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家門裡:穿越百年時空》系採用司馬氏紀傳體設計寫作的一部家族傳記。書中主要依據族譜及口碑資料,加以方誌、文史資料和一些研究成果。中國式大家庭,聚族而居,同一祖父之孫輩,男女分別排行,一般選同一偏旁雅字取名。各家各支,井然有序,依次類推,百代不紊。為閱讀方便起見,書中涉及之人物,不論輩分高低年齡大小,敘述人除第一次稱呼時表明親屬關係外,其餘一般都直呼其名。
基本介紹
- 書名:司家門裡:穿越百年時空
- 作者:司雁人
- ISBN:9787533327644
- 頁數:590頁
- 定價:79.00元
- 出版社:齊魯書社
- 出版時間:2013年3月1日
- 開本:32
- 語種:簡體中文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司家門裡:穿越百年時空》由齊魯書社出版。
作者簡介
司雁人,原名司燕仁,1958年7月生於山東日照,自幼在黑龍江長大,現任廣東河源日報社副社長、副總編輯,主要學術著作有《公廉定律》、《學宮時代》。《陽明境界》《八百年蘇家圍》(合著)等著作。
圖書目錄
凡例
序一
序二
行狀
監生一去大廈傾——建松公行狀
姊妹情深“六善人”——曛公行狀
一等人才顏回命——墀公行狀
老漢本自學門出——元鑹行狀
浪子無舵走江湖——元鏢行狀
長白山下耕作忙——元鑄行狀
相夫教子孝敬老——元蘭行狀
身世浮沉蘇魯間——元鎮行狀
識字班裡走出政治教員——元鈴行狀
小小團委書記——元鐲行狀
自述
從繡針河到黑龍江——瑞吉自述
現代賬房大先生——琳吉自述
一個生產隊長的直白——璋吉自述
流落淮河邊——亮吉自述
海蘭江畔我成長——信吉自述
微山湖西沐沛澤——濱吉自述
從黑土地到萬綠湖——燕仁自述
嘆一聲北大荒——燕禮自述
珠海的海——燕海自述
從松花江到萬泉河——司奇自述
北方田野南方海——燕鳳自述
伊甸園之旅——燕霞自述
婦女主任的簡短話語——彥華自述
東江浪花珠江水——雨萌自述
遊戲已經開場——敏行自述
姻親
嵐山秀才蘇育琅
司官莊儒生牟家腺
丁家莊“竹蔭堂”丁惟嶸
田家寨名醫牟家痹
嵐山甜水河趙好田
贛榆石橋新宅子李為求
大朱槽前大門牟家
碑廓名師丁汝芬
碑廓“興順福”掌柜牟家兢
近門
元驥支
元翰支
元錕支
元鎬支
元錦支
元鏡支
元鏞(榮)支
元鈺支
附錄
日照司氏十八支分布
《鹽城司氏宗譜》附錄二篇
後記一·論紳士
後記二·論本族
後記三·論本書
序一
序二
行狀
監生一去大廈傾——建松公行狀
姊妹情深“六善人”——曛公行狀
一等人才顏回命——墀公行狀
老漢本自學門出——元鑹行狀
浪子無舵走江湖——元鏢行狀
長白山下耕作忙——元鑄行狀
相夫教子孝敬老——元蘭行狀
身世浮沉蘇魯間——元鎮行狀
識字班裡走出政治教員——元鈴行狀
小小團委書記——元鐲行狀
自述
從繡針河到黑龍江——瑞吉自述
現代賬房大先生——琳吉自述
一個生產隊長的直白——璋吉自述
流落淮河邊——亮吉自述
海蘭江畔我成長——信吉自述
微山湖西沐沛澤——濱吉自述
從黑土地到萬綠湖——燕仁自述
嘆一聲北大荒——燕禮自述
珠海的海——燕海自述
從松花江到萬泉河——司奇自述
北方田野南方海——燕鳳自述
伊甸園之旅——燕霞自述
婦女主任的簡短話語——彥華自述
東江浪花珠江水——雨萌自述
遊戲已經開場——敏行自述
姻親
嵐山秀才蘇育琅
司官莊儒生牟家腺
丁家莊“竹蔭堂”丁惟嶸
田家寨名醫牟家痹
嵐山甜水河趙好田
贛榆石橋新宅子李為求
大朱槽前大門牟家
碑廓名師丁汝芬
碑廓“興順福”掌柜牟家兢
近門
元驥支
元翰支
元錕支
元鎬支
元錦支
元鏡支
元鏞(榮)支
元鈺支
附錄
日照司氏十八支分布
《鹽城司氏宗譜》附錄二篇
後記一·論紳士
後記二·論本族
後記三·論本書
後記
作為長房長孫,我關心這個家族的所有人。我關注這個家族的起點,因為起點的慣性具有久遠的影響。我追尋這個家族的起點,因為這個家族的發展注定沒有終點。
2011年5月,我在大司官莊拜訪本家十一世司元秀。八十四歲的農村婦女,白髮一絲不亂,藍衫青褲布鞋,一塵不染,面目清爽,似四五十歲。關鍵是神態安詳,一雙喜眼笑起來天真得讓人震撼。走路不搖不顫,不駝背不躬腰,纖巧若雲。活到八十多歲,經歷了一輩子的苦難生活,竟然還能保持如此的高貴和優雅。聽說她大姐也是這樣,我驚詫於過去大戶人家的女兒,究竟怎樣形成了這般的傳承。
木之有本,水之有源:詩書繼世,忠孝傳家,道德文章。
1947年後,族人三條路:留守本村、亡命台灣以及流浪東北。交遊似稀,靈活性也差。出身成分問題形成了後來的一種族群氣質:低調沉默,謹言慎行,憂慮多疑,膽小怕事。雖然個人還是有個人的特點,但總的群體特徵是謹慎、清介,或說做事謹慎小心、做人清介自持。
凡事都有兩面性,當謹慎時謹慎,該擔當處擔當;當清介時清介,該交際處交際。俯仰自如,屈伸有度。既怕自己麻煩別人,也怕別人麻煩自己,是沒有什麼大擔當的。既愛生外面人的氣,也愛生自己家裡人的氣,是成不了什麼大器的。工作中既怕自己得罪別人,又怕別人打擊自己,是負不起什麼大責任的。經常笑話別人,又最怕別人笑話,肯定是笑不到最後的。
古人云:立德、立言、立功為“三不朽”。雖不能至,應心嚮往之。
立德:見賢思齊,見不賢而自省。勿急言遽色。“度己如繩,而不論人過,遇有議人過者不語其人,亦廢然而止。”“不面譽人長。不背毀人短。”不說過頭話,不做過分事。
立言:讀書乃至緊要,學業為登雲梯。或窮或富,莫使子孫廢讀;或工(工作)或農,後代學業為第一要務。邑人丁麟年謂“讀書隨處淨土,閉戶即是深山”。時光閒暇,琴棋書畫。
立功:文章政事交相輝映。執著理想,堅韌追求。工作為重,無結宿怨。
司雁人
2011年夏
2011年5月,我在大司官莊拜訪本家十一世司元秀。八十四歲的農村婦女,白髮一絲不亂,藍衫青褲布鞋,一塵不染,面目清爽,似四五十歲。關鍵是神態安詳,一雙喜眼笑起來天真得讓人震撼。走路不搖不顫,不駝背不躬腰,纖巧若雲。活到八十多歲,經歷了一輩子的苦難生活,竟然還能保持如此的高貴和優雅。聽說她大姐也是這樣,我驚詫於過去大戶人家的女兒,究竟怎樣形成了這般的傳承。
木之有本,水之有源:詩書繼世,忠孝傳家,道德文章。
1947年後,族人三條路:留守本村、亡命台灣以及流浪東北。交遊似稀,靈活性也差。出身成分問題形成了後來的一種族群氣質:低調沉默,謹言慎行,憂慮多疑,膽小怕事。雖然個人還是有個人的特點,但總的群體特徵是謹慎、清介,或說做事謹慎小心、做人清介自持。
凡事都有兩面性,當謹慎時謹慎,該擔當處擔當;當清介時清介,該交際處交際。俯仰自如,屈伸有度。既怕自己麻煩別人,也怕別人麻煩自己,是沒有什麼大擔當的。既愛生外面人的氣,也愛生自己家裡人的氣,是成不了什麼大器的。工作中既怕自己得罪別人,又怕別人打擊自己,是負不起什麼大責任的。經常笑話別人,又最怕別人笑話,肯定是笑不到最後的。
古人云:立德、立言、立功為“三不朽”。雖不能至,應心嚮往之。
立德:見賢思齊,見不賢而自省。勿急言遽色。“度己如繩,而不論人過,遇有議人過者不語其人,亦廢然而止。”“不面譽人長。不背毀人短。”不說過頭話,不做過分事。
立言:讀書乃至緊要,學業為登雲梯。或窮或富,莫使子孫廢讀;或工(工作)或農,後代學業為第一要務。邑人丁麟年謂“讀書隨處淨土,閉戶即是深山”。時光閒暇,琴棋書畫。
立功:文章政事交相輝映。執著理想,堅韌追求。工作為重,無結宿怨。
司雁人
2011年夏
序言
司官莊設於何時,無真憑實據可考。按縣誌記載,明景泰甚至正統以前已有人從本庄出貢推斷,至少明初已有先輩居此。丁濤在《日照文史》第七輯《海曲村落名稱淵源與建村因由淺識》中說,據部分姓氏譜牒記載,明初徙日照者,多來自江蘇東海(明時為海州)等地,其次是山西洪洞縣,也有少數來自河北棗強縣。
丁濤介紹,原日照縣冠以姓氏的官莊三十九個,未冠姓氏的官莊三個,共四十二個,分布於河山、絲山、濤雒、碑廓、巨峰、豎.旗、南湖等十七處鄉鎮。以河山鄉為最多,計有官莊十個。
官莊,是一種官方經營的村屯。官莊耕地屬官方所有,是皇廷或官府圈占田地、召民開墾、差人管轄的農村行政機構。官莊地名始於宋,據《宋史》載:“屯田郎中員外郎,掌屯田、營田、職田、學田、官莊之政令。”司官莊也應該是朝廷組織移民開墾耕種形成的。
這裡提出一個猜想:司官莊明初隨海防重鎮安東衛設立而設立。理由是:軍隊需要供給,朝廷就近設官莊以取所需。依據是:明洪武十七年(1384),信國公湯和奉命於沿海築城防倭寇,設立安-東衛,轄左、右、中、前、後五所,二十八台(燃火台),h#k店,十七鋪,在諸城、日照兩縣設屯田村落十九屯,其城池、民社、學校、錢糧與州縣同。沒有實據,只是猜想。
據族譜,一世祖邦教:歲貢生,萬曆間任江都縣丞,世居司官莊,合葬於大司官莊西南角正南向,子春、夏、秋、冬、歲、恭、寬。
2010年3月,燕仁購得《萬曆江都縣誌》複印本一冊,職官表縣丞欄有記:司邦教,日照人,恩貢,萬曆十一年(1583)任。
明朝縣一級官員,只有知縣、縣丞、主簿、典史、教諭、訓導六人。縣丞和縣令,是副縣長和縣長的關係,其職責是與主簿分掌一縣糧馬、稅征、戶籍、巡捕諸務,共佐知縣,正八品。通判、同知、州同、縣丞、主簿等統稱佐貳官,其品級比主官略低,但並非純粹屬員性質,其下尚有司獄、巡檢、吏目等屬員。
根據該縣誌記載,萬曆十二年江都縣丞另有一人,可以判斷,邦教祖任江都縣丞時間在一年左右,不足兩年。
邦教祖出身,族譜記歲貢,《江都縣誌》記恩貢,燕仁2004.年夏購得康熙十一年版《日照縣誌》也是記歲貢。歲貢和恩貢,在選貢H,-jj-點上還是有差別的,但都為正途資格出身,監期滿者考職以定選授。參見拙著《學宮時代》,此不贅述。
貢生由本縣遴選,《日照縣誌》為準,邦教祖應是歲貢,《萬曆江都縣誌》恩貢有誤。
康熙十一年版《日照縣誌·歲貢》記載,萬曆歲貢司邦教之前,還有司姓人司信是正統歲貢,司德潤是正德歲貢。司信任房山縣教諭,縣誌未注是哪裡人;司德潤任王府奉祀,縣誌註明是司官莊人。據此斷定,先有司官莊,後有司邦教。族譜言邦教祖“世居司官莊”,也說明邦教祖之前,已早有先祖在司官莊生活。尊邦教為一世祖,應是一修族譜時,據可考資料商定,而不是說邦教祖就是司官莊開基之祖。“立家譜的過程中又常見認古名人為遠祖的習俗。”(《山東民俗》,山東友誼書社1988年版,第223頁)
《禮記》、《尚書》等經典記載:周時,司徒為地官,掌邦教。吾祖可謂姓名相符,善哉善哉。
據族譜:本支二世秋,三世必遴,四世植,五世永新,六世祿,七世繼宰(字吏衡,娶韓氏繼牟氏),八世光遠、光瑤、光梅,之後人丁興旺。
本房八世祖光瑤:字聯琨,恩榮壽官,娶魏氏,繼胡氏。子三:建邦、建安、建松。
“恩榮”指皇恩浩蕩,朝廷賜予。“壽官”為明清兩代的一種閒職官員,在官員品階中多為八品,沒有具體的職事,類似現在的榮譽稱號。當時,一些百姓一生從善,廣施功德,為鄉里稱頌,年老後,地方奏報朝廷,皇帝就恩準下旨,欽賜壽官,頒發冠帶,予以褒獎。“壽官”一是要長壽,超過九十歲,五世同堂;二是經由地方推舉產生,深受鄉親們愛戴。據雍正朝的一道上諭,每縣每年可舉薦一個老農“給以八品頂戴榮身,以示鼓勵”。
司官莊何時形成東頭子牟家、南頭子司家的鄉村紳士格局,時間尚不能確定。南頭子前門、後門,本房各家相連的那一大片宅第、家族學校、菜園、場院,應都是光瑤祖置下的家業。九世祖建松的國子監太學生出身,孔府金絲堂啟事職銜,應是光瑤祖捐來的。建松二哥諱建安,孔府詩禮堂啟事,子三:均、埠、璽,其中司埠又是太學生。及至19世紀末20世紀前半葉,儘管兵荒馬亂天災人禍,本房元字輩以上子弟還都上過學,甚至女輩也有識文斷字者。這說明,本房基本為典型的耕讀人家。
燕仁謹識
2011年5月
丁濤介紹,原日照縣冠以姓氏的官莊三十九個,未冠姓氏的官莊三個,共四十二個,分布於河山、絲山、濤雒、碑廓、巨峰、豎.旗、南湖等十七處鄉鎮。以河山鄉為最多,計有官莊十個。
官莊,是一種官方經營的村屯。官莊耕地屬官方所有,是皇廷或官府圈占田地、召民開墾、差人管轄的農村行政機構。官莊地名始於宋,據《宋史》載:“屯田郎中員外郎,掌屯田、營田、職田、學田、官莊之政令。”司官莊也應該是朝廷組織移民開墾耕種形成的。
這裡提出一個猜想:司官莊明初隨海防重鎮安東衛設立而設立。理由是:軍隊需要供給,朝廷就近設官莊以取所需。依據是:明洪武十七年(1384),信國公湯和奉命於沿海築城防倭寇,設立安-東衛,轄左、右、中、前、後五所,二十八台(燃火台),h#k店,十七鋪,在諸城、日照兩縣設屯田村落十九屯,其城池、民社、學校、錢糧與州縣同。沒有實據,只是猜想。
據族譜,一世祖邦教:歲貢生,萬曆間任江都縣丞,世居司官莊,合葬於大司官莊西南角正南向,子春、夏、秋、冬、歲、恭、寬。
2010年3月,燕仁購得《萬曆江都縣誌》複印本一冊,職官表縣丞欄有記:司邦教,日照人,恩貢,萬曆十一年(1583)任。
明朝縣一級官員,只有知縣、縣丞、主簿、典史、教諭、訓導六人。縣丞和縣令,是副縣長和縣長的關係,其職責是與主簿分掌一縣糧馬、稅征、戶籍、巡捕諸務,共佐知縣,正八品。通判、同知、州同、縣丞、主簿等統稱佐貳官,其品級比主官略低,但並非純粹屬員性質,其下尚有司獄、巡檢、吏目等屬員。
根據該縣誌記載,萬曆十二年江都縣丞另有一人,可以判斷,邦教祖任江都縣丞時間在一年左右,不足兩年。
邦教祖出身,族譜記歲貢,《江都縣誌》記恩貢,燕仁2004.年夏購得康熙十一年版《日照縣誌》也是記歲貢。歲貢和恩貢,在選貢H,-jj-點上還是有差別的,但都為正途資格出身,監期滿者考職以定選授。參見拙著《學宮時代》,此不贅述。
貢生由本縣遴選,《日照縣誌》為準,邦教祖應是歲貢,《萬曆江都縣誌》恩貢有誤。
康熙十一年版《日照縣誌·歲貢》記載,萬曆歲貢司邦教之前,還有司姓人司信是正統歲貢,司德潤是正德歲貢。司信任房山縣教諭,縣誌未注是哪裡人;司德潤任王府奉祀,縣誌註明是司官莊人。據此斷定,先有司官莊,後有司邦教。族譜言邦教祖“世居司官莊”,也說明邦教祖之前,已早有先祖在司官莊生活。尊邦教為一世祖,應是一修族譜時,據可考資料商定,而不是說邦教祖就是司官莊開基之祖。“立家譜的過程中又常見認古名人為遠祖的習俗。”(《山東民俗》,山東友誼書社1988年版,第223頁)
《禮記》、《尚書》等經典記載:周時,司徒為地官,掌邦教。吾祖可謂姓名相符,善哉善哉。
據族譜:本支二世秋,三世必遴,四世植,五世永新,六世祿,七世繼宰(字吏衡,娶韓氏繼牟氏),八世光遠、光瑤、光梅,之後人丁興旺。
本房八世祖光瑤:字聯琨,恩榮壽官,娶魏氏,繼胡氏。子三:建邦、建安、建松。
“恩榮”指皇恩浩蕩,朝廷賜予。“壽官”為明清兩代的一種閒職官員,在官員品階中多為八品,沒有具體的職事,類似現在的榮譽稱號。當時,一些百姓一生從善,廣施功德,為鄉里稱頌,年老後,地方奏報朝廷,皇帝就恩準下旨,欽賜壽官,頒發冠帶,予以褒獎。“壽官”一是要長壽,超過九十歲,五世同堂;二是經由地方推舉產生,深受鄉親們愛戴。據雍正朝的一道上諭,每縣每年可舉薦一個老農“給以八品頂戴榮身,以示鼓勵”。
司官莊何時形成東頭子牟家、南頭子司家的鄉村紳士格局,時間尚不能確定。南頭子前門、後門,本房各家相連的那一大片宅第、家族學校、菜園、場院,應都是光瑤祖置下的家業。九世祖建松的國子監太學生出身,孔府金絲堂啟事職銜,應是光瑤祖捐來的。建松二哥諱建安,孔府詩禮堂啟事,子三:均、埠、璽,其中司埠又是太學生。及至19世紀末20世紀前半葉,儘管兵荒馬亂天災人禍,本房元字輩以上子弟還都上過學,甚至女輩也有識文斷字者。這說明,本房基本為典型的耕讀人家。
燕仁謹識
2011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