥沃,我要回家,回到土壤肥沃的祖國,留在屬於我的那塊土地上繼續生根發芽。
嶺南畫派的創作宗旨和口號是“折中中外,融匯古今”,意思就是保留、發揚中國藝術和外國藝術所長,畫出當前事物、現代社會的時代感,“畫從時代出”。我和各位嶺南畫派的前輩、老師以及父親都因為年代不同,面對不同的“中外古今”,尤其是我留學外國多年,所見到的和所面對的與前輩們、國畫家們絕對不相同,所以我的“折中”和“融匯”應該是我個人的表達。
我的畫保留了很多傳統的東西和嶺南畫派的精神,我常加以“時代”的色彩來進行中外融匯,我希望開創新一代、新一家“嶺南精神”。事實上,“嶺南畫派”是我個人藝術語言的“鄉音”,我不需要刻意去改掉這鄉音,事實上我也改不掉了。這鄉音是我引以為榮的,因為全世界的藝術家都模仿不了。
談家鄉:
要以碉樓文化為榜樣
記:今年9月底,您在開平舉辦了畫展,這是您第一次回鄉辦畫展嗎?您對家鄉的文化建設有何建議?
司徒:是的,這是我第一次回鄉辦畫展。之所以遲至今日,那是因為我想做得更好來面對家鄉父老。我對家鄉的文化建設充滿信心,因為已經有了一個最好的榜樣——“開平碉樓”,希望江門的文化建設以碉樓文化為榜樣。碉樓藝術是中西結合,洋為中用的文化,它是僑鄉特色和西方文化的結合,並自成風格。文化除了要靠政府推動和保護,關鍵要靠我們的愛護和保留,這樣,我們的文化才能得到人家的尊重。

人物評論

北京畫院、北京美術家協會:
他致力於研究開拓中國畫創新的路向。他的作品,在努力保持中國畫傳統精神的同時,努力融合西洋畫的技法技術,在探索中國畫的色墨結合、工意結合等方面作出貢獻。
關山月(畫家):
能繼往開來,承先啟後,有乃父風。
黎雄才(畫家老師):
造化在手,雛鳳清於老鳳聲……有毅力,非常用功……
司徒奇(畫家父親):
乃鐘起步比我更早,先天和後天的條件比我更優勝,因為他的父親是畫家,而我的父親只是詩人。
楊善深(畫家):
時下後生一輩很少下這么大的寫生功夫……用筆真好……
梁照堂(廣州畫院一級美術師):
既師傳統,中國畫傳統,嶺南畫派傳統,更師造化,寫生不輟,在洛杉磯山,在新加坡海岸,在香江,在岐江邊,在深圳河,都留下他寫生的履印,得稿無數。他的藝術,是東西方交匯之結晶。
鄭竹三 (畫評家):
是一位藝術通才與奇才。司徒乃鐘的美術之成,來自傳承,來自苦功,來自博採,來自妙理,來自生活,來自文化是無疑的了。司徒乃鐘以高才博學與磊落胸懷,及以“師物不師人,師心不師道”的美學思想,實踐他的人生為健全時代美術並建樹美術史的使命而走向不悔之路,不愧是當代書畫藝術群體中的一位楷模。
費黃芝(青年新銳國學藝術書法學者 )2011-09月份在中國美術館 “港水港墨”——香港水墨9人展【王無邪、王秋童、何百里、林湖奎、黃孝逵、沈平、司徒乃鐘、熊海、林天行】在京舉辦,有幸應邀觀賞了司徒乃鐘先生的中國畫,無論是巨幅還是小品都是氣韻生動,筆筆有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