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倒桅

可倒桅

可倒桅是指在航空母艦甲板兩側樹立的桅桿。它的學名叫做可倒桅或起倒桅。顧名思義,它不僅是一種桅桿,而且是一種可豎直可躺倒的桅桿。軍艦的主桅由於其上的設備多而複雜,收放要求又高,因此可倒桅的收放裝置難度較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可倒桅
  • 外文名:Mast can be inverted
  • 拼音:kě dǎo wéi 
  • 屬性:桅的一種
  • 學科:船舶工程
  • 作用:通訊、防護
簡介,分類,人字桅,單直棍形,作用及實例,作用,實例,

簡介

船的主桅總是位於船的高層位置。航行於江河的船舶其主桅高度常受到橋洞高度的限制;艦艇因進洞、過橋,主桅的高度也同樣受到限制,然而桅上的燈具、信號、雷達等又要求船桅有足夠的高度,因此這兩者往往是矛盾的。採用可倒桅是妥善協調這些矛盾的方式之一。軍艦的主桅由於其上的設備多而複雜,收放要求又高,因此可倒桅的收放裝置難度較大。

分類

可倒桅分兩種,一種是人字桅,另一種是單直棍桅。

人字桅

人字桅用於內河船,主要用於栓系纖索,也有用來掛帆的,但是帆不大,多為布帆,帆桅的平衡比為1:1,有4根操帆索,只適用於順風和斜風。
電動螺桿全可倒低磁鋼三腳桅
圖1是一艘排水量780噸的軍輔船的可倒桅,設定在指揮台甲板上,由於進洞要求桅能可倒,該桅通訊和信號設備較多,倒桅後水線離桅最高點搗米,倒90度後與甲板平行,桅重2.10噸,桅放倒時推力2.01噸,桅起升時的拉力增加了98噸。
圖1圖1
桅桿主桿根部有一隻大法蘭,撐桿根部有兩隻帶鉸鏈的小法蘭,用螺栓、螺母固定。倒桅時拆除雷達導波管接頭和所有連線件固定件,由電動倒桅裝置操縱桅的收放。
倒桅裝置由操縱機構支架、操縱機構以及驅動裝置三大部份組成。操縱機構支架是由兩根斜放著的鋼管和一根垂直鋼管焊接而成,它設定在桅桿底部的裡面,它的上面安裝著操縱機構。操縱機構由單鏈輪、雙鏈輪、長鏈條、短鏈條。大小圓錐齒輪、殼體.套筒,上下螺桿等組成。

單直棍形

單直棍形可倒桅其結構是設兩個桅夾(又稱“鹿耳”、“夾耳”),甲板上有桅面梁。有的古文獻稱桅面梁為“含檀”,稱主桅為“大含檀”,稱首尾桅為“小含檀”。桅桿後靠艙壁,下方有桅座。桅座又稱“地龍”、“金剛腳”、“桅桕”、“桅臼”。桅面梁能通過桅桿、桅夾開口,並由桅夾穿過定位的榫口。桅面梁與舷側板留有一定間隙。桅夾固定於艙壁.下方有方形凸榫與桅座凹榫配合固定。桅桿、桅夾上有對應的上下兩個桅栓插孔。甲板上還設桅點(也稱“桅掌”、“桅牮”、“桅牽”)斜撐住桅桿。插上桅栓.桅就被固定;拔掉一根桅栓,桅可倒;拔掉兩個桅栓,桅可取出。
圖2圖2

作用及實例

作用

主要作用包括以下兩點:
1、通訊。這是可倒桅的最主要功能。其實幾乎所有現代艦艇的桅桿的目的無外乎是設定觀察、通信和導航設備的天線,懸掛國旗、號旗、號型和其他信號,裝設桅燈、信號燈、航行燈等作用,在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設定通訊用的各種天線。航母航行過程中可倒桅一般呈拉起的豎直狀態,而在飛行起降作業時要躺到至和甲板水平,以免干擾飛機起降。
2、對甲板上停放的飛機提供額外防護。美國歷史上第一艘航空母艦蘭利號就有可倒桅的設計。包括英國的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競技神號都有相關設計。這其實只是可倒桅衍生出的小功能,並且這種防護及其有限,並沒有吧友所說的防風功能。真正的防風柵應該位於艦艏,一般情況下水平放置於甲板上,需要時候利用蒸汽液壓豎起。而且防風柵是網狀且格線很密,和格拉夫齊柏林號如此巨大的間隙沒有任何可比性。

實例

關於格拉夫齊柏林號航母的網狀可倒桅,其實作用也僅限於以上兩點,而最主要的還是通訊功能。但是具體格拉夫齊柏林號航空母艦在可倒桅上設定的是哪一種型號天線,這應該屬於軍事秘密,一般情況下很少有人能夠得知。由於該艦並沒有真正建造完成,設計圖紙上也只有普通的可倒桅設計,之後的設計才出現了類似的網狀設計,究其原因可能不會有人知道最準確的答案。不過國內軍事學家分析,其設計成為整體天線的原因很可能和北大西洋惡劣海況有一定關係,對結構能有一定強化作用。另外整體式可倒桅很有可能有助於桅桿一次性整體拉起或放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