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稱,拼音shi cheng,是指歷史上稱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史稱
- 漢語拼音:shi cheng
- 意思:歷史上稱作
- 使用:史書
史稱,拼音shi cheng,是指歷史上稱作。
史稱,拼音shi cheng,是指歷史上稱作。...... 較低的韓國之王韓信稱作韓王信;又如“蜀漢”“西涼”“前趙”等,在當時都是叫“漢”“涼”“趙”的,也是史稱...
951年,郭威滅漢建周。劉崇占據河東十餘州在太原稱帝,國號漢,史稱北漢。 北漢、後周 [3] 北漢是十國中最弱的國家之一,所以劉崇結遼為援,奉遼帝為叔...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12月)是中國歷史上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共歷十二帝,享國二百一十年,史稱前漢,與東漢統稱為漢朝。秦末,天下揭竿而起,經過楚漢之...
公元1364年,朱元璋自稱吳王,史稱西吳。公元1367年,攻下平江,張士誠自盡,後又滅浙江的方國珍。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西曆元月二十三日),朱元璋在應天稱帝,建立...
史稱武則天時期為“上承貞觀,下啟開元”或“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108] [128-132] [133] 神龍元年(705年),敬琿和宰相張柬之等發動神龍政變,逼迫武則天...
公元1127年,靖康之變後,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幸免於難,定都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建廟稱帝,國號仍為宋,史稱南宋。 [5-8] 公元1138年,宋室遷都臨安府(...
為了區別於東晉,史稱西晉,兩晉又被稱為司馬晉。 [2] 三國末期曹魏的大將軍、太尉、太傅司馬懿與二子司馬師、司馬昭都是權傾一時的權臣。司馬炎於公元265年...
原本服從更始帝的漢室宗親劉秀在鄗縣 [65] 之南稱帝,誅殺劉玄,登基稱帝,為漢光武帝,沿用漢朝國號,稱建武元年 [66] ,定都洛陽(今河南洛陽),史稱東漢。光武...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共傳十六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元末爆發紅巾起義,朱元璋加入郭子興隊伍。1364年稱吳王,史稱西吳。1368年...
東晉(317年-420年),是由西晉宗室司馬睿南遷後建立起來的政權,建都洛陽的西晉覆亡,史稱東晉,此外,史書中又仿東漢稱中漢,稱東晉為中晉,寓以晉室中興之意;又...
彭城,鼓聲之城,即今江蘇徐州,是黃帝最初的都城。堯帝封籛鏗於此建立大彭氏國,大彭成為夏商周三個朝代的“五伯”之一。夏啟十五年彭伯壽率師征西河,史稱「皇...
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英語: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1882年1月30日—1945年4月12日),史稱“小羅斯福”(“老羅斯福”為西奧多·羅斯福),是美國第32任總統,...
宋高宗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 [16] 登基繼承皇位,改元建炎,重建宋王朝,史稱南宋,趙構成為南宋第一位皇帝。紹興八年(1138年),以臨安府(今浙江杭州)為行...
1616年,努爾哈赤建國稱汗,國號大金,史稱後金。1636年,皇太極稱帝,改國號為大清 [16] ,史稱清朝;亦稱為大清國、清國。 [17-19] 近代以後在與西方交往中,...
他繼續使用“大元”國號,史稱北元。當時北方除了元惠宗據有漠南漠北,關中還有元將擴廓帖木兒(王保保)駐守甘肅定西,此外元廷還領有東北地區與雲南地區。朱元璋...
公元266年司馬炎篡魏,建國號為晉,定都洛陽,史稱西晉,公元280年滅吳,完成統一。後經歷八王之亂和永嘉之禍,國勢漸衰,316年西晉被北方蠻族滅亡。317年,西晉皇室...
商鞅輔佐秦孝公,積極實行變法,使秦國成為富裕強大的國家,史稱“商鞅變法”。政治上,改革了秦國戶籍、軍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區劃、稅收、度量衡以及民風民俗,並制...
同時亦有河西之稱 [10] ,是因位於中國地區的西北部,史稱西夏。 [9] [11] 西夏歷史 編輯 西夏早期先民 西夏的歷史根源可以一直追蹤到唐初。党項是羌族的一 ...
姬發:中國周代第一代王,史稱周武王,姬昌次子,因其兄被紂王殺害,他繼承父親遺志,於公元前1046年2月消滅殷商,建立了周王朝,姬發滅商建周,改“帝”為“王”,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