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極致信任背後的偽善面孔,令你不寒而慄。
簡認識格蘭的時候,只有17歲,那時的她只是個在理髮店打工的普通女孩兒。格蘭的出現,帶給她生活的轉機:嫁給成熟、風趣又睿智的他後,簡再不是那個毫不起眼的小角色,她變成了一個獨一無二、令人稱羨的女人。他們同所有的新婚夫婦一樣,對未來懷抱著美好的願景,但又不可避免地,落入循規蹈矩的窠臼。當然,也和所有疏離的家庭一樣,孩子被看作改變生活的良方,但他們不曾料到,那個孩子會以這樣的方式闖入他們的生活:
那一天,警察因為貝拉失蹤案敲開了簡的家門,也為她打開了格蘭不為人知的一面。
但她依舊是那個完美妻子,默默地支持著被推向風口浪尖的丈夫,陪伴著他,承客群人的異樣眼光,家人的深深誤解,警察的盤查詢問,媒體的窮追不捨……可沒人知道,這只是她“簡妮”的一面。
現在,格蘭死了,所有人都以為,擺脫丈夫控制的簡終於可以說出隱瞞多年的真相。
這些年來,簡學會極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讓所有人相信她所說的一切……
作者簡介
菲歐娜·巴頓(Fiona Barton),資深記者,兼為世界各地的記者進行培訓。她曾為《每日郵報》資深作家,《每日電訊報》新聞編輯,《星期日郵報》首席記者,其間還榮獲英國新聞獎年度記者獎。
《只有她知道》是她的第一部小說,甫一出版,便席捲歐美各大排行榜。其創作靈感源於菲歐娜多年的記者經驗。每當報導重大犯罪案件,她的心中總有一個疑惑:兇手的妻子怎么想呢?《只有她知道》因此應運而生。
得益於菲歐娜多年的記者生涯,本書文字洗鍊,有衝擊力,從第一頁便牢牢抓住讀者的眼球,故事講述了擁有平靜幸福生活的簡·泰勒,在丈夫格蘭與一樁幼女綁架案扯上關係後,遭受的生活劇變。隨著媒體的詳盡報導與警方的深入調查,簡與格蘭這段看似美滿的婚姻被抽絲剝繭,當其中深藏的秘密與謊言大白於天下,不禁令人唏噓。
目錄
致讀者
Chapter 1 2010年6月9日,星期三 妻子
Chapter 2 2010年6月9日,星期三 妻子
Chapter 3 2010年6月9日,星期三 記者
Chapter 4 2010年6月9日,星期三 妻子
Chapter 5 2006年10月2日,星期一 警探
Chapter 6 2010年6月9日,星期三 妻子
Chapter 7 2006年10月5日,星期四 督察
Chapter 8 2006年10月11日,星期三 記者
Chapter 9 2010年6月9日,星期三 妻子
Chapter 10 2006年10月12日,星期四 督察
Chapter 11 2006年11月2日,星期四 督察
Chapter 12 2007年4月7日,星期六 督察
Chapter 13 2007年4月7日,星期六 督察
Chapter 14 2010年6月10日,星期四 妻子
Chapter 15 2007年4月7日,星期六 督察
Chapter 16 2010年6月10日,星期四 妻子
Chapter 17 2007年4月8日,星期日 督察
Chapter 18 2007年4月8日,星期天 督察
Chapter 19 2007年4月21日,星期六 妻子
Chapter 20 2010年6月11日,星期五 妻子
Chapter 21 2007年6月11日,星期一 督察
Chapter 22 2007年6月12日,星期二 妻子
Chapter 23 2007年6月18日,星期二 督察
Chapter 24 2007年7月10日,星期二 督察
Chapter 25 2007年7月12日,星期四 妻子
Chapter 26 2008年2月11日,星期一 督察
Chapter 27 2008年2月11日,星期一 妻子
Chapter 28 2008年4月2日,星期三 妻子
Chapter 29 2008年7月21日,星期一 督察
Chapter 30 2008年9月16日,星期二 母親
Chapter 31 2008年9月17日,星期三 記者
Chapter 32 2008年9月17日,星期三 妻子
Chapter 33 2008年9月26日,星期五 母親
Chapter 34 2008年10月2日,星期四 妻子
Chapter 35 2009年12月18日,星期五 記者
Chapter 36 2009年12月18日,星期五 督察
Chapter 37 2010年1月16日,星期六 督察
Chapter 38 2006年7月13日,星期四 母親
Chapter 39 2010年1月21日,星期四 督察
Chapter 40 2010年1月22日,星期五 妻子
Chapter 41 2010年6月11日,星期五 妻子
Chapter 42 2010年6月11日,星期五 記者
Chapter 43 2010年6月11日,星期五 妻子
Chapter 44 2010年2月1日,星期一 督察
Chapter 45 2006年10月2日,星期二 丈夫
Chapter 46 2010年6月11日,星期五 妻子
Chapter 47 2010年5月14日,星期五 督察
Chapter 48 2010年5月27日,星期四 妻子
Chapter 49 2010年6月12日,星期六 督察
Chapter 50 2010年6月13日,星期天 記者
Chapter 51 2010年6月11日,星期五 妻子
Chapter 52 2010年7月1日,星期四 記者
Chapter 53 2010年7月1日,星期四 督察
Chapter 54 2010年7月3日,星期六 妻子
媒體評論
“如果你喜歡《
消失的愛人》和《
火車上的女孩》,你可能會想看看菲奧娜·巴頓的《只有她知道》。情節緊張刺激,故事引人入勝。”
“一部扭曲的心理懸疑之作,讓人慾罷不能。”
——《人物》
“一個扭曲的故事……不可靠敘述方式非常有吸引力……一定會讓你難以自拔。”
——奧普拉官網
“簡是個令人著迷的謎團,巴頓知道如何增加緊張感。”
——《紐約時報》
“她以現實主義的表現手法以及極為克制的筆調寫就一本令人震驚的小說。
——《出版人周刊》
《只有她知道》正在製造一個巨大地反響。
——《星期日郵報》
“《只有她知道》會弔著你的胃口,讓你深夜難眠。一個讓人心緒不寧、欲罷不能的好故事”
——《家政》
“巴頓巧妙地編織了一個故事,提醒我們,當然,我們很容易被別人欺騙,但別忘了我們同樣可以輕易地上自己的當……這便是這個寡婦撒謊的精明之處。你相信誰?你能相信誰?不僅僅是別人,連我們自己都要提防。《只有她知道》提醒我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絕不是非黑即白的,他們永遠處於灰色地帶。”
——《今日美國》
“一樁犯罪的重塑,對婚姻的無情實驗。一個巧妙構思,極具可讀性的故事。關於人與人之間的謊言,以及他們自己,真相成為他們真正想知道的東西。”
——《娛樂周刊》
“巴頓的寫作,以一種令人滿意又引人入勝的方式,極大地豐富了人物特徵。”
——《華盛頓郵報》
“劇情緊湊,極具可讀性的一本小說。”
——《華盛頓時報》
“非常震撼的一個故事。以極其專業的角度寫就,從第一開始就把人牢牢吸引住了,具備暢銷書的潛質。”
——《每日郵報》
“菲奧娜·巴頓的處女作小說《只有她知道》常被人拿來與《消失的愛人》《別相信任何人》以及《火車上的女孩》相比較,但它比它們任何一本都要好!
——沃斯堡明星電訊報
菲奧娜·巴頓是個善於感受,充滿同情心的天才作家。這是來自一個天才作家的極具前景的處女作。
——《每日快報》
“一本包含作者敏銳的觀察與感受,非常有意思的小說。”
——《文學評論》
“貝拉身上所發生的一切與格蘭之死是否是一起意外,這些秘密會一直吊著讀者的心直到結尾。結論:巴頓的首部小說是一部讓你難以釋卷的懸疑之作,推薦給所有喜歡吉莉安·弗林(《消失的愛人》作者)和寶拉·霍金斯(《火車上的女孩》作者)的冬粉。
——《文學》雜誌
“菲歐娜·巴頓對這個寡婦表達了深沉的同情,儘管讀者可能會非常厭憎。一個極其扭曲的故事的一個扭曲地完美的結局。”
在對巴頓小說的評論里,經常看到將它與《火車上的女孩》以及《消失的愛人》相比,儘管主題的確相似,但它的成功則表現了一個完全不同的結果……巴頓的寫作非常引人注目,出類拔萃。在處女作小說中並不常見。……情節基本是直線發展的,但我們關注的焦點並非格蘭是犯罪了還是無辜的,而是簡到底有多了解她的丈夫。
——美聯社評論
一本你願意放下一切事情看完的書。
——《魅力》
非常具有可讀性的處女作小說……扣人心弦。
——《讀者文摘》
“巴頓的記者視角令這部處女作小說充滿自信,引人注目。
——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
一部典型的心理驚悚小說!巴頓推起這個黑色、親密的故事。它關於一場恐怖的犯罪,令人窒息的婚姻,以及為了撐過難關對彼此甚至自己所編造的謊言。
——麗莎·加德納,《紐約時報》第一暢銷小說《玉石俱焚》作者
“《只有她知道》聚焦於普通生活中的黑暗秘密,以及欺騙讓位於真相的灰色地帶。這本書里,這種微妙之處與情節同等重要。”
——《芝加哥論壇報》
“一度,懸疑驚悚小說都伴隨著對讀者的控制而來,而且絕不放手……加入菲奧娜·巴頓的《只有她知道》這個迷你圖書館吧,這是一本絕對令人心寒的小說,它的女主角,也是近來印象中極度不可靠的敘述者。”
——《薩克拉門托蜜蜂報》
“在我讀《只有她知道》的過程里,越來越覺得自己是在讀下一部《火車上的女孩》。它具備一本暢銷書的所有要素——清楚的假設以及一個中心前提,這個前提會刺激口碑行銷。”
——《書商》
“隨著真相大白,故事的發展有點越發的可怕了。巴頓的能力在於她可以在鑽研角色頭腦中的想法時,保持故事的推進,所有的人物性格都是帶有瑕疵卻令人痛苦的真實的。作為一名新聞記者,巴頓自身報導過多起犯罪案件,她理解一項調查的內部操作以及與案件相關的各種關係網路。
——《澳大利亞女性周刊》
“簡·泰勒在丈夫被指控犯下滔天罪行的時候,仍然默默的支持陪伴在他身邊,現在他死了,當她面對媒體,真相是否浮出水面?”
——PRIMA
“一部扭曲的心理驚悚小說,完全把我迷住了。菲奧娜·巴頓掘出了丈夫和妻子之間的黑暗秘密。”
——琳達·卡斯楚,《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
絕對是本年度的《火車上的女孩》。
——《英國觀察家新聞報》
2016超火爆的小說!
——熱度
年度超級驚悚懸疑小說!
——STYLIST
“菲歐娜·巴頓的《只有她知道》是一部節奏緊湊,令人窒息的處女作小說。簡·泰勒——這個寡婦——故事的女主角也是非正統派女主角,天真又敏感,易被控制又擅長控制,簡言之,極讓人感興趣。當然適合喜歡《火車上的女孩》以及《別對我撒謊》的讀者,我一口氣讀完了這本書。”
——凱瑟琳·麥肯齊,國際暢銷書作者
“婚姻既是一場公眾的聯合,也同樣可以是一座掩藏秘密的壁壘。菲歐娜·巴頓的《只有她知道》抓住了這個實質,並帶著這個實質一路扭曲到了結尾。”
——安德魯·法派 知名作家
“《只有她知道》是一部扭曲的心理懸疑小說,我完全被它迷住了。這是菲歐娜·巴頓對於夫妻關係間黑暗秘密的探索。《只有她知道》這部卓越寫就的心理旬邑小說會帶著讀者在一個女人心理來一場令人不安的旅行,而這個女人的丈夫被指控犯下了恐怖罪行。菲歐娜·巴頓作為記者的寫作技巧在《只有她知道》中得到了全面、精彩的表現。
——琳達·卡斯楚 《紐約時報》暢銷書《風暴過後》作者
“尋求新穎、大火的驚悚小說的讀者留心了:巴頓的處女作小說以完美的筆調和極度的恐懼,來填補你讀《火車上的女孩》之後留下的空虛。簡·泰勒正經歷著喪夫之痛,但她所了解的丈夫與警察眼裡的那個男人卻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以不同角色的口吻寫就,《只有她知道》絕對符合寶拉·霍金斯的冬粉的胃口,讓他們興奮不已。
——安妮.B 瓊斯,書架網推薦
“當一個新晉小說家開始兜售貨物的時候,一般是好訊息,我很高興,菲奧娜·巴頓跟她的第一部小說《只有她知道》也不例外。……她的散文處處機鋒,故事敘述精妙……小說角色非常豐滿,並有很強的驅動作用,看起來讓人滿足,引人入勝。
《只有她知道》對於一個極具天賦的作家來說,絕對是一個高起點。她一定會贏得大批讀者的鐘愛。”
——麗薩·斯科特莉安 《華盛頓郵報》
“一本令人震驚的處女作小說,一個令人難忘的心理懸疑故事,它常被拿來與非常成功的《消失的愛人》以及《火車上的女孩》做比較,而不管哪一部,我們都很贊成……對於答案的絕望搜尋以及這個寡婦、記者和督察的故事匯聚成一個令人震驚的結局,這一定會讓你把《只有她知道》視為你接下來要讀書目的不二之選。
——Domino.com (《只有她知道》同時也是他們“今年火車讀物”的推薦書目)
“《消失的愛人》的冬粉將會從這一部來自菲歐娜·巴頓的心理驚悚小說嘗到甜頭。
——《美國周刊》
“……不同角色之間的互動如此有趣以至於你不停歇地往下讀,想知道他們如何向別人揭露自己”
——《華盛頓新聞報》
“她故事中小小的失誤與裂縫,讓讀者好奇究竟簡的版本是不是真相的終版。一個令人發冷的英國小說,將會吸引《火車上的女孩》的冬粉讀者。
——凱倫·基夫,書單
“巴頓曾是《每日郵報》的記者,她過去的經驗正體現在她“事實問題”的寫作中。說道主題的問題,這本書很容易讓人感覺到一種利用性或者說過度感覺論者,不過巴頓將所有畫面性的細節留給讀者的想像……證據不知不覺顯露,但從來沒以一種震驚讀者的方式將這種範例完全扭轉。也許這種方式不會令電視機前的觀眾像讀者那般屏息凝神,但仍有足夠多的懸疑的創造會讓《只有她知道》成為一部讓人沉醉其中的電視劇,正如它作為一本書時讓人那樣欲罷不能。
——The A.V.Club
“菲歐娜·巴頓狡猾的處女作對於日漸成長的心理驚悚類領域中出類拔萃的一本,它著重描寫一個不值得信任的女性角色,正如《火車上的女孩》和《消失的愛人》。
——Bookpage
“讀者們完全被這種堅困的婚姻所深深吸引了。”
——Kezia Weir,法國時尚品牌Elle
“非常恭喜《只有她知道》的創作,這是一本扣人心弦的心理驚悚之作。它關照了潛在一樁犯罪表面之下的一切,也對捲入其中的受害者、犯罪者、警察以及其他相關的人物進行了頗有見地的闡述。”
——馬克·魯賓斯坦,《赫芬頓郵報》
“巴頓的處女作——關於頭條的一樁犯罪——是一部扭曲的心理驚悚小說,一旦開始讀,你將很難放下。”
——金姆·哈伯德,《人物》
“一月份英國作家菲歐娜·巴頓的處女作小說《只有她知道》,主要從妻子、督察和追蹤她故事的記者幾個角度出發寫就,很早就被拿來與《消失的愛人》和《火車上的女孩》做比較。Playgrond 娛樂——也是迷你劇《狼廳》的發行公司之一,已經買下了這本書的電視劇改編權。”
——露西·費爾德曼,《華爾街日報》
堅韌的、動情的又可信的。
——ESSENTIALS
這絕對會讓你從頭到尾,提心弔膽。
——英國暢銷女性雜誌CANDIS
“讓人毛骨悚然又不忍釋卷的小說,絕對讓你失眠的夜不再無聊。”
——BEST
一個複雜幽微的女主角以及一個黑暗、讓人不安的故事,名副其實地不忍釋卷。
——Woman & Home
一本精巧刻畫、節奏緊張的懸疑驚悚小說。
——RED
從頭到尾讓人目瞪口呆。我打開後就沒停下,一直到看完,屁股才離開椅子,今年看到大愛的書,如果你喜歡《消失的愛人》,你肯定會愛這本書的。菲奧娜·巴頓絕對天賦異稟。
——M J Arlidge
“黑暗的、引人注目的,而且完全不忍釋卷。迄今為止,我今年大愛的一本書!
——C. L.泰勒, 知名作家
“一個絕棒、迷人的處女作。”
——吉爾·曼塞爾,知名作家
“這是對看似平淡的婚姻的黑暗核心進行的一場極其令人膽寒的探索。在乾淨、整潔的郊區屋門後,是浸淫在絕望中的生活。扣人心弦又令人恐怖的真實。
——塔米·科恩,知名作家
“太神奇了。派翠西亞·海史密斯以及露絲·倫德爾的完美結合。這絕對能大火!”
——肯恩·布魯恩,知名作家
書摘
那位母親走進被告席,她穿了一條簡單的黑色裙子,胸口別著一枚亮閃閃的紅色“尋找貝拉”的徽章。
斯帕克斯沖她一笑表示鼓勵,但對她別著徽章感到有些不悅,考慮著它會引發辯護律師怎樣的提問。
檢控官——一位坐在辯護律師旁邊的骨瘦如柴的女性,引導多恩·埃利奧特陳述她的主要證詞,讓這位年輕的媽媽簡明扼要地說出自己的故事。
多恩說到自己意識到孩子不見了的那一刻,整個人開始崩潰,陪審員被她感動,有些人開始抹起眼淚來。法官問她是否需要一杯水,並要求法庭助理端一杯水過來。而此時,辯護律師沙沙地翻著卷宗,準備提問。
終於輪到桑德森問話:“埃利奧特小姐,貝拉經常到外面去玩嗎?在前面的院子裡,在你看不見她的地方?”
“有時會,不過只玩幾分鐘。”
“你有沒有發現,幾分鐘過得非常快?作為媽媽,有那么多事情要做?”
那位母親對這種同情微微一笑。“作為媽媽會非常忙,但是我知道,她離開我的視線只有幾分鐘而已。”
“你是怎么知道的?”
“就像我之前說的,我只是煮了些通心粉,這並不需要多長時間。”
“還乾什麼了?”
“嗯,我同時還洗了點東西,然後從滾筒烘乾機里拿出貝拉的幾件衣服疊起來,這樣就不用熨燙它們。”
“聽起來那對你來說是個忙碌的下午。而且你的手機還接到幾個電話,很容易忘記貝拉在外面。”
多恩開始再度抽泣起來,但桑德森並沒有遲疑。“我知道這對你來說是很痛苦的事,埃利奧特小姐,但是,我只是想建立貝拉失蹤時的時間表。你知道這有多重要,對嗎?”
她點點頭,抽了下鼻子。
“而且,我們需要你精確一些,因為自有人在11 點35 分在報刊亭看見貝拉之後,就在沒人見過她了,是這樣嗎,埃利奧特小姐?”
“我們買了一些糖果。”
“是的,根據收據顯示,是聰明糖豆。這意味著,貝拉失蹤的時間區域,實際是從11 點35 分到15 點30 分,這差不多有四個小時。可是,在那段時間內,一直沒有其他人看見過她。”
多恩抓住證人席的欄桿,低聲說道:“沒有,因為我們沒再出去。可是,我母親那天下午打電話過來的時候,聽到過貝拉的聲音。她要我代她親貝拉一下。”
“埃利奧特小姐,你是否可以保持說話聲大一點,這樣我們博學的法官和陪審員才能聽到你的證詞。”
多恩清了下嗓子,對著法官說了聲“對不起”。
“你母親聽到背景有孩子的聲音,但那也可能是電視裡的聲音,埃利奧特小姐,對嗎?你母親跟警察說她並沒有跟貝拉講話。”
“貝拉不肯過來接電話,她跑到別的地方去找東西了。”
“我明白了。接著,她又跑出去了,過了一個小時,或者更長時間。”
“她離開我的視線只有幾分鐘的工夫。”
“是的,謝謝你,埃利奧特小姐。”
多恩正準備從證人席上下來,但桑德森攔住了她。“還沒有完全結束,埃利奧特小姐。我看見你別著一枚‘尋找貝拉’的徽章。”
多恩下意識地摸了下徽章。
“你認為貝拉依然活著,是嗎?”辯護律師問道。
多恩· 埃利奧特點點頭,她不知道這個問題會指向哪裡。
“事實上,你憑藉這種說辭,已經給報紙和雜誌賣出不少採訪。”
這分明是在指責她靠失蹤的女兒掙錢。這讓媒體席發出一陣騷動,他們手中的筆也停了下來,等著多恩的回答。
多恩警惕起來,突然抬高了嗓音:“是的,我的確希望她還活著。可是她被拐走了,而拐走她的就是那個男人。”
她指著泰勒,泰勒低下頭,開始在他的法庭專用平板電腦上寫著什麼。
“而且,那筆錢都用在‘尋找貝拉’基金上了。”她平靜地補充道。
“我明白了。”辯護律師說著,坐了下來。
經過另一輪鄰居、警察局專家、難過的陪審員之間的法庭辯論之後,丹· 弗賴伊警官才來到證人席作證。
這是弗賴伊的重要時刻,雖然之前跟上司一起彩排過好多遍,但當他站在那裡的時候雙腿還是抖個不停。
檢控官把他描述成一位年輕、勤奮的警官,在上司和法律程式的支持下,下決心阻止另一宗兒童誘拐案的發生。她陳述了格蘭· 泰勒使用過的那些辭彙,然後看著陪審員,以強調這些證據的重要性。接著,陪審員紛紛看向格蘭。一切進行得很順利。
接著,桑德森站起來,開始他的提問。這次,他並沒有把手插到口袋裡,也沒有任何多餘的音節,到了他發力的時刻。年輕的警官一句一句地回顧了他作為金髮女郎跟泰勒之間的對話。雖然之前他為法庭起訴做了大量準備,也知道會面臨巨大的壓力,可真正到了法庭,才發現情況要比預想的嚴重得多。
他被要求大聲讀出那些跟“大熊”調情時用的淫穢語言,在法庭冷峻的燈光下,那些詞句呈現出一種超現實的色彩,引得下面一陣竊笑。
“你今天穿了什麼?”辯護律師問道。他的臉上布滿斑點,肩膀上落了不少頭皮屑。
身高6.3 英尺,面無表情的弗賴伊讀道:“洋娃娃的睡衣。我的帶蕾絲的藍色睡衣。”媒體席爆發出一陣克制的嘲笑聲,但弗賴伊保持高度緊張,繼續讀道,“我有點熱。或許我得把它們都脫掉。”
“是的,把它們脫掉,”辯護律師用一種不耐煩的語氣接茬道,“接著,撫摸你自己。”
“這些話好像少女說的,是吧?”他補充道,“我猜想,你那天肯定沒有穿藍色的洋娃娃睡衣,弗賴伊警官?”大眾旁聽席上傳來的笑聲像給他重重的一擊,不過弗賴伊深吸一口氣,答道:“沒有。”
法官立即重申提問規則,但這個問題的殺傷力已然顯現。弗賴伊極為關鍵的證據,面臨被貶為一個骯髒笑話的危險。
辯護律師顯得有些得意,然後,他進入詰問的危險領域:跟格蘭·泰勒在一封電子郵件中的致命對話。他針對它問道:“弗賴伊警官,格蘭· 泰勒,就是那個‘大熊’,說過他綁架了貝拉· 埃利奧特嗎?”
“他說他以前有過一個真正的小姑娘。”
“這不是我問你的問題。而且,這是你作為‘金髮女郎’之後要他這么跟你說的嗎?”
“不是,先生。”
“他問你:‘你想要那樣嗎,小金?’而你告訴他你非常想那樣做。你說它是一種刺激。”
“他本來在任何階段都可以說不,”弗賴伊說道,“但是他沒有。他說他曾經有一次找到一個小姑娘,她的名字以B 字母開頭。”
“在你們對話中,他曾經說過貝拉這個詞嗎?”
“沒有。”
“這是兩個你情我願的成年人之間一種虛幻的對話,弗賴伊警官。這不算是一種坦白。”
“他說他找到過一個小姑娘,她的名字以B 開頭。”弗賴伊強調,他的情緒開始爆發,“近來有幾個名字以B 開頭的小姑娘被誘拐?”
辯護律師故意忽略這個問題,掃了眼自己的筆記。
鮑勃· 斯帕克斯看見簡· 泰勒靠在長椅邊緣,坐在她沉迷於幻想的丈夫的正下方,而他看到的是一張麻木的臉。他想,她一定是第一次聽到這段故事。
他想知道,誰的感覺更糟糕——是看著案件在面前一點點崩塌的他,還是看著案情在面前一點點累積的她。
弗賴伊此刻變得結巴起來,斯帕克斯心中默默希望他打起精神來。可是,桑德森繼續發起攻擊。“你誘導格蘭· 泰勒說出這些話來,是嗎,弗賴伊警官?你假扮成一個想跟他發生性關係的女人,其實是扮演了一種內奸的角色。你決定誘使他說出這句糟糕的供詞,為了它,你可以做任何事情,甚至是跟他發生性關係。這真的是警察的工作嗎?委託人的
注意事項和權利是什麼?”
桑德森感覺越發良好起來,他邁著大步,同時近乎同情地望著自己的對手垂頭喪氣地從證人席上走下來。
辯護律師立刻要求休庭,陪審員被安全轉移到陪審廳,而庭審也就此中斷。
“整個案件是以一些間接證據和一次誘捕行動為基礎,這樣是不可持續的,”桑德森說道,“金髮女郎的證據必須被視為不可採納的證據。”
女法官一邊聽取控方的回應,一邊不耐煩地用鉛筆敲擊著桌面。
控方律師說道:“警方的行為在各方面都是完全恰當的。他們每個階段都遵照流程,他們相信他們具有正當的理由來採取這些行動,這也是獲得決定性證據的唯一辦法。”律師說完後坐了下來。
法官放下鉛筆,看著自己的記錄,沉默不語。“我快退休了。”她說道。法庭中的人全部站起來,目送她走回自己的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