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省博物館季刊

《台灣省博物館季刊》創刊於1948年,季刊,由台灣省博物館編輯和出版,1948年10月停刊,屬於博物館刊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台灣省博物館季刊
  • 語種:中文
  • 創刊時間:1948年
  • 出版周期:季刊
人員編制,刊登內容,文化傳統,

人員編制

該刊主要撰稿人有陳兼善、劉棠瑞、何天相、梁潤生、王家儒、壽振黃、余叔文等。

刊登內容

該刊主要內容是關於歷史與考古方面的,目的是報導該館人員的研究成果,現存的四期刊物除第1卷2期《本館最近所得清代盔甲考釋》一文外,其餘均為魚類學、植物學、地質學等學科的研究論文考察報告。刊登台灣省博物館的研究成果,人類歷史方面有史學、先史學、考古學、人類學、人種學、民俗學等相關內容,自然科學方面有植物學、地質學、礦物學、海洋學、動物學、地形學等研究論著。刊物於第1卷第3期起中文論文附英文摘要,外文論文附中文摘要。載文有《本館最近所得清代盔甲考釋》、《台灣省博物館魚類標本雜記》、《台灣魚類採集小志》、《中國之古木》、《大小黃魚脊推骨之初步研究》、《台灣玉山之高山植物》、《廣東木槿屬植物詳志》、《台灣玉山地質考察紀要》、《大小黃魚脊椎骨之初步研究》等。

文化傳統

發刊詞(陳兼善)
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台灣重返祖國懷抱,我們就奉命講台灣總督府博物館接收改組而為台灣省博物館。在改組之際,我們曾花了不少時間和精力,從事於修繕建築,登記陳列品,和布置各室工作。而最使我們感到頭痛的,卻是這件博物館的“立館之本”,似乎非檢討一下,來個重大的轉變不可。
日本整個國家的博物館,都側重於搜藏和陳列,而忽視館後支持的研究機構,本館則除此缺點而外,更染著濃厚的殖民地色彩。所以我們的接收,並不是輕而易舉的換個招牌了事,而必須完成偷梁換柱那么艱巨的大工程。把殖民地色彩用力洗刷乾淨,那也許是短期間內可以實現,而建樹一個研究機構,並在相當的客觀條件之下,加以極大的忍耐和努力不可。
我們的博物館以往既根本沒有研究機構,所以一切研究設備都要從頭做起。我們沒有充分的圖書和儀器,研究室非常狹隘,經費也少的可憐,但是我們有的是熱烈的勇氣。我們相信這天蔽日的大樹,是從小小的苗木所長成的。沒有出過汗,流過血的事業在現實的世界內恐怕是找不到的。所以我們膽敢以極少的人員,在極端貧乏的客觀條件之下,來推動這樣繁重的研究工作。
跟著研究工作的進行,我們計畫節省我們館內任何不必要的支出,來創辦一種刊物——台灣省博物館季刊。這刊物的目的,在於報導我們研究的業績,其內容如人類歷史方面的史學,先史學,考古學,土俗學,人類學,人種學????,自然歷史方面的地質學,礦物學,海洋學,動物學,植物學?????等等,凡是記載其原始資料的論文,都可以兼包而並蓄。不過目下限於人力和物力,只能不避譾陋的從初步做起。譬如就這創刊號來說,只登載了三篇動植物方面的初步研究報告。不過我們的報負,卻期望以後可以擴充我們的範圍,就令文章的水準,也預備漸漸的提高,總期力爭上遊,達到第一流專門刊物的目標。更就量的方面講,現在我們的預算,是一年四期,每期約三四十頁,這當然是太少了一點,假使我們的努力,引起了社會人士的同情,同時也鞭策著我們的步伐,我們也希望改為二月刊或月刊,頁數也當然可以逐漸增多;甚至於可以按照學問的部門,分成為若干不同性質的定期刊物。
我們憧憬著一幅未來的燦爛光輝的圖畫,我們期待著社會人士的督促,鼓勵和協助,把這小小的苗木,培育成好像熱帶地方可以掩蓋數十里廣場的大榕樹。謹以這夢幻一般的希望,寫在創刊號前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