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莊城

台莊城

台莊城

形成於漢,繁榮於明清,毀於1938年春天的台兒莊大戰。在這塊土地上,既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的恰淡與從容,也有因運而興的富庶與繁盛,還有以玉碎為代價,換來抗擊外侮勝利的壯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台莊城
  • 台莊:古城
台兒莊形成於漢,繁榮於明清,毀於1938年春天的台兒莊大戰。在這塊土地上,既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的恰淡與從容,也有因運而興的富庶與繁盛,還有以玉碎為代價,換來抗擊外侮勝利的壯烈。
“台莊城,縣東南六十里,順治四年,兗東道蔣鳴玉議建,祝思信繼之,縣丞雷烇董其役,逾年工始竣,今已廢,亂時居民因舊基築圩以守。——康熙葵丑年《嶧縣誌》卷八
康熙葵丑年《嶧縣誌·募建台兒莊城引》記載:清順治四年(1647),兗州東道兵備副使蔣鳴玉議建台兒莊城,上下“鹹協無異”,遂命“興人徙以傅土”而築。委託嶧縣縣丞雷烇主持施工,主城南傍運河而建,東西長3華里,南北寬1.5華里,城牆高1丈2尺,護城河寬3丈,深6尺,首尾與運河相接。次年,嶧縣管河縣丞署由嶧縣遷至台兒莊小南門裡100米處。
康熙二十三年(1784)。《嶧縣誌》卷二《鄉賢列傳》載:“康熙間,黃河決,花山、徐、邳災,漕運中梗”,康熙南巡,“駕駐河上”。仕紳曹自新率民眾迎駕,“口析水患數千言”。康熙皇帝“即敕河臣覆勘,給幣修築”。
乾隆四十八年(1783)秋冬,修建台兒莊越河被水石駁岸,翌年春竣工。這一水工設施雖歷經300多年,但至今保存完好,成為中國大運河的寶貴遺產。清鹹豐七年(1857年),由地方圩練長尤訓光發起,台兒莊開始由土城牆改建為磚城牆,東西長1.5公里,南北寬1—1.25公里,時建城門六座,東曰“仰生”,西為“台城舊志”,大北門為“中正門”,小北門為“承恩湛露”,大南門為“惠迪吉”,小南門為“迎祥”。碉樓七十多座。城內鋪設了月河街、丁字街、順河街等12條街道和2公里的車大路,用以連線四方城門。古城內設定了縣丞署、守備署、總兵行署、參將署等統領機構,其中參將署為中國大運河八大參將署之一,內設參將1員,秩正三品,遠遠高於嶧縣的七品縣官。
“台兒莊”的名字始見於《明史》和明代碑文。《明史·河渠志》稱“台莊”,明正德年間所立之泰山廟碑文中稱“台家莊集”,萬曆三十四年(1606),總理河道的工部右侍郎曹時聘,在上奏朝廷的《泇河善後事宜書》里,有“留城閘官夫移之台莊”的建議。崇禎十二年(1639)揚州兵備道在台兒莊東南黃林莊立運河防務碑一通,始載“台兒莊”一稱。碑上刻有欽差督漕御馬太監楊疏名寫給崇禎皇帝的奏章:“……南自清河縣起,北至台兒莊止,此三百餘里之內尤為灌藪。”
“台兒莊”名稱的由來,歷來眾說紛紜。一曰以姓氏命名。因始居者為邰、花兩大家族,故稱“邰花莊”,漸演變為“台家莊”、“台莊”。二曰以地理實體命名。依據有二:其一,《明史·河渠志》云:“台家莊……諸處皆山崗高阜”,言此地居高。其二,古台兒莊土地肥沃,四周天然水道縱橫交錯,地勢低洼。每逢汛期,諸水匯集,一片汪洋,成為洪水走廊。唯有台莊可免水患。鑒此,先人築避水築台而居,以台地名村,亦屬順理成章。城內至今尚有“鳳凰台”、“朱台”、“金台”舊址。
1938年春天的台兒莊大戰,使台兒莊享譽世界的同時,也遭到無情的毀滅,15天的戰火幾乎將其夷為平地。
2008年恢復重建的台兒莊古城,是世界上二戰遺存最多的地方,是中國運河文化史上的活化石,是中國民居建築博物館,是單漿搖遍全城的東方古水城。2009年被國台辦確定為全國首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2011年榮膺"十大齊魯文化新地標"榜首。
現台兒莊區為棗莊市轄區,位於山東省的最南部,地處魯蘇交界,東連沂蒙山,西瀕微山湖,南臨交通樞紐徐州,北接孔孟之鄉曲阜,為"山東南大門"。全區總面積538.5平方公里,轄5鎮1街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211個行政村(居),總人口31萬人。
如今台兒莊生態環境優美。城區駐地環城河、古運河(月河)交錯。台兒莊古城、台兒莊大戰紀念館、李宗仁史料館座落其間,城市面貌煥然一新。今天的台兒莊是一座活力之城、魅力之城、文明之城、幸福之城,各項事業蓬勃發展,全區人民安居樂業。
提濱陽
附:募建台莊城引(國朝)李狄門(邑人)
兗州之域有台莊,山左隱僻處也。自泇河即導,而東南財糈跨江絕淮,鱗次仰沫者凡四百萬有奇,於是遂為國家要害雲。其地平衍四徹,民風朴淳。考諸傳為鄫子國,蓋猶有鄫子氏之遺風焉。頻年以來,寇聚於垣,嘯則過市,頓戟一怒,併吞無遺。即無與畫地作營,亦豈能背水而陣?每當風鶴一警,四出崩奔,婦子童昏流離道路,糧艘停泓而不進,商舡搖櫓以紛靡。加之舟航所通,播揚易遠,駭惑吳越,震驚京師。察其風聲,不止患苦一方而已也。
今年秋,按察蔣公行部茲土,昭宣德威,條理鎮撫,而交走鶩驅之子聞風還集者,前後相屬於路。公曰:“民實我歸,而棄之中野,非計也。”謀於別駕曹公、嶧陽令何公,愛與父老約築壘浚渠,為我人計長久。上下鹹協無異,遂命封人慮事量功。命日興人徒以傳土。四方之民垂涕相賀,煦仁戴義,謂:“自有生以來未見勇於興事,綢繆乾國如我公者”。何也?昔者漢築甬道,吳修東興,周置白亭,齊堰肥水,與夫範文正之青澗 ,蘇子瞻之治兵,雖雲羅落驟設,寇抄不犯,要皆因勢官軍,取資公帑者焉。今我公自出奉錢,鼓勵眾志,財則蠲而不派,工則募而不編,民有金湯,國無乏絕,豈非雕琢鼎鐘,邁隆今古者哉!夫肥遺城費,則隧正明昭多與之金,完顏築京,則左廂識察,致甓數萬。況我公挺士寧人,設險守國,夫豈無懷忠願治慕義強仁以成公志者?敢承掌故者之命而為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