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家胡同博物館

史家胡同博物館

史家胡同博物館為北京首家胡同博物館,位於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街道史家胡同24號院,距離北京鈴鐺胡同3公里外的的東四地區,2013年10月19日正式對外開放。130個院落微縮復原,還能聽到“震驚閨”、“虎撐子”等70多種胡同聲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史家胡同博物館
  • 類別:歷史類
  • 開放時間:周二至周日,9時30分至16時30分
  • 地點:東城區史家胡同24號
歷史由來,空間布局,開放時間,新聞相關,所獲榮譽,

歷史由來

博物館所在的史家胡同24號院,其舊時主人就是秦思源的外祖母——凌叔華。後凌叔華的女兒陳小瀅女士將這所宅院的產權轉讓給街道,用於公益,建立了這座胡同博物館。
史家胡同博物館為北京首家胡同博物館,130個院落微縮復原,還能聽到“震驚閨”、“虎撐子”等70多種胡同聲音。
十多位在史家胡同居住過的名人中,博物館所在院落的原主人凌叔華是其中一位。作為民國三大才女之一,她常在自己居住的院內舉辦當時畫家名流的聚會,被稱為“小姐家的大書房”。在那個社交公開蔚然成風的年代,凌叔華在這裡招待了齊白石等當時繪畫大家,泰戈爾也成為了她的座上賓。
除了名人,如今有史家國小的史家胡同,在歷史上也曾作為赴美留學生的考試地點。
不僅如此,史家胡同內更是孕育北京人藝的搖籃。從1950年華北人民文工團擴編更名為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老人藝)起,史家胡同20號院就變成了中國話劇的搖籃。1952年6月12日,“老人藝”話劇團正式在20號院成立了北京人藝,焦菊隱歐陽山尊趙起揚等老一輩話劇藝術家都是從這個院裡走出來的。
70多種聲音串起老北京回憶
胡同博物館裡,還能聽到胡同的“老聲音”。在時代記憶展廳內,一個特殊的房間吸引了很多觀眾。這間像錄音棚一樣的小工作間,布置了專業的音響設備,只要點擊觸控螢幕,就能夠聽到不同的“胡同聲音”。
這些聲音分為上世紀五十年代前、五六十年代和七八十年代三個時間段,分春夏秋冬共70多種聲音。“警哨”、“腳鈴”等聲響需要聽音才能對上號,“震驚閨”、“虎撐子”等甚至聞所未聞。不僅如此,這裡還收錄了不同天氣的胡同聲音,讓人仿佛一下就穿越回當時的情景。
工作人員介紹,“震驚閨”、“虎撐子”都是老北京商販招攬生意時用的響器。據了解,“震驚閨”由鐵片組成,“嘩”一聲響,就是招呼大家來磨剪子搶菜刀;“虎撐子”則是郎中手裡的串鈴,一般是銅或鐵制,通過晃動,聲音能傳出很遠。
老北京的聲音還在增加,工作人員說:前天他們特意邀請了80多歲的老北京叫賣大王崔燕民,錄了三十多種老北京叫賣聲,將充實到“胡同聲音”中。朝陽門街道的“黨員會客廳”還組織居民自發成立了“叫賣班”學習,活動地點就在博物館裡。

空間布局

整個博物館1000多平方米,設有8個展廳和一個多功能廳,各式各樣的展品原樣重現了當時的胡同生活。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聘文複印件、舊時家庭用的笸籮、淡出市民生活不久的公交票證,還有兩間房屋,專門依五六十年代和七八十年代的北京家庭布置。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房間裡,一床一桌,兩椅兩箱,木質家具十分簡單,半導體收音機是擺放在房間的“大件兒”;七八十年代的家庭布置則逐漸時尚,室內有了組合家具,應了當時“組合家具沙發床、黑白電視放中央”的流行語。這些物品大多是從居民手中徵集到的,它們就像歷史的見證者一樣,記錄了史家胡同的變遷。
歷史展廳里,正中間是一個七八米長,兩三米寬的史家胡同沙盤。灰牆灰瓦,130個院落鱗次櫛比。這些院落里,歷史上居住過不少名人,演繹了許多故事。

開放時間

開放時間:周二至周日,上午9時30分至16時30分
地址:東城區史家胡同24號

新聞相關

2015年3月2日,英國威廉王子造訪史家胡同博物館。
史家胡同博物館
史家胡同博物館

所獲榮譽

2020年11月,入選首屆北京網紅打卡地上榜名單(共100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