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政治與經濟》是2004年北京航天航空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彭付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台灣的政治與經濟
- 作者:彭付芝
- 出版社: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4年1月
- 頁數:329 頁
- 定價:18 元
- 裝幀:簡裝本
- ISBN:9787810774505
《台灣的政治與經濟》是2004年北京航天航空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彭付芝。
《台灣的政治與經濟》是2004年北京航天航空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彭付芝。...
《黑金台灣政治與經濟實況揭秘》是2006年民眾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國霖。本書詳細披露台灣各幫派的興起源頭、發展過程乃至最後介入政治、商業的現狀。作者簡介 陳國霖,美國新澤西州立羅格斯大學(Rutgets university)刑事司法學院教授。台灣大學商學學士,休斯頓大學商學碩士、社會學碩士,賓州大學社會學博士。出版的中文...
6政治 ▪涉台法律法規 ▪全國人大台灣省代表團 ▪政協 ▪兩岸事務主管部門 ▪台灣問題 ▪九二共識 ▪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台灣當局政治環境 7軍事 8經濟 ▪綜述 ▪發展時期 ▪貨幣 ▪第一產業 ▪第二產業 ▪第三產業 ▪知名企業 9交通運輸 ▪綜述 ▪鐵路 ▪公路 ▪航空 ▪...
提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重要思想;針對島內“台獨”分裂活動猖獗制定實施《反分裂國家法》,舉行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兩黨主要領導人60年來首次會談,堅決挫敗陳水扁“法理台獨”圖謀;開闢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推動兩岸制度化協商談判取得豐碩成果,實現兩岸全面直接雙向“三通”,簽署實施《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定》,...
日據時代的台灣在政治、經濟以及文化水平上得到一定的現代化。加上戰後接收的國民政府治台失政,以及本地人與當時來台大陸人之間的思想隔閡,導致部分的台灣人,在戰後對日據時期產生某些程度的懷念。日本留在台灣的建設所造成的正負面影響亦於近年來重新被檢視或評價。歷史背景 1894年(清光緒20年),中國與日本因為...
民主進步黨(簡稱“民進黨”,英語:“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為中國台灣地區政黨,於1986年9月28日在台北宣布成立。以民主進步黨為首的綠營,與以中國國民黨為首的藍營並列為中國台灣兩大政治勢力。2020年1月11日下午4時,2020年台灣當局領導人選舉投票結束。當晚出爐的計票結果顯示,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
海事請求:領海:12海哩;專屬經濟海域:200海哩 對蹠點(相對極):巴拉圭、阿根廷 地形 由於台灣位於環太平洋的火山地震帶,有若干火山地形。除了大屯火山群及龜山島外,目前本島並無明顯活躍的火山活動。海拔極限:最低點:南海 0米最高點:玉山 3,952 米 區域地形 山脈 中央山脈——為台灣最長最大之山脈,北...
3個月後,蔣渭水、蔡培火、謝春木等人再次研議組織政治團體辦法,將舊有名稱再次更改為“解放協會”,其綱領亦修正為“期實現台灣人全體的政治、經濟、社會之解放”,後又依據葉榮鐘建議更改為更溫和的“台政革新會”,由蔡培火向殖民當局再次申請,依然不被獲準。殖民當局認為“台灣人全體的解放”且綱領中言及“撤...
2、準許外國商人在台灣旅行,3、賠償過去教會的損失,禁止居民對基督教誹謗,4、傳教士有權在台灣各地居住與傳教,5、本地人與外國人的糾紛,應由清朝官憲與英國領事共同裁判等等。雖是與英國的協定,但也適用於其他列強。這樣一來,各國與清廷所締結的不平等條約,也一併適用於台灣了。自此台灣經濟成為世界經濟的...
《台灣經濟轉型的故事》是聯經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郭岱君 內容簡介 台灣在1954年開始民營化, 10年之間,脫胎換骨, 30年之後,已從計畫經濟轉型為市場經濟, 經濟轉型也帶動了台灣社會、政治的快速發展。 改革一向艱難,台灣究竟是怎么走過來的? 作者郭岱君在本書《台灣經濟轉型的故事:從計畫經濟到市場經濟》表示,...
6.維持政治高壓,迫害黨外民主勢力 三 國民黨專制政治機制的運作 1.專制獨裁統治的界定 2.台灣地區專制主義機制的運作 四 台灣專制獨裁統治面臨的困境 1.台灣專制獨裁統治面臨的外部危機 2.台灣專制獨裁統治面臨的內部困境 第二章“政治革新”與台灣政黨政治的發展 一“政治革新”的背景 1.台灣經濟的發展與“...
“穩定政局、振興經濟、鞏固民主、壯大台灣” “堅持中間偏左路線、為中產階級發聲、為弱勢族群奔走” “理性對話、優質政黨、平民政治、進步國家”1.堅持台灣主體,邁向正常“國家”2.伸張社會正義,落實公平均富 3.捍衛本土產業,堅持照顧基層 4.落實廉能政治,杜絕貪腐特權 5.落實無障礙環境;扶助社會弱勢,支持...
本書以歷史唯物主義方法論為指導,運用現代化理論與政治社會學的分析模型和研究途徑,從影響台灣威權政治出現和轉型的各種推動力量及其互動關係的角度,詳細描述了台灣威權體制的形成、特質和轉型過程,探討了威權政治、經濟發展和政體轉型之間的內在聯繫,揭示了台灣政治轉型的特徵。作者對台灣威權體制的結構、威權政體下...
據2012年11月27日台灣《中國時報》報導,過去一向被認為是深藍陣營的新黨昨天大動作召開記者會,提出“全面開放、全面結盟、全面出擊”三大訴求及六點開放主張,並宣布從此退出藍營,未來不再是藍軍的一份子。新黨主張,要解決台灣經濟問題,必須擺脫藍綠惡鬥;要為子孫開創新局,必須重回中華文化正統。2019年7月1日...
《台灣政治轉型與兩岸關係的演變》是2010年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林岡。該書認為台灣政治轉型的啟動,帶有明顯的外生型發展特點,與台灣經濟的外向型發展模式相映成趣。內容簡介 追根溯源,國民黨當年在台灣地區延伸一黨專制統治,是以“動員戡亂”、“反共復國”為口實,以美、日等西方列強為後盾的政治嫁接,...
三、個案的研究:考察台灣政黨政治的意義及相關說明 (一)為什麼要研究當代台灣的政黨政治 (二)當代台灣政黨政治相關研究的現狀 (三)對本書研究方法的相關說明 (四)對本書結構安排的相關說明 第二章 當代台灣政黨政治的緣起 一、台灣政黨政治的生態環境分析 (一)地域、歷史和文化的特點 (二)經濟社會的...
台北,通稱“北市”,台灣省省會,地處台灣島北部的台北盆地,被新北市環繞,西界淡水河及其支流新店溪,東至南港附近,南至木柵以南丘陵區,北包大屯山東南麓。台北是台灣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旅遊、工業、商業與傳播中心。全市下轄12個區,總面積271.8平方公里,截至2022年2月,台北人口為250.4597萬人, [22]人口密度居...
對台政策是指我國在處理同台灣地區關係如政治經濟文化涉外關係中,一貫堅持的一個中國的原則,以及在一個中國的原則的基礎上發展演變而來的其他政策措施處理辦法。台灣問題由來 內戰遺留問題 (一)台灣問題是中國內戰的遺留問題,純屬中國內政。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國民黨的一部分軍政人員戰敗後退到台灣...
“兩岸”指的是中國大陸與台灣,兩岸共同市場為積極推動的兩岸共同市場政策,宣稱可積極為台灣找到經濟出路,並解決兩岸間政治、貿易及產業等問題。簡介 Co-market of China Mainland and Taiwan Province 兩岸共同市場為2001年間,由台灣知名政治人士蕭萬長所提出的經濟政策。該政策真正落實宣示於2005年中國國民黨與中國...
(1)在特別行政區實行不同於祖國內地的政治和經濟制度。我國憲法和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規定實行“一國兩制”,即在統—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大陸主體部分堅持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在這一前提下,為解決香港、澳門、台灣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根據憲法的規定建立特別行政區,在一個相當的時期內,保持原...
(四)和平談判。通過接觸談判,以和平方式實現國家統一,是全體中國人的共同心愿。兩岸都是中國人,如果因為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被分裂,兵戎相見,骨肉相殘,對兩岸的同胞都是極其不幸的。和平統一,有利於全民族的大團結,有利於台灣社會經濟的穩定和發展,有利於全中國的振興和富強。為結束敵對狀態,實現和平統一,...
我們願意首先同台灣同胞分享發展機遇,願意優先對台灣開放,並且對台灣同胞開放的力度要更大一些。我們將繼續維護在大陸投資的台資企業的合法權益,為他們的發展創造更好條件。在台灣參與區域經濟合作問題上,兩岸可以加強研究、務實探討,在不違背一個中國原則的情況下作出妥善安排。台灣方面表達了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我們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方針政策不會改變,促進兩岸交流合作、互利共贏的務實舉措不會放棄,團結台灣同胞共同奮鬥的真誠熱情不會減弱,制止“台獨”分裂圖謀的堅強意志不會動搖。我們真誠希望台灣社會安定、經濟發展、民生改善,台灣同胞過上安寧幸福的生活。習近平表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任重道遠,需要加深兩岸同胞相互...
台灣當局陸委會副主委劉德勛3月22日晚表示,吳伯雄引述相關法令的“一國兩區”說法,不代表台灣當局打算開啟兩岸政治談判或對話。據台灣《聯合報》報導,劉德勛3月22日指出,“一中各表”向來就是台灣堅持的立場;政府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等現行條文,描述兩岸關係和現況,目前仍以處理經濟...
今年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明確指出,“我所理解的中美建交時達成的協定是美國將奉行一個中國原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十分關鍵。美國不應該採取欺騙性手段或漸進方式推動‘兩個中國’方案”。近期有關美眾議長擬赴台的訊息出來後,很多人士包括美國很多主流媒體、智庫以及一些美國盟友國家前政要也都紛紛...
江丙坤曾長期主管台灣經貿事務,是參與推動台灣經濟騰飛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出生於台灣南投縣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父母共有9個孩子,他排行第八。父親到80歲仍早出晚歸在田裡勞作,而且非常節儉,吃飯時碗裡不能剩下一粒米。在父親的影響下,江丙坤從小就養成了“刻苦努力,認真負責”的性格。不到十歲,他就上山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