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黶(yǎn),韓國史官,生卒年不詳。
史黶的這個計謀實在令人佩服,東周即可得韓國的土地,又沒有拒絕秦國,可謂兩全其美。
基本介紹
簡介,戰國策的記載,原文,注釋,譯文,評價,
簡介
史黶(yǎn),韓國史官,生卒年不詳。
戰國策的記載
原文
秦假道於周以伐韓,周恐假之而惡於韓,不假而惡於秦。史黶謂周君曰:“君何不令人謂韓公叔曰:‘秦敢絕塞而伐韓者,信東周也。公何不與周地,發重使使之楚,秦必疑,不信周,是韓不伐也。’又謂秦王曰:‘韓強與周地,將以疑周於秦,寡人不敢弗受。’秦必無辭而令周弗受,是得地於韓而聽於秦也。”
注釋
假道:借道。古漢字義“假”通“借”。
惡:交惡。這裡指關係交惡。
黶(yǎn):本義:黑痣。這裡指人名。
謂:告訴。
絕塞:度越邊塞。鮑彪 註:“絕,橫渡。塞,障也。”
公:指韓公叔。韓國貴族,曾擔任韓相。
強:強行。這裡指強行給與。
弗:不。
譯文
秦國要借道東周去攻打韓國,東周君擔心借道給秦國,會得罪韓國;不借道,又怕得罪了秦國。史黶對東周君說:“君何不派人對韓相國公仲說:‘秦國敢借道東周去攻打韓國,是因為相信東周。您為何不給東周以土地,同時派特使去楚國?這樣,秦國一定會懷疑楚國出兵相助,同時也會不相信東周。如此,韓國就不會受到秦國的攻打了。’君再派人對秦王說:‘韓國硬要把地送給我們,想使秦國懷疑東周,我們不敢不接受韓國的贈地。’秦王一定無法找到藉口,不讓東周接受韓國的贈地。這樣,東周既可以從韓國得到土地,又順從了秦國。”
評價
史黶的這個計謀實在令人佩服,東周即可得韓國的土地,又沒有拒絕秦國,可謂兩全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