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後斜睪吸蟲(學名:Plagiorchis taiwanensis)是動物界扁形動物門吸蟲綱復殖目斜睪科斜睪屬的動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台灣後斜睪吸蟲
- 拉丁學名:Plagiorchis taiwanensis
- 界:動物界
- 門:扁形動物門
- 綱:吸蟲綱
- 目:復殖目
- 科:斜睪科
- 屬:斜睪屬
台灣後斜睪吸蟲(學名:Plagiorchis taiwanensis)是動物界扁形動物門吸蟲綱復殖目斜睪科斜睪屬的動物。
台灣後斜睪吸蟲(學名:Plagiorchis taiwanensis)是動物界扁形動物門吸蟲綱復殖目斜睪科斜睪屬的動物。...
台灣次睪吸蟲是後睪科、次睪屬微生物。形態特徵 蟲體呈香腸狀或棍棒狀,兩腸支沿蟲體兩側向後延伸,終止於後睪之後。睪丸2枚,位於蟲體後1/6處,前後排列或稍斜列,呈不規則的方形,邊緣有凹陷或呈淺分葉狀。卵巢居前睪丸的前緣,呈球狀。卵黃腺呈簇狀,分布於蟲體兩側,前緣起自腸叉與腹吸盤之間,向後...
台灣後次睪吸蟲 台灣後次睪吸蟲(學名:Metametorchis taiwanensis)是動物界扁形動物門吸蟲綱復殖目後睪科後次睪屬的動物。
外睪頓水吸蟲(學名:Tanaisia ectorchis Fischthalet Kuntz),分布於台灣省埔里縣,霧社縣,南投縣。外形特徵 蟲體延長,寬度相似,兩端鈍圓。通常最寬處在睪丸水平。2.745—4.230×0.505—0.765。體表被鱗,在蟲體各部水平大小有變化。排列與體軸稍斜至縱列,寬大於長,0.003—0.010×0.008—0.02...
長形後斜睪吸蟲 長形後斜睪吸蟲(學名:Plagiorchis longiformis)是動物界扁形動物門吸蟲綱復殖目斜睪科斜睪屬的動物。
外睪(副頓水)頓水吸蟲(Tanaisia ectorchis Fischthalet Kuntz,1976)是復殖目真杯科頓水屬動物。形態特徵 成蟲形態(圖431) (據Fischthal et Kuntz,1976)蟲體延長,寬度相似,兩端鈍圓。通常最寬處在睪丸水平。2.745—4.230×0.505—0.765。體表被鱗,在蟲體各部水平大小有變化。排列與體軸稍...
鱖斜睪吸蟲 鱖斜睪吸蟲(學名:Plagiorchis sinipercae)是動物界扁形動物門吸蟲綱復殖目斜睪科斜睪屬的動物。
大平並殖吸蟲(學名:Paragonimus ohlral Miyazaki,1939)是並殖科並殖屬的一種動物。分布於日本、中國。形態特徵 新鮮蟲體呈肉紅色肥厚泡狀體,兩側較深,中間無色透明,伸縮活動,體形變化不一。固定後,體橢圓形。體表滿布體棘,群生型,呈尖刀狀並列成簇。棘群含棘數目在兩盤問最常見為10支,在兩睪間最...
長菲策吸蟲(Fischoederius elongatus (Poirier,Stiles et Goldberger,(1883),1910))是腹袋科菲策屬的一種動物。形態特徵 成蟲形態(圖198) 蟲體圓柱形深紅色,縱軸稍向腹面彎曲,體前部向前漸小,體中部最寬,體亞末端縮小,體長14—24,最大體寬3.5—5.5,體寬與體長的比例約為1:4.2。腹袋前端...
多腺斜睪吸蟲 多腺斜睪吸蟲(學名:Plagiorchis mutiglandularia)是動物界扁形動物門吸蟲綱復殖目斜睪科斜睪屬的動物。
蝙蝠斜睪吸蟲(學名:Plagiorchis vespertilionis)是動物界扁形動物門吸蟲綱復殖目斜睪科斜睪屬的動物。 台灣後斜睪吸蟲 台灣後斜睪吸蟲(學名:Plagiorchis taiwanensis)是動物界扁形動物門吸蟲綱復殖目斜睪科斜睪屬的動物。 鱖斜睪吸蟲 鱖斜睪吸蟲(學名:Plagiorchis sinipercae)是動物界扁形動物門吸蟲綱復殖目斜睪...
卷多腺斜睪吸蟲 卷多腺斜睪吸蟲(學名:Plagiorchis cirratus)是動物界扁形動物門吸蟲綱復殖目斜睪科斜睪屬的動物。
睪丸位於蟲體後半部,呈長橢圓形,邊緣完整或有凹陷,前後相接排列,前睪丸0.45--0.66×0.21--0.38,後睪丸 圖266 曲頸棘緣吸蟲Echinoparyphium recurvatum0.45—0.72×0.25—0.38。 陰莖囊呈囊狀,斜置於腹吸盤與腸分支之間,0.36—0.48×0.16—0.25。 儲精囊呈曲頸瓶狀,前接彎曲的...
朝鮮斜睪吸蟲 朝鮮斜睪吸蟲(學名:Plagiorchis koreanus)是動物界扁形動物門吸蟲綱復殖目斜睪科斜睪屬的動物。
莫氏斜睪吸蟲 莫氏斜睪吸蟲(學名:Plagiorchis morosovi)是動物界扁形動物門吸蟲綱復殖目斜睪科斜睪屬的動物。
蝙蝠斜睪吸蟲 蝙蝠斜睪吸蟲(學名:Plagiorchis vespertilionis)是動物界扁形動物門吸蟲綱復殖目斜睪科斜睪屬的動物。
睪丸二個圓形,直徑0.17—0.28毫米,斜列在腹吸盤後方,位於體前端1/4部份的後半部。陰莖囊0.096×0.045毫米,位於腹吸盤前方,底部達到腹吸盤前緣;生殖孔開口在咽後水平。 卵巢圓形,直徑約0.21毫米,位於後睪後方,體前端約1/3處。受精囊直徑0.075—0.1毫米,緊靠在卵巢後緣。 卵黃腺叢粒位於...
鼠多腺斜睪吸蟲 鼠多腺斜睪吸蟲(學名:Plagiorchis muris)是動物界扁形動物門吸蟲綱復殖目斜睪科斜睪屬的動物。
子宮圈多,分布不規則,充滿睪丸後整個蟲體,超越腸管之外。子宮圈上升支穿過兩睪間止於生殖孔。子宮充滿成熟的卵,呈暗色。卵0.035—0.038×0.022—0.025。排泄孔位於體後端部。排泄囊形狀簡單,呈香腸形,0.50—0.55×0.11。有排泄管進入排泄囊。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台灣 國外分布:歐洲, 印度 ...
弗氏斜睪吸蟲 弗氏斜睪吸蟲(學名:Plagiorchis fulleborni)是動物界扁形動物門吸蟲綱復殖目斜睪科斜睪屬的動物。
卵黃腺在體前方,前睪之前,由兩側卵黃腺管匯成儲卵黃囊,在體中線上橫置或稍斜,呈倒卵圓形,0.06×0.043。子宮短,卵子較少,最多見到26枚,卵橢圓形,具小蓋,91.2×62.4微米。生活習性 生境:寄生。宿主鸕鶿; 寄生於小腸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台灣 國外分布:日本, 蘇聯的阿美尼亞及哈薩克斯坦, 西歐,...
隱棘真緣吸蟲(Euparyphium inerme (Fuhrmann ,Odhner,(1904),1911))是棘口科真緣屬的一種動物。形態特徵 成蟲形態(圖285) 蟲體細長,前端狹小,體中軸稍向腹面彎曲,腹吸盤處蟲體最寬,腹吸盤後兩體側近平行。體長5.78-8.80,最大寬0.80-0.93。 頭領發達,寬0.424-0.440,具有頭棘27枚,左右腹...
廣東嗜眼吸蟲(Philophthalmus guangdongnansis Hsu,1982)是復殖目嗜眼科嗜眼屬動物,分布於廣東肇慶。形態特徵 新種的描述(圖419) 蟲體棍棒形,前端較窄,後端鈍圓,體長3.327—3.342毫米。最寬位置1.085—1.214毫米。在咽兩側有凹陷,在腹吸盤兩側有第二個凹陷。口吸盤0.214—0.228×0.271—0...
梨形嗜眼吸蟲(Philophthalmus pyriformis Hsu,1982)是一種嗜眼科嗜眼亞科嗜眼屬動物,分布於廣東肇慶等地。形態特徵 種的描述(圖415) 蟲體前端窄,後端寬,呈長梨形,體表平滑,長4.113毫米,最寬位置在蟲體後半部,1.628毫米。口吸盤近圓形,0.357×0.328毫米,咽0.314×0.343毫米,與口吸盤約...
小型嗜眼吸蟲(學名:Philophthalmus minutus)為嗜眼科嗜眼屬的動物。在中國大陸,分布於廣州市郊等地,營寄生生活,終末宿主家鴨以及寄生在眼結膜囊。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廣州市郊。形態特徵 新種的描述(圖417) 蟲體短而小,前端窄長,中部寬,後端稍細,呈棍棒狀,體表具小刺,體長2.056毫米;寬0.914...
小腸嗜眼吸蟲(學名:Philophthalmus intestinalis)為嗜眼科嗜眼屬的動物。在中國大陸,分布於廣東肇慶等地,營寄生生活,終末宿主家鴨以及寄生在小腸。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廣東肇慶。形態特徵 新種的描述(圖420) 蟲體近橢圓形,後端比前端鈍圓,長2.452毫米,最大寬度為0.871毫米。口吸盤0.243×0.325毫米...
中國分布:廣東、台灣、遼寧、上海。國外分布:日本、朝鮮。物種研究 與人的關係:至今尚未發現人體被感染者。1931年發現於廣州市郊區怡樂村,為鼠類的並殖吸蟲(陳心陶,1933)。隨之,陳心陶又將生活史研究出來(陳心陶,1935、1936、1937、1940),1940年報告為新種,定名為怡樂村並殖吸蟲。此種與日本宮崎報告的大平...
如華枝睪吸蟲、肝片吸蟲、布氏薑片蟲、日本血吸蟲。代表生物簡介 日本血吸蟲 是寄生在人體及哺乳動物靜脈血管中的一種吸蟲。寄生於人體的血吸蟲共有3種,在我國流行的只有一種,即日本血吸蟲(Schistosoma japonicum),是我國人體最重要的寄生蟲之一。在我國主要分布於長江流域以南,包括台灣省共13個省市、347個縣,有...
衛生部在2005年,對餐飲單位出售的1165份水產品樣品進行抽檢,發現其中147份水產品含有寄生蟲或副溶血弧菌,檢出率為12.6%,對人類健康危害嚴重的食源性寄生蟲有華枝睪吸蟲(又稱肝吸蟲)、衛氏並殖吸蟲(又稱肺吸蟲)、薑片蟲、廣州管圓線蟲等。攝食生鮮水產品是一種危險飲食行為,可能導致嚴重的健康損害。為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