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玉璧直徑為21.9-22.3厘米,孔徑5.5厘米,厚1.4-1.5厘米。正面碧綠色黛青斑,背面霞紅色赭褐色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史前玉璧
- 直徑:21.9-22.3厘米
- 孔徑:5.5厘米
- 厚度:1.4-1.5厘米
史前玉璧直徑為21.9-22.3厘米,孔徑5.5厘米,厚1.4-1.5厘米。正面碧綠色黛青斑,背面霞紅色赭褐色斑。
史前玉璧直徑為21.9-22.3厘米,孔徑5.5厘米,厚1.4-1.5厘米。正面碧綠色黛青斑,背面霞紅色赭褐色斑。器呈扁平圓形,中有對鑽圓孔。素麵無紋,表面拋光,磨製精緻。此器物於1981年安徽省定遠縣山根許出土,現收藏...
玉璧的淵源 玉石被人們發現和使用,有著悠久的歷史,根據實物考證,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就有少量的玉石器出現,特別是紅山文化、良渚文化和山東龍山文化的玉器,代表了中國史前玉器製作的最高成就。現就玉器中的玉璧談談它的淵源、用途及其...
玉璧是一種中央有穿孔的玉器,為我國傳統的玉禮器之一,也是“六瑞”之一。《爾雅·釋器》載:“肉(周圍的邊)倍好(中間的孔)謂之璧,好倍肉謂之瑗,肉好若一謂之環。”根據中央孔徑的大小把這種片狀圓形玉器分為玉璧、玉瑗、...
玉石被人們發現和使用,有著悠久的歷史,根據實物考證,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就有少量的玉石器出現,特別是紅山文化、良渚文化和山東龍山文化的玉器,代表了中國史前玉器製作的最高成就。用途 玉璧用途很複雜,一般認為大致可分以下幾類:一...
1973年,江蘇吳縣草鞋山遺址的發掘,使人們對良渚文化的認識取得了重大突破,第一次在典型的良渚文化墓葬中出土了玉琮、玉璧等玉禮器,將長期被視為“周漢古玉”的良渚玉器放回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的年代坐標,自此,長期以來籠罩在良渚玉器...
此件為史前玉琮,1987年出土於浙江省餘杭縣瑤山。白色,有灰褐色斑點。圓筒形,對鑽大孔,薄壁。外壁凸出四塊對稱的長方形弧面,各飾一組獸面紋。獸面紋的兩眼、前額、鼻子、嘴巴均以淺浮雕琢出輪廓,並以陰線鑽出眼珠,刻出鼻翼...
玉璧是良渚文化玉器中單位面積最大的器類,這種有孔的圓形玉器,不僅選材獨具特色,而且自早到晚體現出追求圓大和精緻並重的器形變化趨勢,彰顯出其日益重要的地位。玉璧在後世演化為祭天的專用玉禮器,影響比琮更為深遠。玉鉞也是良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