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作品注釋,作品譯文,作品評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古風
秋露白如玉,團團下庭綠⑴。
我行忽見之,寒早悲歲促。
人生鳥過目,胡乃自結束⑵。
景公一何愚,牛山淚相續⑶。
物苦不知足,得隴又望蜀⑷。
人心若波瀾,世路有屈曲⑸。
三萬六千日,夜夜當秉燭。
注釋譯文
作品注釋
⑴庭綠:庭中之草木。
⑵結束:拘束、約束。
⑶“景公”二句:《晏子春秋》:景公游於牛山,北臨其國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艾孔、梁丘舉皆從而泣。晏子獨笑於旁。公刷涕而顧晏子曰:“寡人今日游,悲。孔與舉皆從寡人而涕泣,子之獨笑何也?”晏子對曰:“使賢者常守之,則太公、桓公將常守之矣;使勇者常守之,則莊公、靈公將常守之矣。數君將常守之,則吾君安得此位而立焉?以其跌處之,跌去之,至於君也。而獨為之流涕是不仁也。不仁之君見一,諂諛之臣見二,此臣所以獨竊笑也。”
⑷得隴望蜀:語出《後漢書·岑彭列傳》:(光武帝)敕彭曰:“兩城若下,便可將兵擊蜀虜,人心苦不足,既得隴,復望蜀。
⑸“人心”二句:謂人心起伏,世路曲折。世路,人間的經歷。
作品譯文
秋天的白露如同玉石一般,把庭院裡的花草團團凝結,玉雖然美,而花草則不再生氣盎然。
目睹此景,不禁黯然傷悲,歲月真是無情啊,何嘗停下過匆匆的腳步?
人生苦短,如飛鳥過目、白駒過隙,一瞬間就是百年啊,何必太為難自己?
齊景公多么愚蠢:登牛山見美景,不知道好好欣賞,卻嚎啕大哭,感嘆人無永年。
人心不知足,常常是得隴望蜀,就像波浪不平,山路曲折。
百年三萬六千日,聰明的人要知道抓住時間,享受快樂。
作品評析
李白《古風》組詩共五十九首,這是其中的第二十三首。此詩為一連串的聯想:由秋露下,聯想到歲早寒;由歲早寒,聯想到歲月促;由歲月促,聯想到應瀟灑對待人生——夜夜秉燭,及時行樂。中夾牛山悲泣,以明愚者無曠達之胸懷,使詩的脈絡走處還留,直流中有迴旋。
這首詩也表現了李白的矛盾之處,一方面他也知道人生就只有百年歲月,應當及時行樂;一方面自己又修道修仙,希望長生不老。另外,這首詩或許還有諷刺唐玄宗過分修道行為的含義。
作者簡介
李白
(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 自稱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葉(唐時屬安西都護府,在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少年即顯露才華,吟詩作賦,博學廣覽,並好行俠。從25歲起離川,長期在各地漫遊,對社會生活多所體驗。公元742年(天寶元年)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視,又遭權貴讒毀,僅一年余即離開長安。公元744年(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杜甫結交。安史之亂爆發後,他懷著平亂的志願,於公元756年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爭奪帝位失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中途遇赦東還。晚年漂泊東南一帶,卒於當塗(今屬安徽)。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