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拜

叩拜

意義 道教對常人行拱手禮或行作揖禮,而對神、仙和真人則行叩拜禮,以示特別尊敬。叩拜也是古代一種下級對上級的一種表示尊敬的禮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叩拜
  • 外文名:kowtow
  • 起源:道教
  • 發音:kòubài
  • 意義:以示特別的尊敬
  • 形式:拱手禮,作揖禮
  • 又稱:磕頭
發音,形式,拱手禮,作揖禮,

發音

kòubài
[bow in salute] 叩頭下拜

形式

拱手禮

兩手相抱(左手抱右手,寓意為揚善隱惡。蓋以左手為善,右手為惡之故),舉胸前,立而不俯。拱手禮亦稱抱拳禮。道侶相逢或道俗相逢,多行此禮,表示恭敬。
另外,有一種抱拳手式,以左手大拇指插入右手虎口內,掐右手子紋(即無名指根部);右手大拇指屈於左手大拇指下,掐住午紋(即中指上紋),外呈“太極圖”形,內掐“子午訣”。這種抱拳形式多用於打坐時,其寓意為“抱元守一”。常行拱手禮或作揖禮時,只需自然抱拳即可。

作揖禮

一面躬身,一面雙手於腹前合抱,自下而上(不過鼻),向人行禮。因舉手伴以屈身(躬身)故亦稱“打躬”。又因身體彎曲成月牙狀,故又稱“圓揖”。向人作揖行禮時不要過分屈身,以免臂部突出,而顯得不雅觀。作揖禮較拱手為敬,對長者多行此禮。
道教叩拜禮有兩種形式,其中以一禮三叩最為常見,以三禮九叩最為隆重。
關於三禮三叩的具體拜法:
(1)站在跪墊(拜墊)前,男子雙腳站成“八”字形,兩腳跟相距二至三寸;女子雙腿併合一字。
(2)一面躬身,一面雙手於腹前合抱,自下而上(與口相齊)。
(3)左手離開右手捂心(心意散亂為道教之大忌,捂心表示以專一沉寂之心向神致敬),同時從容俯身,右手按跪墊,兩膝下跪,緊接著,左手離開心口,按右手背上,形成“十”字狀。
(4)俯伏叩首,頭磕在雙手背上(頭與脊要同時下伏,切忌臂部高於背)。此時,心中存想神容並誠心祈禱。
(5)抬頭,左手收回捂心,右手用勁,慢慢起身,右手隨之收回,雙手抱拳高拱,準備第二次叩拜。
如上重複兩次,是為三禮三叩。三個頭磕完後,起身,雙手合抱放於上腹處(道教稱“懷抱太極”)。接著,再一次向神行一作揖禮,待雙手自上而下至上腹處並立身站定後,方可離開跪墊。
道門中人常說的“朝上三禮”,就是指行三禮三叩禮,此禮多用於平日朝神。
關於三禮九叩,其拜法是重複“一禮三叩禮”兩次,合為三禮九叩。重複前,要先敲三下大磬,表示再一次向神行禮。禮畢,同樣作揖而退。
三禮九叩是道教最高的禮拜儀式,只有逢初一、十五、祖師聖誕及各種齋醮道場時,方行此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