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江(右江河)

右江

右江河一般指本詞條

右江,珠江水系西江支流鬱江中遊河段的名稱。起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區澄碧河口,終於南寧市西郊宋村與左江匯合口的鬱江幹流河段。因與左江形成一左一右而得名;又因左右江流域是壯族最集中的聚居區,史籍常以“左右江”或“左右江溪峒”、“左右江羈縻州”代表壯族或壯族先民地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右江
  • 所屬水系:珠江水系西江支流鬱江中遊河段
  • 起止點:百色市澄碧河口-南寧市左江河口
  • 全長:707公里
  • 年平均徑流量:172億立方米
  • 流域面積:38612平方公里
  • 流經地:百色、田陽、田東、隆安……南寧
幹流概況,水文特徵,水利概況,主要支流,百色市段,田陽縣段,田東縣段,平果縣段,隆安縣段,南寧市段,那坡縣段,流域概況,歷史文化,地形地貌,社會經濟,旅遊開發,

幹流概況

右江,珠江水系西江幹流黔江段支流鬱江上遊河段的名稱。具體是指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區澄碧河口至南寧市西郊宋村與左江匯合口的鬱江幹流河段。
鬱江水系發源於雲南省廣南縣底好鄉聽弄村,流入廣西百色市百色鎮與澄碧河匯合稱右江。右江流經田陽、田東、平果、隆安等縣,在南寧宋村與左江匯合始稱鬱江。上游為“剝隘河”段,下游為鬱江段。歷史上也稱右江和左江為鬱江兩源,據“百色廳志”載“右江自百色田州流下徑縣前歷果化隆安至南寧是為左江右派故曰右江。”。現代水文認為右江為鬱江正源,為鬱江幹流,而左江為鬱江支流。從方位上,左江在西,右江在東。右江段,全長707公里。流域面積38612平方公里,年平均徑流量172億立方米。
百色市境內,於羅村口入境,流經陽圩、那畢鄉、百色鎮和四塘鄉,並於四塘鄉富聯村那猛屯出境入田陽縣。百色市境內流域面積為3713平方公里,占總流域面積的9.62%。市境流長118公里(澄碧河口至羅村口稱鵝江長72公里)。
右江百色市區段右江百色市區段
田陽縣境內,從百色市四塘鄉進入田陽縣,經百峰、頭塘、那坡、田州、百育、那滿等鄉鎮,於那滿鎮治塘村流入田東縣。境內河道長75.1公里,流域面積2237.65平方公里。
田東縣境內,經祥周鄉的新州、中平、百渡、百銀等村;平馬鎮的升太、四平、百穀、靖逸、合恆等村;林逢鄉的橋禮、英和、福蘭、檀河、和同、林馱、保群等村;思林鎮的良余、百筆、思林、壇樂、東隆等村,流入平果縣。境內幹流長244公里,集雨面積812.1平方公里。
在平果縣境內,由西部與田東縣交界的果化鎮果化村思案屯入境,流經同謝、玻琍、新華、布思、馬頭馱灣村等,東出隆安縣雁江,縣境內長46公里。河寬200米左右,較窄120多米。年徑流量60.778億立方米,四季可通航。
右江隆安縣段右江隆安縣段
隆安縣境內,右江在明代稱盤江,民國縣誌稱西洋江。在縣西北的雁江鎮和濟村那祿屯北面入境,沿東南方向流經雁江、城廂、南圩、喬建、小林、那桐、丁當7鄉鎮的22個行政村,接納馱玉河、龍翔河、旺林江、丁當河等17條支流,進入那桐鎮境後彎成9曲13灣,至丁當鄉聯合村曲流屯流往南寧市。境內全長88公里。
在南寧市境內,與武鳴河匯合後始,至宋村與左江匯合止,市境內河長39.4公里。

水文特徵

屬常年河,四季通航,流經田東河段56公里,流域面積2044平方公里,最大流量7002立方米每秒(1968年8月16日),最小流量15立方米每秒(1980年5月5日),平均流量347立方米每秒,河床比降0.085米每秒。
右江田東縣段右江田東縣段
百色水文站於1956年設於拉域村,並於當年開始觀測。據1956~1988年觀測資料表明,百色拉域斷面河寬(水面,下同)低水位為119米,中水位136米,高水位為145米;水深一般為9~12米,最低水位水深為8.23米,水位變幅10~15米,24小時最大水位漲率3~5米,最大水位降率2~4米;最小流量為11.7立方米/秒(1958年6月3日),最大流量5490立方米/秒(1968年6月25日,相應最大水深19.06米),最小年徑流量45.8億立方米(1960年),最大年徑流量161億立方米(1968年),實測多年平均徑流量87.4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徑流深由計算得398.5毫變,多年平均流量277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年徑流深為395.2毫米。多年平均年徑流係數為0.137。
河流含沙量,1981年每立方含沙量為0.27公斤,1985年為0.67公斤,年輸沙量由1981年的185萬噸,增加到1985年的643萬噸,多年輸沙量平均552萬噸。
田陽縣境內,河寬100~300米,落差19.9米,坡降0.28‰,年平均徑流量85.88億立方米,縣內匯人右江的徑流量89170萬立方米,徑流深398.5毫米。右江年平均流量272立方米每秒,最大流量5490立方米每秒(1968年6月25日),最小流量11.7立方米每秒(1958年6月3日)。
右江田陽縣段右江田陽縣段
隆安縣境內,平水期,縣境內右江河面寬100~300米,河床高7~35米。入境前集水面積32576平方公
里,出境集水面積40240平方公里。1959~1985年,最高年水位(珠江基面)91.98米、最大流量5920立方米每秒(1968年8月17日),晟低年水位75.32米(1976年4月2日),最小流量27.6立方米每秒(1960年5月7日);累年平均最大流量3474立方米每秒,平均最小流量70.9立方米每秒,年平均流量452.4立方米每秒;年最大徑流量243億立方米(1968年),最小徑流量73.9億立方米(1963年),多年平均徑流量142億立方米;多年平均輸沙量509萬噸。縣內河床一般由礫石組成,沖淤不大明顯,以下顏水文站測驗河段為例,建站30年,河床沖淤在±5%左右。
右江隆安河段的洪水,具有一定的季節性:5~6月,由鋒面雨造成,7~9月,由低壓槽(低渦)和颱風雨造成;大洪水和特大洪水多發生在7~9月,主要為颱風雨所造成。洪水來源及組合,由百色幹流來的一般占總水量67.5%,龍鬚河支流(流經德保、田東)占8.16%,區間來水約占23.2%。縣內右江河段天然落差10.5米,有27處礁石灘和15處淺沙灘。
右江平果縣段右江平果縣段
南寧市境內,右江多年平均天然徑流量145億立方米(下顏站)。汛期為5月至10月,徑流量122億立方米,占年徑流量的84.1%。有記錄以來最大年徑流量為1968年的246億立方米,為平均值的1.7倍;最小徑流量為1963年的76.4億立方米,最大年徑流量為最小年徑流量的3.2倍。
右江年平均含沙量為每立方米0.41公斤(下顏站)。百色至隆安區間侵蝕模數每平方公里100噸至200噸,邕江的泥沙多來自右江。

水利概況

右江是一條灘多水急、暴漲暴落、枯水期長的山區河流,通航能力低。主要險灘有“薄刀灘”、“砧板灘”、“魚梁灘”。經過1935年(民國24年)、1936年、1943年及1965年多次疏炸整治,可日夜通行120噸位駁船隊。是田東至百色、南寧水運要道。解放前,有較小規模的蓄、引水工程建在匯入右江的支流和溪澗處。解放後,至1988年,右江兩岸相繼建成新州、響水、平馬、河街、那讀、保群、平塔、良賴、思林9個較大的電灌站。還建有澄碧河水庫、八桃水庫、百東水庫、仙湖水庫等數百處大小型水庫。
左江、右江、邕江匯合處左江、右江、邕江匯合處
隆安縣境內,右江航道在1953年以前從未整治,致枯水期最小水位僅0.4米,最狹處寬度只5米多,輪船無法通航,木帆船不能夜航。1954年後航道部門多次進行疏灘浚河,至1966年航道枯水期最小水位增加到1.4米以上,最狹處寬度擴大到22米,使得200噸載位的拖駁船能日夜通航,成為本縣水上交通的一大動脈。
南寧市境內,右江灘險多。自百色至宋村間河段,有礙航險灘135處,素有“右江灘,左江彎”之稱。枯水期水淺,解放初期田東以上枯水期停航,1965年經過整治,為6級航道,能通航120噸級輪駁船隊。

主要支流

主要支流有西洋江、龍鬚河、樂里河、澄碧河、百東河、綠水河、江城水、田州河、武鳴河等。

百色市段

百色市(原縣級市區域)境內,右江主要支流有:澄碧河福祿河、樂里河及二級支流磺桑江泮水河等。
澄碧河,是右江較大的一級支流,古稱澄碧水(又稱泗水),源出凌雲縣城北青龍山北坡一支山脈的東麓,於百色市永樂鄉平塘村上塘屯入境。沿途流經永樂平塘村、龍川鄉林河村的那旦、那宜,永樂鄉南樂村的瀨浩和百色鎮的拉達、東坪,於城區大碼頭匯入右江。市境流域面積829平方公里;流長49.6公里;河寬一般為30~50米,坡降2.38‰;落差為118米。
福祿河,右江較大支流。源於德保縣東陵鄉高國屯一帶為中心的漏斗狀溶岩地區。于田陽縣橋業鄉活旺村那虎屯流入百色市境,流經那仁、達雙屯後復出田陽縣,於洞靖鄉奔流9公里後,又於百色市龍和鄉中華村百華屯入境。爾後北沌至那畢鄉福祿村久布屯轉折東流,於平甫屯東匯入右江。市境內一段長26.3公里。流域面積為515平方公里,河寬一般為30~50米。境內主要支流是龍和鄉的昔仁(達雙)河和那畢鄉的東環溪。
磺桑江,舊稱礗桑江,是田州河一級支流,右江二級支流,源於凌雲縣沙里鄉境弄哄、弄雅、六臘各屯大山中。自北向南流,於百色市龍川鄉仁相村那魯屯入境。流經仁相、龍川、平樂、洞好、那銀、練村、諸村及百蘭鄉的魯平、百蘭、六合等村,於六合村那特屯附近出市境。市境流域面積384.4平方公里,流長70公里,54條毛溪和小支流匯入幹流。上、中游當地人稱龍川河。。
樂里河,右江一級支流,古稱潞城水,又稱邏里河。源於田林縣板桃鄉分水嶺。於百色市汪甸鄉平侯村入境,流經長坪、汪甸、兩琶等村及達江鄉里圩村,流長60公里,於供元村百達屯匯入右江,流域面積476平方公里,坡降為1.58‰,自然落差95米。
泮水河,普廳河一級支流,右江二級支流,古稱那兔水。源於德保縣東陵鄉甘平村,於那者屯流入百色市境。流經泮水鄉的馱安、那眉、和平、百維、水楞、平泮、冊外等7個村,於冊外村那岩屯出境。境內流域面積265平方公里,流長46.6公里。河寬一般為15~20米,幹流落差420米,河流坡降9.01‰。

田陽縣段

田陽縣境,右江一級支流有田州河、那音河、馱烈河、響水河和活旺河。
田州河,發源於凌雲縣沙里瑤族鄉,上游稱百東河,於巴馬縣局桑鄉局桑村那墳屯進入田陽縣,流經坤平鄉那江、百甲、坡旺、坤平及玉鳳鄉甫里等村,西流經百色市境,在百東河水庫庫尾再折回縣境,於頭塘鎮百沙村與磺桑江匯合流入田州河,經百坡、百里、那塘、三雷注入右江。流域面積1286平方公里,河長110公里,其中縣境內流域面積534.1平方公里,河長88.7公里,幹流坡降2.21‰,多年平均徑流量5.787億立方米,年平均流量18.34立方米每秒。1958年7月在與磺桑江匯合處以上800米建成百東河水庫。1986年5月在壩後建成水電站1座,裝機3台,總容量1800千瓦。另在百東河上游建1座小水電站,裝機1台,容量18千瓦。
磺桑江,是田州河的一級支流,發源於凌雲縣沙里鄉的弄雅、弄哄、六臘之間的群山中,於百色市龍川鄉那銀村,百蘭鄉百蘭村有幾條小河流匯入後稱磺桑江。自北向南流經百色市龍川鄉和百蘭鄉,於六合村那特屯進入田陽縣境,經頭塘鎮新山、百沙二村,於那徐屯與百東河匯流。境內河段長10公里,流域面積20.5平方公里,坡降4.47‰。最大洪峰流量1140立方米每秒(1967年8月6日),最枯流量0.19立方米每秒,年平均徑流量20655萬立方米。1954年5月建成磺桑江引水工程,正常引水流量為2.5立方米每秒,另在主渠道安裝13處電灌工程,裝機14台,總功率392千瓦。
那音河,發源於德保縣境,為地下河與地表河相間的河流。自德保縣隆桑鎮北流,進入田陽縣雷圩鄉,潛入地下後又露出地表,經坡洪鎮局盛村又潛入地下,在那坡鎮弄坡村內坡屯湧出,經百峰鄉那音村注入右江,坡洪以上稱惠洞河。縣境內流域面積281平方公里,河長28.9公里,幹流坡降2.69‰,年平均徑流量13325萬立方米。1941年在那音河曾建成壩高0.5米的那坡引水灌溉工程。1960年底在該河下游建成那音水庫。1978~1989年,先後建成一、二級小水電站,裝機5台,總容量920千瓦,另在上游建成幾處小水電站,裝機容量為34.7千瓦。1960年3月在上游的惠洞河建成惠洞水庫,建有小電站9處,裝機9台,總容量478.3千瓦。
扁村河,是那音河的主要支流,發源於德保縣那甲鄉,為地下河與地表河相間的河流。經田陽縣坡洪鎮新建、古美、五合、興達等村潛入地下,以上河段稱古美河。在洞靖鄉扁村村湧出地表,稱扁村河,流經弄初、弄山,在百峰鄉那音村坡落屯匯入那音河。河長40公里,流域面積146.5平方公里,坡降12.88‰,落差380.2米,已利用落差42米,水能理論蘊藏量9538千瓦,最大洪峰流量145立方米每秒(1967年8月5日),最枯流量0.1立方米每秒,年平均徑流量7115萬立方米。1971年10月在上游古美河段建成興達水庫。在下游的扁村河建成小水電站2處,裝機2台,容量57千瓦;引水工程9處,引水流量0.15立方米每秒。
馱烈河,為右江一級支流,發源於田陽縣那滿鎮新立村指揮屯,是由地下河露出地表後形成的河流,經新立、三同等村匯入右江。地表流域面積156平方公里,河長6.6公里,坡降5.4960,落差35.6米,最大洪峰流量96立方米每秒(1959年11月22日),最枯流量0.38立方米每秒,年平均徑流量12186萬立方米(含地下河徑流量)。1960年3月在下游建成馱烈引水工程,引水流量0.5立方米每秒;水輪泵站1處,裝機6台。
響水河,右江一級支流,發源於田東縣布兵鄉模範村布紅石山洞,為地下河流出地表後形成的河流。自南向北流經田東縣保利、模範等村進入田陽縣那滿鎮治塘村注入右江。縣境內流域面積7.7平方公里,河長2公里。地表河出口處比右江高18.6米。洪水季節,河水傾瀉而下,形成三股大瀑布,聲若雷鳴,傳數里外而得名。多年平均徑流量1562萬立方米,最大流量40立方米每秒最枯流量0.01立方米每秒,多年平均流量0.49立方米每秒。1952年建成響水引水工程。因枯期來水量少,不能滿足灌溉需要,1966年建成響水電灌站,從右江提水補充治塘村枯水季節的灌溉用水。
活旺河,是右江一級支流,福祿河之上段,發源於德保縣東凌鄉南武村,潛入地下後于田陽縣橋業鄉那峨村流出地表,經活旺村流入百色市境。縣境內流域面積119平方公里,河長22.7公里,坡降6.7‰,落差152.1米,可利用落差148米。年平均徑流量31100萬立方米,最大流量217立方米每秒(1968年6月18日),最枯流量1立方米每秒(1963年5月11日),先後建成水電站7處,裝機7台,總容量56千瓦;機灌工程13處,裝機13台,總功率121千瓦;電灌工程4處,裝機5台,總功率1065千瓦;水輪泵站1處,裝12台水輪泵;山塘10處,總庫容7萬立方米。

田東縣段

田東縣境內注入右江一級支流、溪澗共10條(集雨面積10平方公里以上)。
達寒江支流(《百色廳志》稱大含溪水):源於印茶鄉巴麻村西北山沖流出,經巴麻、印茶、新建村流入思林鎮內油、壇樂村中屯匯入右江,全長37.3公里,集雨面積148平方公里。
百筆支流:源於表蒙坡,經不修、那浪、那塘、那周、橫召、百筆水庫、那筆屯匯入右江。全長19.4公里,集雨面積49.1公里。
初支流:源於紫膠林場六坡山西南流出,經六坡、百甲、公靖水庫、那初屯匯入右江,全長18.9公里,集雨面積31.3平方公里。
那厄支流:源於班桑南山沖流出,經淥道、那徐、新圩、淥最、平厘、那梅、百甲、那厄,在良余村那余屯匯入右江。全長28.5公里,集雨面積127.7平方公里。
那王支流:源於民族村單桐,經更坡、六托、那王、那合匯入右江,全長10.9公里,集雨面積18.7公里。
鳳球支流:源於鳳球村那合北偏東山沖流出,經那合、思郎、熬山、淥風、樂善、高祥屯匯入右江,全長25.4公里,集雨面積54.6平方公里。
德利支流:源於岩抗山,經大德、德利水庫、德利屯和同村匯入右江,全長19.6公里,集雨面積49.6平方公里。
英和支流:源於六紐水庫內北山沖流出,經東養、林逢、英和村,在東務屯匯入右江,全長19.2公里,集雨面積61.7平方公里。
侖圩支流:源自平王村甫好屯西北沖流出,經那龍水庫、侖圩、東達、合樂等村,在百穀村匯入右江。全41公里,集雨面積177.4平方公里。
康元支流:源於三王山東南流出,經西牛水庫、聯雄、康元、九合村在新州匯入右江。全長28.8公里,集雨面積94平方公里
響水河,源於布兵鄉模範村布紅山石洞,為一地下河出口,自南向北流經模範、保利兩村匯入右江。全長7公里。流域面積27平方公里,最大流量40立方米每秒,最小流量0.01立方米每秒,平均流量0.8立方米每秒,河流出口比右江河高18.6米,洪水季節河水傾瀉而下,形成瀑布,聲若雷鳴,故名響水河。
龍鬚河,古稱若溪、馱命水,源於靖西縣巴蒙,流過德保,注入縣境作登鄉馱瓜村,經坡圩、新法、登高、大板及平馬鎮游昌村,在那恆村那恆屯河口匯入右江。
古榕江,古稱枯榕江、泓渰江,發源於天等縣梯山洞,在思林鎮東龍村附近匯入右江。該河在境內全長80公里,流域面積1674平方公里,最大流量680立方米每秒,最小流量0.53立方米每秒,平均流量11.2立方米每秒,河床比降4.4米%。

平果縣段

平果縣境內,匯入支流有:
瀨江,發源於舊城鄉菊良村,流經坡造、四塘鄉至城關鄉馱灣村馱玉屯注入右江。瀨江的一級支流安邦河,亦稱龍盤河,自左側於四塘鄉明江村匯入。瀨江河長60公里,流域面積594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0.3立方米每秒,天然落差25.8米。賴江河面平均寬度80米,最窄30米。一級支流有7條,其中流域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安邦河;流域面積小於50平方公里的有敬村河、歸德河等。還有季節性的小溪流。流域內有蓄水工程11處。
新圩河,源頭於耶圩鄉那供村海拔695米的岜淥山,西南流向流經那供、局平、布洋、龍竹、古案、袍烈、新圩、九平、煉沙等村,注入右江,集雨面積372.4平方公里,河長69.5公里,河床平均寬度40米,最窄15米,枯水流量0.5立方米每秒。年徑流量2.14億立方米。水利設施有那供、聯合、布見、那馬等水庫。

隆安縣段

左江西岸接納的河流
隆安縣境內,右江東岸接納馱玉河、馱任溪、馱麻溪、馱堪溪、橋銀溪、旺林江、那蔞溪、丁當河等8條河溪。
馱玉河,由瀨江與馱好河在距東義村馱玉屯3.5公里處的河段上匯合而成,至該屯北面注入右江。瀨江發源於平果縣舊城鄉境,全長51.7公里,平均坡降3.3米/公里,集水面積658平方公里。馱好河發源於武鳴縣靈馬鄉方和村,流經本縣良二、東禮兩村,在禮智林場注入馱玉河,全長18公里,平均坡降3.5米/公里,集水面積155平方公里。馱玉河最枯流量1.1立方米每秒,年均流量12.9立方米每秒,年徑流量4.07億立方米,50年一遇洪峰流量1236立方米每秒。1969年縣社在馱玉屯河段上合建裝機容量600千瓦的水電站。
馱任溪,幹流源於雁江鎮淥龍村淥莊屯的東北嶺谷,流經淥莊、農榔、內任等6個自然村,至東義村馱任屯南面注入右江,全長約9公里。溪水雨漲旱落,平常只涓涓細流。沿溪村民多築壩引水灌田。
麻溪,幹流兩支,均源於敏陽鄉興陽村境,分別流經雁江鎮淥龍和城廂鎮那可、寶塔、震東諸村,至寶塔那降屯北面嶺谷匯成馱麻溪,從震東村蘭黃屯東側注入右江,溪長共21公里。一般洪水最大流量112立方米每秒,枯水最小流量0.15立方米每秒。1959年縣人民委員會在那降屯溪段上截流興建有效庫容為1800多萬立方米的蓄水工程——那降水庫。
馱堪溪,源流有四:一源於小林鄉東安村盛漢屯的東面嶺谷,其他3源分別出於城廂鎮那可村那棍、那勞、那咘諸屯附近嶺谷,至城廂鎮寶塔村的馱堪注入右江。集水面積26.7平方公里,最大洪峰流量35~40立方米每秒,枯水期一般流量0.05立方米每秒。1960年縣水利部門在馱堪截流建成有效庫容為26.5萬方米的水庫,為那降水庫灌區的結瓜工程。
橋銀溪,源乾敏陽鄉興陽村亭子屯東側山腳,流至該村汪潘屯西側後潛入地下,又從東信村那廖嶺下冒出地面,流經3個自然村,由小林鄉大林村九甲屯北面注入右江,溪長約14公里。一般洪峰流量56立方米每秒,枯水期一般流量0.08立方米每秒。1959年小林人民公社於大林截留建成有效庫容為213萬立方米的水庫。
旺林江,源於小林鄉旺中村岜旺屯西側的咘派泉。至小林村登秀屯東北角後流分兩支;一支流下旺中村與那簍溪匯合;另一支漫出該屯東南跌流右江,形成瀑布,響聞數里。雨季最大流量8立方米每秒,旱季最枯流量0.08立方米每秒,平均流量0.8立方米每秒,灌溉農田4000畝。在1949~1985年的37年中,旺林江出現一次泉止擁,河斷流,時間是1954年11月至1955年4月,為期6個月。
那蔞溪又稱咘也溪。源於旺幣村咘也湧泉,流經3個自然村,至那蔞屯西側與旺林江支流匯合後注入右江。溪水夏盈冬涸,一般每年5月出水,至11月止流。最大洪水流量37.6立方米每秒(1973年7月)。1958年小林鄉人民委員會在潭乍溪段截留建咘也水庫,灌溉兼養魚。
丁當河,舊志稱可瀘江。從武鳴縣鑼圩鄉岜勛村南面流入本縣丁當鄉華岳村境,流經丁當,保灣、白馬諸村,從白馬村蘭馬屯側注入右江,全長35公里。河口以上集水面積4013平方公里,其中縣境內388平方公里。河段平均坡降0.25米/公里,天然落差8.4米。年均流量63.6立方米每秒,年徑流量20.1億立方米。枯水期河水深0.8~5米(枯水流量5立方米每)秒)。過去木帆船可從河口駛至丁當圩,1966年丁當區公所在丁當村永安屯河段截流建水輪泵站後,該河不復通航。
右江西岸接納的河流
縣境內右江西岸接納何德溪、良茜溪、太平溪、楊灣河、馱利溪、龍翔河、慕烏溪、橋峻溪、梅桂溪等9條河溪。
何德溪,源於雁江鎮和濟村三床屯西南側,流經4個自然村,至雁江街注入右江。1974年8月在何德水庫壩首泄洪道實測,洪峰流量為24立方米每秒,枯水期最枯流量0.05立方米每秒。1955年第二(雁江)區公所在洪良村那瓜屯溪段上截流建何德水庫。
良茜溪,舊志稱淥馱溪。源流有二:一源出自楊灣鄉聯造村龍榔屯後山腳湧泉,流至那灣村咘淥屯東北麵團垌潛入地下,後從雁江鎮龍莊村拉避屯的山下冒出;另一源出自雁江鎮聯隆屯山腳。兩源於拉[山更]屯前匯合為良西溪,至城廂鎮西寧村淥馱屯南端注入右江,幹流長6公里。年平均流量0.8立方米每秒,枯水期一般流量0.1立方米每秒。由於岸陡溪水低位,沿溪村民安裝一些水輪泵抽水灌田。
楊灣河,舊志稱馱良溪或百馱溪。源頭有三:一出自楊灣鄉百朝村的龍體湧泉,為楊灣河的幹流;二出該鄉愛華村碩愛屯的山下湧泉,流經[山更]桐注入楊灣河幹流,屬夏溢冬涸的季節河;三出自愛華村內廂屯的山下湧泉,瀉下噴珠崖,流經聯造村,至百朝村淥秀屯納入楊灣河。三源匯合後流向城廂鎮四興,西寧兩村,至百馱屯注入右江。全長20公里,流域面積60平方公里,年均流量4.6立方米每秒,年徑流量0.21億立方米。1956年,縣水利部門在西寧村河段截流建馱良溪引水灌溉工程。1973年布良水庫建成後,楊灣河成為輸水渠道。
龍翔河,由淥水江與羅興江於喬建鎮博浪村龍床屯西側匯合而成,注入右江。全長1.5公里,平均坡降9.66米/公里,天然落差14.5米。流域面積2091.6平方公里(地面補給779.8平方公里,地下補給1311.8平方公里),年均流量33.2立方米每秒,年徑流量10.46億立方米,50年一遇洪峰流量625.1立方米每秒。1966年,縣水電部門在小龍潭河段上截流建水輪泵站。
淥水江,俗稱馱淥江,《隆安縣地名集》改稱淥水河。大新縣的平良河流入屏山鄉境後,依次與下琴、萬嶺、上孟、淥井諸溪相匯,構成屏山河段,其流下與九甲溪匯合後稱淥水江。它流經喬建鎮8個行政村,至搏浪村與羅興江合流。全長54公里。平均坡降0.56米/公里,天然落差30.5米。流域面積777平方公里,年平均最枯流量1.1立方米每秒,年平均流量12.3立方米每秒,年徑流量3.89億立方米。洪水期,水勢洶猛,民眾稱為“公牛水”。解放前,由於喬建大登橋低位,洪峰溺死行人時有發生。解放後建成高位的公路橋樑,並在沿江興建多項水利、水電工程,變水害為水利。近年,喬建、屏山等鄉鎮農民在上遊河段淘洗砂金,收入可觀。
羅興江,俗稱馱興,源於南圩鄉古信村老虎嶺下與望朝村介槽山下的兩股泉流,至喬建鎮鷺鷥村上羅興屯匯成羅興江。流經鷺鷥、光明、儒浩、博浪4個行政村、13個自然屯,至龍床與淥水江合流,注入右江。全長21公里。平均坡降0.79米/公里,天然落差16.6米。流域面積1312.3平方公里(地下補給1108.4平方公里,地面補給203.9平方公里),年均流量20.8立方米每秒,年徑流量6.56億立方米,50年一遇洪峰流量147.5立方米每秒。1976年2月16日(枯水期),縣水電部門有關人員實測老虎嶺下的湧泉流量為1.071立方米每秒(其中古強地下河出口流量0.767立方米每秒,料獲地下河出口0.304立方米每秒)。兩岸低緩水平流,有5處攔河築壩開引水渠,灌溉農田2.01萬畝,為縣內灌溉效益最好的江河之一。
慕烏溪,從古潭鄉馬村的朝霞嶺、振義村的母娘嶺和古潭園藝場後嶺3處發源(朝霞嶺一源,舊志稱曲霞溪),至定軍村孫律屯匯成慕烏溪。流經4村,至那桐街西北角注入右江,全長11公里。洪水期平均流量1立方米每秒,枯水期平均流量0.08立方米每秒。慕烏公路橋下端溪段有湧泉,水質良好,那桐街於1979年建蓄水塔抽泉水飲用。
橋峻溪,俗稱坑懷馱。源出古潭鄉中真村龍料屯西南嶺谷的佛子溪、中真村福乍屯西南嶺谷的馱塞溪、南寧市郊富庶村[山更]何山的鎮南溪,依次在中真村的扎馬屯和大滕村的馱懷屯匯合後,流至馱懷屯西側,與源出國營金光農場青年分場山腳的馱辣溪相匯成為橋峻溪。流經5個自然村,至那桐鎮龍江村寧江屯背面注入右江。全長20.4公里,天然落差23米。流域面積58平方公里,年均流量0.92立方米每秒,年徑流量0.29億立方米。各村與各溪段築壩引水灌農田。
淥井河,源於扶綏縣西大明山北部,流經隆安縣注入右江。縣內流域面積34.3平方公里,長度21.7公里,最大流量154立方米/秒,最小流量0.08立方米/秒,年平均徑流量1372萬立方米。水能蘊藏量320千瓦。
羅維河,源於扶綏縣西大明山北部鳳凰山林場一帶,流經隆安縣注入右江。縣內流域面積37.3平方公里,長度15公里,最大流量167立方米/秒,最小流量0.03立方米/秒,年平均徑流量1492萬立方米。水能蘊藏量0.018萬千瓦,已建小水電站一處,裝機容量5千瓦,尚可裝機125千瓦。

南寧市段

南寧市境內,匯入右江的支流有:
義梅河,發源於武鳴甘圩鄉達洞村那廣屯北的銀嶺,分水點高程280米,向西流經板蒙村納馬腳河,在龍山村附近入市境,注入義梅水庫後,河道蜿蜓西南流,於壇豆坡東進入武陵水庫,再西南流經上林村西注入右江。集水面積210.8平方公里(武鳴縣境70.7平方公里),河長37.1公里,坡降1.56‰,年總徑流量1.10億立方米。

那坡縣段

勞水河,源出德隆鄉團結村坡笨山下, 縣內總長44公里, 其中明流36.5公里,集雨面積6.4萬公里, 最大流量120立方米每秒,最枯水期流量1.8立方米每秒,多年平均流量10.5立方米每秒, 年徑流量3.84億立方米, 水能理論蘊藏量9180千瓦,可開發5508千瓦,已開發1148千瓦,建有水庫1座,有效庫容量95萬立方米,引水工程647處。流向由南向北,經團結、平達、永寧、那坡、者廟、永樂、超群等村,至超群村杏香轉入三段伏流再經惠布、百甲、那文流入雲南者利河轉出右江。
三蓬河,源出坡荷鄉弄約村馬運山,流經照陽關至靖西縣安德鎮大樂村伏流定業鄉定業村百岩屯岩洞。 接龍合地下河,長7.5公里,集雨面積3.65萬公頃,最大流量89立方米每秒,枯水期流量1.5立方米每秒,平均流量6.5立方米每秒,年徑流量2.64億立方米,水能理論蘊藏3800千瓦,可開發量2100千瓦,已開發410千瓦,已建引水工程240處,流向由東南向北,經那益到品端村的百甲與惠布河匯流入右江。
惠布河,接伏流洞地下河於弄犬,河長5.8公里,集雨面積(含縣境外集雨面積)0.275萬公頃, 最大流量125立方米每秒,最枯水期流量3.4立方米每秒,年徑流量1.2億立方米,水能蘊藏量9200千瓦, 可開發量6200千瓦,已開發600千瓦,已建引水工程65處。流向由西南向北,到品端村的百甲與三蓬河匯流,入雲南省富寧縣者利河,最後歸流右江。

流域概況

歷史文化

右江上游的田陽縣敢壯山,是壯民族文化發祥地、布洛陀文化遺址和壯族始祖布洛陀的故鄉,也是壯族人民嚮往的精神家園。布洛陀是壯族先民口頭文化中的神話人物,壯族的創世神、始祖神和道德神,開創天地、創造萬物,被公認為珠江流域原住民族的人文始祖。布洛陀文化不僅影響珠江流域,還影響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國家。敢壯山歌圩還是廣西最早、規模最大、最古老的歌圩,自隋唐以來,每年農曆三月三以後的幾天都有數萬至十多萬民眾自發匯聚到這裡,連續數日在此祭拜布洛陀、唱山歌,進行各種民間文娛體育活動。
右江流域內,西林縣句町古國遺址出土的豪華銅棺和銅鼓等表明,這裡是春秋戰國時期中國西南的政治文化中心。1856年發生的“西林教案”是近代英、法帝國主義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導火索之一,“西林教案”遺址現維修保存完好。西林縣明、清岑氏古建築群,是清雲貴總督、抗法將領岑毓英和曾任多省總督岑春煊父子的故居,不僅是桂西壯族地區規模最大、延續時間最長、影響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築群,也是壯、漢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結晶,是桂西歷史文化的象徵。靖西龍邦邊境口岸的十二道門,是建於清代光緒年間邊關上的特殊軍事設施,設計巧妙、建造奇特、雄偉壯觀。百穀和高嶺坡遺址、那坡感馱岩遺址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研究中國南方及東南亞地區古代社會面貌及古代文化的互動關係的珍貴資料。
右江兩岸在現代文明的發展進程中凝聚了濃郁的革命氣息。轟轟烈烈的右江農民運動是中國20世紀20年代最早掀起的農民運動之一,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大革命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1921年,壯族農民運動領袖韋拔群在東蘭、鳳山一帶領導各族人民開展反對土豪劣紳的鬥爭,東蘭農民武裝曾於1923年三次攻打東蘭縣城,成為廣西最早的農民運動。1929年12月11日,百色起義爆發。鄧小平、張雲逸、李明瑞、陳豪人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創建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建立了右江革命根據地。後來,這支英勇的隊伍轉戰南北,所向披靡,為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立下了赫赫戰功,使中國工農紅軍的聲威震撼全世界。

地形地貌

右江沿岸擁有獨特的喀斯特地貌,上游流域坐擁的樂業天坑群即是典型代表。天坑是岩層大面積垂直塌陷後形成的地質構造,樂業天坑群堪稱世界級的地質奇觀,全世界經專家認定的天坑只有36個,其中28個在樂業縣,囊括了世界上各種類型天坑的特點,已開發的幾個天坑被國際組織和國家有關部門命名為“國際岩溶與洞穴科考探險基地”、“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天坑博物館”和“世界岩溶勝地”,具有世界級科考價值,是世界罕見的探險奇觀。其中大石圍天坑的地下原始森林面積為9.6萬平方米,垂直深度約613米,容積約0.8億立方米,分別居世界一、二、三位。
奇特的山、水與溶洞,構成了右江沿岸的奇觀。右江西翼的通靈-古龍山峽谷群,集河流、地下河、溪澗、瀑布、原始熱帶雨林、珍稀動植物於一身,被專家譽為中國最大的原生態峽谷群風景區、世界上最綠的峽谷。通靈峽谷中單級落差168米的通靈瀑布,以及“三洞貫三峽”古龍山峽谷漂流奇觀都被譽為世界罕見。瑰麗神奇的納靈洞,被稱為“山水油畫”的靖西舊州風光,靜謐的鵝泉,夕陽下的小橋流水,在雲淡風輕的天地間,凝固成一幅詩般的畫卷。此外,還有世界最大蓮花盤的羅妹洞,以及布柳河、水源洞、棋盤灘、敢沫岩等喀斯特地貌溶洞奇觀,彰顯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文明。
右江像一條錦帶點綴在桂西北,風光旖旎,綠樹成蔭,翠竹婆娑。沿江兩岸及其支流沖積形成的右江平原,更有“桂西明珠”之美稱。右江流域不僅有豐富的自然風光,還是重要的蔬菜水果產地。右江河谷盆地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無霜,盛產糧、菜、蔗、芒果和香蕉,是自然條件優越的糧、果倉和菜籃子,已形成一條百里綠色生態長廊,被稱為與海南島、西雙版納媲美的亞熱帶蔬菜水果之鄉,是國家無公害瓜果蔬菜基地和中國最大的芒果之鄉。
古老的右江河裡,蘊藏著豐富的彩玉石(矽石)、梨皮石(灰碌岩)、瑪瑙、石英、木化石,珍貴的籽玉,各式各樣的石(玉)器,其種類之多、品質之好、顏色之豐,在中國乃至世界上的眾多河流中也不多見。右江上游的“七星灘”盛產一種玉化程度很高的石頭,人稱“百色彩玉石”,古時人稱“封門青”,遐邇聞名。中游特別是田東一帶,盛產一種五彩卵石,多形成圖案類石,人稱“金沙彩石”或“紅線石”。這種石頭形成於2億多年前,經地殼運動和外力的作用,石膚圓潤光潔,撫之如小兒肌膚,溫潤細密;其紅線條為石體本身具有,由內而外,越磨其色彩線條越明顯,顏色越豐富。紅線石多以畫面為主,以金色、黃色、紫色為基調,紅色為點、線、塊狀,組合成意境深遠、神韻十足的水彩畫,令人賞心悅目,愛不釋手。
右江百色市河段上游,處於山區,屬大王山水源林保護區,樹林保持較好,河流原貌變化不大,平圩村以下至出境一段為沖積平原,屬沙質土壤,樹林稀疏,植被少,河水沖刷力強。遇到洪水,河岸崩塌。那畢渡口一段更為明顯。兩岸原距100多米。解放前在城區一側有部份民房和一座“業誠”煙莊,因受河岸崩塌之威脅,於20世紀50年代中期遷走,遺址尚存,20世紀70年代初,廠房遺址的三合土地面及切煙等機的水泥機座崩塌下河。今兩岸的寬度已達150~200米。原河中心的沙洲,草叢密茂,滿洲蘆葦,為鳥類及大雁歸宿之所,被譽為百色八景之二一的“雁落平沙”,早已是荒沙一片。

社會經濟

右江曾是我國南方貿易的一條黃金水路,在交通並不發達的古代,右江被稱為雲、貴與兩廣沿海一帶溝通的“絲綢之路”。田東縣是宋代中國連線東南亞和歐洲的茶馬古道途經地,該縣平馬鎮附近的橫山寨博易場是宋代中原地區同西南各族進行貿易的重要場所,是當時廣西西部物資集散地,也是享譽東南亞的戰馬交易市場。著名的滇銅,經過地處滇桂交界處的剝隘,運送到南方沿海各省,見證著古鎮的繁榮。
近代以來,因公路簡陋,鐵路不通,右江航運是百色到南寧的最佳運輸方式。桂西北及雲貴一帶的木材、煤、礦產,順江而下至南寧轉運,廣東及桂柳的日用品、糧油、工業品,則要在南寧裝船溯流而上至百色。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先後建成的百色至平馬、八渡和武鳴至平馬的幾條重要公路,連起來構成南寧至百色的邕色公路,使人力車、畜力車逐漸取代原來的人挑馬馱,成為陸路運輸的主要工具,大大加快了右江流域的物流速度,提高了商品運輸的效率,增強了右江流域的商品運輸能力。
上世紀90年代後期,在國家和自治區的關心下,百色交通建設步伐空前加快。南昆鐵路、南百二級公路相繼通車,各縣區二級公路相連。2008年,南百高速公路通車,南寧到百色車程更縮至兩小時。加上田陽機場通航、右江航道疏浚,航空、鐵路、公路、水路四位一體的現代化立體交通網路初步形成,右江沿岸從原來經濟發展的邊緣成為外向東協、內聯西南的開放合作前沿。
眼下,一輪新的交通建設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通邊境、接雲貴川渝的一批鐵路、高速公路正在抓緊建設,右江流域正從交通末梢迅速邁向西南地區面向東協的交通樞紐。曾一度消沉的右江航運,隨著西部大開發水利建設的標誌性工程、被譽為“綜合效益最好”的百色樞紐的建成,目前正在抓緊整治航道,不久千噸級大船可從百色直抵粵港澳,右江航運將很快成為西南貨物出海南線“黃金水道”。
“百果鋁要搞。”世紀老人鄧小平一句話,在百色掀起了熱浪滾滾的資源開發浪潮。右江區和德保、靖西、平果等縣,鋁工業蓬勃發展,已成為中國鋁都,正逐步成為亞洲最重要的鋁工業基地之一。鋁加工製造業、電力、林漿紙、石化、猛、農林產品深加工、製糖、建材、煤炭、製藥等特色產業和一批優勢企業,乘勢而上。

旅遊開發

歷史積澱厚重的紅色旅遊景點和豐富多彩的民間民俗文化,是右江流域旅遊資源的兩大基石。百色是中央確定的全國12個重點紅色旅遊區之一,能夠成為旅遊景點的單體資源多達53處。“南寧-崇左-靖西-百色線”被列為30條全國紅色旅遊精品線之一,紅七軍軍部舊址、田東右江蘇維埃政權舊址、樂業紅七軍和紅八軍會師地舊址列入《全國10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紅七軍軍部舊址、百色起義紀念館等景區景點每天接待遊客超過1萬人次。
在右江流域聚居著壯、漢、瑤、苗、彝、仡佬、回等380萬各族人民,其中壯族占總人口的80%,形成了以壯族為主體,各少數民族共存的多民族文化區,創造了絢麗多彩的民族民俗文化。那坡縣吞力屯的黑衣壯,保存著鮮明而古老的壯族遺風,被稱為壯民族的“活化石”,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他們表演的原生態聲樂“尼的呀”享譽中外。隆林縣被聯合國科教文衛組織專家稱為“一個活的少數民族博物館”,至今保留著苗、彝、仡佬、壯等各族人民古樸多姿的民風民俗。位於滇黔桂交界處的西林萬峰湖旁,聚居著十幾個民族,村莊特色紛呈,各具獨特的習俗。壯族的嘹歌、八音、壯劇等仿佛天籟之音,壯族的三月三,彝族的跳弓節、火把節等節慶,都彰顯出原生態的濃郁風情。各民族美麗的服飾、工藝品、土特產品等,已成為珍貴的旅遊產品,中國繡球之鄉靖西縣舊州古鎮的手工繡球、壯錦,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田陽布洛陀民俗文化、凌雲壯族巫調音樂、田林北路壯劇、隆林跳坡節、西林句町神韻、靖西提線木偶戲……地處駱越文化和雲貴高原文化結合部的百色,形成以壯族民間藝術為主體的多元民族民俗文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