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燕臣昔慟哭

古風·燕臣昔慟哭

《古風·燕臣昔慟哭》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創作的五言古詩。此詩當作於賜金放還以後,全詩十四句七十字,申述冤屈,表達憤怒。詩分三層意思。前六句引用了兩則傳說,發表了兩句議論,說明冤情可以感動天地造化。中四句訴說自己無辜遭毀謗而“遠身金殿”的現實難以迴轉。末四句抒發被譖而黜的痛苦和無奈。從此詩可以看出,當時排擠李白的人不在少數,而且都官居要位;也可看出當時的李白有多么憤怒。全詩語言流轉自然,寓意深刻,表達出作者對權貴的不屑與憤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古風·燕臣昔慟哭》
  • 創作年代盛唐
  • 作者:李白
  •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 詩文字數:70字
  • 出處:《全唐詩
作品原文,作品評析,注釋譯文,作品注釋,作品譯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古風
燕臣昔慟哭,五月飛秋霜⑴。
庶女號蒼天,震風擊齊堂⑵。
精誠有所感,造化為悲傷。
而我竟何辜,遠身金殿旁。
浮雲蔽紫闥⑶,白日難輝光。
群沙穢明珠,眾草凌孤芳
古來共嘆息,流淚空沾裳。

作品評析

李白古風組詩共五十九首,這是其中的第三十七首。此詩申述自己的冤屈。蕭士贇曰:“此詩,其遭高力士譖於貴妃而放黜之時所作乎?浮雲比力士,紫闥比宮中,白日比明皇,眾草以喻小人,明珠、孤芳以喻君子。”
詩分三層意思。前六句引用了兩則傳說,發表了兩句議論,說明冤情可以感動天地造化。中四句訴說自己無辜遭毀謗而“遠身金殿”的現實難以迴轉。末四句抒發被譖而黜的痛苦和無奈。
從此詩可以看出,當時排擠李白的人不在少數,而且都官居要位;也可看出當時的李白有多么憤怒。參照李白在永王失敗後被關入潯陽監獄以後所寫的萬憤詞,兩者的憤怒程度是一樣強烈的。

注釋譯文

作品注釋

⑴“燕臣”二句:燕臣,指戰國時的鄒衍王充論衡》:鄒衍無罪,見拘於燕,當夏五月,仰天而嘆,天為隕霜。
⑵“庶女”二句:《淮南子·覽冥訓》:庶女叫天,雷霆下擊,景公台隕,支體傷折,海水大出。高誘註:庶賤之女,齊之寡婦,無子不嫁,事姑謹敬。姑無男有女,女利母財,令母嫁婦,婦終不肯。女殺母以誣婦,婦不能自明,冤結叫天,天為行雷霆下擊,景公之台隕壞,毀景公之支體,海水為之溢出也。
⑶紫闥:帝王所居。

作品譯文

昔日,燕臣(鄒衍)有冤而慟哭,五月間竟飛起了秋霜;
民女(受陷害)而哀號,竟有風雷擊中了齊王的殿堂。
(那是)天地被他們的精誠所感動,(在)為之悲傷,為之申冤啊。
而我,究竟為什麼被賜金還鄉,遠離金鑾殿旁?
是浮雲遮蔽了皇上的宮闕,使太陽難以發光;
是沙塵弄髒了明亮的寶珠啊,是雜草在欺凌孤獨的芳草!
古今冤屈事,想來同嘆息。徒然流熱淚,沾濕我衣裳。

作者簡介

李白
古風·燕臣昔慟哭
李白像
(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 自稱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葉(唐時屬安西都護府,在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少年即顯露才華,吟詩作賦,博學廣覽,並好行俠。從25歲起離川,長期在各地漫遊,對社會生活多所體驗。公元742年(天寶元年)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視,又遭權貴讒毀,僅一年余即離開長安。公元744年(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杜甫結交。安史之亂爆發後,他懷著平亂的志願,於公元756年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爭奪帝位失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中途遇赦東還。晚年漂泊東南一帶,卒於當塗(今屬安徽)。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