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周穆八荒意

古風·周穆八荒意》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創作的《古風五十九首》中的第四十三首詩。全詩共十句五十字,以周穆王漢武帝兩位風流好仙的帝王為典型,通過具體景物和氣氛的對比,以及盛大熱烈的仙凡結合場面的描寫,諷刺了封建帝王們的好色、好仙和荒政。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古風
周穆八荒意⑴,漢皇萬乘尊⑵。
淫樂心不極⑶,雄豪安足論。
西海宴王母⑷,北宮邀上元⑸。
瑤水聞遺歌⑹,玉杯竟空言⑺。
靈跡成蔓草⑻,徒悲千載魂。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周穆”句:傳說周穆王曾駕八駿遨遊八荒之地。周穆:即周穆王,姬姓,名滿,周昭王之子。曾西擊犬戎,俘虜五王,並將部將分犬戎遷到太原。還東攻徐戎,在塗山會合諸侯。後世傳說他曾週遊天下,《穆天子傳》、《列子》寫到他西遊故事。八荒:八方荒遠的地方。
⑵漢皇:指漢武帝劉徹,他好神仙,迷信長塵。萬乘:指天子。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車萬乘。後遂以萬乘稱天子。《史記·封禪書》:今上(漢武帝)即位,尤敬鬼神之事。
⑶淫樂:過度逸樂。不極:沒有邊,無止境之意。
⑷“西海”句:周穆王西遊瑤池事。《列子·周穆王》:周穆王肆意遠遊,命駕八駿乘,驅馳千里,遂賓於西王母,觴於瑤池之上。西王母為王謠(無音樂伴奏而歌),王和之,其辭哀焉。
⑸“北宮”句:謂漢武帝與上元夫人在北宮相會事。見《漢武外傳》。上元:即上元夫人,女仙名。《漢武帝內傳》中說漢武帝曾接見過她。北宮,漢宮名。《漢書·郊祀志》上:(武帝)又置壽宮。北宮,張羽旗,設共具,以禮神君。
⑹瑤水,即瑤池。遺歌:指周穆王與西王母互相贈答之歌。王母謠曰:“白雲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遠,山川間之。將子無死,尚能復來。”穆王答之曰:“予歸東土,和治諸夏。萬民平均,吾顧見汝。比及三年,將復而野。”見《穆天子傳》。
⑺玉杯:漢武帝所鑄金人捧玉杯以承甘露。《三輔黃圖》卷五記:神明台,武帝造,祭仙人處。上有承露盤,有銅仙人舒掌捧銅盤玉杯,以承雲表之露,以露和玉屑服之,以求仙道。此句謂漢武帝求仙藥以求長生徒勞而無功。
⑻“靈跡”句:謂神仙蹤跡湮沒於蔓草。靈跡:指周穆王、漢武帝的蹤跡。

白話譯文

周穆王心懷漫遊八荒之意,漢武帝空有萬乘之尊。他們的淫樂之心無有止境,豈能稱得起一世雄豪之君?周穆王曾遨遊西海以宴西王母,漢武帝曾在北宮中邀上元夫人一同飲宴。可惜的是,在瑤池之畔只遺下了周穆王與西王母的贈答之歌,漢武帝飲玉杯承甘露以成仙的說法也竟是一句空話。他們的遺蹟都成了長滿荒草的廢墟,他們的在天之靈只好讓後人憑弔悲嘆了。

創作背景

此詩當作於李白賜金放還以後。唐玄宗崇奉道教,還迷信丹藥,積極提倡煉丹和醮祭等活動,並在宮中築高達50米的望仙台來煉丹藥.。李白這首《古風》矛頭直指唐玄宗風流好仙的奢侈生活。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是一首詠史詩。
李白對封建帝王的淫逸與繁盛,經常有詩吟詠,而所選擇的時代與帝王通常又是那些曾經極盛又極衰的綜合體,並在對比中表達感慨。從詩人的審美觀照或哲學判斷來看,這正是一種人生短暫、宇宙無窮的矛盾思索。
此詩提到的是帶有神奇色彩的兩位古代帝王。“周穆八荒意”,劉向說苑·辨物》:“八荒之內有四海,四海之內有九州。”可見其大。相傳周穆王用於週遊天下的交通工具主要“八駿”即八匹良馬,關於這八匹良馬的名目,《穆天子傳》一作“赤驥”,“盜驪”、“白義”、“逾輪”、“山子”、“渠黃”、“華騮”、“綠耳”;《拾遺記》作“絕地”、“翻羽”、“奔宵”、“超影”、“逾輝”、“超光”、“騰霧”、“挾翼”。從這些名字看,都是速度極快的駿馬。總之,第一句意思說,周穆王武功顯赫,便命駕八駿之乘,肆意遠遊。
“漢皇萬乘尊”,漢武帝劉徹是漢代最偉大的帝王,政績最為顯著。武帝在統治期間接受董仲舒建議,“獨尊儒術”,作為鞏固政權的工具,並採用法術、刑名以加強統治,削弱割據勢力,打擊富商大賈,興修水利,加強對西域統治,兩次派張騫西使,用衛青、霍去病為將,進擊匈奴貴族,解除匈奴威脅,保障了北方經濟文化的發展。因而整個漢代以漢武帝時版圖最大,最為強盛,威望也最高,故謂“萬乘尊”。前二句在修辭上為互文對舉,意謂周穆王、漢武帝位極萬乘之尊,皆有八荒遊樂之意。
但是這兩位有雄圖大略的君王,卻同時又是淫樂風流而出名的人物,所以說“淫樂心不極,雄豪安足論。”“不極”即“無極”,沒有限度之意。兩句說,他們淫逸超常,永無休止,相比起來,他們征戰統治的英雄豪氣也不足相提並論。這顯然另有所指而別有用意了。何以威振天下的赫赫武功和萬乘之尊,反倒“安足論”呢?對此,詩人有他的分析和見解。
“西海宴王母,北宮邀上元”,就是說,這兩位帝王的淫樂不止於人間,而至於與上界神仙相接,這就非塵世的聲名可比了。相傳周穆王馳驅千里,每天能走三萬里路,因此他什麼地方都能去。他曾到瑤池與仙人西王母相會,在瑤池上飲酒作歌,吃下西王母所贈萬歲冰桃。臨別之時,西王母作歌相送,有“將子毋死,尚能復來”的話,穆王以歌和之,表示三年之後,一定再來,其辭甚為哀怨。“西海宴王母”,就寫周穆王的這一次艷遇。
作為神仙,直到漢武帝時她還是那么富有魅力。因此作為人間皇帝的漢武帝劉徹,再一次見到了她。《漢武內傳》、《山海經》、《漢武故事》等書,都有這種類似演義的記載。據說,漢武帝有一年七月七日看見青鳥(西王母的使者)從西方來到他的宮廷,東方朔便告訴這位皇帝,西王母要來了。一會兒,西王母果然來到漢武帝面前。西王母的到來,使執迷於求仙的漢武帝激動不已,他立即跪拜,寒暄畢而侍立一旁,等到西王母呼坐方才面南而坐。此時,王母乃遣侍女與上元夫人相聞,當漢武帝問及上元為何人時,王母回答說:“是三天真王之母,上元之官,統十萬玉女名錄者也。”當年可二十餘,天資精耀,靈眸艷絕的真元之母對漢武帝進行一番啟迪時,漢武帝心領神會,無限虔誠。上元夫人說:“五濁之人,耽酒榮利,嗜味淫色,固其常也。且徹以天子之貴,其亂目者信於凡焉,而復於華麗之墟,拔嗜欲之根,願無為之事,良有志矣。”“北宮邀上元”,說的當是西王母及上元夫人來降漢廷之事,只是《漢武內傳》、《外傳》諸書俱不言所在宮名,“北宮”是禮神君之地,此詩當另有所本。
由於此次會見的巨大精神作用,漢武帝大為虔誠,一心一意地求仙。曾建造集靈宮、集仙宮、存仙殿、望仙台等,又用銅鑄成仙人像,安放在殿前高處,手捧銅盤,盤中置玉杯,承接雲端的露水,將此露水和玉屑吃下,以求長生。然而儘管周穆王、漢武帝多方努力,結果還是沒能成仙。
“瑤水聞遺歌,玉杯竟空言”,總謂周穆王、漢武帝求仙訪道,均屬荒誕不經。李商隱的《瑤池》就含蓄地揭示了周穆王自與西王母別後的結局。“瑤池阿母倚窗開,《黃竹》歌聲動地哀。八駿日行三萬里,穆王何事不重來?”穆王有一次經過黃竹,天氣很冷,遇到很多受凍的人,就作了三章《黃竹歌》表示哀憐。這樣,瑤池的西王母在等候周穆王的再度光臨,可是她聽到只是“遺歌”,表明周穆王不死能夠重來的希望落空了,會見過西王母並吃過她的萬歲冰桃的周穆王仍然免不了一死。同樣,金盤承露和以玉屑,服之可以長生的求仙之舉,在漢武帝的身上也是徒勞的。“玉杯竟空言”,極言求仙的荒謬與徒勞。
在唐代,由於皇帝興道教,許多皇帝以及大臣名人們之所以求長生,大吃長生藥,是為了永久保持其尊榮富貴和飲食男女的享受。但是,由於這些“仙藥”的化學成分是琉璜、水銀一類烈性物質,因而往往毒死人。唐玄宗建集靈台,武宗也築望仙台,當唐憲宗吃了方士柳泌制的“金丹”而生病時,裴潾就曾上疏勸諫:“臣願所有金石煉藥及所薦之人,皆先服一年,以考其真偽。”這表現了當時有識之士對這種愚妄行為的共同看法。然而,矛盾和複雜的現象是,李白也熱烈地求仙訪道,估計他也一定服了藥的,可見這是一種時髦。作為一位從整體上把握評價歷史人物及自我體驗的詩人,他畢竟以一種獨特的詩意判斷,完成其藝術匠心。
“靈跡成蔓草,徒悲千載魂。”“靈跡”指兩位古代君王求仙的場所,“魂”指兩君王求仙不成而死的魂魄。那意思是,昔日存在過的威武、勝利以及與仙人歡會的榮華艷遇都已經消失,只有荒涼敗破的野草藤蔓滋生不斷,假如君王有靈(不是成仙),一定長年累月地徒勞傷悲。詩人將昔日的繁盛美好與今日的淒涼,通過具體景物和氣氛加以對比,特別是通過盛大熱烈的仙凡結合的場面來描寫淒涼,就更覺淒涼可嘆。其手法類似他的《越中覽古》,著重在明寫昔日之繁華,並以大量篇幅加以鋪敘、渲染,而以結束處寫今日之荒涼肅殺,所謂聖靈之跡,而今野草叢生,昔日稱霸天下,武功顯赫,風流絕倫的最高統治者,如今又在哪裡呢?通過這一令人深思的問語,傳出所要表達的懷古主題。

名家點評

中國傳媒大學客座教授詹福瑞:此詩以周穆王瑤池宴西王母和漢武帝北宮邀上元夫人以刺唐明皇好色求仙。篇末以求仙未成以斥明皇求仙之荒謬。(《李白詩全譯》)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自稱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葉(唐時屬安西都護府,在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少年即顯露才華,吟詩作賦,博學廣覽,並好行俠。從25歲起離川,長期在各地漫遊,對社會生活多所體驗。天寶元年(742年)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視,又遭權貴讒毀,僅一年余即離開長安。天寶三載(744年),在洛陽與杜甫結交。安史之亂爆發後,他懷著平亂的志願,於天寶十五載(756年)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爭奪帝位失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中途遇赦東還。晚年漂泊東南一帶,卒於當塗(今屬安徽)。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李白畫像李白畫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