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者是一名去台灣求學的大陸交換生。作者以敏銳的目光,觀察所到之處的“小社會”;以真實的筆觸,記錄求學的經歷和感受;以純淨的心靈,講述當代台灣的“細枝末節”。
基本介紹
- 書名:台灣求學筆記
- 出版社:華藝出版社
- 頁數:242頁
- 開本:30
- 品牌:華藝出版社
- 作者:劉抒羽
- 出版日期:2013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802524149, 7802524148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一段時光, 滿滿的記憶;
北京女生的眼裡, 深度感知大陸與台灣,
在尋找、、、、、、 也在收穫;
在北京,在台灣,原來你也在這裡
北京女生的眼裡, 深度感知大陸與台灣,
在尋找、、、、、、 也在收穫;
在北京,在台灣,原來你也在這裡
作者簡介
劉抒羽,遼寧省錦州市人。先後就讀於北京市紅山國小、北京市八一中學。多次榮獲全國青少年“春蕾杯”徵文一、二、三等獎。
圖書目錄
台灣,我來了(2月15日)
註冊(2月16日)
多變的氣候(2月17日)
騎車逛台中(2月18日)
彰化燈會(2月19日)
外篇:花燈第一次照亮我
上課第一天(2月20日)
中興大學趣事(2月21日)
周杰倫的歌(2月22日)
台中雨和卡通片(2月23日)
中興湖(2月24日)
台北高鐵(2月25日)
逢甲cosplay(2月26日)
中興大學書店(2月27日)
台灣高校教材(2月28日)
垃圾分類(2月29日)
八一中學校慶日(3月1日)
施工運土車(3月2日)
寶島眼鏡店裡當“大爺”(3月3日)
考“研究所”日(3月4日)
肥料學課(3月5日)
食品安全(3月6日)
恐鳥症與“殘疾人”(3月7日)
事務組老師(3月8日)
水培種植(3月9日)
網遊與聊天(3月10日)
媽祖(3月11日)
台灣手機(3月12日)
台灣小吃(3月13日)
陳培堃(3月14日)
性騷擾(3月15日)
永和豆漿(3月16日)
日月潭(3月17日)
林書豪(3月18日)
大學生課外活動(3月19日)
地質學考試(3月20日)
電腦·電梯(3月21日)
“中國化”(3月22日)
“五最”(3月23日)
警察POLICE(3月24日)
EMS快件(3月25日)
島內“高考”(3月26日)
吃素救地球(3月27日)
狗(3月28日)
清潔達人(3月29日)
台中公交(3月30日)
《聯合報》·《自由時報》(3月31日)
大坑風景區(4月1日)
“台灣正名”運動(4月2日)
二十歲生日(4月3日)
島內清明節(4月4日)
速食文化(4月5日)
最重要的就是安全(4月6日)
風如茶(4月7日)
“古早味”食品(4月8日)
瑞穗鮮奶(4月9日)
越南新娘(4月10日)
植物病理周(4月11日)
大買家超市(4月12日)
抗生素(4月13日)
日用品(4月14日)
工讀生(4月15日)
實驗安全(4月16日)
台中計程車(4月17日)
高麗菜(4月18日)
農大版“非誠勿擾”(4月19日)
一中商圈(4月20日)
台中網購(4月21日)
宿舍(4月22日)
書(4月23日)
微生物(4月24日)
標語口號(4月25日)
石英(4月26日)
換屆(4月27日)
台中港(4月28日)
去苗栗(4月29日)
助教(4月30日)
考古題(5月1日)
“校樹”與“校花”(5月2日)
李寧logo(5月3日)
高雄夜市(5月4日)
西子灣(5月5日)
吃薑(5月6日)
學生幹部(5月7日)
地震(5月8日)
外篇:“五月天”和“地震”
拼音(5月9日)
輔導班(5月10日)
偏見(5月11日)
抗震(5月12日)
校園招聘會(5月13日)
學校標誌性建築(5月14日)
詐欺(5月15日)
同性戀(5月16日)
殘疾人(5月17日)
植物生理學考試(5月18日)
中興大學場館(5月19日)
自習室(5月20日)
砷超標(5月21日)
地板(5月22日)
網貼和“科比”(5月23日)
留學經歷(5月24日)
台中購物指南(5月25日)
“老紳士”姜保真(5月26日)
台灣高農研習營(5月27日)
奶茶飲料(5月28日)
備考(5月29日)
早戀(5月30日)
志工(5月31日)
植物生理學實驗(6月1日)
水果蔬菜超市(6月2日)
“驢友”自由行(6月3日)
畢業典禮(6月4日)
“最後的晚餐”(6月5日)
“紅榜”(6月6日)
地質學老師彭宗仁(6月7日)
PCR實驗(6月8日)
“三限六不”政策(6月9日)
宜蘭地震(6月10日)
失竊案(6月11日)
排水設施(6月12日)
回歸發展(6月13日)
地震多發(6月14日)
到大陸“打拚”(6月15日)
TORIC考試(6月16日)
西方父親節(6月17日)
三門考試(6月18日)
飲食文化(6月19日)
颱風來襲(6月20日)
申請成績單(6月21日)
北京,我回來了(6月22日)
慢慢折磨慢慢拷問
註冊(2月16日)
多變的氣候(2月17日)
騎車逛台中(2月18日)
彰化燈會(2月19日)
外篇:花燈第一次照亮我
上課第一天(2月20日)
中興大學趣事(2月21日)
周杰倫的歌(2月22日)
台中雨和卡通片(2月23日)
中興湖(2月24日)
台北高鐵(2月25日)
逢甲cosplay(2月26日)
中興大學書店(2月27日)
台灣高校教材(2月28日)
垃圾分類(2月29日)
八一中學校慶日(3月1日)
施工運土車(3月2日)
寶島眼鏡店裡當“大爺”(3月3日)
考“研究所”日(3月4日)
肥料學課(3月5日)
食品安全(3月6日)
恐鳥症與“殘疾人”(3月7日)
事務組老師(3月8日)
水培種植(3月9日)
網遊與聊天(3月10日)
媽祖(3月11日)
台灣手機(3月12日)
台灣小吃(3月13日)
陳培堃(3月14日)
性騷擾(3月15日)
永和豆漿(3月16日)
日月潭(3月17日)
林書豪(3月18日)
大學生課外活動(3月19日)
地質學考試(3月20日)
電腦·電梯(3月21日)
“中國化”(3月22日)
“五最”(3月23日)
警察POLICE(3月24日)
EMS快件(3月25日)
島內“高考”(3月26日)
吃素救地球(3月27日)
狗(3月28日)
清潔達人(3月29日)
台中公交(3月30日)
《聯合報》·《自由時報》(3月31日)
大坑風景區(4月1日)
“台灣正名”運動(4月2日)
二十歲生日(4月3日)
島內清明節(4月4日)
速食文化(4月5日)
最重要的就是安全(4月6日)
風如茶(4月7日)
“古早味”食品(4月8日)
瑞穗鮮奶(4月9日)
越南新娘(4月10日)
植物病理周(4月11日)
大買家超市(4月12日)
抗生素(4月13日)
日用品(4月14日)
工讀生(4月15日)
實驗安全(4月16日)
台中計程車(4月17日)
高麗菜(4月18日)
農大版“非誠勿擾”(4月19日)
一中商圈(4月20日)
台中網購(4月21日)
宿舍(4月22日)
書(4月23日)
微生物(4月24日)
標語口號(4月25日)
石英(4月26日)
換屆(4月27日)
台中港(4月28日)
去苗栗(4月29日)
助教(4月30日)
考古題(5月1日)
“校樹”與“校花”(5月2日)
李寧logo(5月3日)
高雄夜市(5月4日)
西子灣(5月5日)
吃薑(5月6日)
學生幹部(5月7日)
地震(5月8日)
外篇:“五月天”和“地震”
拼音(5月9日)
輔導班(5月10日)
偏見(5月11日)
抗震(5月12日)
校園招聘會(5月13日)
學校標誌性建築(5月14日)
詐欺(5月15日)
同性戀(5月16日)
殘疾人(5月17日)
植物生理學考試(5月18日)
中興大學場館(5月19日)
自習室(5月20日)
砷超標(5月21日)
地板(5月22日)
網貼和“科比”(5月23日)
留學經歷(5月24日)
台中購物指南(5月25日)
“老紳士”姜保真(5月26日)
台灣高農研習營(5月27日)
奶茶飲料(5月28日)
備考(5月29日)
早戀(5月30日)
志工(5月31日)
植物生理學實驗(6月1日)
水果蔬菜超市(6月2日)
“驢友”自由行(6月3日)
畢業典禮(6月4日)
“最後的晚餐”(6月5日)
“紅榜”(6月6日)
地質學老師彭宗仁(6月7日)
PCR實驗(6月8日)
“三限六不”政策(6月9日)
宜蘭地震(6月10日)
失竊案(6月11日)
排水設施(6月12日)
回歸發展(6月13日)
地震多發(6月14日)
到大陸“打拚”(6月15日)
TORIC考試(6月16日)
西方父親節(6月17日)
三門考試(6月18日)
飲食文化(6月19日)
颱風來襲(6月20日)
申請成績單(6月21日)
北京,我回來了(6月22日)
慢慢折磨慢慢拷問
序言
自 序
2012年的春季學期,我作為中國農業大學與台灣中興大學交換生項目的學生,在位於台中市的中興大學學習、生活。一百多天裡,我忠實記錄了在台灣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寫成了這個類似於日記,但又不敢高攀“名人日記”的稿子。一開始我以為會把“日記”寫成“台灣交換生生活指南”,寫著寫著我發現,對台灣的感受,幾乎全部基於我在大陸生活的背景。
而當動筆寫這個序時,我已經在加拿大滑鐵盧大學開始了一個新的校際項目—中國農業大學與加拿大滑鐵盧大學“2+2”項目。台灣學習結束,我從台中回到北京,停留一月有餘,啟程去往加拿大。身在異國,回想在台中的四個多月,總覺得我像是掉進時間的
漩渦。剛到加拿大時,似乎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後來才發現,我看不清楚的其實是我位置的變化。
面對這么多稿子,我想把它出版,讓別人看看我的感受。我的父親粗略地看過我的初稿,他說“寫得還不錯”,我把這歸結為“護犢子”。我的幾位同學和師兄師姐看過其中的一些片段,這些片段多是一些有“包袱”的段子,因為能博得他們一樂,他們也說寫得
不錯。然而,當我信心滿滿地把所有稿子發給一個閱歷豐富的朋友時,他倒也是實在,直說我寫得東西“不討喜”,從市場的角度看,不樂觀。我猜他這么說的原因不是因為題材或者內容不吸引人,而是我的寫法太澀。總之,褒貶不一,我也不知道市場需要什麼。所以,
我“膽戰心驚”地把稿子交給華藝出版社,結果如何,順其自然。
借著這個自序,簡單總結我在台中的生活。台灣沒有我想像中那么好,也沒有我想像中那么不好。我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或是因為我還不算是真正的成年人,對世界的判斷
還停留在“非黑即白”的階段。如果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或者更多年後我再去台灣,一定會有更加客觀的認識。而現在,我盡全力在敘述一個真實的台灣,雖然我經常會戴上“有色眼鏡”。
在中興大學待了四個多月,有三件事值得先說一說。
第一件事是背單詞。無論是高考前,大學四六級英語考試前,還是考托福之前,我從來沒有背過單詞,單詞書“a”開頭的詞段沒背完我就放棄了。而這四個多月,我背了很多單詞,雖然沒有很明顯的成效,卻極大地磨鍊了我沉下心來做事兒的能力。不僅僅是我,同齡人也差不多,我們都有很多夢想,但是我們很少腳踏實地地去實現夢想。
第二件事是鍛鍊。在中興大學辦了一張健身卡,我幾乎每天去鍛鍊,一直到六月份天氣熱得不行才停了下來。健身是一個長期投資,對我來說只是一個打發時間的休閒。辦卡的時候我不敢確定自己能堅持多久,但到五月底一算,發現自己竟吭哧吭哧堅持了整整三個月。真為自己的“韌勁兒”驚訝。起初是指望著鍛鍊減肥,後來發現鍛鍊之後吃得更多,也就放棄了減肥的想法。
第三件事就是寫稿子。剛到台中的那段時間,像“劉姥姥進大觀園”,每天都感受頗多。到後來,日子過得很平淡,雖然每天寫東西成了習慣,但是寫什麼又成了問題。總而言之,所有稿子寫得都很倉促,如朋友所說,“你這是個四不像的東西”。然而,無論文章是白開水,還是流水賬,我都想要把在北京不曾見過的事兒記錄下來。與其說我是去台灣求學,不如說我一直在求學,而這一站恰好在台灣。
現在回想,這段短暫的交換生生活像是一場夢,有很多奇景就是在這個夢裡出現的,夢醒時分竟難以分清是在夢境裡,還是在現實中。如同開頭提到的,我分不清楚我坐標的改變,而當意識到這一點時,我已經開始對這個類似於函式的改變有了認識。可惜的是,我不能根據這個函式的“趨勢線”預測我的未來;可喜的是,我的未來不用預測,只要去做就行了——如果做不到,就在夢裡完成。
2012年的春季學期,我作為中國農業大學與台灣中興大學交換生項目的學生,在位於台中市的中興大學學習、生活。一百多天裡,我忠實記錄了在台灣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寫成了這個類似於日記,但又不敢高攀“名人日記”的稿子。一開始我以為會把“日記”寫成“台灣交換生生活指南”,寫著寫著我發現,對台灣的感受,幾乎全部基於我在大陸生活的背景。
而當動筆寫這個序時,我已經在加拿大滑鐵盧大學開始了一個新的校際項目—中國農業大學與加拿大滑鐵盧大學“2+2”項目。台灣學習結束,我從台中回到北京,停留一月有餘,啟程去往加拿大。身在異國,回想在台中的四個多月,總覺得我像是掉進時間的
漩渦。剛到加拿大時,似乎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後來才發現,我看不清楚的其實是我位置的變化。
面對這么多稿子,我想把它出版,讓別人看看我的感受。我的父親粗略地看過我的初稿,他說“寫得還不錯”,我把這歸結為“護犢子”。我的幾位同學和師兄師姐看過其中的一些片段,這些片段多是一些有“包袱”的段子,因為能博得他們一樂,他們也說寫得
不錯。然而,當我信心滿滿地把所有稿子發給一個閱歷豐富的朋友時,他倒也是實在,直說我寫得東西“不討喜”,從市場的角度看,不樂觀。我猜他這么說的原因不是因為題材或者內容不吸引人,而是我的寫法太澀。總之,褒貶不一,我也不知道市場需要什麼。所以,
我“膽戰心驚”地把稿子交給華藝出版社,結果如何,順其自然。
借著這個自序,簡單總結我在台中的生活。台灣沒有我想像中那么好,也沒有我想像中那么不好。我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或是因為我還不算是真正的成年人,對世界的判斷
還停留在“非黑即白”的階段。如果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或者更多年後我再去台灣,一定會有更加客觀的認識。而現在,我盡全力在敘述一個真實的台灣,雖然我經常會戴上“有色眼鏡”。
在中興大學待了四個多月,有三件事值得先說一說。
第一件事是背單詞。無論是高考前,大學四六級英語考試前,還是考托福之前,我從來沒有背過單詞,單詞書“a”開頭的詞段沒背完我就放棄了。而這四個多月,我背了很多單詞,雖然沒有很明顯的成效,卻極大地磨鍊了我沉下心來做事兒的能力。不僅僅是我,同齡人也差不多,我們都有很多夢想,但是我們很少腳踏實地地去實現夢想。
第二件事是鍛鍊。在中興大學辦了一張健身卡,我幾乎每天去鍛鍊,一直到六月份天氣熱得不行才停了下來。健身是一個長期投資,對我來說只是一個打發時間的休閒。辦卡的時候我不敢確定自己能堅持多久,但到五月底一算,發現自己竟吭哧吭哧堅持了整整三個月。真為自己的“韌勁兒”驚訝。起初是指望著鍛鍊減肥,後來發現鍛鍊之後吃得更多,也就放棄了減肥的想法。
第三件事就是寫稿子。剛到台中的那段時間,像“劉姥姥進大觀園”,每天都感受頗多。到後來,日子過得很平淡,雖然每天寫東西成了習慣,但是寫什麼又成了問題。總而言之,所有稿子寫得都很倉促,如朋友所說,“你這是個四不像的東西”。然而,無論文章是白開水,還是流水賬,我都想要把在北京不曾見過的事兒記錄下來。與其說我是去台灣求學,不如說我一直在求學,而這一站恰好在台灣。
現在回想,這段短暫的交換生生活像是一場夢,有很多奇景就是在這個夢裡出現的,夢醒時分竟難以分清是在夢境裡,還是在現實中。如同開頭提到的,我分不清楚我坐標的改變,而當意識到這一點時,我已經開始對這個類似於函式的改變有了認識。可惜的是,我不能根據這個函式的“趨勢線”預測我的未來;可喜的是,我的未來不用預測,只要去做就行了——如果做不到,就在夢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