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地邊緣生物礁相

發育於台地邊緣地區的生物礁相帶,深度位於正常浪基面以上,有較強的波浪活動,水循環良好,鹽度正常。貴州上二疊統台地邊緣生物礁主要發育於貴州省南部,目前發現的礁點冇10餘個,主要分布於冊亨、紫雲、望漠、羅甸等地,呈半環形條帶狀展布,寬5~7 km。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台地邊緣生物礁相
  • 外文名:Platform marginal reef facies
  • 位置:台地邊緣地區的生物礁相帶
  • 深度:深度位於正常浪基面以上
  • 環境:強的波浪活動,水循環良好
  • 岩石結構:粘結-格架型、粘結型和障積型
簡介,類型,礁核,岩石結構,

簡介

發育於台地邊緣地區的生物礁相帶,深度位於正常浪基面以上,有較強的波浪活動,水循環良好,鹽度正常。貴州上二疊統台地邊緣生物礁主要發育於貴州省南部,目前發現的礁點冇10餘個,主要分布於冊亨、紫雲、望漠、羅甸等地,呈半環形條帶狀展布,寬5~7 km。

類型

研究表明,該礁帶為Wilson(1975)所劃分的環邊格架礁台地邊緣類型(曾鼎乾等,1988),礁後有生屑和砂屑淺灘及開闊台地(陸棚潟湖)沉積,礁前有發育塌積角礫岩的陡的斜坡,說明該礁帶為堡礁。

礁核

礁核主要為海綿礁灰岩,或含海綿藻疊層礁灰岩,主要造礁生物為水螅、海綿、台蘚蟲和藻,附礁生物主要為篷、有孔蟲和腕足類,礁體巨觀特徵是色淺(灰白色)、層厚(塊狀無層理),具格架(由原地生長堆積的海綿、苔蘚、水蛇、管殼石組成格架)。

岩石結構

岩石結構類型可分為粘結-格架型、粘結型和障積型,礁核垂向分3個生物帶:下部以枝狀海綿、苔蘚蟲和藍藻及綠藻為主的混合帶,中部為塊狀海綿帶;上部以前管孔藻發育為特徵的紅藻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