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特勞斯家族(史特勞斯家族)

施特勞斯家族

史特勞斯家族一般指本詞條

施特勞斯家族是十九世紀奧地利維也納有名的音樂世家,主要指約翰·施特勞斯父子,即父親老約翰·施特勞斯(1804—1849)和他的三個兒子――小約翰·施特勞斯(1825—1899),約瑟夫·施特勞斯(1827—1870)和愛德華·施特勞斯(1835—1916)。

基本介紹

老約翰,小約翰,約瑟夫,愛德華,

老約翰

老約翰·施特勞斯(1804—1849),1804年3月14日出生在維也納。老約翰·施特勞斯受父親的影響,從國小小提琴,後來從師維也納歌劇院提琴手伊格拉茨·馮·惠利。1817年以後,他在米夏愛爾·潘配領導的流行舞蹈樂隊里拉中提琴。1819年,他又到約瑟夫·蘭納維也納圓舞曲樂隊里拉琴,有時擔任指揮。1825年,他和瑪麗亞·安娜·施特賴姆結了婚,生了三個兒子,這時,他離開了蘭納,自己組了一個樂隊,並為這些樂隊寫了不少樂曲。1849年9月25日,老約翰·施特勞斯在維也納逝世,享年四十五歲。
施特勞斯家族
老約翰·施特勞斯
老約翰·施特勞斯一生寫過一百五十多首圓舞曲,幾十首波爾卡進行曲。但他的最大功績,是他和作曲家約瑟夫·蘭納一起,共同奠定了維也納圓舞曲的基礎。在他們之前,圓舞曲比較慢,一小節里的三拍時值是一樣的;而維也納圓舞曲,第二拍和第三拍經常拖長一點,速度一般用的是小快板。從結構上講,維也納圓舞曲比一般圓舞曲複雜一些,它由序奏、三至五首小圓舞曲和尾聲組成,而每首小圓舞曲又有兩個旋律,它們還帶反覆,形成單二部曲式單三部曲式。樂曲表達內容也比較深刻,因此,老約翰·施特勞斯被人們稱之為“圓舞曲之父”。
老約翰·施特勞斯雖然寫上了上百首圓舞曲,數十首波爾卡舞曲和進行曲,但是在他的作品裡,影響最大、流行最廣莫過於《拉德斯基進行曲》了。這支曲子是老約翰·施特勞斯於1848年寫成的,編為作品228號。

小約翰

約翰·施特勞斯(1825—1899),老約翰·施特勞斯的長子,與父親同名,奧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指揮家、小提琴家,被譽為“圓舞曲之王”。1844年小約翰組成了自己的樂隊,演奏本人和父親的作品。1855—1865年應邀在聖彼得堡指揮夏季音樂會達十年。1863—1870年任皇室宮廷舞會指揮。後又從事輕歌劇的創作。
施特勞斯家族
小約翰·施特勞斯
其創作以《藍色多瑙河》、《維也納森林的故事圓舞曲》、《藝術家的生活圓舞曲》、《春之聲圓舞曲》和《安娜波爾卡》等一百二十餘首維也納圓舞曲著稱。他曾帶領樂隊訪問歐洲各國,使維也納圓舞曲風靡全歐洲。他的圓舞曲獨具特色,旋律酣暢,柔美動聽,節奏自由,生機盎然,是每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演奏的主要曲目。他還作有《雷鳴電閃波爾卡》等一百二十多首源自捷克波爾卡舞曲及幾十首其他舞曲。1870年起創作了《蝙蝠》、《羅馬狂歡節》、《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吉卜賽男爵》等十六部輕歌劇,對於歐洲輕歌劇的發展有著相當深遠的影響。

約瑟夫

約瑟夫·施特勞斯(1827—1870),老約翰·施特勞斯的次子,常被暱稱為佩皮(Pepi)。奧地利輕音樂作曲家、指揮家、小提琴家。
施特勞斯家族
約瑟夫·施特勞斯
約瑟夫·施特勞斯寫過不少圓舞曲,不少至今天仍廣受歡迎,還在經典音樂的保留曲目當中,而他的波爾卡和四對方舞曲也很受人歡迎。和他的兄弟相比,約瑟夫更喜歡較認真地譜寫音樂,如在他的《動力圓舞曲》通過小調來表達沉思的情緒,這些不同都讓人很容易自施特勞斯家族作品中分辨出約瑟夫的作品。最能表達約瑟夫個人風格的莫過於他所作的波爾卡馬祖卡,如《蜻蜓波爾卡馬祖卡》和《自由解放的婦女波爾卡馬祖卡》等等。

愛德華

愛德華·施特勞斯(1835—1916),老約翰·施特勞斯的幼子,家中暱稱為艾迪(Edi)。奧地利輕音樂作曲家、指揮家、小提琴家。
父親去世時他才14 歲,正在讀文科中學,準備考“東方學院”,他想從事領事工作。他也十分喜愛音樂,他觀看了燕妮·林德的客串演出之後,就成了歌劇院熱情的常客,並開始學習作曲,學奏小提琴和豎琴。1855 年2 月小約翰讓他20 歲的弟弟首次登台亮相:愛德華在蘇菲游泳館大廳演出的需由二台豎琴伴奏的圓舞曲《嘲諷》中擔任首席豎琴手。作為指揮他是1859 年2 月5 日首次在蘇菲大廳同觀眾見面。在這次“無盡頭的一天”大型舞會中,愛德華引起了轟動。他長得眉清目秀,喜穿漂亮的黃色大衣,手戴白色手套,留著山羊鬍須,酷似拿破崙三世,不久維也納人就稱他為“漂亮的愛迪”。作為作曲家他遠不如兩位天才的哥哥。他和兩位哥哥小約翰·施特勞斯和約瑟夫·施特勞斯共同努力,成就了維也納的施特勞斯音樂王朝。而他整個家族支配了19世紀維也納的輕音樂時代,為歷任奧地利皇帝和帝國的公卿貴族創作大量圓舞曲和波爾卡。
施特勞斯家族(史特勞斯家族)
愛德華·施特勞斯
愛德華·施特勞斯音樂風格雖獨特,但並不脫離他的兄長和同時期的作曲家,但他的施特勞斯家族舞曲指揮家的身分更為人所熟知,而他的作品往往給他的兄長的鋒芒所蓋過。因此,愛德華專攻創作“快速波爾卡”,並全力指揮施特勞斯家族樂隊,直至1901年2月13日解散為止。
愛德華的藝術生涯不但和其兄長競爭,更面對來自外人的挑戰。其中有一位名為卡爾·麥克·齊雷爾的軍樂隊指揮和作曲家更組織樂隊名為“前愛德華·施特勞斯樂隊”,在維也納開演奏會作競爭,愛德華因此將齊雷爾告上法庭。但齊雷爾最終在愛德華兩名兄長去世後,取代了施特勞斯家族在維也納的地位,而雙方的爭鬥以施特勞斯家族樂隊的失敗而告終。
愛德華·施特勞斯在1863年1月8日和瑪麗亞·克蓮哈特(Maria Klenkhart)結婚,育有二子,約翰·施特勞斯三世和約瑟夫·愛德華·施特勞斯。 其中長子約翰三世成功令施特勞斯家族的音樂存延到20世紀。
而在1890年代的事業停滯,和長兄小約翰·施特勞斯的病逝,再加上發覺家人揮霍家財,令愛德華萌生退意。在1899年和1901年兩次帶家族樂團赴北美巡迴演出後,愛德華解散了家族樂團,並在維也納度過退休生活。自此至1916年病逝期間,愛德華再無參與任何音樂活動,唯一的公開活動只有在1906年發表自己整理的家族回憶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