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令部工作,司令部亦稱參謀部,是本級指揮員的軍事組織指揮機關。其主要工作是:調查研究和熟悉敵我雙方的各種情況,計畫、組織指揮部隊的戰備和作戰行動,保障指揮員定下正確決心和實現其決心。司令部工作對部隊的建設及作戰有重大影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司令部工作
- 別名:參謀部
- 意義:重大影響
- 重要性:重要
工作職責
組織實施
司令部工作制度通常包括:值班、計畫、會議、請示、報告、匯報、檢查、總結、統計、考核、資料檔案和保密等制度。工作方法主要有:深入實際,調查研究,準確掌握敵我情況;根據指揮員的意圖發動民眾出主意、想辦法,充分發揮官兵的積極性、創造性;抓重點,抓典型,通過總結燥茅記評比推動工作。許多國家的軍隊將軍事運籌學和電子計算技術等運用於司令部工作領域,使司令部工作更加科學化、系統化。司令部工作作風,要求積極主動,迅速準確,嚴密細緻,謙虛謹慎,認真負責地完成各種任務。
古代軍隊兵種少,裝備簡單,作戰通常由國王或將帥直接指揮,沒有專門的組織指揮機關,僅有少數謀士、軍師、幕僚協助指揮。其主要工作是籌謀劃策,傳達命令,偵察敵情,徵集糧秣等。中國古代兵書《六韜·龍韜》記載,西周呂望說“凡舉兵師,以將為命……故將有股肱羽翼七十二人”。其中腹心 1人,謀士 5人、天文 3人、地利3人、兵法9人、通糧4人、奮威4人、伏旂鼓 3人、股肱4人、通才2人、權士3人、耳目7人、爪牙5人、羽翼4人、游士8人、術士2人、方士3人、法算2人,分管謀策、兵法、偵察、通信、工程、氣象、地理、宣傳、糧秣、醫藥、財務等項工作,是參謀業務分工的雛形。其“腹心”相當於參謀長,其他人員相當於參謀。中國春秋的孫武、戰國的孫臏、西漢的張良、三國的諸葛亮,都是歷史上起參謀長作用的著名謀士、軍師。東漢末,曹操軍隊中設有中軍師和左、右、前、後軍師,以及大將軍軍師,負洪白仔責參謀工作。以後,唐代諸道的元帥府,宋、元兩代的樞密院,清代的軍機處,均相當於參謀部的組織機構,參謀業務逐漸完善,參謀亦成為軍隊中固定職務。從唐代起,“參謀”職稱沿用至今。公元前 6世紀,波斯軍隊編有掌管情報、行政、工兵業務的軍官。公元前 4世紀,馬其頓軍隊也有秘書、副官、憲兵司令、補給、工兵軍官等協助指揮。公元前1世紀,羅馬軍隊編有由次帥、軍事護民官和少數志願入伍的青年組成的參謀機構。至17世紀,隨著科學技術、武器裝備的不斷發展,軍隊兵種增多,戰爭規模擴大,軍隊指揮日趨複雜,歐洲有些國家軍隊開始建立專門的指揮機關。隨後少榜雅體,瑞典軍隊建立了有作戰、情報、後勤、炮兵、工兵等項參謀業務的總司令部,並任有參謀長。18世紀,沙俄軍隊設立了軍務總監部。19世紀,歐洲一些國家的軍隊在團以上部隊設立了司令部。20世紀以來,各國軍隊在團或營以上部隊普遍設立了司令部,分為合成軍隊司令部,軍種、兵種司令部和專業兵司令部。
中國人民解放軍司令部工作,是在長期革命戰爭中建立和發展起來嫌凝的。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紅軍(見中國工農紅軍)的師或旅以上部隊就建有各級司令部,負責參謀、副官、軍醫、軍需、軍法工作。抗日戰爭中,逐漸發訂匙符展成以作戰、偵察、通信、機要、管理為主的參謀業務工作。解放戰爭以來,增設了軍訓、軍務、動員、裝備部門及各兵種專業技術部門,司令部工作漸趨完備和正規。司令部在黨委和指揮員的領導下,成為組織戰備和指揮作戰的中樞,與政治、後勤等機關部門保持密切的工作關係,建立了嚴密的工作制度,總結出科學的工作方法,培養成良好的工作作風,正在全面加強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