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灣墓群

召灣墓群

召灣墓群位於包頭市南郊,墓群分布在包頭市九原區麻池鎮召灣村與召灣後村之間的一道土樑上,綿延約2.5公里,分布著上百座漢代墓葬,自上個世紀50年代以來,考古人員陸續清理墓葬97座,分布著墓群的土梁也是秦直道的起點。

2006年5月,召灣墓群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召灣墓群
  • 出土地點: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
  • 所屬年代:漢
  • 級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批次:第六批
  • 編號:Ⅰ-33
歷史沿革,建築規模,文物價值,

歷史沿革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已陸續清理墓葬98座。
2006年5月,召灣墓群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規模

召灣漢墓群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麻池鄉。墓群分布於召灣和召背後村之間及其以西的土樑上
墓葬形制有木槨墓、磚室墓、土洞墓三類。其中以木槨墓和磚室墓最多,土洞墓最少。墓葬以仰身直肢葬為主,多為夫妻合葬,有數代人葬於一墓的現象。死者多有口含錢和手握錢。
召灣墓群
召灣漢墓群清理出土的遺物多為陶器,其次是銅器,少量是玉石、鐵器及貨幣。陶器有盆、杯、匙、豆、尊、甑及鼎;銅器有鍅、杯、薰爐、博山爐、日光鏡、昭明鏡及家常富貴鏡;玉器有眼蓋、鼻塞;鐵器有鐵刀;貨幣為五銖錢。此外。尤為有價值的出土物是從木槨墓的填塞陶片、碎瓦片及填土中發現的“單于和親”、“單于天降”、“四夷盡服”、“千秋萬歲”、“長樂末央”等文字瓦當。這些瓦當均屬漢瓦的稀見物,是研究西漢與匈奴關係的珍貴實物資料。

文物價值

包頭漢墓與中原地區其它漢墓總體特徵是一致的,但也有自身的特點,包頭漢代文化是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是北方少數民族與漢族融合而成的文化,是漢族和北方少數民族共同創造的,他們在戰爭中交往,在和平中交流,農牧業互為補充,為漢代包頭地區的繁榮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