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考府君諱麟書,號竹亭。平生困苦於學,課徒傳業者,蓋二十有餘年。國藩愚陋,自八歲侍府君於家塾。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嗚呼!惟我先考先妣,既改葬於台洲之十三年,小子國藩,始克表於墓道。
先考府君諱麟書,號竹亭。平生困苦於學,課徒傳業者,蓋二十有餘年。國藩愚陋,自八歲侍府君於家塾。晨夕講授,指畫耳提(1),不達則再召之,已而三復之。或攜諸途,呼諸枕,重叩其所宿惑者(2),必通徹乃已。其視他學童亦然,其後教諸少子亦然。嘗曰:“吾固鈍拙,訓告若輩鈍者,不以為煩苦也。”府君既累困於學政之試,厥後挈國藩以就試,父子徒步橐筆(3),以乾有司(4)。又久不遇,至道光十二年,始得補縣學生員。府君於是年四十有三,應小試者十七役矣(5)。吾曾氏由衡陽至湘鄉五六百載,曾無人與於科目秀才之列(6),至是乃若創穫(7),何其難也!
自國初徙湘鄉,累世力農,至我王考星岡府君,乃大以不學為恥。講求禮制,賓接文士,教督我考府君,窮年磨厲(8),期於有成。王考氣象尊嚴,凜然難犯。其責府君也尤峻,往往稠人廣坐,壯聲呵斥。或有所不快於他人,亦痛繩長子(9),竟日嗃嗃(10),詰數愆尤(11)。間作激宕之辭,以為豈少我耶(12)?舉家聳懼。府君則起敬起孝,屏氣負牆,踧踖徐進(13),愉色如初。王考暮年大病,痿痹暗啞(14),起居造次(15),必依府君。暫離則不怡,有請則如響(16),然後知夙昔之備責府君,蓋望之厚而愛之篤,特非眾人所能喻耳。
鹹豐二年,粵賊竄湘,圍攻長沙。府君率鄉人修治團練,戒子弟講陣法、習技擊。未幾國藩奔母喪回籍,奉命督辦湖南團練。明,年,又奉命治舟師,授剿湖北。府君僻在窮鄉,志存軍國。初令季子國葆,募勇討賊,既又令三子國華、四子國荃,募勇北證鄂(17),東征豫章(18),粗有成效。而府君遽以鹹豐七年二月四日棄養。閱一年而國華殉難於三河(19)。又四年而國葆病歿於金陵。朝廷褒恤、並予美溢(20)。而國藩與同荃,遂克復安慶(21)、江寧兩省(22)。早事有天幸,然亦賴先人之教,盡驅諸子執戈赴敵之所致也。
初,國藩以道光閒官京師,恭遇覃恩(23),封王考暨府君皆為中憲大夫,祖妣暨先母皆為恭人。逮鹹豐間,四遇覃恩,又得封贈三代,皆為光祿大夫,妣皆一品夫人。今上嗣位,四遇覃恩,又以戰績,兄弟謬膺封爵。於是曾祖府君儒勝、王考府君玉屏暨府君,皆封為大學士、兩江總督、一等侯爵,曾祖妣氏彭、祖妣氏王、先妣氏江,仍封一品夫人,嗚呼!叨榮至矣。
江太夫人為湘鄉處士沛霖公女,來嬪曾門(25),事舅姑四十餘年。饎爨必躬(26),在視必恪(27),賓祭之儀,百方檢飭。而子男五人,女四人,尺布寸縷,皆一手拮据(28)。或以人眾家貧為慮,太夫人曰:“某業讀,某業耕,某業工賈,吾勞於內,諸兒勞於外,豈憂貧哉?”每好作自強之言,亦或諧語以解劬苦。鹹豐二年六月十二日疾卒,九月二十二日,葬於下要里宅後。府君以七年閏五月初三日,葬於周壁沖。至九年八月某日,並改葬於台洲之貓面腦。
府君有弟二人,仲曰上台,年二十有四而歿。府君視病年余,管治醫藥,旁皇達旦(29)。季曰驥雲,推甘讓善(30),老而彌恭。無子,以國華為之嗣,後府君三年而歿。女四人,其二先卒,其二繼逝。諸子今存者,惟國藩與國潢、國荃三人。諸孫七人,曾孫七人。
於是略述梗概,以著先人懿德,垂蔭無窮(31)。而小子才薄能鮮,忝竊高位,兢兢焉惟不克負荷是懼雲。
作品注釋
(1)指畫:用手指點比劃。耳提:擒著耳朵灌輸教誨。形容教誨殷勤懇切。
(2)宿惑:舊有的、過去的疑難問題。
(3)橐(tuó)筆:指文墨,筆墨。橐,袋子,可用來裝書籍。
(4)乾:求取。
(5)小試:亦稱“小考”。清代童生應考生員(秀才)之試的習稱。役:事。此處指科考的場次。
(6)與(yù)參與,進入。
(7)若:如此。創穫:首次獲取。
(8)磨厲:同“磨礪”。磨刀使銳利。引申為磨鍊。
(9)痛繩:極力地糾正、指責。
(10)嗃嗃(hè):嚴酷貌。
(11)詰數:責問數落。愆尤:過錯。
(12)少:輕視。
(13)踧踖(cùjí):恭敬而局促不安的樣子。
(14)痿痹:四肢萎弱,關節風濕麻木。暗(yīn)啞:說不出話,啞巴。
(15)造次:倉促,匆忙。
(16)響:回聲。比喻贊同,應和。
(17)鄂:湖北省。
(18)豫章:江西省的別稱。
(20)謚(shì):贈予稱號。曾國華謚愍烈,曾國葆謚靖毅。
(21)安慶:當時安徽省治所。
(22)江寧:江蘇省治所南京。
(23)覃恩:廣布恩澤。多指帝王對臣下普行封賞或赦免。覃,延及。
(24)叨:謙詞,辱承,承受。
(25)嬪(pín):嫁。
(26)饎(xī):炊熟。
(27)在視:察視,過問。《禮記·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視寒暖之節。”
(28)拮据:操作勞苦。
(29)旁皇:同“彷徨”,心神不寧。
(30)推甘讓善:謙恭厚道,把好處讓給別人。
(31)垂陰:留下庇護保佑後代的恩德。
作品賞析
比起作者的《大界墓表》,這篇為父親寫的墓表較具體生動些,尤其是首二段記敘科考艱難和父子關係,都很見人物性格。另外的一半篇幅歷數舉家投身軍伍,幾世殊榮,不僅落入墓表虛美的老套,更不可取的是,以屠殺太平軍而取得高官厚祿,不以為恥,反而極力炫耀。現代的讀者應當從反面去認識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