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工業研究院

台灣工業研究院

台灣工業研究院 經費主要來源於“政府”與民間企業, 位於台灣新竹縣青窩坡,與新竹市的新竹工業科技園區靠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台灣工業研究院
  • 成立時間1973年
  • 別稱:台灣工業技術研究院
  • 地點:台灣新竹縣青窩坡
機構簡介,機構影響,

機構簡介

由當時台灣經濟部門負責人孫運璿(又作孫運璇)籌劃成立。當時,孫運璿將分散在各處的聯合工業研究所、聯合礦業研究所與金屬工業研究所,決定將三所的設備、土地、人才合併,成立台灣的“工業技術研究院”,重新賦予任務、目標,利用進步的工業技術推動台灣工業的發展,引導經濟起飛。
工研院不但是台灣最大的產業技術研發機構,更是開創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先鋒,1977年10月,工研院建立台灣第一座4吋晶圓的積體電路示範工廠,同年底成功試製CMOS IC並掌握了7μmCMOS製程技術,奠定了台灣半導體產業發展之基礎。1979年,工研院成功開發出第一顆商用IC晶片,自此,台灣開始一貫作業自立生產製造積體電路,為台灣半導體打下良好基礎。
回顧三十餘年來工研院扮演的角色,從技術引進、人才培育、資訊提供、衍生公司、育成中心、技術服務與技術移轉等過程,對於台灣中小企業的產業發展歷程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尤其在人才培育上,有“台灣總經理製造機”封號的工研院,人才的擴散為其重大成就之一,因為由工研院轉進企業界的員工已逾一萬五千名之多,這些人多半身居要職,實際成為台灣經濟的掌舵者,包括張忠謀、胡定華、楊丁元、章青駒、蔡明介等引領風騷的人物,這些工研人在台灣科技產業中,如同織起一張綿密的網,讓台灣新興科技產業從無到有,屢創佳績。

機構影響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科技產業是二十一世紀強化競爭力的重要因素,更是驅動整體產業發展的原動力,更是產業永續發展之泉源。因此,在開創新興科技產業與協助既有產業技術升級,工研院將扮演台灣提升國際競爭力之重要關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