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史那·忠(唐朝將領)

史忠(唐朝將領)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阿史那·忠(?―675年),字義節,漢名史忠,突厥族,唐朝著名將領,史氏鼻祖之一。阿史那·忠,原名待考,唐太宗李世民賜其名為“忠”,是東突厥小可汗阿史那·蘇尼失,《舊唐書·阿史那蘇尼失傳》記載阿史那·蘇尼失在歸附唐朝後,“拜北寧州都督、右衛大將軍,封懷德郡王”。史那·蘇尼失是阿史那·啟民可汗的同母弟,阿史那·社爾的叔祖。

基本介紹

  • 本名:阿史那·忠
  • 別稱:漢名史忠
  • 民族族群:突厥族
  • 去世時間:675年
人物生平,史籍記載,墓葬,墓志銘,

人物生平

在唐朝與突厥之戰中,頡利可汗大敗,乘千里馬獨奔沙缽羅設部落,即遊牧於今內蒙古阿拉善盟的阿史那·蘇尼失部落,結果在阿史那·蘇尼失部被阿史那·忠生擒,押送至唐朝都城長安。因擒頡利可汗有功,唐太宗阿史那·忠為左屯衛將軍。唐貞觀九年(公元634年)晉遷右衛大將軍,唐永徽初年(公元650年)封薛國公,又升遷為右驍衛大將軍。
阿史那·忠一生施政清謹。唐上元二年(公元675年),阿史那·忠病逝於洛陽,追贈鎮軍大將軍、荊州大都督,享陪葬唐太宗李世民之昭陵。阿史那·忠戰功赫赫,官爵屢遷。他曾東征,西撫,北伐,經營四方,為國家統一做出貢獻,為唐朝立下巨大功勳。
阿史那·忠妻為韋貴妃長女定襄縣主,子名叫史暕,在史籍《舊唐書·阿史那忠傳》中記載:“史暕襲封薛國公,垂拱中,歷位司仆卿。”唐神龍元年(公元705年)改太僕卿為司仆卿,從三品,在《舊唐書·職官志三》中記載其“卿之職,掌邦國廄牧、車輿之政令,總乘黃、典廄、典牧、車府四署及諸監牧之官屬。”另外,史暕還有上柱國勛官,為正二品勛官。史暕的兒子是史思貞,他擔任過通事舍人,從六品官,掌朝見引納,殿庭通奏之事。史思貞的兒子是史瓘,先後擔任過亳州成父主簿青州壽光縣丞,絳州垣縣令相州成安縣令,卒後無嗣。

史籍記載

《新唐書·列傳第三十五》
《舊唐書·列傳第五十九》

墓葬

阿史那·忠之墓在陝西禮泉縣西周村西,是唐昭陵的陪葬墓之一。1972年6月開始發掘,墓道內有豐富的唐朝畫風的壁畫,道口內東壁最前面畫龍,頭和背部已殘缺;其次為馬和駱駝,各有一人牽引,人頭部已殘缺;再次為十一人組成的儀仗隊。西壁從南向北畫虎,殘存下半部分,其次為犢車一輛,駕紫紅牛一頭,車轅兩側各站一御者;再次為一武弁,殘存頭部。每一過洞內的東西壁各畫兩人,中間用紅柱隔開。第一過洞外的頂部繪有樓閣建築圖,已剝落。第一過洞外的兩側又各畫男侍一人。除第一天井外,每一天井的東西壁各畫二~三人。第一過洞至第二天井畫男侍,第二天井以北畫男女侍。壁畫人物修長清秀,衣紋疏放生動,風格近似唐李爽墓壁畫。

墓志銘

《唐故右驍衛大將軍兼檢校羽林軍贈鎮軍大將軍荊州大都督上柱國薛國公阿史那貞公墓志銘並序》
公諱忠,字義節,其先代人,今為京兆之萬年人也。……及貞觀雲始,塞北乖離,公誘執頡利楞汗而以歸國,蒙加寵命,授左屯衛將軍。……又加上護軍,用獎戎秩。(其父)元王薨背,哀窮荼蓼,金革為重,有詔權奪,復居本職服,襲封薛國公。新秦臨邊,控帶戎夏,十一年內檢校長州都督。聖駕雷動,問罪東夷公銜命風馳,慰撫西域,旌懸泑澤,騎越蔥河,處月焉耆,總計王略。公揚威電擊,諸戎瓦解。前庭寶馬,驅入陽關,罽賓飛鸞,將充禁籞。遼東奉見,詔隆獎飾,仍授上柱國,侍輦幽燕,言過汾晉。於時延陁犯塞,羽檄紛然,公馳驛赴救,事寧而返。蜂蟻復東,風塵大驚,詔率全軍,應時摧殄,延陁□滅,漠北以空。遷右武衛大將軍,賜金銀器物十事,繒彩五百匹,錢廿萬。林父克敵,方賜家臣,魏絳和戎,亦公金奏。太宗晏駕,攀髯靡及,送往事居,情禮兼遂,蒙委心腹,屯兵禁苑,陵墓事終,解嚴復職。自今上居極,恩遇彌重。永徽中,丁太妃艱,不堪號慕,降旨哀譬,仍令起服,為左武衛大將軍,尋遷右驍衛大將軍,屬興師遼碣,以公為使,持節長岑道行軍大總管。元戎長驅,天威遐暢,三山因之而波盪,九種以之而震驚。契丹在白猿之東,居黃龍之右,近侵卉服,外結鳥夷。公回師誅翦,應機殄滅,虜獲萬計,三軍無私,蒙賞縑帛,仍於羽林軍檢校。鉤陳之對南宮,羽林直通北洛。心膂之切,惟公是先。總章元年(668),吐蕃入寇,拜使持節青海道行軍大總管,長策遠振,群凶□跡。武賢不捷,充國徒淹。西海諸蕃,經途萬里,而有弓月扇動,吐蕃侵逼,延壽莫制,會宗告窘。以公為西域道安撫大使兼行軍大總管。公問望著於遐邇,信義行乎夷狄,饗士丹丘之上,飲馬瑤池之濱,夸父驚其已遠,章亥推其不逮。範文後入,情不論功;馮異卻坐,事非飾讓。奉蹕東京,承顏北闕,鬼神多爽,蒼旻不惠。
阿史那忠墓誌阿史那忠墓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