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艾納香

台灣艾納香

北艾納香(學名:Blumea formosana)為桔梗目菊科艾納香屬的植物。分布於台灣本島以及中國大陸的福建、江西、廣東、湖南、廣西、 浙江等地,生長於海拔150米至1,000米的地區,多生於低山山坡、溪邊、草叢和林下,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相關的種,

形態特徵

草本,根簇生,有時多少肉質。莖直立,高40-80厘米,基部徑3-6毫米,圓柱形,有明顯的條棱,上部有分枝,被白色長柔毛,在基部常脫毛,節間長0.5-4厘米。基部葉在花期凋落,或矮小的植株有時宿存,如存在時,基部葉常比中部的葉小;中部葉近無柄,紙質或薄紙質,狹或寬倒卵狀長圓形,長12-20厘米,寬4-6.5厘米,基部長漸狹,頂端短尖或鈍,邊緣有疏生的點狀細齒或小尖頭,上面被短柔毛,下面被緊貼的白色絨毛,雜有密腺體,有時多少脫毛,中脈在兩面多少凸起,側脈9-11對,細弱,弧狀上升,網脈不明顯;上部葉漸小,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5-12厘米,寬1-4厘米,基部漸狹,頂端短尖或漸尖;最上部葉苞片狀。
頭狀花序少至多數,徑約1厘米,排列成頂生的圓錐花序;花序梗長5-10毫米,被白色絨毛;總苞球狀鐘形,長約1厘米;總苞片4層,近膜質,綠色,外層線狀披針形,長2-3毫米,頂端鈍或稍尖,背面被密柔毛,雜有腺體,中層線狀長圓形,長4-5毫米,頂端鈍,內層線形,長約8.5毫米,頂端尾尖;花托平,徑約3毫米,蜂窩狀,無毛。花黃色;雌花多數,花冠細管狀,長約6毫米,檐部3齒裂,無毛;兩性花較少數,花冠管狀,長約7毫米,檐部5淺裂,裂片卵狀三角形,有密腺點。
瘦果圓柱形,有10條棱,長約1毫米,被白色腺狀粗毛。冠毛污黃色或黃白色,糙毛狀,長約6毫米。花期8-11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低山山坡、草叢、溪邊或疏林下。模式標本采自台灣台北。

分布範圍

產於中國江西、湖南、廣東、廣西、浙江、福建、台灣。

主要價值

全草:苦、微辛,涼。清熱解毒,利尿消腫。
台灣艾納香
【藥 名】:台灣艾納香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菊科植物的全草。
【功 效】:清熱解毒,利尿消腫。
【主 治】:用於肺熱咳嗽,氣喘,痰黃而稠,苔黃脈數,濕熱痢疾,腹痛,腹瀉,癰疽瘡瘍,熱淋等證。 用於水腫,小便不利。
【性味歸經】:苦、淡,寒。入心、大腸、腎三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10克。外用:適量研粉調敷患處。
【別 名】:台北艾納香(《中國植物志》)
【拉丁名】:原植物Blumea for-mosana Kitam
【考 證】:始載於《浙江藥物植物志》。
來源;模式標本采自台灣台北。

相關的種

與“台北艾納香 Blumea formosana Kitam.”相關的種有:
馥芳艾納香Blumea aromatica DC.
艾納香Blumea balsamifera (L.) DC.
密花艾納香Blumea densiflora DC.
密花艾納香(原變種)Blumea densiflora DC. var. densiflora
薄葉密花艾納香Blumea densiflora DC. var. hookeri (C.B. Clarke ex Hook.f.) Chang & Tseng
尖苞艾納香Blumea henryi Dunn
千頭艾納香Blumea lanceolaria (Roxb.) Druce
裂苞艾納香Blumea martiniana Vaniot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