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召樹屯與喃木諾娜
- 批准時間:2008年6月7日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遺產編號:Ⅰ-67
- 遺產類別:民間文學
- 申報地區: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歷史源流,主要內容,
歷史源流
《召樹屯與喃木諾娜》是一部以愛情為主線的敘事長詩:勐板加國的王子召樹屯與勐董板孔雀國的公主喃木諾娜在金湖邊相遇,獲得美好愛情,戰禍帶來災難,破壞了美好的愛情,但王子經過千辛萬苦,重新找回美好愛情。長詩雖然產生於封建領主制中期,即傣族封建領主政權最興盛、南傳上座部佛教最興旺的時代,但它表述的卻不是佛教出家修行的思想,而是對生活和愛情的讚美。
長詩《召樹屯》在傣族地區廣為流傳,深受傣家人喜愛,幾乎每個寨子都有手抄本,元江、金平等傣文不普及的地區,也以口頭說唱的形式流傳。自漢文譯本發表後,立即引起國內外關注,報刊轉載,電台廣播,20世紀80年代初,改編成電影《孔雀公主》,更使這一傣族文學瑰寶為我國人民家喻戶曉。《召樹屯》長詩的影響遠遠超出傣族地區,在我國文學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
長詩思想健康、藝術成熟。隨著它的影響日益深遠,探索故事源流的異文也隨之突起,各學派提出不同的看法:“外來論”者認為故事原型產生自印度古代的梵文集,先在東南亞地區流傳,又隨著佛教傳入中國傣族地區;“中原論”者認為故事原型出自中國境內許多民族都有的“鳥衣神女”神話;“自生論”者認為源於傣族古代的鳥神話,遠在原始社會初期,傣族先民曾產生過鳥圖騰崇拜,創造了多種“人首鳥身”與“人鳥相婚配”的神話,這是孔雀仙女與人結合的最原始原型。
研究者認為,探討《召樹屯》長詩的源流,首先要弄清:一,究竟是先產生從北到南的氏族先民大遷徙現象,還是先產生由南往北的佛教大傳播現象?二,究竟是古老的民間神話誕生在前,還是佛本生故事誕生在前?
據史籍記載,傣族的原始先民主要來自百越族群,即百越族群從中國南方大遷徙到雲南河谷流域之後,經過與當地的土著先民長期融合形成當今的傣族。因此,傣族原始文化中帶有百越原始文化的因素,鳥崇拜、鳥圖騰、鳥衣神女的傳說,亦是百越原始文化的因素之一,它隨百越先民的大遷徙而傳入傣族地區。這次氏族先民的大遷徙,大約在3000多年前就已完成,比佛教誕生要早1000多年。按照歷史發展的順序,得出的結論是:“人鳥婚配”“鳥衣仙女”等原始神話,最先是隨著氏族先民的大遷徙,從中國沿海一帶傳到東南亞地區,然後過了1000多年,又隨佛教從東南亞往北而上,返回傳到中國雲南的傣族地區。
這樣,便可得出另一個結論:長詩《召樹屯》的故事原型,最終源於遠古時代的“鳥衣神女”故事。由於遠古時代的中國南方和中南半島地區是一個共同的文化區,因此,這個古老的故事,亦是這一共同文化區的先民共同創造的精神產物。
主要內容
相傳在古老的勐版加國有一位英俊勇敢的王子叫召樹屯,當他成年後,為反對父王訂下的婚事離開了宮殿,四處尋找自己理想的伴侶。一天,當他來到風景秀麗的金湖時,恰逢孔雀國的七位公主到金湖沐浴,其中的七公主喃木諾娜漂亮、高貴,深深的打動了王子。正當王子愁眉不展時,湖中的神龍把留住小公主的秘密告訴了王子,於是王子趁七位公主沐浴之時藏起了她的孔雀羽衣,讓她飛不回去,兩人一見鐘情砬撞出了愛情的火花……
傣族園內的六件“國寶”,道出了傣民族優秀的歷史文化,它將承載這艘歷史的神舟、活生生的生態博物館走向未來,穿越美好新時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