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相思鏽病

台灣相思鏽病,病菌在病株上的葉片、嫩梢、莢果上渡過不良環境。通過氣流傳播蔓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台灣相思鏽病
  • 外文名:Poliotelium hyalospora(Saw.)Mains
  • 病害分類:真菌
  • 分類地位:擔子菌門
基本信息,病原介紹,病害症狀,發病規律,防治辦法,

基本信息

病害中文名:台灣相思鏽病
病害英文名:rust
病原中文名:透灰白冬孢鏽菌
分類地位:冬孢綱鏽菌目柄鏽菌科,灰透冬孢屬透,灰白冬孢鏽菌
寄主中文名:台灣相思
侵染部位:嫩葉、嫩梢和莢果

病原介紹

病菌完成一個侵染程式,必須經歷精孢子、夏孢子和冬孢子三種孢子類型的發育過程。精孢子產生在精子器內,精孢子無色,卵形或橢圓形;夏孢子產生在夏孢子堆內,夏孢子黃褐色,紡錘形或長橢圓形;冬孢子產生在冬孢子堆內,冬孢子無色,橢圓形或長橢圓形。有時冬孢子堆和夏孢子堆混生在一起。冬孢子的侵染力最強,夏孢子次之,精孢子無侵染能力。

病害症狀

病部開始時呈淺綠色,有時帶紅色,後漸變為茶褐色或污褐色。受害部位腫大、肥厚、如拱起盤狀小瘤,向一面隆起,枝、葉、果實因而捲縮成畸形。在小瘤上相繼出現不同發育階段病菌子實體,淺綠色粒狀為精子器,暗褐色粉狀為夏孢子堆和灰白色絨毛狀為冬孢子堆,病株衰弱,生長不良。

發病規律

病菌在病株上的葉片、嫩梢、莢果上渡過不良環境。通過氣流傳播蔓延。相思樹3月份開始抽新葉,4月上、中旬感病嫩葉出現大量精子器和夏孢子堆,4月下旬盛產冬孢子堆,完成一個侵染周期約需15—20天。自4月上旬至12月止,病害可連續發生,一般4—6月最為嚴重,每次新葉抽出後,都有一個發病高峰,當溫度在17—28攝氏度時,最有利於病菌的侵入為害。病原菌只能從相思樹幼嫩、半老嫩的葉、梢、果侵入,生長迅速的嫩葉和已經老化、發育完全的老葉,都不利於病菌的侵入和擴展。

防治辦法

在新葉抽出前,將染病葉、枝梢和莢果燒毀。嫩葉抽出後,可噴灑藥劑2—3次。可選擇的有效殺菌劑有1:1:100波爾多液;波美0.2—0.3度石硫合劑;80%代森鋅600倍液稀釋;50%苯駢咪唑500倍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