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稻作研究文集

史前稻作研究文集

《史前稻作研究文集(精)》收錄了兩位作者從事稻作農業考古多年來的論文41篇,並將其分別歸類為“史前稻作的生物學研究”和“史前稻作的考古學研究”兩部分,集中展示了他們對中國史前稻作的研究成果,以及對稻作起源及其與史前社會發展演變關係的探索和思考。

基本介紹

  • 書名:史前稻作研究文集
  • 作者:裴安平,張文緒 
  • 頁數:345頁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年5月1日
  • 裝幀:精裝
  • 版次:第1版
圖書信息,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圖書信息

史前稻作研究文集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開本:16
ISBN:9787030245984
條形碼:9787030245984
商品尺寸: 26.4 x 18.8 x 2.6 cm
商品重量: 962 g
ASIN:B002GLW8EW
定價: 118.00元

內容簡介

本書適合於從事中國史前考古學研究的專家學者和相關專業的大專院校師生參考閱讀。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 史前稻作的生物學研究
水稻穎花外稃表面雙峰乳突掃描電鏡觀察
水稻稃面雙峰乳突的研究
炭化米復原及其古稻特徵的研究
用粒形判別對古栽培稻屬性的研究
澧縣夢溪八十壋出土稻穀的研究
澧陽平原幾處遺址出土陶片中稻穀稃面印痕和稃殼殘片的研究
湖南澧縣八十壋遺址古栽培稻的再研究
澧縣八十壋遺址古栽培稻的粒形多樣性研究
湖南澧縣彭頭山遺址陶片中水稻稃殼雙峰乳突印痕的研究
湖南澧陽平原四處遺址陶片中水稻稃殼雙峰乳突印痕的演變特徵
八十壋古栽培稻
湖南澧縣城頭山遺址古稻研究
湖南道縣玉蟾岩古栽培稻的初步研究
茶陵獨嶺坳遺址紅燒土中稻穀印痕的研究
湖南澧縣大坪雙堰東周遺址4號水井出土古稻研究
長沙馬王堆出土稻穀的鑑定報告
湖北江陵鳳凰山M167遺址出土稻穀的研究
河姆渡·羅家角出土稻穀外稃雙峰乳突的掃描電鏡觀察研究
鯔山遺址古栽培稻研究
龍虬莊出土稻穀稃面雙峰乳突研究
長江下游地區駱駝墩、龍虬莊遺址古稻的研究
黃淮地區藤花落、後大堂龍山文化遺址古稻的研究
甘肅慶陽遺址古栽培稻的研究
大連大嘴子遺址古栽培稻米的初步研究
廣東曲江馬壩石峽遺址古稻研究
石峽遺址M104古稻稃殼印痕研究
廣東封開舊屋山遺址古稻雙峰乳突及其印痕的研究
廣東高州亞公山遺址H5古稻的研究
福建明溪南山遺址古稻研究
中國古栽培稻的研究
水稻的雙峰乳突、古稻特徵和栽培水稻的起源
中國古稻性狀的時位異象與栽培水稻的起源演化軌跡
中國古稻探秘
第二部分 史前稻作的考古學研究
彭頭山文化的稻作遺存與中國史前稻作農業
長江中游7000年以前的稻作農業和陶器
中國原始稻作農業三種主要發展模式研究
Notes on new advancements and revelations in the agricultural archaeology of early rice domestication in the Dongting Lake region
質疑韓國小魯里
史前江南廣譜經濟與稻作農業
史前私有制的起源——湘西北澧陽平原個案的分析與研究
稻作與史前社會演變的關係新探

序言

之所以要編輯這個集子,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紀念張文緒先生和我在農業考古中曾經有過的十餘年共同追求、合作、探索與工作。其中,第一部分“史前稻作的生物學研究”,集中展示的是張文緒先生對中國史前稻作生物學特徵的研究成果與重要貢獻;第二部分“史前稻作的考古學研究”,主要是回顧我自己在中國史前稻作農業考古中的探索與思考。
張文緒先生,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湖南龍山里耶人,土家族,自號“里耶土人”。20世紀50年代就讀於西南農學院,是袁隆平先生的師弟。80年代初在菲律賓國際水稻研究所做過一些研究,1994年退休後不計名利和得失、不懼辛勞,全身心地投入史前農業考古,多次全程參加湖南道縣玉蟾岩與澧縣八十壋遺址的發掘,從生物學的角度為中國史前農業和稻作的研究做出了突出貢獻。
他的研究大體可分以下幾個方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