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室舒張功能無創定量新方法的建立及評價》是依託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由楊瑞靜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右室舒張功能無創定量新方法的建立及評價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楊瑞靜
- 依託單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右室功能評價一直是臨床研究的難點,而舒張功能異常又是心臟功能異常的最早表現。右室舒張末壓作為評價右室舒張功能的核心指標,其無創測定方法成為臨床迫切需要。心臟舒張期右室與右房相通,右室舒張末壓等同於右房壓,相當於端坐位從右房中心至頸內靜脈塌陷點段血柱的垂直高度,但大多數患者頂點位置較低,位於胸腔內,通過傳統方法尚無法準確判定。本課題組前期研究發現,胸內壓升高可以引起胸腔內心血管壓力產生幾乎同等程度的升高。據此我們推測,通過乏氏動作可將血柱頂點上移,可實現無創右室舒張末壓測定,並通過預實驗進行了初步證實。本項目擬通過模擬實驗和導管測壓進一步明確胸壓變化和右心壓力變化的定量關係及其影響因素;在此基礎上,通過定量乏氏動作使頂點提升到頸內靜脈易顯示水平從而得到右房壓;並以導管測壓為金標準,進行大樣本臨床對照實驗,進一步驗證該方法的準確性和敏感性,為臨床無創右室舒張功能評價提供無創定量檢測新方法。
結題摘要
項目背景 一直以來,由於右室形態結構複雜,影響因素較多,其舒張功能一直是心臟功能評價的難點。超聲心動圖是無創評價右室舒張功能的主要手段,但現有超聲指標均為定性或半定量指標,尚無法準確反映右室舒張功能。右室舒張末壓是右室舒張功能評價的核心指標,在臨床上與右心相關疾病的發病率及病死率密切相關,是評價右心功能、指導臨床決策的重要依據。然而,目前仍無法直接無創定量測定右室舒張末壓。根據流體力學原理,在心臟舒張期右室與右房相通,右室舒張末壓等同於右房壓,因此若能無創測定右房壓,也就得到了右室舒張末壓。因此本項目對無創右房壓(中心靜脈壓)的超聲測量方法進行了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 1. 通過模擬實驗驗證了胸壓變化與右房壓變化的關係及影響因素,確認了頸內靜脈塌陷段頂點為右房壓壓力代表點。 2. 依靠空間幾何原理,建立了右房中心體表投影的定位方法,結合頸部血管超聲定位頸內靜脈塌陷頂點,成功實現了右房壓的無創定量測量。 3. 根據廣義帕斯卡定律,對肘部淺表靜脈加壓,通過在血管探頭前方加裝測壓水囊的方法,實現了壓迫法右房壓測定。 4. 進一步結合超聲無創測定肺動脈舒張期跨瓣壓,初步建立了無創心內壓測定體系。 重要結果 1. 依靠空間幾何原理,我們精確定位了右房中心的體表投影,同三維CT對照,兩方法間絕對距離和垂直距離為0.77厘米和0.04厘米,幾乎定位在冠狀面同一水平。平均操作時間為42.52秒。 2. 空間定位法無創右房壓測定與有創測壓對照結果一致性和準確性很高。術前線性相關係數r=0.898,P<0.001,Bland-Altman分析顯示二者的平均差為0.22 mmHg。術後線性相關係數r=0.928,P<0.001,Bland-Altman分析顯示二者的平均差為-0.09 mmHg。 3. 壓迫法無創右房壓測定與有創法也具有很好的相關性和一致性(r=0.83, P<0.01;平均差異為-0.33mmHg) 科學意義 本研究成功的建立了超聲無創右房壓定量新方法,將右室舒張功能無創評價真正達到了臨床實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