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愛珠(1917~1986年),女,泉州新門外大房村(今屬江南鎮)人,1939年1月,史愛珠加入中國共產黨;次年春,參加中共泉州中心縣委組織領導的搶米鬥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史愛珠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泉州新門外大房村
- 出生日期:1917
- 逝世日期:1986
簡介,生平,
簡介
1942年春,史愛珠回晉江縣任沿海區特派員,兼科任村婦女支部書記,1947年初,史愛珠和李淑英在南安縣的詩山、金陶、碼頭和永春縣的桂地一帶,發動山鄉婦女參加革命活動。
解放後,史愛珠歷任中共南安縣委會委員、南安縣婦委會副書記、中共莆田縣婦委會書記、莆田縣婦聯主席。1953年調往上海市,先後擔任中華全國總工會華東辦事處女工科科長、上海市楊浦區婦聯主任、中共上海市盧灣區委會委員、盧灣區婦聯主任。
生平
史愛珠,民國6年(1917年)9月生。未及周歲,母親病故,被店頭村一家貧苦農民收為童養媳。
民國27年,史愛珠21歲在店頭村國小做雜工時,由學校教師、中共黨員高倩妙(女)介紹參加革命活動。那時她苦於自己目不識丁,便參加店頭村國小校婦女夜校學習。
民國29年秋,史愛珠到中共閩南特別委員會舉辦的抗日幹部訓練班學習。訓練班設在山上的一個大石洞裡,她經常翻山越嶺挑運糧食。民國30年初,形勢緊張,訓練班停辦,史愛珠回泉州隱蔽活動。8月,她受命接任南安詩口支部書記,以詩口國小教師身份為掩護開展工作。
民國31年春,史愛珠回晉江縣任沿海區特派員,兼科任村婦女支部書記。第二年任沿海區委會書記,領導科任、呂宅、港塔、塔頭、寮里等村支部。中共泉州中心縣委機關設在呂宅村,史愛珠帶領各村支部黨員,發動組織科任、呂宅等幾個村的民眾開展生產互助,生產自給,保護中心縣委機關。民國33年春,中共泉州中心縣委根據中共福建省委員會關於開展自衛游擊戰、粉碎國民黨“圍剿”的指示,派史愛珠以辦學為名,到晉江縣嶼崆村掃清附近交通聯絡障礙。史愛珠把剛滿周歲的幼女託付住機關的同志撫養,隻身奔赴嶼崆村建立工作據點。次年6月,發生震驚閩中的“科任事件”,大批地下黨員被迫轉移隱蔽。史愛珠等借教書為名,經常化裝為賣故衣的僑婦四出活動,把工作發展到南安縣的延陵(今屬鯉城區浮橋鎮)、豐州一帶,發動那裡的渡船工人為來往的地下工作人員提供交通和住宿方便。
民國34年下半年至35年上半年,中共泉州地區組織遭到重大損失。民國35年10月,中共泉州縣委在南安縣嶺兜村召開擴大幹部會,傳達中共閩中特別委員會的指示。會後,史愛珠等人被分配到安南永邊區開展工作。史愛珠在南安縣詩山、金陶、碼頭等地,很快建立起黨的基層組織。她的活動引起當地國民黨的注意,懸賞緝捕“一個臉上有兩個黑痣,鑲一顆金牙齒的女共產黨員”。史愛珠毅然刮掉臉上的黑痣,拔掉金牙齒,堅持留在這個地區工作。
民國36年初,當閩中游擊隊戴雲山縱隊直屬支隊來到安南永地區時,史愛珠在碼頭和桂地一帶動員民眾參加游擊隊,動員許多婦女為游擊隊備飯送菜,建立聯絡站,掩護和護理傷員。7月上旬,游擊隊在山門遭到省保全團和南安、安溪兩縣自衛隊1000多兵力的重重包圍,突圍轉移,史愛珠在戰鬥中受傷。7月中旬,游擊隊到達德化縣暗林口,又遭到數千國民黨兵的截擊。史愛珠隱蔽在山林里兩天兩夜,槍傷化膿,饑寒交加。她冒險走出山林,在民眾的掩護下回到晉江。10月間,史愛珠在晉江縣永寧鎮被捕,關進泉州監獄。
在獄中,史愛珠面對國民黨的威迫、恐嚇和利誘毫不動搖,始終保守黨的機密。她團結獄中難友,與國民黨當局開展鬥爭,爭取改善監獄生活條件。當時,中共地下組織醞釀劫獄,要求史愛珠和同獄的鄭秀治將獄中的地形、獄方的活動規律以及牢門的鎖匙印模傳送到獄外。為保證劫獄的成功,史愛珠和鄭秀治表示要集中力量把幾位男同志營救出去,不必過多地考慮她倆。民國37年6月28日劫獄成功,但史愛珠和鄭秀治仍留獄中。年底,中共地下組織籌措一筆錢才把史愛珠“保釋”。史愛珠一出獄立即到晉江縣紫帽區工作。次年春調到莆田縣工作。
1977年,中共上海市盧灣區委員會徹底推翻“文化大革命”中強加給史愛珠的不實之詞,撤銷對她的錯誤結論和處分。史愛珠雖身患多種疾病,仍堅持工作,被選為全國第四次婦女代表大會代表,上海市盧灣區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和政協委員。
1986年10月,史愛珠病逝,享年7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