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外匯儲備亦稱 “台灣外匯存底”。50年代,台灣年年貿易逆差,外匯儲備十分短缺。後來通過採取一系列控制進口、鼓勵出口和發展島內進口替代工業政策,台灣的外匯儲備 (不包括黃金儲備) 迅速增長。1961年台灣外匯儲備為7千萬美元; 1978年上升到21. 7億美元; 1984年已達到156億美元,居聯邦德國、美國、日本之後,為世界第四位; 1991年達到824億美元; 1992年已升至895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一; 1994年為924億美元;1995年6月達到1004億美元的最高峰。此後,由於海峽兩岸關係惡化等原因,台灣的外匯儲備有所下降,1995年降至903億美元,1996年跌至880. 38億美元,在世界上排第三位。
台灣外匯儲備迅速增長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包括: ①巨額的外貿順差。1986年至1995年台灣進出口外貿順差最低為77億美元,最高達187億美元。②新台幣匯率不斷升值,國際上遊資紛紛涌人,促使外匯儲備持續上升。③嚴格外匯管制和外匯支出下降,使得外匯儲備積累增加。④存放國外銀行的外匯儲備投資收益提高促使外匯儲備不斷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