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比賽茶

台灣比賽茶

台灣比賽茶歷史最早可追溯至日據時期台灣勸業共進會舉辦的包種茶比賽,但當時僅頒予獎狀,名譽重過實利。一九七六年農林廳為推廣茶葉內銷,舉辦首次台灣優良茶比賽,茶價與銷售量因此相對提高,並開啟了各地區優良茶比賽之模板。比賽內容大致分成“茶商品比賽”與“制茶比賽”二種形式進行。 茶賽得勝的作品會帶動茶製作與消費走向,所以主辦比賽單位以及參與評審的人員必須認清自己的影響力,而以自身的學養引導大家走向茶業與茶文化健康而美好的方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台灣比賽茶
  • 主要原料:茶葉
  • 是否含防腐劑:否
  • 主要營養成分:茶水,湯花
台灣比賽茶文化,《鬥茶歌》,台灣比賽茶形式,台灣比賽茶意義,

台灣比賽茶文化

中國比賽茶始於唐,盛於宋,風行於當時各個階層,主要因為制茶者若獲好名次,賣茶者即方便推銷自己的茶品,得勝茶更可以成為貢茶,升官又發財。宋朝鬥茶的決勝要點在茶水與湯花,不同於現今比賽茶的評比項目,但一較高下的意旨不變,比賽結果也實際決定了這一季茶價的高低行情。

《鬥茶歌》

《鬥茶歌》 范仲淹生動的描寫鬥茶情景
范仲淹是北宋有名的政冶家、軍事家、文學家。他的散文《岳陽樓記》名聞天下,他還寫過一首在茶文化史上與盧仝《飲茶歌》具同等地位的茶詩《和章岷從事鬥茶歌》,詩中的章岷是范仲淹同事。
「鬥茶」又稱為「茗戰」,是一套品評、鑑別茶葉優劣的辦法,它最先套用於貢茶的選送和市場價格的競標上。
宋代貢茶的基地在幅建建安的北苑,鬥茶也盛於此地,後經由蔡襄的介紹,朝中上下相偕效法比斗,成為一時風尚。每年到了新茶上市時節,茶農們競相比試各自的新茶,評優論劣,爭新鬥奇,競爭激烈。范仲淹的《鬥茶歌》對當時盛行的鬥茶活動,做了既精彩又生動的描述。
年年春自東南來,建溪先暖水微開。溪邊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從古栽。
新雷昨夜發何處,家家嬉笑穿雲去。露芽錯落一番榮,綴玉含珠散嘉樹。
終朝采掇未盈擔,唯求精粹不敢貪。研膏焙乳有雅制,方中圭分圓中蟾。
北苑將期獻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鼎磨雲外首山銅,瓶攜江上中冷水。
黃金碾畔綠塵飛,碧玉甌中翠濤起。鬥茶味兮輕醍醐,鬥茶香兮薄蘭芷。
其間品第胡能欺,十目視而十手指。勝若登仙不可攀,輸同降將無窮恥。
吁嗟天產石上英,論功不愧階前蓂。眾人之濁我可清,千日之醉我可醒。
屈原試與招魂魄,劉伶卻得聞雷霆。盧仝敢不歌,陸羽須作經。
森然萬象中,焉知無茶星。商山丈人休茹芝,首陽先生休採薇。
長安酒價減百萬,成都藥市無光輝。不如仙山一啜好,冷然便欲乘風飛。
君莫羨花間女郎只鬥草,贏得珠璣滿斗歸。
詩的內容分三部分。
首先寫這些鬥茶的生長環境及採制過程,並點出建茶的悠久歷史:「武夷仙人從古栽。」
中間部分描寫熱烈的鬥茶場面,鬥茶包括斗味和斗香,比賽在眾目睽睽之下進行,所以茶的品第高低,都有公正的評價。因此,結果令勝利者很得意,失敗者覺得很羞恥。
結尾多處用典,襯托茶的神奇功效,並極盡描寫之能事的讚美茶,認為茶勝過任何美酒、仙藥,憐飲後能飄然升天。
〈鬥茶歌〉中形容參與鬥茶者「勝若登仙」、「輸同降將」的幾家歡喜幾家愁,也實際發生在五月份南投縣名間鄉的第一場春茶比賽。中「特仔」(特等獎)對茶農來說,除了實質收益,更是一種個人制茶技術的肯定。

台灣比賽茶形式

台灣茶葉的比賽大致分成“茶商品比賽”與“制茶比賽”二種形式進行。
台灣鬥茶劇照台灣鬥茶劇照
· 茶商品比賽
茶商品比賽是主辦單位規定轄區內的居民繳交一定重量的茶葉參加比賽,挑出質優的前數名,參賽的茶葉不一定要是自己的作品,甚至於跨轄區的茶葉也不在禁止之列。
· 制茶比賽
制茶比賽是參賽者集中在某一制茶場,將採收的茶青平均發給大家,大家在同一環境同一氣候同一設備之下把茶作出來。結末後當場評鑑優劣等級。比賽進行中為避免某些人把茶青挑得很精,有所謂茶青製成率的控制,太低者會扣分。

台灣比賽茶意義

台灣區制茶工業同業公會總幹事范德光表示,一九七○年代當時因紅、綠大宗茶滯銷,當初舉辦比賽茶是為幫助茶農的一種促銷手段,時至今日比賽茶已成為各鄉鎮農會的主要財務來源。雖然比賽茶都是站在協助茶區的發展,但制茶公會比較支持的是制茶比賽而非優良茶比賽。過去的制茶比賽有如闈場考試,甚至還曾派警力維安,過程嚴謹,在制茶技術上才是真正的切磋與提升。
對大多數的鹿谷茶農來說,每年的春、冬季比賽茶是年度盛事,比賽茶故名思義就是將各家製作的茶葉比出高下。鹿谷茶發展的歷史久遠,在製作烏龍茶的技術上幾乎是獨步全台,因此每年鹿谷區的比賽幾乎都是高手雲集,對經驗老道的茶農們來說,比賽茶是一個可以互相較量的平台,能夠獲得頭等獎甚至特等獎是一種肯定也是種殊榮。
但除了榮譽之外,比賽茶最有趣的面向在於它具有「賭博」的性質,這並不是說有人開了賭盤來賭誰會得到第一名,而是參加比賽的茶一但得了獎後,身價得以數倍翻漲獲利。以特等獎來說,平均一斤成本約3,000元的茶,在獲得特等獎後至少能以五萬元的價格賣出,這對茶農們來說是非常高額的報償,如何讓自己的茶在幾千個報名的茶樣中脫穎而出,是十分具有挑戰性的事情。
有些人批評茶比賽將茶價哄抬得很高,尤其是茶商品比賽,但茶比賽確實對台茶的復興起了很大的作用,因為有了比賽,大家會更關心茶事,由於比賽得獎的茶葉可以賣得很好的價格,造成“喝茶高貴”的印象,這也有助於茶業茶文化的發展。當然其負面作用應該設法避免,但比賽的本身應是好的,如同運動競賽,有時也會有賭博打架的情事,但對促進運動的風氣是功不可沒。 茶比賽得勝的作品會帶動茶製作與消費走向,所以主辦比賽單位以及參與評審的人員必須認清自己的影響力,而以自身的學養引導大家走向茶業與茶文化健康而美好的方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